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流行概况
一、全球流行情况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公元15世纪初,意大利人首先用流感这一术语来描述这一传染病。这种传染病在当时被认为是由天上星星造成的。18世纪这一术语被英国人所采用,同一时期法国人称它为LaGrippe。1562年在英国爱丁堡发生了一次流感流行,一位英国人在信中对流感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首次较为准确的描述。到了19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Hirsch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暴发疫情。明确由流感引起的第一次流行发生在1510年的英国。随后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现过大规模流感流行。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在1580年,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1743年由流感引起的流行曾涉及90%的东欧人,1889~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发病广泛,死亡率很高,影响严重。
自1918年在西班牙出现人间H1甲型流感以来,每隔几年在人间均会发现新型的甲型流感疫情,尤其是1997年以来人间新型甲型流感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图1-1)。1918~1920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此次流感波及世界各地,几年内共出现了三次流行高潮,临床发病率高达40%以上,并出现多种类型的肺炎并发症,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2000万~4000万人死亡,大大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所致的死亡人数(850万人)。这次流感大流行的特点是,20~50岁成年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当时受科学技术条件所限,无法分离出病原。因此,长期以来,西班牙流感的病原是一个谜。1997年,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陶贝格尔(J. Taubenberger)在《科学》周刊上发表了他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得出的研究成果,认为1918年的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种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国家的猪体内发现这种病毒。2001年10月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正力图从10名死于1918年大流感的伦敦人遗体中,找到引起这场流感的病毒样本或碎片,分析其基因组特征,研究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致病力和传染性。
图1-1 甲型流感病毒在人间出现的时间顺序
“西班牙流感”流行共持续了约2年时间,全球约1/5的人口受到感染。与以往流感疫情不同,此次疫情病死率在20~40岁年轻人中较高。这次流感流行涉及28%的美国人,有约675000名美国人被夺去了生命,10倍于在世界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在欧洲战场上死亡的美国人有一半是死于流感,而不是死于敌人之手。估计有43000名参战的后勤人员死于流感。1918年是灾难和死亡的一年。
流感大流行是如此的严重,使美国人均寿命下降了10岁。1918年的流感病毒的毒力很高,死亡率达2.5%,而过去流感流行的死亡率小于0.1%。1918年15~34岁人群的流感和肺炎的死亡率比过去高了20倍,人们往往在街头感染得病,很快就死亡。1918年有一个奇闻,4名妇女在一起玩桥牌,直到深夜,当晚就有3人死于流感。另一个口传的故事是,人们在去上班的路上,突然流感发病,数小时之内就死亡了。1918年流感大流行通过北美到欧洲,亚洲,非洲,巴西和南太平洋。印度流感的死亡率最高,每1000人中就有50人死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些联盟国家甚至怀疑流感的流行是德国人搞的生物武器所致。
此后,世界上又出现过多次流感大流行,主要有:1957年开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1968年出现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发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
在1957年“亚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暴发流行期间,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尤为显著。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也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1957年,H2N2病毒完全取代了以往的H1N1病毒。而1968年,H3N2病毒又取代了H2N2病毒。这两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个地区。据美国公布的统计数字,在1957年“亚洲流感”流行期间,美国共有7万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间,美国共有3.4万人因感染致死。
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前苏联发生了流感流行,此次流行称为“俄罗斯流感”。1978年1月,“俄罗斯流感”开始在美国在校学生及征募的新兵中暴发流行。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陆续出现了感染。与以往历次流感不同,引发此次流感流行的病原体为1950年流行的H1N1病毒变异体。因此,在该病毒株流行期生活过的人,即出生于1957年前的人,对“俄罗斯流感”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所以,绝大多数有关1977~1978年流感流行的报告均指出,尽管此次流行为典型的暴发流行,但成年人均为轻微感染,而在校青少年发病率很高。此外,与1957年及1968年的流感流行不同,此次出现的病毒新亚型并未取代以往流行的病毒株。因此,由1977年的病毒株进化出的甲型病毒(H1N1)与1968年的流行株中产生的H3N2已共同流行了20多年,而且目前仍然是引起流感流行的主要病毒株。
1999年11月至2000年4月,欧、美、亚三洲均发生了中度以上的流感暴发流行,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法国,流行高峰时的发病率达861/10万。但与往年同期相比,流感的发病人数并未增加,引发流行的毒株仍然是H3N2亚型。
2003年,在荷兰家禽暴发禽流感期间,共有80多名家禽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被证实感染了禽流感病毒(H7N7)(症状大多集中表现在眼睛的感染,有一些人出现了呼吸道症状),其中1例患者死亡(57岁的兽医,曾去感染的农场出诊)。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越南、泰国对100多例疑似病人进行了健康调查,共有34人被确诊感染了H5N1禽流感,22人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诊死于H5N1禽流感。
2009年3月,在墨西哥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迅速蔓延至全球。WHO起初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2009年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二、我国流行情况
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伤寒论》中提到的“少阳病”,其症状类似于今天所说的感冒,尽管没有病原学的证据,但是书中记载的多种治疗方剂,如板蓝根、蒲公英、野菊花等,迄今还流传于民间,用于流感的治疗。
我国也有1918~1920年流感流行的记载,据李文波所著“传染病史料”记载:1918年云南泻源、个旧、兰坪瘟疫死1.4万人。5月贵州遵义时疫,朝病夕死,传染甚速。8月,贵州省内居民多染时疫。山东文登瘟疫流行,不足60户的邹家村死亡22人。甘肃临夏流行,病者十八九,死亡甚众,天水武都,文县流行,仅天水死2017人。浙江松阳县时疫流行,汤西县大疫,死亡很多。1919年,云南省永胜县瘟疫流行,死亡1万人。贵州都江、遵义、威宁6~8月疫病死亡无数,平坝秋冬四乡有整寨死亡者。甘肃静宁大流行,城乡死者甚众,华亭人多大头瘟,宁夏固原大流行死者甚众。苏州时疫流行,死亡人数占博习医院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另据记载,从1830年开始的流感大流行始于中国,通过海路传播到菲律宾,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横跨俄国,进入欧洲,然后传入美国引起流感的流行。
1957年2月的流感大流行始于我国贵州省西部,是由甲2型流感病毒引起,又称为“亚洲流感”。1957年3月在我国广泛流行,4月到达香港,然后传到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日本,此时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有流感新亚型出现。
1977年5月,我国东北辽宁省发生“俄罗斯流感”,经检测证实为H1N1流感病毒。
1997年5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例3岁儿童死于不明原因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同年8月经美国CDC和WHO荷兰鹿特丹国家流感中心鉴定为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人类流感,这是世界上首次证实禽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999年4月,香港从2例儿童病例中分离出2株病毒,后经美国疾控中心和英国国立医学研究院鉴定均认为是甲型流感病毒(H9N2)。从1997年到1999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香港和广东先后发生禽流感H5N1、H9N2病毒跨越种属屏障直接感染人类的事件,引起世界各地流感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尤其是1997年,香港在禽间暴发H5N1型禽流感,全港宰杀活鸡超过100万只,使得市场无活鸡可买,并且此型禽流感病毒可跨种属感染人类,造成了人感染禽流感暴发,共有18人感染,6人死亡。香港特区政府于1997年12月28日颁布“格杀令”,两天内把全港130万只鸡销毁。2003年H5N1病毒再度在我国和越南出现,病毒活动进入高发期。
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的范围在扩大。2005年,全国有13个省份发生了32起疫情,其中青海发生1起候鸟疫情。2006年中国内地共有7个省份发生10起家禽疫情。候鸟疫情涉及青海、西藏2个省区。2008年我国共发生6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比往年大幅降低。2011年1~2个月我国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新疆、上海等16个省(市、自治区)就发生50起疫情,共有14.31万只发病,死亡12.76万只,扑杀902万只,免疫1402万只。2005年以来候鸟、留鸟和禽只交叉感染,并陆续致人感染发病,2013年的H7N9疫情不仅有候鸟,家禽感染,而且还大面积波及到人。
2013年3月底,我国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的由新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纳入我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2013年4月经调查发现,H7N9型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鸡群的基因重配。基因重配的发生地很有可能在我国的长三角地区,过程可能是亚欧大陆迁徙的野鸟(携带病毒)在自然迁徙过程中(经由韩国等东亚地区)和我国长三角地区的鸭群、鸡群携带的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重配而产生。截至2014年7月2日,我国内地共报告H7N9禽流感病例436例,死亡168例,其中2013年报告144例,死亡47例,2014年报告292例,死亡121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湖南、福建、安徽等14个省市。
2013年6月21日,台湾疾病管制局证实,发现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6N1禽流感病例,患者是住在台湾中部的20岁女性,已康复出院。本次由病患所分离的病毒基因序列显示属禽源性,与本土家禽H6N1病毒株最为接近。这名患者的密切接触者36人,其中4人有类流感症状,经检验均未发现H6N1禽流感病毒感染。
2013年12月17日,江西省南昌市在1例病例标本中检测出甲型流感病毒,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检测确定为H10N8禽流感病毒。患者,女,73岁,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并伴有高血压、心脏病、重症肌无力等基础性疾病,免疫水平低下,有活禽市场暴露史,2013年12月6日因呼吸衰竭、休克死亡。所有密切接触者未出现异常。2014年1月8日和2014年2月4日,南昌市又分别发现了一例55岁女性和75岁男性H10N8禽流感病例。
2014年5月6日,四川省在1例因重症肺炎去世的病例标本中检测出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经过中国疾控中心进一步确认为H5N6禽流感病毒,专家判定病例是个案,因为病例密切接触人群当中没有检测出阳性,也没有出现相应症状。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指出,病毒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对禽是高致病性的,而以前国外发现的病毒属于低致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