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丹心: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的心路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共同走在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道路上

浙江省援藏干部

那曲地区嘉黎县委常务副书记邵潘锋

“明天就要举行第二届拉日旅游文化艺术赛马节了,很好看的,大家都来看哦。是在新的赛马场上举行的。这是援藏干部为我们新建的赛马场。”2015年7月27日,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地区嘉黎县城,当地干部群众纷纷用藏语和普通话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期待着新赛马场的开张。这是第七批援藏干部为传承羌塘赛马文化而建设的又一个民生项目。群众喜悦赞许的言语听在我的耳朵里,使我感到作为援藏干部的自豪。

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2013年7月,我从东海之滨浙江温州来到雪域高原的那曲嘉黎县,担任县委常务副书记。上任以来,我始终坚持民生援藏为主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促民生,齐心协力凝共识,点点滴滴聚人心,真心实意地与嘉黎人民共呼吸、共命运,共同走在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道路上。

“要把件件民生项目建在同胞的心坎上”

嘉黎县地处藏北羌塘大草原,格萨尔王的故事、赛马等是当地群众最传统、最喜爱的文化项目。老百姓渴望有一个现代化、上规模的赛马场已经很多年了。我懂得老百姓的心,于是我开始为赛马场的事跑指挥部,跑有关部门,跑设计单位,与当地领导一起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完善......浙江省援藏指挥部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安排了600万元援藏资金为嘉黎县群众建现代化的赛马场。赛马场赶在7月底前完工,第二届拉日旅游文化艺术赛马节在7月28日如期举行,来自嘉黎县十个乡镇的上万名群众集中在赛马场举行了盛大的旅游文化艺术赛马节。群众在赛马场里纷纷竖起大拇指,交相称赞:“这批援藏干部真为我们做了大好事,用几百万的钱办出了几千万的效果。”当得知赛马场周边道路还没修好,我又“厚着脸皮”向浙江援藏指挥部争取了230万额外资金,把赛马场周边的道路完善修建好,使嘉黎县赛马场成为一个配套设施完整、功能完善的一流的那曲地区传统文化交流场所。我的坚持、劳累和“厚脸皮”换来群众的笑脸,我觉得值了。

教育和医疗是党校教师出身的我最为牵挂的民生援藏项目。在刚到嘉黎县的第一次援藏工作会议上,我和援友们形成共识,我们这批援藏工作重点是民生援藏,把教育援藏和医疗援藏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创新民生援藏的新亮点。在两年半时间里,我带头对嘉黎县教育和医疗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制定了教育医疗援助计划,明确了教育医疗援助工作重点,并作了详细分工。两年半来,投资200多万的嘉黎县完小多功能看台和操场建起来了;一批批骨干教师被选送到温州、台州学习交流了;为留存嘉黎县传统音乐和为青少年音乐活动提供平台而投资50万元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音乐工作室发挥作用了;一批批教学物资和一笔笔额外教育援助资金到了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嘉黎县的医疗卫生既缺硬件更缺软件。于是我安排了50万元援藏资金更新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设备。当援藏医生周龙在嘉黎县准备开展第一例外科手术时,不懂医学知识的我第一时间到医院检查环境,为手术提供后勤保障。在看望术前病人时,我拉着藏族老妈妈的手,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温馨地鼓励她、安慰她,我瞬间看到老妈妈眼里滚动着泪花。在5月份时,嘉黎县遭受大风大雪的袭击,我和蒋金玲医生带着药品到受灾严重的藏比乡和绒多乡,既检查指导抗灾工作,又同时为当地百姓义诊。看到我们的医疗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机会很少,我安排一批批医疗技术人员到温州、台州学习交流。2015年,我联系了温州慈善总会和温州都市报,发起成立了50万元的大病医疗救助基金,解决当地群众看不起病和因病返贫的状况。

还有那一条条路,一座座桥,一个个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一包包藏药.....我把一件件民生援藏项目建在嘉黎各族同胞的心坎上。

“要把点点爱心暖在同胞的心头上”

团结,团在暖处,结在心里。在2013年“情系羌塘、温暖同行——关爱藏北儿童暖冬鞋”公益活动中,我从家乡温州募捐到的21500双童鞋及14.5万元现金,已全部发放给了那曲地区少年儿童。2014年底,我又联系浙江两家企业,为牧区儿童抵御寒冬而定做了1000套羽绒服,价值30多万元。今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西藏边境地区受灾严重,我发动嘉黎县全体援藏干部第一时间自发捐款1万元上交援藏指挥部转交灾区群众后,我觉得还不够,于是我又与温州社会各界联系,募集到20万元善款,马上转交给日喀则市基层党组织。2015年9月,我又联系了温州企业家为那曲特殊学校和那曲西部四县的孩子们捐赠了1000套环保文具。冬休了,我闲不住,不做爱心和慈善,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于是我又积极谋划和联系,准备再为那曲地区的孩子们捐赠2万多双童鞋和1000套羽绒服,以抵御寒冷的冬天。

自从自治区要求领导干部到基层结对认亲以来,我已经是第四次到林堤乡四村的两户亲戚果地和贡布扎西家里家访慰问了。贡布扎西家,老父亲以前是位乡村医生,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勤劳能干,只是贡布扎西自己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还有两个幼小的孩子。全家五口人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家里只有五头牦牛,还是借来养的。果地家的情况就更差了,只有母女两人相依为命。母亲果地年老体病,长期瘫在床上;女儿40多岁了,身体不好一直没有嫁人。每次我带着水果、米、油和慰问金去看望这两户亲戚,女主人总是热泪盈眶,声音哽咽,拉着我的手,贴着我的额头,嘴里不停地说着“突及其、突及其(藏语,感谢的意思)”。

拉姆,嘉黎县国土局退休工人,家庭人口多,老伴早年去世,家庭极其困难。尤其是住房方面,老房子拆迁后无法修建新房。得知此情况,我主动拿了1万元现金亲自送给她。当我把慰问金拿给拉姆时,老人家的眼泪哗哗流下来,我安慰她:“这些慰问金是共产党给你的。”老人的泪水打动在场所有的人。

最让我揪心的一件事是我和县长吾金才塔在县城团结新村走访时,来到一座低矮的破房子前,村干部跟我们介绍,海拔5100米的措拉乡十二村的一户村民就租住在这里。我们一行人走进房子,一下子惊呆了。这房子最多只有10平方米,昏暗无光,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只有几张旧床,上面放着一些破旧的棉絮,旧得不能再旧了,破得不能再破了。而家里却站着坐着六七个人。一问,这家的男主人离家出走多年,家里只有一位缺乏劳动能力的女主人带着四个被男人抛弃的年幼的孩子,旁边几位是她的亲戚。这一家人满面愁容,也不知道我们过来是干什么的,还有些惊讶。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心酸得强忍着眼泪,怎么我们的基层还有这么困难的群众?我本能地打开包,把全部的现金给了女主人达措。当达措反应过来后,一下子就哭出了声,接着全家都哭了。这时候我再也忍不住让泪水流下来。在这低矮狭小的房子里,哭声、哽咽声、感谢声汇成一片。我只能一再地叮嘱,一定要让四个孩子到学校读书,有困难就跟我们援藏干部讲,我们一定会竭力帮助。

“要把处处躬行的援藏身影留在同胞的心间”

嘉黎,一个看上去很有诗意的地方,生存、生活环境却不那么文艺。这是一个常年喝不到沸水的地方,一个常年不脱棉衣棉裤的地方,一个常年头痛感冒而不能洗澡的地方,一个常年摆脱不了寂寞和思乡的地方……

对于从零海拔的东海之滨来到4500米雪域高原的我,初来乍到,困难和艰苦比想象中更大。高寒缺氧、头痛欲裂、彻夜难眠,语言隔阂、风俗不懂……一个月下来,瘦了四五斤。两年多过去了,我们熬下来了,也熬习惯了。800多个日日夜夜,我经常咬着牙对自己说,要坚持,一定要坚持下去。那份对党的忠诚、对援藏事业的热爱和对藏族同胞的信任,使我始终坚强地守卫在雪域高原上。

还记得,每年的2月底3月初,我就眼含热泪辞别家人背上行囊奔赴雪域高原,驻守在祖国边疆稳定的第一线上。

还记得,每年5月,嘉黎县都会发生雪灾,牧区被困,牲畜死亡,我主动带队深入灾区,指挥救灾,送医送药。

还记得,为了嘉黎县的改革发展,我与当地领导一起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套套方案、一个个思路,回到房间缺氧头痛累趴下。

还记得,当县里哪个部门、乡镇有困难,我总是最积极地和内地有关部门联系,为他们争取各项支持援助。

还记得,基层干部、教育医疗技术人才要到内地去学习交流培训,我会非常负责任地联系沟通好,为他们在内地安心学习提供好的条件。

还记得,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的奖状发给我时,我觉得肩上的责任更加沉甸甸。

……

这一切,都是我的援藏职责;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同胞生活得更好;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能共同走在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道路上……

援藏,一直在路上;团结,一直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