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含义表达研究:心智之用,可以攻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语言研究的新转向

2.0 引言

语言学和哲学的关系密切。语言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变革也深深地影响着语言学的变革。把语言运用的研究,尤其是含义运用的研究,放在哲学的语言转向(linguistic turn)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来考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不但使语用思维在学术研究中获得了主导地位,而且也为哲学研究自身乃至为语言研究、人文科学研究、科学哲学研究提供了重大理论契机,因而是语言研究的不可忽视的理论思考支撑点。

首先看下语言哲学发展的历史。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本体论哲学-认识论哲学-语言哲学这一过程。本体论哲学主要探讨世界是什么这一议题,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试图通过对这一议题的探讨找出决定这一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本质,即世界的根源。近代哲学研究的重点转为人们关于世界的认识的探讨,这一探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什么是关于世界的认识,如其本质、结构、特征以及其存在的基础;第二,认识是怎样发生、发展的以及对这一过程的规律总结。为了达到对这两方面更为深刻的探讨,哲学家们从对人类认识能力的探讨入手,把探讨的主题转为“认识何以可能”。随着哲学家们对这一主题的进一步挖掘,进入20世纪,哲学关注的焦点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并继而延伸到对“语言表达何以可能”的探讨。这样的一个新发展使语言研究上升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这也就是我们公认的哲学的语言转向。

哲学的语言转向,究其本质,属于哲学研究范式的一种形态,也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的分水岭。具体来说,从20世纪20年代起,哲学家们从对人类认识的思辨,如关于某一认识的观念、思想,发展为如何用语言来表征这些认识。在对语言问题的讨论中,他们进一步发现哲学中的许多困惑、争执都可追究到语言问题上,诸如对属性、存在、经验、物事、真理、知识等概念的语言表征。哲学命题表述准确与否归根到底存在于语言层面上;如果对语言层面上的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哲学的困惑和争论就始终存在,那么此时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也会极大缩水。为了解决在传统哲学研究中因语言的工具性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如伴随自然语言而生的模糊性、随意性,以及由这些问题给哲学思考和表述所带来的麻烦,一些哲学家着手研究词语意义、词语之间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性等问题,并试图通过科学的形式语言——数理逻辑或其他人工语言——来取代自然语言。这样也就使得语言研究成为哲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