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亲缘学导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2 进展

20世纪60年代肖培根在进行藏医藏药的研究时,有一种常用藏药叫“Tangchom Gaabo”,原植物为矮莨菪(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这种植物尚未有化学研究,肖培根考虑其亲缘相近的种类均含有莨菪类生物碱,因此它也很可能含有。化学分析研究表明,矮莨菪不仅含有这类生物碱,而且含量还十分高(表0-1;Xiao和He,1982,肖等,1984),可供生产原料用。这一结果发表在德国的“Planta Medica”杂志上,为当时莨菪类生物碱增加了一个新资源,受到大家的关注,化学分类学权威Heugneur在他的化学分类学专著中引证了这一发现。

表0-1  莨菪类藏药的化学分析结果

注:Ⅰ,莨菪醇(tropine);Ⅱ,红古豆碱(cuscohygrine);Ⅲ,山莨菪碱[(-)-6β- hydroxyhyoscyamine,654];Ⅳ,莨菪碱(hyoscyamine);Ⅴ,去水阿托品(apoatropine);Ⅵ,樟柳碱(anisodine);Ⅶ,东莨菪碱(scopolamine)。trace表示痕量。

药用植物亲缘学(pharmacophylogeny)在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和交叉,因此在大黄属及其药用植物疗效的整理和分析中特别运用电子计算机及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参与其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大黄的研究中,发现凡是有显著泻下作用的大黄,均含有大黄酸与番泻苷(表0-2、表0-3;肖培根,1981;肖培根等,1982),而且在形态上叶子边缘具不同程度的波状或掌状分裂,这方面所得规律性为大黄质量控制及标准化和资源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引起大家关注。

表0-2  大黄、山大黄和土大黄的区别

表0-3  中国民间应用的大黄属药用植物

对传统疗效的系统分析,揭示了不同分类类群传统疗效的倾向性,为新药寻找和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及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