西北民族论丛(第16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北魏金猥墓志考释

王怀宥 郭永利

提要:金猥墓志是近年来陇东地区发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休屠人的重要石刻文献,墓志通篇记载了其家族世系,对研究金氏休屠家族及魏晋南北朝民族史具有重要意义,起到了证史补史的作用。

关键词:宁夏彭阳 北魏 金猥墓志 陇东休屠 家族冒袭


《金猥墓志》拓片刊布于《彭阳史话》叶长青:《彭阳史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第162-163页。和《彭阳县志》彭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彭阳县志》(下卷),甘肃文化出版社,2011,彩页第13页。二书之中。原宁夏彭阳县史志办主任叶长青先生赐告,志石现保存在当地私人藏家手中,传2007年出土于彭阳南部新集乡,县文管所藏有墓志拓片。袁军军硕士论文《宁夏彭阳县历代石刻文献疏证》对墓志做过简略考释。袁军军:《宁夏彭阳县历代石刻文献疏证》,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第16-20页。本文以二书所公布拓片为基础,对墓志涉及的有关问题再进行考索。

一 墓志录文

拓片的志文主体与尾记处有明显接痕,说明拓片系拼接而成。通常情况,右侧面尾记是补刻,墓主经历了合葬或迁葬。虽然志文没有交代墓主去世时间,但应距尾记所记时间不远。志文的繁体字、异体字俱改为简体字并标点断句,兹录文如次:


公讳猥,字仲儒。其先少昊金天氏之世、少帝之胤。/承天纂历,永封帝区,自尔兴焉,世为国主,历虞夏/商周,婚连帝室。大汉初颃,海宇同轨,识机观运,提/封归化。汉帝见如奇之,即召中书舍人、黄门侍郎、/内侍中。厥子延季,生自天资,门才特俊,独步汉庭,/蝉联映阙,七世侍中。垂晕魏祚,历代承基,勋彰晋/胄。六世孙进兴,晋文帝中书舍人、清河太守、雍州/刺史、太尉公。第三息柱,秦州刺史,封为秦王。长子/熙,苻祚初兴,征西将军、司隶校尉、秦雍二州刺史、/安南公。厥子松,姚氏应运,承基更始,镇西将军、给/事黄门侍郎、京兆子、寻阳伯。弟崖,太魏南迁,廓定/九州,纂五运之晕,化及遐水。赤鲁内侵,首领达中,/太武 皇帝,被召入京,播迷归政,即授征西将军、/大都督关西诸军事、泾州刺史、陇西公。松息广兴,/少入清朝,长班荣绪,授广武将军、兰陵太守、永昌子、/本部统酋。乃生五子。长息安,禀自天资,少立名轨,/高公州都,后召平凉郡功曹,赠持节平北将军、豳/州刺史。弟猥出自中孝,泾州中正,后为郡功曹,赠/假节辅国将军、泾州刺史 追谥曰景公。

大魏太昌元年岁次壬/子,十月辛酉朔廿四日/癸酉记。

二 金猥的族属及家族世系

志首云墓主“其先少昊金天氏之世、少帝之胤”,初步判断其应姓金。志称熙:“苻祚初兴,征西将军、司隶校尉、秦雍二州刺史”,应是《晋书》中的金熙。金熙活动在前秦与后秦政权更迭之际,《晋书》云为平凉郡太守,《晋书》卷一一五《苻丕载记》,中华书局,1974,第2946页。活动在高平(今固原市)及其附近,王怀宥:《十六国时期的平凉郡考述》,《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第185-189页。与墓志出土地相吻合。又志云崖:“太魏南迁,廓定九州,纂五运之晕,化及遐水。赤鲁内侵,首领达中,太武皇帝,被召入京,播迷归政。”《魏书·世祖纪上》载太武帝神元年(428)八月,“蠕蠕大檀遣子将万余骑入塞。事具《蠕蠕传》。上郡休屠胡酋金崖率部内属。”《魏书》卷四上《世祖纪上》,中华书局,1974,第74页。可作为墓志的注解。因此,完全可以确定墓主姓金,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在陇东地区的休屠人。

休屠人因西汉初匈奴休屠王而得名,是休屠王的后裔或部众,故地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地区。墓志称:“大汉初颃,海宇同轨,识机观运,提封归化。”据《汉书·金日传》载:汉武帝元狩中,霍去病出击匈奴,“于是单于怨昆邪、休屠居西方多为汉所破,召其王欲诛之。昆邪、休屠恐,谋降汉。休屠王后悔,昆邪王杀之,并将其众降汉。”[注18]志文即指此事,从后文追溯金日为先祖看,这里作了委婉的记述。休屠王太子金日因父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入长安,没入官籍,在黄门养马。日所养之马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注19]所以,志云“汉帝见如奇之,即名中书舍人、黄门侍郎、内侍中”之人即金日,这里明确将其远祖追溯到了西汉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中书舍人始设于曹魏时期,初称“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梁除“通事”二字,直曰“中书舍人”,专掌诏告,兼呈奏之事。杜佑:《通典》卷二一《职官三》,中华书局,1988,第563-564页。将其置于西汉应是撰写墓志的人出于某种动机擅自添加的。另外,墓志所载金日之子延季不见于史传。

[注18]《汉书》卷六八《金日传》,中华书局,1962,第2959页。

[注19]《汉书》卷六八《金日传》,第2959-2960页。

金猥五世祖进兴及其第三子柱史乘阙载,据金熙活动时间推断,墓志有关二人生活年代及官爵的记载并不准确。《资治通鉴》云:东晋太元十一年(386)秋七月,“秦平凉太守金熙、安定都尉没弈(奕)干(于)与后秦左将军姚方成战于孙丘谷。”《资治通鉴》卷一〇六,中华书局,1956,第3366页。以金熙时年四十岁计算,其出生年代在346年前后,且又为长子,可知乃父柱时正值壮年,生活年代在前后二赵时期,并非西晋。

前赵与后赵乃至前秦,活跃在秦州地区的则是王氏休屠部落,王氏是秦州休屠豪酋,拥有自己的部落武装,常起兵反抗朝廷,不受政府节制。故而,统治者对其大加笼络,封赐高官显爵,《晋书·刘曜载记》载:“休屠王石武以桑城降,曜大悦,署武为使持节、都督秦州陇上杂夷诸军事、平西大将军、秦州刺史、酒泉王”,《晋书》卷一〇三《刘曜载记》,第2692页。《资治通鉴》谓在东晋永昌元年即前赵光初五年(322)。《资治通鉴》卷九一,第2899页。可见王石武俨然是割据秦州的大军阀,实力雄厚。

及至后赵,秦州休屠王羌和侄子王擢在秦州地区非常活跃。王羌与王石武之间的关系,《资治通鉴》王羌叛石勒条下胡三省注曰:“休屠王羌,石武之部落也。”《资治通鉴》卷九四,第2978页。王羌起兵反石勒,石勒利用王羌、王擢叔侄之间的矛盾,买通王擢,联合起来击败王羌,羌败走凉州。后赵祚终,王擢先后遣使降燕、东晋,后奔凉州,最后降前秦,前燕拜益州刺史,东晋与前凉皆拜秦州刺史。甘肃省张家川出土《王真保墓志》载王擢臣附前秦后“明帝置席,建师贤之礼;分土南安,托殊常之寄。将欲问策帷中,委戈厝门。不幸寝疾,薨于京师”。秦明智、任步云:《甘肃张家川发现“大赵神平二年”墓》,《文物》1975年第6期,第86页。明帝为前秦皇帝苻健的庙号,南安即南安郡,属秦州。王擢臣服于前秦后,苻健以其故地为封号,给予优厚待遇,其目的就是利用其休屠豪酋的影响力控制秦陇地区。

总而言之,西晋十六国时期,王氏休屠是秦州地区的大姓,形成割据势力,其家族或部落成员多任秦州刺史。而金氏休屠及其部落无论是在历史文献还是考古发现中只出现在陇东,其活动范围并未进入陇山以西。故金柱秦州刺史、秦王的头衔或为杜撰。

据前所考,金柱生活的年代在前后二赵时期,那么墓志云其父进兴生活的年代在晋文帝时亦有误。晋文帝即司马昭,生前并未称帝,由其子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追赠。咸熙二年(265)司马昭病死,春秋五十有四,《晋书》卷二《太祖文帝纪》,第44页。显然与金进兴生活的真实年代相差甚远,应在西晋晚期。此现象与墓志载金日为中书舍人如出一辙。其官爵结合前面及后面将要考证的其他家族成员官爵来看,也不可完全相信。

关于金熙的官爵,文献与墓志的记载也相抵牾。《晋书》云金熙担任的职务仅为前秦平凉郡太守,而墓志却称征西将军、司隶校尉、秦雍二州刺史,封爵安南公,但无平凉太守,与其祖父、父亲的官职同具显官豪爵的特点。

《晋书》载:“乞伏国仁率骑三万袭鲜卑大人密贵、裕苟、提伦等三部于六泉。高平鲜卑没奕于、东胡金熙连兵来袭,相遇于渴浑川,大战败之……没奕于及熙奔还,三部震惧,率众迎降。”《晋书》卷一二五《乞伏国仁载记》,第3115页。乞伏国仁此时降附苻丕,而金熙袭击乞伏国仁,表明此时其已背叛前秦,归附后秦。故可排除金熙官职为苻秦追赠的可能性。

鲜卑没奕于初为安定北部都尉说明他是鲜卑部落的首领,后入主高平与休屠金熙连兵袭击乞伏国仁,即他们各自率领自己的部落力量,金熙为休屠部落的领民酋长。领民酋长极少出任中央官职,偶出任地方官,大致也只限于自己采邑。康乐:《从西郊到南郊:国家祭典与北魏政治》,稻乡出版社,1995,第99页。因此,金熙的真正官职是平凉太守。

依前所考,魏晋南北朝时期陇东的金氏是休屠人,源于河西走廊。《晋书·姚兴载记》下:“时西胡梁国儿于平凉作寿冢。”《晋书》卷一一八《姚兴载记下》,第2996页。唐长孺先生认为:“这个西胡应指来自凉州的屠各胡”(唐先生认为“休屠”或“屠各”是“休屠各”的省称)。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外一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377页。《金猥墓志》出土地彭阳新集乡曾征集到的《梁阿广墓志》之主人梁阿广也是休屠人(见下文考述)可为佐证。但《晋书·乞伏国仁载记》却称“东胡金熙”,实际上,这种不同称谓应是由相对位置决定的,相对于中原内地无疑是西胡,而陇山以西对久居陇东的休屠胡人很可能称之为“东胡”。换言之,唐初修撰的《晋书》有着不同的史料来源,这条材料很可能来源于当时陇右某政权下的官方记载,《晋书》将其引入但未加辨析,所以才造成同一历史文献内对同一人物族属来源即方位的记载相左。

金熙子松史传不记,亦无从考证。比照前文考述,墓志所载其官爵的真实性不高。金松弟崖见载于《魏书》。太武帝神元年,“上郡休屠胡酋金崖率部内属。”如前所述,可与墓志互证。《魏书》并未言明柔然的入侵成为金崖内附的动因,只是将金崖内附紧随“蠕蠕大檀遣子将万余骑入塞”之后。而墓志明确说是受到“赤鲁内侵”的威胁,“赤鲁”即“赤虏”,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结合《魏书》可以肯定具指柔然,柔然又称蠕蠕、茹茹等。据研究,两汉至三国时期的上郡境界大致保持未变,以无定河流域为中心,北至窟野河上游东岸,南含延水上游地区,前田正名:《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李凭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第71页注释。是北魏平城至大夏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境内)的必经之地,其北部黄河沿岸有两处著名的津隘,即君子津和五原金津,是南渡黄河的绝佳地点。前田正名:《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李凭等译,第128-129页。塞外柔然南下入侵,上郡必然受到冲击,金崖所率休屠部落迫于柔然南下的威胁而内迁。

金崖为金熙之子,而金熙一直活动在陇东,表明金崖及其部落是从陇东迁往上郡的,迁徙时间应在后秦,原因不明。金崖内附回迁,但并没有回到初居地。因为当时固原、平凉一带还在大夏赫连昌、赫连定的控制下。神元年(428)二月,“赫连昌退屯平凉。司空奚斤进军安定。将军丘堆为昌所败,监军侍御史安颉出战,擒昌。昌余众立昌弟定为王,走还平凉。”《魏书》卷四上《世祖纪上》,第73页。二年(429)十二月,“定弟社于、度洛孤面缚出降,平凉平,收其珍宝。”《魏书》卷四上《世祖纪上》,第78页。

延和二年(433)二月,“征西将军金崖与安定镇将延普及泾州刺史狄子玉争权构隙,举兵攻普,不克,退保胡空谷,驱掠平民,据险自固。诏散骑常侍、平西将军、安定镇将陆俟讨获之。”《魏书》卷四上《世祖纪上》,第82页。由上可知,金崖的活动地点胡空谷即胡空堡,在今彬县西南部。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四《陕西三》,中华书局,2005,第2627页。

同年十二月,金崖既死,部人拥立其从弟金当川统领部落。延和三年,金当川反叛,“率其众围西川侯彭文晖于阴密。”《魏书》卷四上《世祖纪上》,第84页。阴密即今灵台县西部,而东部正与彬县西南部、长武南部、麟游北部接壤。故金崖内附被安置的地方大致范围应在以上三县的交界地区。

《魏书》载金崖为征西将军,而志称“征西将军、大都督关西诸军事、泾州刺史、陇西公”,唯征西将军相符,那么其他的是否存在呢?

首先来看泾州刺史。北魏于神三年(430)设泾州,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关内道三》,中华书局,1983,第55页。然延和二年(433)二月狄子玉已是泾州刺史,由此推之,狄子玉早在元年(432)已担任此职。在初设泾州的一两年内立即更换刺史的可能性很小。再者,狄子玉原为大夏赫连昌的将领,后投降北魏。至于为何能担任泾州刺史一职则与他参与攻占安定、平凉的军事活动有关。安定与平凉平定后,亦曾参与征伐赫连定的延普担任了安定镇将。由此看来,魏主拓跋焘为了稳定初平的泾州局势,命麾下将领延普与狄子玉留守,分别执掌军事与民事大权。其后,金崖与安定镇将延普及泾州刺史狄子玉有隙,举兵叛乱被擒获处死。换言之,狄子玉是首任泾州刺史,金崖从未担任过。

都督诸军事位高权重,掌握都督政区内的军政大权。而都督诸军事加大者甚少,史载主要有慕容皝、苻健、姚泓、乞伏乾归等人。以上诸位悉为割据势力、十六国诸政权的建立者或继任者。显然,金崖的身份与地位与之不符。

由于金崖被处死,故以上官爵也非追赠,仅征西将军是身前实际担任过的官职。

志称金松子广兴,“少入清朝,长班荣绪,授广武将军、兰陵太守,永昌子、本部统酋。”广兴为松子、崖侄,生活年代当在北魏太和年以前,所涉及的职官制度也是太和二十一年职官改革前的。《魏书·官氏志》之《前职令》云广武将军为第四品下。《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第2982页。

南北朝时期有南、北二兰陵郡,南兰陵郡为侨置。《晋书·地理志》:“元康元年,分东海置兰陵郡。”又云:晋元帝渡江后,幽、冀、青、并、兖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以江乘治东南海、南琅琊、南东平、南兰陵等郡。”《晋书》卷一五《地理志下》,第452-453页。此兰陵指北兰陵,即原兰陵郡,故址在山东枣庄南驿城。

北魏的爵位制度原为五等,天赐元年(404)九月,“减五等之爵,始分为四,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二号。”其具体标准为“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县、子封小县”。《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第2973页。永昌县当为小县。北魏王质也被赐封永昌子,《魏书·王质传》:“王质,字绍奴,高阳易人也……赐爵永昌子,领监御。”《魏书》卷九四《王质传》,第2025页。但是文献中却不见北魏有永昌县。《魏书·世宗纪》:“萧衍梁州刺史平阳县开国侯翟远、徐州刺史永昌县开国侯陈虎牙降。”《魏书》卷八《世宗纪》,第198页。似永昌县在南朝境内,遥领封爵在南北朝世常见。然通检文献亦不见南朝境内置永昌县。据华林甫先生考证,封爵与政区不能一一对应的现象在北朝晚期至隋代非常普遍,用封爵考证政区并不可靠。华林甫:《论杨守敬考证〈隋书·地理志〉的成就与不足》,《江汉论坛》2012年第7期,第97-102页。永昌子实为虚封。

作为领民酋长的子孙,金广兴“少入清朝”,应是履行到中央充当君主宿卫的义务,除了可以增强禁军的实力外,多少也带点“质子”的意味。康乐:《从西郊到南郊:国家祭典与北魏政治》,第99页。其后又被授予官职,故本部统酋的头衔亦为虚授。

金广兴长子安先后担任过州都和平凉郡功曹。终北魏之世,州都为州之属吏,由刺史辟任,位在治中、主簿之下,职主州吏选署。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第640页。彭阳县彭阳乡出土北魏景明二年(501)《贠标墓志》云:“(标)泾州平凉郡阴盘县武都里人也。”杨宁国:《宁夏彭阳县出土北魏贠标墓志砖》,《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5期,第91-92页。表明彭阳时属平凉郡阴盘县,平凉郡又属泾州,安应是泾州之州都。其后又转为平凉郡功曹。郡功曹为郡守之掾佐,一般由本郡地方人士担任,志任此职亦符合惯例。

墓主金猥先后任泾州中正、郡功曹。州中正为北魏中央政府任命,不在正式官品之列,无给职。任职条件之一须为本州世家大族。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史》,第643页。金氏休屠世为领民酋长,为泾州大族,出任州之中正在情理之内。同在新集乡新集村征集到的北魏建明二年(531)造像,碑左侧及背面刻有题记:“使持节、假镇西将军、镇军将军、西征都督、泾州大中正、安戎县开国子金神庆造像二区,建明二年二月十七日。”石磊:《北魏建明二年造像碑》,《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1期,第12页。石文所录题记漏“正”字,后暨远志对照实物补录,参见暨远志《北朝泾州地区部族、士族石窟的甄别、分期与思考》,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麦积山石窟研究》,文物出版社,2010,第357页注释④。题记表明造像时间比墓志早一年,供养人是金神庆,当是金猥家族成员。从官爵看其地位相当显赫,可见金氏家族在泾州的影响力。但金神庆在墓志中并没有出现,应该是墓志只出现已故的家族长辈或平辈男性成员的缘故。金神庆的造像活动说明他此时在世,故不入志。金神庆也担任过泾州大中正,很有可能是金猥转任郡(亦指平凉郡)功曹后由他接任,不同之处是中正前面加大,二者之区别学界未能深究言明。但从担任的官职看,金神庆的地位远高于金猥,这或许就是中正前面加大的缘由。

三 墓志文本来源蠡测

《金猥墓志》无首题和志铭,通篇叙述家族世系,在南北朝墓志中极为罕见,主要集中在东晋时期,比如《温峤墓志》、《谢珫墓志》、《宋峤墓志》等。

陈爽先生通过钩沉传世文献中的家谱记载,分析墓志中记载家族谱系文本的诸多疑点及书写的特殊行款格式,进而与出土的记载谱牒的实物对比,认为墓志不同部位记载家族谱系的文字应该来自墓主人家族谱牒即镌谱入志,并复原了完整的中古时期谱牒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兹将《金猥墓志》与陈氏所提出的疑点及谱牒的主要内容与形式相同或相似的特点胪列如下。

墓志记载家族世系文字的疑点:

同样的内容在首序(或尾志)和铭序中都有记载,内容重复。《金猥墓志》之墓主名讳在墓志中重复出现。

从墓志拓片图版可以发现,记述家族世系的文字还有一些特殊的行款格式:

1.特定内容之间由空格分开。《金猥墓志》中“太武”与“皇帝”之间空一格,“泾州刺史”与“追谥曰景公”之间空两格。

2.墓志中出现挤刻现象。《金猥墓志》中金广兴封爵永昌子,“昌子”二字挤刻在一格内。徐冲先生首先注意到此现象,多见于志尾,还有志题。徐冲:《从“异刻”现象看北魏后期墓志的“生产过程”》,《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104-105页。《金猥墓志》则在志中,稍有不同。陈爽先生认为是丧家对需要填写的谱牒内容的字数控制不准确所导致的。陈爽:《出土墓志所见中古谱牒研究》,学林出版社,2015,第71-85页。

中古时期谱牒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存在谱序:一般认为,谱序是谱牒的要素之一。《金猥墓志》:其先少昊金天氏之世、少帝之胤。承天纂历,永封帝区,自尔兴焉,世为国主,历虞夏商周,婚连帝室。

世系追溯:墓志所见的谱牒详尽略远,祖辈一般只追溯到曾祖,个别历数了有关显赫历官的远祖。《金猥墓志》将自己的祖先追溯到了西汉时期的休屠王子金日

家族成员的官爵是谱牒中最核心的内容。谱牒所记官爵详略不一,一般为所终之官,个别记录其迁转过程。陈爽:《出土墓志所见中古谱牒研究》,第111-112页。《金猥墓志》中大部分家族成员的官爵有迁转过程。

《金猥墓志》虽与陈著归纳的特点并非若合符节,但一些重要特征则非常突出,尤其是墓主名讳在墓志里出现了两次,即陈著归纳的家族成员重复出现的特征。不同的是一般出现的非墓主本人,而是其他家族成员。重复出现墓主名讳,在中国古代墓志里则十分罕见。通常情况,志文咸以墓主人为中心展开的,开头记载其姓氏、名讳、官爵等情况,其后不复出现。实际上,通读墓志可以发现,志文开头只是套用了墓志的常用格式,其后家族世系部分则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文本。另外,对于金日子及金熙官爵的记载,《金猥墓志》与《汉书》、《晋书》迥然不同,可见它们的史料来源、文本形成有着不同路径。

金猥家族虽为西北少数民族,但将其民族起源追溯到华夏始祖这种在北魏晚期少数民族墓志中普遍出现的现象,表明他们在心理上已经认同华夏。实际上,休屠人早在魏晋迁徙到内地后就已开始汉化。尤其是处在社会上层、世为领民酋长的金猥家族应该是最有可能也是最容易接受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换言之,墓志中家族世系的文字非撰志者所为,而是应该来自金猥家族谱牒。

谱牒有家撰和官修之别,陈著通过对《世说新语》中《王氏谱》和《王氏家谱》的分析对比,区分出了两者的不同,即官方的主要记载官爵,私家的不但记载官爵,还有行状。陈爽:《出土墓志所见中古谱牒研究》,第28-30页。显而易见,《金猥墓志》里部分家族成员如金崖从陕北迁往陇东属此类,故而其记载家族世系的文字应该是节录了家族私谱。

金猥家族在修纂家谱、构建祖先谱系过程中,擅自杜撰添加了祖先的官爵、行状,甚至是里面的人物。而杜撰人物可能是北朝隋唐时期士族在构建祖先谱系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策略之一。尹波涛:《北魏时期杨播家族建构祖先谱系过程初探——以墓志为中心》,《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4期,第115页。

四 陇东金氏休屠的来源及迁往陇东的时间

依墓志所言,陇东地区的金氏休屠是汉代匈奴休屠王金日的直系后裔。但其家族从长安迁徙到陇东的这一历史过程缺乏强有力的文献证据支撑。《三国志·郭淮传》载:曹魏齐王正始元年(240),“凉州休屠胡梁元碧等,率种落二千余家附雍州。淮奏请使居安定之高平,为民保障,其后因置西州(川)都尉。”《三国志》卷二六《郭淮传》,中华书局,1971,第735页。西州为西川之误,学者多有指出,此不赘。此为休屠人在陇东活动的最早记载。

2000年,彭阳文管所同在新集乡征集到前秦《梁阿广墓表》,现藏固原市博物馆。现将墓表录文如下:


碑阳:秦故领民酋大功门/将袭爵兴晋王司州/西川梁阿广以建元/十六年三月十日丙/戌终以其年七月岁/在庚辰廿二日丁酉/葬于安定西北小卢/川大墓茔内壬去所 /居青严川东南卅里

碑阴:碑表及送终之/具于凉州作致碑文据《固原历史文物》提供的墓碑照片录出,参见宁夏固原博物馆编著《固原历史文物》,科学出版社,2004,第113-114页。


罗新教授对此墓表做过详细考释,认为梁阿广就是梁元碧家族后裔,罗新:《跋前秦梁阿广墓志》,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出土文献研究(第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第235-239页。此说甚是。为了更能直观说明金氏休屠的来源,我们对罗新先生的观点再做陈述。梁阿广为领民酋大表明了他的少数民族身份。其籍贯为司州西川,司州即司隶校尉部,西川是指安定郡下辖的西川县,是由管理从凉州迁往高平的梁元碧率领的休屠人部落的西川都尉改置而来。再补充两点,一是墓志所载“碑表及送终之具于凉州作致”,说明梁阿广所领导的部落与凉州保持着密切联系,由梁元碧从凉州迁来推断,更可能是其故乡的缘故;二是《晋书·傅玄传》载傅玄上疏,建议“宜更置一郡于高平川,因安定西州(川)都尉募乐徙民,重其复除以充之,以通北道,渐以实边”。《晋书》卷47《傅玄传》,第1322页。高平川即今天的固原清水河,发源于固原市南部开城镇附近,向北流经固原、海原、同心至中宁境内注入黄河。其川道在高平(固原)以北,又傅玄语“以通北道”,且高平及其以北已是安定郡辖域的最北端,因此,可知安定西川都尉设在高平川以南,今彭阳与固原南部紧邻,符合西川都尉的方位条件。

综上所述,凉州、西川、梁姓的少数民族身份这三要素是梁阿广与梁元碧的共同之处,那么,认为梁阿广系休屠梁元碧家族后裔的论点完全成立。

据陈勇先生统计,传世文献中两汉魏晋时出现了与屠各相关的五种称谓,分别是“休屠”、“休屠各”、“休著各”、“休著屠各”、“屠各”。另外,出土的这一时期的官印中则有“休屠”、“休箸”、“休著”、“屠各”四种。陈勇:《汉赵史论稿——匈奴屠各建国的政治史考察》,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45页。对以上称谓之间的关系,陈勇通过语言学等方法进行梳理,勾勒出了屠各称谓变化的大致过程:西汉武帝时匈奴休屠王部众在河西武威一带定居,官方称之为“休屠”;东汉安帝以后,“休著”是“休屠”的转写,并取代“休屠”成为休屠部落的正式称谓;此后,“休屠”一部转移到陇右、五原、西河。其称谓则增加了“各”字的语缀,或转写为“休各”,进而演变为“休屠各”、“休著各”,并最终简化成“屠各”。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与休屠人的迁徙即地域性因素有密切关系,也就是由各迁徙地的方音所决定的。陈勇:《汉赵史论稿——匈奴屠各建国的政治史考察》,第48-57页。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在陇山左右的休屠及屠各人也能支持陈氏的观点。东汉时期陇山以东的高平屠各与曹魏时期从凉州迁往高平的休屠梁元碧表明凉州休屠依然称“休屠”,而西汉时期内迁的休屠,早在东汉末已衍变成“屠各”。晚至北魏,上郡地区有休屠金崖与屠各隗诘,陇山以西有休屠王真保家族、陇西休屠王弘祖与陇西屠各王景文、屠各王法智、屠各王飞廉,等等。由此可见,秦陇地区的“休屠”与“屠各”自始至终从未混淆,判然有别。

实际上,从屠各称谓变化的地域性因素又可以进一步引出其时限性因素,即大约在曹魏至北魏晚期河西走廊东南方的秦州、陇东及陕北一带出现称“休屠”者,他们从河西走廊迁出的时间上限应在东汉晚期,迁入内地后官方称谓仍为“休屠”,而非“屠各”。

如此一来,若金猥家族确系休屠王金日的直系后裔,那么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他们的官方称谓应是“屠各”。又休屠金猥家族与曹魏时期从河西迁往高平的休屠梁元碧及其家族后裔生活在同一地方。故而,我们认为梁元碧等人率领的部落当中就包括了金猥的祖上。换言之,魏晋南北朝时期陇东地区的金氏休屠是曹魏齐王正始元年从休屠王故地凉州迁徙而来的,而且只是休屠王部落故地遗留的部众,并非自称的直系后裔。大约在迁居后不久与一道而来的梁氏休屠完成了改姓,逐步走上了汉化的道路。

五 结语

《金猥墓志》通篇记载了史载或不载的金猥家族成员,虽然不一定完全可靠,但为我们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在陇山以东的金氏及其他休屠人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比如,《晋书》中的前秦晚期平凉郡守金熙可以确定是休屠人,并且与北魏初年的上郡休屠金崖是父子关系。金崖从上郡迁往陇东,也从墓志中得到印证,墓志还透露了迁徙的原因,具有证史补史之作用。同一地出土的造像供养人金神庆也应该是金猥的家族成员。

从新集乡征集到的休屠人墓志前秦《梁阿广墓表》和北魏建明二年金神庆造像不仅可佐证《金猥墓志》出土地的可靠性,而且结合传世文献可知处于陇山东麓的彭阳及相邻的平凉西北这一区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休屠人的聚居地。另外,在本地区发现的前秦《梁阿广墓表》和唐代《刘自政墓志》刘玉林:《唐刘自政墓清理记》,《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5期,第26-31页。里面记载的小卢川和小卢谷表明这里也是同时期安定卢水胡的居地。以此为突破口,在文献中记载当地活动的少数民族还有羌、氐、屠各、鲜卑,等等,兹不赘引。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地区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关系相当复杂。《金猥墓志》对研究当时陇东地区的民族关系以及历史文化都具有极高价值(见图1)。

图1 金猥墓志拓片

(王怀宥:甘肃省华亭县博物馆助理馆员;

郭永利: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