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盛衰原因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1)高卢人 2)皮洛士 3)迦太基人与罗马人的对比 4)汉尼拔之战

罗马人孟德斯鸠撰写本章的主要依据是阿庇安的著作,关于罗马和迦太基的对比,他参考了波利比乌斯的著作第VI卷,第LI—LV章。——编注对高卢人进行过多次战争。罗马人和高卢人都热爱荣誉、不惧死亡、顽强地争取胜利。但是他们的武器却有差距。高卢人的盾较小,剑也不好;所以罗马人对付高卢人恰如近数百年来西班牙人对付墨西哥人一样。罗马人几乎无时无地不遇到高卢人,但是令人不解的是,高卢人始终引颈受戮,一批接一批被罗马人消灭,却从来不去认识和寻找惨遭不幸的原因,以便设法预防。

皮洛士发兵攻击罗马人时,罗马人正处在能够抵御皮洛士,并从他的胜利中汲取经验教训的状态之中。他们向皮洛士学到了修筑工事、选择营地以及如何对付大象的本领,从而为更大规模的战争做好准备皮洛士战争让罗马人认识到:面对身经百战的敌人,他们应该比过去更加勤奋、更加聪明。他们想到了用大象作掩护,第一仗就打得对手乱作一团。他们避开平原,寻找有利于对付骑兵的地形展开战斗,而他们过去则犯了轻视骑兵的错误。他们发现皮洛士的队伍军容整齐、训练有素,而他们自己这边却杂乱无章,于是按照对方的样子安营扎寨。据圣埃夫勒蒙:《论罗马人民在共和国不同时期中所展现的各种才能》,第六章(Saint-Evrement, Réflexions sur les divers génies du peuple romain dans les différents temps de la république, chapitre VI)。——编注

皮洛士的伟大仅在于他的个人品质参阅狄翁(Dion):《罗马史》,第一章,见《论至善与至恶》(Extraits des vertus et des vices)。——孟注(此注系1748年版增添。《论至善与至恶》是多位希腊作者的一部文集合编,与《使团摘录》(Extraits des ambassades)一样,在君士坦丁七世主持下编成。——编注),普鲁塔克告诉我们说,皮洛士之所以不得不进行马其顿战争,是为了维持他那支拥有八千步兵1734年版中为:“六千步兵”。——编注和五百骑兵的军队《皮洛士传》(Vie de Pyrrhus)。——孟注。这位死后不再被人提起的小国君主是个冒险家,他不停地进行征伐,因为他若不进行征伐,便无法生存。

皮洛士此节系1748年版增添。——编注的盟友塔伦托塔伦托(Tarente),斯巴达流亡者在意大利南部建立的一个重要商业城市,公元前272年与罗马结盟,但接着就向汉尼拔打开门户。公元前209年被罗马攻克,受到严厉惩罚。——编注今不如昔,难以与其祖先——斯巴达往日的制度相比查士丁,第二十卷。——孟注,他们原本可以与萨莫奈人联手做些大事,但是罗马人把他们几乎彻底摧毁了。

与罗马相比,迦太基富得早,腐败也早。在迦太基,公众所能提供给个人的一切都得通过销售,个人所提供的一切服务都由公众付费;而在此时的罗马,所有公职只能凭借品德获得,公职所能带来的仅仅是荣誉和劳累。

君主的暴戾固然会使国家处于崩溃的边缘,对公共利益漠不关心也会给共和国造成同样的恶果。

对收入管理得较好是自由国家的优越性,然而如果管理得不好呢?根本没有宠臣也是自由国家的优越性。然而,如果情况并非如此,不是让君主的亲朋好友发财,而是让政府官员的亲朋好友统统发财,那就一切都完了。所有法律都将形同虚设,其危害甚于君主践踏法律,因为君主始终是国家最重要的公民,所以他最关心维护法律。

基于古老的习俗,罗马人在一定程度上安于贫穷,所以他们的贫富差距不大,但是,在迦太基则不然,一些人的富有程度不在国王以下。

迦太基有两派,一派要和,一派要战,致使迦太基人既不能享有和平,也无法打仗。

战争汇集所有罗马人的利益,与此相反,迦太基人的利益冲突则因战争而更为激烈罗马人的一切分裂都因汉尼拔的出现而终止,而西庇阿的出现却加剧了迦太基人的分裂。政府手中已经所剩无几的权力因他的出现而彻底丧失,将军、元老和权贵们在民众眼里更加可疑,民众越发怒气冲天。参阅阿庇安的著作中关于这场西庇阿战争的记述。——孟注

分裂在君主国里比较容易弥合,因为君主所掌控的强制权可以撮合对立的派别;但是在共和国里,分裂往往旷日持久,因为能够弥合分裂的那个强制权本身受到了分裂的损害。

在依法治理的罗马,人民接受元老院对国家事务的掌管。在权力被滥用的迦太基,人民对一切事务都愿意自己亲为。

迦太基凭借富庶对贫穷的罗马发动战争,不过,此举也为迦太基带来负面结果;黄金和白银日益稀少,而美德、坚忍、力量和贫穷却永远不会枯竭。

罗马人雄心勃勃是基于傲气,迦太基人野心勃勃则是基于贪婪。罗马人想要发号施令,而迦太基人则想要获得财富。迦太基人1734年版中还有“以商人意识”字样。——编注一刻不停地算计收入和支出,总是屡屡开战而并不喜欢打仗。

战事失利、人口减少、商业凋敝、国库耗尽、近邻举事,这就迫使迦太基人接受最苛刻的媾和条件。可是罗马人从不被得失牵着鼻子走,他们只以荣誉为念;由于他们无法想象他们可以不发号施令而存活下去,所以,除了他们强加于人的和解,无论任何企盼或恐惧,都不可能诱使或迫使他们接受和解。

在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共和国里,人们守法并非出于恐惧或理智,而是出于酷爱,没有任何力量能比这样的共和国更加强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优良政制所具有的睿智与派别所能拥有的全部力量拧成为一股绳。

迦太基人雇用外邦人作战,而罗马的军队则只有自己人圣埃夫勒蒙说,迦太基以商贸立国,罗马以刀剑立国。迦太基雇用外邦人作战,让本国居民从事商贸;罗马把各国公民变成本国公民,把本国公民变成士兵。——编注。在罗马人眼里,战败者仅仅是可以用于取得未来胜利的工具,他们把所有被征服者变成士兵;他们认为,越是难以征服的人民,越应该融入他们的共和国。因而我们看到,打了二十四场胜仗之后才被征服的萨莫奈人弗洛鲁斯,第一章。——孟注,成了罗马人的帮手;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不久,罗马人在对抗高卢人的战争中,从萨莫奈人和罗马的盟友,也就是一个不比教皇国和那不勒斯王国大多少的小国中,竟然征集了七十万步兵和七万骑兵参阅波利比乌斯。他在提要中写道,他们从罗马城和拉丁人中征集了三十万兵员。——孟注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正酣之时,罗马始终保持着二十二到二十四个军团的兵力;但据李维记述,罗马公民总数只有三十七万人左右。

迦太基把大部分兵力用于进攻,罗马把大部分兵力用于防御。前面提到,罗马投入重兵抵御对它实施攻击的高卢人和汉尼拔,却只用两个军团去攻击那几个最大的王国。正因为如此,罗马的兵力永不枯竭。

迦太基在当地立足不稳,不如罗马根基牢固。罗马在周围拥有三十个殖民地,从而构成了一道壁垒李维,第XXVII章。——孟注。(博絮埃在《论通史》第三章第6节(Bossuet, Discours sur l'Histoire universelle,III,6)中写道,分布在罗马帝国四周的这些殖民地有两大奇效,其一,减轻了罗马城的人口负担,其中大多是贫穷的公民。其二,守卫重要驿站,并使外邦人逐渐熟悉罗马人的习俗。——编注)。坎尼会战之前,没有一个盟友背弃罗马,这是因为萨莫奈人和其他意大利人都已经习惯于罗马人的统治。

非洲的城市大多缺少防御工事,无论遇到谁来攻城,便立即投降。所以,凡是在非洲登陆的人,诸如阿加托克利斯、雷古鲁斯、西庇阿,无一不让迦太基人陷入绝望。

迦太基人在与老西庇阿作战期间所遭遇到的一切,都应归咎于政府治理不良,城市居民乃至士兵都饥肠辘辘,而罗马人此时却样样都很富足参阅阿庇安:《罗马史》,第25章。——孟注

迦太基的军队战败后越发蛮横暴戾,有时甚至把他们的将军钉在十字架上,用以惩罚他们的怯懦。罗马军队若是临阵脱逃,执政官便让官兵抽签定生死,处死每十人中的一人,然后率领余部继续作战。

迦太基人施行苛政参阅波利比乌斯对他们的残暴所作的描述,尤其在第IX章中,《论至善和至恶》。——孟注,严酷地折磨西班牙人,以至于罗马人一到西班牙,就被奉为解放者。迦太基人花费巨资支持的战争以败北告终,由此可见,非正义是个拙劣的管家婆,连自己的意图都无法达成1748年版中为“非正义是个拙劣的管家婆,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编注

亚历山大城的建立使迦太基的商贸锐减。起初,外邦人因迷信而远离埃及;而占领埃及后的波斯人,一心只想削弱自己的新臣民。不过,在希腊的历任国王治下,埃及几乎经营着全世界的商贸,而此时迦太基的商贸则开始衰落。

依仗商贸建立的强国只能鼎盛于一时,而在长时间中则呈现平庸状态。这些强国崛起时毫不引人瞩目,因为它们悄无声息,不露形迹。可是,一旦到了谁也无法对它们视而不见时,人人都试图剥夺它们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可以说是以始料不及的方式取得的。

迦太基的骑兵强于罗马的骑兵,原因有二:其一,努米底亚和西班牙的马匹优于意大利的马匹;其二,罗马的骑兵装备低劣,波利比乌斯告诉我们,罗马人的装备在希腊战争中才获得改善波利比乌斯,第VI章。——孟注

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人甫一选定平原地带展开其骑兵,雷古鲁斯便一败涂地;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几次大获全胜,则得益于努米底亚人努米底亚人的队伍从罗马人身边经过后,罗马人开始透过气来了。——孟注

西庇阿征服了西班牙并与马希尼萨结盟后,迦太基人便丧失了这个优势,赢得扎马之役并结束此次战争的便是努米底亚骑兵。

迦太基人的海上经验较多,在海战方面也强于罗马人。不过我觉得,迦太基人当时的这种优势若是放在今天就更大了。

古人没有罗盘,只能沿海岸航行,所以他们只能使用划桨的船只,体量小,船底平,大凡可以停泊的锚地都可以用作港口。驾驶知识十分有限,操纵技术微不足道。亚里士多德这句话和脚注均系1748年版增添。——编注曾说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VII 章,第VI节。——孟注,农夫完全对付得了,没有必要养一批水手。

当年的航海技术相当粗糙,现今的一百支桨几乎等于那时的一千支桨参阅佩罗关于古代船桨的记述。《物理论》(Essai de physique),第3题,动物力学(Mécanique des animaux)。——孟注(此注和下一个注均系1748年版增添。——编注)

桨手要驱动大船行驶相当困难,无法进行转弯掉头等各种必要的操作。马克·安东尼在亚克兴海战中有过惨痛教训同样情况出现在萨拉米海战中。见普鲁塔克:《提斯米托克利传》(Vie de Thésmitocle)。——孟注,他率领的船队因笨重而无法行动,以至于遭到奥古斯都率领下的小巧船队从各个方向发动的攻击。

古船靠划桨前进,所以小船可以轻易地击败大船,那时的大船如同现今断了樯桅的船只,充其量是一堆无法动弹的庞然大物。

罗盘发明以后,航海术发生变化,船桨被废弃既然我们放弃了相对古人所拥有的优势,那就可以从中看到古代海军的缺陷。——孟注,人们远离海岸,开始制造大船,船只变得比较复杂,驾驶技术日益精巧。

火药的发明带来了始料不及的后果,海军的强弱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取决于造船术和航海术。因为,想要抵御火炮的强大威力,免受优势火力的攻击,就得制造大型战船,而随着战船越造越大,驾船技术必须不断跟进。

古老的小船突然间短兵相接,双方士兵投入战斗;那时一支船队上可以配置一整支军队。在雷古鲁斯与他的同僚取胜的那场海战中,十三万罗马人对抗十五万迦太基人此处指公元前256年的埃克诺穆斯角海战。参阅波利比乌斯,第I卷,第XXVI章。——编注。那时,士兵发挥着重要作用,驾船的技术人员无关紧要,如今不同,士兵无关紧要,驾船的技术人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个区别显现在执政官杜伊利乌斯取得的胜利中。罗马人对航海一窍不通,迦太基人的一艘战船搁浅在岸边,罗马人于是乘机依样仿造,只用了三个月就训练好水手,建造并配备好船队。罗马人的战船下水后,与迦太基人的水师遭遇并把它击溃。

如今,一位君主终其一生恐怕也难以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舰队,足以与已经称霸海上的强国相抗衡。这可能是唯一仅凭金钱无法做到的事。如果说当今有一位君主做到了这件事路易十四。——孟注,那么在他人西班牙和莫斯科。——孟注(西班牙的腓力五世未能重建海军,俄国的彼得大帝新建一支海军的愿望也以落空告终。——编注)眼里,此事值得高度赞赏,却难以亦步亦趋地追随。

第二次布匿战争闻名于世,无人不晓。汉尼拔这位非同寻常的强人,把他所面临的众多障碍一一排除,当我们审视此事时,眼前就出现了一幅古代最辉煌的画卷。

罗马的坚忍不拔堪称奇迹。经历了提契诺河之役、特雷比亚河之役、特拉西梅诺之役以及更加惨烈的坎尼之役以后,几乎所有意大利人都抛弃了罗马,罗马却始终拒不求和。这是因为元老院始终不渝地奉行古老的箴言,眼下面对汉尼拔时的这种表现,恰如过去面对皮洛士时的表现,只要皮洛士留在意大利,元老院就绝不与他和解。我在狄奥努西乌斯·哈里卡纳斯的书《罗马古事记》(Antiquités romaines),第VIII章。——孟注中读到,科里奥拉努斯奉命进行和谈时,元老院宣称绝不违反古老的习惯法,只要敌人留在罗马的领土上,罗马人民绝不与其媾和,沃尔斯奇人倘若撤走,则可同意其正当要求。

制度的力量拯救了罗马。坎尼之役后,罗马妇女不准流泪,元老院拒不赎回被俘人员,并把可怜兮兮的残余部队派往西西里作战;在汉尼拔被赶出意大利之前,罗马没有颁发任何奖励和军事荣誉。

与此同时,执政官特伦提乌斯·瓦罗却可耻地一直逃到维努斯。这个出身极其卑微的家伙居然当上了执政官,除了羞辱贵族之外,没有任何别的作用。但是,元老院并未因这个倒霉的胜利而高兴,它十分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人民信任才是当务之急,于是派员前去迎接瓦罗,感谢他并未对共和国绝望参阅李维,第XXII卷,第LXI章。——编注

国家的致命伤通常并不在于一次战役中遭受的实际损失(数千人员),而是想象中的损失和精神颓丧,命运留给国家的力量会因沮丧而丧失殆尽。

有些事情被人谈论,是因为曾经有人提到这些事情。有人认为,坎尼之役后不去围困罗马,是汉尼拔的重大失误。不错,罗马人起初确实惊恐万状,但是一个尚武民族的沮丧很快就会升华为勇气,而卑劣的贱民所能感受到的,只是自己的无能为力,所以,他们的感受与罗马人的惊慌不可同日而言。罗马人当时还有能力向各地派遣援军,这就证明,汉尼拔即使围困罗马也不会成功。

有人还说汉尼拔犯了一个大错,他不该把队伍带到卡普阿去,致使这支队伍在那里变得不堪一击。不过,说这种话的人丝毫不曾意识到,他其实并未找到真正的原因。这支军队的士兵在多次胜仗中发了横财,哪里不能找到卡普阿这样的地方?率领着自己军队的亚历山大在同样的境遇中,采用了下属全是雇佣军的汉尼拔所无法采用的办法:一把火将他自己和全体官兵的所有财富烧得一干二净。有人说这句话系1748年版增添。——编注,库里汗征伐印度参阅《论法的精神》,第十章,第17节及相关脚注。——编注之后,留给每个士兵的财产只有一百卢比《库里汗的故事》(Histoire de Thamas Kouli-Kan),巴黎,1742年,第402页。——孟注

正是汉尼拔的征战开始改变这场战争的命运。他不是被迦太基的官员这句话系1748年版增添。——编注派遣到意大利去的;或是由于一派的忌妒,或是由于另一派的过分信任,反正他得到的支援极少。当他的兵员齐整时,他击败了罗马;然而,当他不得不拨出部分兵力去镇守城市、保卫盟友、围困要塞或是防备要塞被围时,他就感到兵力不足,因为大部分兵力已经被零打碎敲地消耗掉了。取得征伐的成功不难,因为他在征伐时拥有全部兵力,想要保住战果却相当困难,因为此时只剩下部分兵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