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装设计与制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童装基础知识

第一节 儿童的体型特征与身体测量

一、儿童的生理特征与体型特点

我们按照儿童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将其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和童年期(小童、中童和大童等不同时期),如图1-1所示。

图1-1 男性不同时期的体型特征

(一)婴儿期(0~1岁)

1.婴儿期生长特征

通常指出生29天后至不满1周岁的这一时期。婴儿的主要活动就是吃和睡,也是一生中身体的成长速度最快的时期。0~3个月的婴儿被称为新生儿,这个时期婴儿的头大、脸小,脖子短,肩圆短小,胸腹突出,背部较平,虾米腿。2~3个月后婴儿身高可以增长10cm,体重成倍增加。4~6个月的婴儿清醒的时间增多,活动量加大,体型特征主要表现为头大身小,骨骼柔软,无腰,头颅占身长的4/8;躯干占身长的3/8,双腿短小,占全身长的1/8,身高是3.5~4个头高,处在体态变化较大的时期。婴儿睡眠多,发汗多,溢奶频率较高,排泄次数较多,皮肤特别娇嫩,属于不具备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特殊群体。刚出生的婴儿一天大多数时间处于睡眠中,随着月份的增加,对外界的感知能力逐渐增强,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极大兴趣。到6~8个月,婴儿有了记忆力和观察力,开始探究周围的世界,能听懂一些话语,指认物品和人、动物,对父母特别依恋。9个月至1岁时,各种情绪、情感陆续得到发展,逐渐学会了翻、坐、爬、扶着行走、独立行走等动作技能,如图1-2所示。

图1-2 0~1岁儿童生长特征图

2.婴儿期对服饰的要求

这一时期童装的设计和制作要便于穿脱,以简洁实用为主,袖子宽大,无明显性别差异。纯棉的面料是婴儿贴身服装的首选;内衣的色彩尽可能选择白色或浅色,以便及时对粪便等进行清理;外衣宽松舒适,保温性比较好,利于婴儿活动。此外,要留意内衣缝制的线迹不能有断线或线头,以防弄伤婴儿娇嫩的皮肤。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尽量不使用硬质纽扣,衣服多采用绑带进行固定。

(二)幼儿期(1~3岁)

1.幼儿期生长特征

月龄在13~36个月的时期被称为幼儿期。这个时期幼儿生长速度较婴儿期缓慢,但身高和体重变化仍然很大。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头大,一般1周岁儿童的头围较出生时增加140%,腹部变大,脖子短,身体挺且向后倾。身高比例4~4.5个头高。儿童学会了走路、说话,更加好动并乐于模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但生活自制力较差。从生理角度来看,幼儿好动、出汗多、皮肤娇嫩,能控制大小便,语言、行动与表达能力开始显现。

2.幼儿期对服饰的要求

这一时期服装的特点是易于穿脱,开口和扣合物位置适当,安全系数高;服装款式宽松,充分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切忌夸张,避免钩挂和牵扯;具备大小适当、实用性较强的口袋。服装性别差异不明显,具有一定的审美启蒙性,并能保护身体,调节体温,保持穿着舒适性。

(三)小童期(4~6岁)

1.小童期生长特征

儿童的头颅发育早于躯干,躯干则早于四肢,臀围、腰围、胸围三者尺寸基本相等。从2~6岁开始,下肢增长加快,肩部发育,大大超过了头颅身躯的发育;到6岁时,身体发育的比例较为匀称。童年期正是青春发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儿童发育的最后阶段。

此时期幼儿的特点是生长发育变慢,身高比例大约是5个头高。动作及语言能力逐步提高,能跳跃、爬楼梯、唱歌、画图、识字等,显现出好奇、多问的性格特点,并能逐步确立自我,表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做事积极性提高,能力增加,并有了很高的知识接受能力和理解力。

2.小童期对服饰的要求

这一时期的儿童体型各异,在审美上有了各自的见解。要求服装款式宽松,美观实用,避免过度夸张;男女服饰特点主要以色彩、图案和工艺进行区分。

(四)中童期(7~12岁)

1.中童期生长特征

中童是指7~12岁的儿童。这个时期儿童身高显著增加,体型渐趋稳定,凸肚特征逐渐消失,腰身外露,身材发育匀称。同时脑的形态结构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展较快,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一时期身高比例是6~6.5个头高,男女童体型已有差异,出现儿童青春期初期待征,主要表现为体格形态的发育突增现象。青春期开始的发育程度以及成熟年龄的发育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种族差异,就是在同性别、同种族、环境相似的情况下,儿童的发育也有所不同。

2.中童期对服饰的要求

这一时期儿童逐渐摆脱了幼儿特征,性格上趋于稳定和成熟,有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但并未形成个人的独立意识。活动能力较强,智力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因此要设计一些富有知识性和幻想性的服饰图案,造型特点比较自由,适合宽松或半紧身造型。

(五)大童期(12~16岁)

1.大童期生长特征

大童是指12~16岁的儿童。这一时期是少年儿童生理、智力、心理全面发展的阶段,人体发育形成正常规律,男女童体型有了明显的差异。女童的三围尺寸明显,男童肩部发达,肌肉明显。身体比例逐渐接近于成人,儿童进入第二个生长高峰期。身高的增长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女孩一般在8~13岁,极少数正常女孩可能推迟到16岁才开始。女童在这一阶段胸部发育很快,但身高的增长由每年的5cm减为1cm,胸围每年增长约3cm,腰围每年增长1cm,手臂每年增长2cm,上裆长每年增长约0.6cm。男孩从睾丸增大开始计算第二性征出现的年龄,一般在9~14岁,大多数为12岁左右,少数可能推迟到16~18岁才开始。男童身高每年增长约5cm,胸围每年增长约3cm,腰围每年增长2cm,手臂每年增长2cm,上裆长每年增长约0.4cm,骨化过程如果已基本完成,肌肉力量明显增大,具有更为持久的耐力和力量。

2.大童期对服饰的要求

这一时期的少年生理变化显著,心理发展比较矛盾,情绪容易波动起伏,喜欢表现自我,容易接受文化影响。服装造型追求自由多变,突破了体型的限制,类似于青年装、成人装。男女生爱好明显不同,服装类型以校服、休闲服装为主。

二、儿童生长发育的比例关系

不同时期的儿童,生长发育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图1-3和图1-4所示。

图1-3 不同时期儿童体型特征(正面图)

图1-4 不同时期儿童体型特征(侧面图)

儿童体型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部分。

(1)下肢与身长的比例关系。越年幼的儿童腿越短,1~2岁的儿童下肢大约是身长的32%。

(2)大腿与小腿的比例关系。婴儿期大腿很短,随着成长逐渐增长,下肢与身长的比例逐渐接近1∶2,其中大腿的增长最为明显。比如1岁婴儿的腿内侧尺寸只有10cm,到3周岁时约为15cm,8周岁时约为25cm,10周岁时约为30cm,其增长率比身体其他部位要高。

(3)儿童头身比例关系。由图1-5和图1-6中可以看出,婴儿期体型头身比例为1∶4,头在整个身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胸围、腰围、臀围尺寸几乎没有变化。幼儿期体型特征为头大、颈短、腹部向前突出,头身比例大约为1∶5。学龄期儿童头身比例为(1∶6)~(1∶6.5),男女童的体型差别开始出现,胸围、腰围尺寸变化较大。中学生时期,女孩的生长发育有所减慢,三围差别明显,变成脂肪型体型;男孩身高、体重、胸围的发育均超过女孩,肩宽、骨骼和肌肉都迅速发育而变成肌肉型体型。少年期头身比例为(1∶7)~(1∶7.5),比较匀称,接近成人体型。

图1-5 不同阶段儿童的身体比例

图1-6 不同年龄阶段男性的身体比例变化

(4)8岁前的男女儿童。没有体型上的差异,几乎完全相同。

(5)童体的侧面结构。童体相对于中轴线,腹部向前突出,类似于成人的凸肚体,成人后背较平,儿童腰部脐后背部最为凹陷,因此形成向前弯曲的弧形结构。

(6)颈长。婴儿的颈长只有身长的2%左右,1~2岁时达到3.5%,5岁时达到4.8%。

(7)腿部的脂肪。受腹部前倾影响,前面比后面沉积更多的皮下脂肪。另外,腹部也容易沉积皮下脂肪形成垂腹型。

(8)腿型。成人两腿并齐脚跟站立时,可以保持很久。而6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3周岁以下的儿童,小腿从膝关节以下向外弯曲,因此很难做出并脚站立的站位姿势。

三、儿童的身体测量

(一)儿童身体测量的意义

儿童身体测量是测量与童体有关的围度、长度和宽度。量体后所得的数据和尺寸,既可作为童装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又可表示儿童身体各部位的体型特征,因此是设计、选择童装的依据。

为了制作和选择美观舒适的童装,需要有准确的量体尺寸。孩子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因此制作的衣服不应过分合体,应当留出适当的宽松度。因此要想测出正确的尺寸,一定要依据衣服的式样而给予适当的围度放松量和长度的调节。由于儿童体型特征和好动性,在测量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方法与成人测量也有所不同。只有进行准确的童体测量,掌握儿童身体各部位的结构特征以及准确数值,才能进行款式分析和结构制图,设计制作出适合儿童体型特征和心理特点,美观大方的童装。儿童身体测量是制定童装号型规格系列的基础。童装号型系列的制定是通过人体普查方式,经过大量的童体测量数据归纳整理后,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形成正确的童装号型标准。对于儿童消费群体而言,童体测量的数据不仅是童装技术生产数据的来源,还影响着童装消费的潮流与趋势。最直观的反映是儿童着装后是否合体,能否符合消费者的审美和流行因素,因此在童体测量基础上所形成的童装就成为消费市场检验的重要标准。

由此可以看出,儿童身体测量是童装结构设计、技术生产和消费市场这一完整产业形式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测量中必须掌握相关的注意事项,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和设备,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二)儿童身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

① 胸围。在胸部最高的位置,垫进两指水平环绕一周测量。

② 腰围。在用细带子束好的位置,垫进两指水平环绕一周测量。

③ 臀围。在臀部最丰满的部位,过臀高点,垫进两指水平环绕一周测量。

④ 头围。头部经眉骨和脑后枕骨垫进两指环绕一周进行测量。

⑤ 背长。自颈围后中心点(第七颈椎附近)量至腰围线。

⑥ 肩宽。左右肩端点经过后颈点所形成的围长。

⑦ 颈围。围绕脖子根部环绕一周进行测量。

⑧ 臂根围。从腋下经肩端点与前后腋点环绕手臂根部一周测量。

⑨ 腕围。经过腕凸点环绕手腕一周测量。

⑩ 背长。从后颈点随背形量至腰围线的长度,测量时适当考虑肩胛骨凸起的放松量。

⑪ 衣长。自颈围后中心点,经腰围线量至所需要的长度。衣长一般根据孩子的年龄、穿着的季节及衣服的式样而决定。年龄小的时候穿短些的服装效果比较理想,稍大的孩子依据气质而确定衣服长度,其中也要考虑流行的因素。

⑫ 臂长。将手臂自然下垂,自肩端点经肘点量至手腕凸点的长度。

⑬ 裤长。自侧面腰围线量至外踝点,依据款式的流行变化可上下移动。

⑭ 立裆深。以端正的姿势坐在平面硬的椅子上,在侧面自腰围线从上向下量至椅子平面的长度。

⑮ 裙长。自侧面腰围线量至所需要的长度。

(三)儿童身体测量的注意事项

① 儿童需要仰卧、自然站立或者端坐,双臂自然下垂,对较小婴儿身体测量多采用仰卧方法。

② 测量时注意动作轻柔以免弄伤儿童,测量顺序一般按照从前到后、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进行,以免漏项。

③ 由于儿童多动的特点,对于较小儿童的尺寸测量,一般以主要尺寸为主,如身高、胸围、腰围、臀围等。其他部位的尺寸可以通过比例推算产生。

④ 用软尺测量时要保持一定的松度。通常儿童测量时身着内衣,测量长度方面的尺寸要保持垂直,测量围度方面的尺寸时软尺应与人体表面的起伏保持水平,松紧以平贴能转动为原则。

⑤ 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要准确。如测量袖长时应通过肩端点、肘点和腕凸点。儿童的腰线不明显,可以以肘点位置作为目标位置进行测量。

⑥ 对特殊儿童体型应加测特殊部位数据,并做好记录,做出调整。

(四)儿童身高与年龄对应关系(表1-1)

表1-1 年龄与身高的对应关系表(参考) 单位: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