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伐纣
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是个贪婪残暴之人,他整日沉浸在穷奢极欲的生活中,又以极端残暴的刑罚——“炮烙”之刑对待臣属。这种行为招来了臣民的不满和反抗。
此时,商朝西部兴起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周国,它原为商的属国,现在却成了商的对手。在姬发(即后来的周武王)的号召下,周国团结各方势力,准备对暴君纣王进行讨伐。
为了检验自己对各方诸侯的号召力,姬发决定进行一次军事演习。在军事演习当中,遇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使人们相信周取代商的日子已经到了。
当时,姬发的船行到河中间,突然有条白鱼跃出水面,恰好落在他的船上。姬发俯身把鱼捡起来,激动地捧着它祭奠上天。一条鱼怎么会让姬发如此兴奋呢?原来,鱼身上有鳞甲,和战士的甲胄有相通之处,在当时人看来,鱼就是军队的象征。而商朝以白色为贵,白色代表着商朝的王权,这条白色的鱼自愿跳到姬发的手中,不恰恰预示着商朝要被周代替么?可以说,本来的一个巧合,却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有人趁机对姬发说:“大王,如今天下大部分诸侯都愿意归附于您,而上天也赐予我们吉祥的征兆,不如我们趁此良机,挥师灭商吧!”姬发听后感觉一股热血在胸中激荡着,但他不愧是一位杰出的领袖,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冷静地判断局势,他知道,商纣王依然还有自己的支持者,他的军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战斗力。于是,姬发按下心头的兴奋,大声说道:“你们都劝我去讨伐纣王,但你们不知道现在灭商还不是时候!”
此时的商纣王,依然在酒池肉林之中逍遥快活,根本不知道反抗自己的势力,已经汇合成了一股汹涌的暗流。纣王的叔父比干看到整个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不得不前去劝谏:“大王,宫廷里面生活奢侈无度,而百姓们却饥寒交迫,人们敢怒而不敢言,诸侯们已萌生了反叛的想法,如果继续下去,臣恐怕大乱将至啊!”
纣王是一个迷信武力、刚愎自用的人,他立刻反唇相讥:“我一生征战,从未打过败仗,我徒手都可以降服猛兽,谁能够威胁到我?”
“大王,战争的胜负并不是纯粹依靠武力的,还要看人心的向背啊!”
纣王一向对自己的辩才非常自负,不料比干一番慷慨陈词说得他一时语塞。他心中充满愤怒,盯着比干一字一顿地说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不知道您的心是不是这样。来人呐,给我把比干的心挖出来,我要看个究竟!”
比干闭上眼睛,一行清泪滑过脸庞。他前来进谏时就已下了必死的决心,令他悲哀的是,祖宗的社稷即将葬送在纣王这个昏君手中了。
纣王的疯狂举动让自己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姬发认为灭商时机已到,便派人传令各方诸侯,称“商纣王有重罪,不可以不进行讨伐”。随后他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进发。
周国的部队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深入到离朝歌仅七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新乡北部)。纣王听说后,立刻拼凑起了七十万人马,由他亲自率领,前往牧野迎战。但是,人心已经丧失殆尽的纣王根本无法指挥这支军队,姬发的大军刚刚开始进攻,纣王的部队便纷纷调转矛头,向纣王奔袭而来。纣王见状不妙,狼狈地逃回了朝歌。他深知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于是,只身躲到鹿台之中,身上挂满了宝石珠玉,燃起一把熊熊烈火,跳入火堆自杀了。
这场熊熊大火,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以及一个新王朝——周朝的诞生。
牧野之战示意图
【博闻馆】
鹿台——纣王自焚之地
鹿台是商纣王所建的宫苑建筑,地点就在朝歌城中。纣王建造鹿台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储备财货,更重要的是如此辉煌壮丽的宫室,可以满足他游猎享乐的欲望。周武王起兵伐纣,商纣王发兵拒之于牧野,由此发生大战。最终,纣王兵败逃至鹿台,并自焚于此。出人意料的是纣王自焚之时,居然还不忘从鹿台中搜集财宝带在身上,真是既可恨又可悲。纣王死后,周武王攻克朝歌,并将鹿台中的全部财宝都发放给了百姓。
利簋(guǐ)及其腹内底所铸铭文拓片。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是迄今所见最早的西周青铜器,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簋是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后用作礼器。利簋内的铭文明确记载“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岁”星正当中天。天文学家据此并参考其他资料,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