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汽车企业成长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自主发展

上汽集团的自主发展道路为:集成国际化资源,独立发展。近十几年来,上汽集团利用自身的优势,嫁接与集成国际一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外购的产品平台,创立自主品牌,独立发展。上汽集团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5家, 上汽集团旗下的国家级技术中心企业包括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商用车研发为其强项)、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以微型车为其强项)、上海汽车汽齿总厂。省市级技术中心30多家。与国内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共同组建产学研工程中心。 上汽集团与国内著名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已并入吉林大学)、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合作已建立17个产学研工程中心。在此基础上全面整合上海、南京和英国长桥三地的研发资源,建立自主品牌全球研发体系,并实施统一的全球整车开发流程。

一、自主发展能力建设

上汽集团在1958年成功试制了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并成为当时国内唯一能够批量生产的轿车。当时,轿车是敲出来的。基本上采用半手工、半机械的落后生产方式。在改革开放之后,上汽集团希望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资合作,引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虽然要付一些必要费用,但时间来得快,经济上是合算的。

在全球化经济下,合资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合资企业有其局限性。 事实上,许多合资企业的控制权已经在外方手中,国内汽车企业如果要有发言权,就必须有自主品牌。合资的局限性:外方对合资企业的控制很严,在技术改进上,可以允许对产品作适当的本土化改进,但难以用它的平台(核心技术)作为自主开发平台;在产品出口上,受到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限制,零部件出口困难,整车出口更难。创新的依赖性:由于合资企业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于外方,合作外方也不希望合资企业提高研发能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合资企业对外方的技术依赖,致使核心技术自给率低,没有真正形成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的能力。同时,发展存在短浅性,研发存在消极性;在工作中存在保守性。(胡茂元详解上汽整体战略.搜狐汽车,2006-10-14;勇立军令状: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世界是圆的:上海汽车工业三十年,2009.)如果要成为真正的有竞争力汽车企业的话,不仅是一个规模的问题,关键是其核心能力问题,所以上汽集团认为应该进行产品的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的创建。

上汽集团发展自主技术研发能力的基本方式是:集成世界资源在开放条件下进行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外来技术,也不意味着从头开始。自主创新并不是基于狭隘民族主义之上的封闭性发明、发现和创造,而应是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和产业资源。开放从来都是条件而不是结果,开放并不必然带来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不能因强调开放而忘记自主创新。,为我所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上汽集团的两个合作伙伴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公司都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它们的技术研发能力都非常强。通过长期的合作,上汽集团有意识地进行引进消化吸收,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开发能力,为后续的自主创新奠定了基础。对于大众汽车公司来说,它非常保守,只是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当作其一个生产基地而已,主要工作是延长其国外原车型的生命周期。但是中国市场有其特性,不能照搬国外的原车型。在国内卖方市场时代,大众汽车公司对此并不非常认同,所以本土化的改型比较少。但是进入买方市场时代后,本土化的改型要求越来越迫切,这就为上汽集团(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方)的研发能力锻炼提供了机会。从最初的“桑塔纳”到“桑塔纳3000 GP”,工期间的改型已经超过十次。在这一过程中,上汽集团的技术研发能力从当初的国产化过渡到自主开发,从中积累了经验并提高了能力。自从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实现了“桑塔纳”国产化之后,又经历了深度国产化的过程,并着手研发机构的建设,先后进行了联合设计、部分自主设计到完全自行设计的摸索和积累。这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桑塔纳2000”、“桑塔纳·志俊”、“朗逸”、概念车“哪吒”(NZEEA)以及“帕萨特·领驭”、“帕萨特·新领驭”等车型的改进设计上。从1997年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扩建到专业试车场的建成,以及启动技术研发人员的培养计划等,都在培养上海大众的自主开发能力。对于通用汽车公司来说,它相对开放。由于它将上汽集团当作其在中国业务拓展的唯一伙伴,而且将中国市场当作其未来发展的重点,同时认识到本土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通过泛亚技术中心研发平台,向上汽集团转移先进技术,并与上汽集团一道进行本土化开发。泛亚技术中心借助于跨国公司技术平台实施本土化研发,具体表现为全球选、任我改、提能力、创新车、树品牌、出国门等六个方面。事实上,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畅销车型都出自泛亚技术中心。其中的“别克·君威”系列轿车项目获得2004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合资的同时,上汽集团尽管放弃了其原有的“上海”牌轿车平台,但是却保留了独立的汽车研发中心和测试中心。它们与上汽集团的两个合资整车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进行密切的合作,以此锻炼与提高其研发能力。

事实上,在2000年之前,上汽集团像其他的国有汽车集团一样,只希望或热衷于寻找合适的国外汽车公司进行合作,坐收渔利。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暂时被放到了一边,研发能力逐步萎缩。中国政府本来的想法是通过开放、合资,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以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在日本、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经费投资比达到1∶5~8。但是在中国,2002年的比例只有1∶0.0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而且,在当时的背景之下,上汽集团的财力、产品开发、生产与营销等方面还比较弱,同时,国内汽车市场,尤其是私人消费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里,私人轿车为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象征。即使是公务车,也是严格按等级配给。1984年之前,规定县团级干部只能乘坐国产吉普车。20世纪80年代,公务车的级别限制松动。经济发展和外交往来使国产车“不符合需求”。于是大量国外汽车通过合法进口和走私大量涌进国门。两三年间购车所用外汇相当于30年中国汽车工业总投资的两倍多。这也引发社会的巨大反响。在当时,个人要想买车,就得挂靠单位,以单位名义购买。现实需求的发展迫使政府部门调整决策。198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机动车船和拖拉机经营运输业的若干规定》,从政策上第一次明确了私人购置“机动车船”的合法性。但是,当时对于城市居民还没有被归入允许购买轿车的群体之中。1993年3月,财政部决定取消购买轿车的控购审批。1994年2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正式出台,它提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并将根据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适时制定具体政策;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干预个人购买和使用正当来源的汽车,应采取积极措施在牌照管理,停车场、加油站、驾驶培训学校等设施和制度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1996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取消地方对经济型轿车的销售限制。从此,小轿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国家对国产小轿车的价格政策有多次调整。计划经济一统天下时国产轿车不进行市场交易,完全由国家统计制订生产计划、统一组织生产、统一安排产品去向。实施改革开放以后的1990年,国家对国产小轿车制定了统一的出厂销售价格,这就是轿车国家统一价。为了使轿车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迎接“复关”(后称“入世”)后汽车工业发展形势,经国务院批准,自1994年9月20日起,对国产小轿车实行国家指导价,即在国家规定的中准出厂价格和浮动幅度内,由企业制定具体价格。中准出厂价是国家根据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及利润情况核定的一个基础价格。当时规定的上下浮动幅度均不得突破10%,浮动的范围一般在出厂环节。随后的几年,国产轿车市场的供求状况有了有重大变化,就轿车市场的整体而言,已经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的格局基本形成。轿车消费结构也有重大转变,私人购车取代政府采购,成为轿车消费市场的主流趋势。2001年5月,国家计委正式宣布,国产轿车由生产经营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自主确定价格。自2001年5月10日起放开国产小轿车价格。,所以上汽集团希望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进行学习与积累。在2000年之后,上汽集团自身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国内汽车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国内的政治导向开始转向自主品牌。基于此,上汽集团在利用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经验、人才及财力的基础上建设自主品牌。

2001年6月,上汽集团重组仪征汽车公司并将其作为自主品牌的生产基地,开发多用途轻型客车“赛宝”,这是集团对外宣称的第一辆自主品牌的汽车。2000年,上汽集团试制SH0001七人座小客车,2002年试制 SH0002的 SUV。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的原因而没有真正投放市场。然而,新车下线之后却没能得到市场的响应。

在完全自主研发受阻后,2003年上汽集团曾希望大众汽车公司将“桑塔纳”技术平台转让给自己,以此为基础自主研发自己的新车,走一条自主研发的捷径,就如同一汽集团的“红旗”轿车借用“奥迪100”的平台一样,但最终在2004年被拒绝。

现代意义上的自主开发,必须在全面掌握轿车制造和管理技术,形成庞大零部件体系基础上才能形成。在市场全球化、投资自由化、技术资源多元化和流动性,世界进入无国界经营时代,上汽集团最终认识到,不能也没有必要闭门造车,应当用开放的心态,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人才和经验,打造自主品牌。但是,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行,而可以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或可持续合作,通过合资合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形成自主产品开发的初步能力。其实,企业的自主开发是“第十个馒头”国内著名汽车行业记者——新华社李安定在2005年5月17日发表《门外车谭:自主开发只能是“第十个馒头”》。他在文中引用一个故事:一个饥饿的聪明人得到一大盘馒头,吃了一个不饱,吃了两个不饱,吃了九个还不饱,吃到第十个馒头终于吃饱了。他非常气愤地说,早知道这个馒头一吃就饱,前面的九个馒头根本就用不着吃了。他认为,正是由于有了轿车业的第一个馒头、第二个馒头的逐年积累,中国人才逐渐掌握了当代一流的轿车制造技术,并形成了庞大而配套的一流零部件产业。这不但使后起的本土品牌和跨国品牌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和采购成本,并将在今后逐步让中国轿车业获得像中国家电业一样的世界竞争能力。,需要先期的基础。过去20多年的合资合作为上汽集团后来的自主开发奠定了基础。

2002年,胡茂元总裁代表上汽集团向市领导立下了军令状——到2007年上汽集团将自主开发汽车5万辆。当时胡茂元总裁提出2007年的三个战略目标:年产汽车100万辆、跻身“世界500强”、生产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当年8月2日,上汽集团以原上海汽车研究所/上海汽车工业技术中心和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为基础,集成各方面力量建立上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上汽集团拥有一个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产品的开发基地和制造技术研究基地。汽车工程研究院的总体发展目标是,逐步形成上汽集团的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和基本组织模式、工作流程及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全面开展上汽集团的自主产品开发,实现对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自主控制。

2008年,在原上汽集团工程研究院的基础上建立上汽集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简称“上海汽车技术中心”),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国三地(上海、南京、英国)联动式开发体系,是一个集成全球资源、全面提升自主开发能力的研发机构。在研发模式上形成了“中国主导、全球联动,一头在海外”的研发模式,并提出了包括技术中心、质保、工艺规划、IT等所有研发类人员在内的创新“大研发”理念。2007年6月,成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它作为商用车产品研发的核心平台,承担商用车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研发任务。2009年7月,经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三部委的联合评审,上汽集团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011年3月,被授予“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2004年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时重温1994年10月19日视察时所提出的“中国的汽车工业不走联合开发的道路不行,必须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否则在世界上没有一席之地”指示。同时提出:“要搞联合开发,可以利用人家的先进成果,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发展自己。我们现在的能力还不够,否则搞出来水平还是过去你们的上海牌轿车。”(胡锦涛: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自己.世界是圆的:上海汽车工业三十年,2009.)

2003年6月,上汽集团召开干部大会,正式启动自主品牌建设工作,提出自主品牌建设。从此时起,开始了真正的“自主品牌”之旅。同年,明确上海汽车公司(上市公司)为自主开发的责任主体。2004年年底,成立“自主品牌领导小组”。2005年2月,集团干部大会发出“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的动员令。上汽集团发展自主品牌的基本思路是: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运用过去多年国际合作经验和技术积累,从较高起点出发,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自身低成本、熟悉国内市场的特点,走差异化道路,重点提高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集成能力,形成可持续的低成本优势和各环节的竞争力。根据这样的思路,将具体的发展目标明确为,2007年生产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到2010年生产自主品牌汽车20万辆。上汽自主品牌的新起步.上海汽车工业五十年(1955—2005),2008.

上汽集团坚持自主开发与对外合作并举的方针,在2005年2月28日的上汽集团自主品牌人才工作动员大会上,提出由原来的“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发展”的一条路径,转变为“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发展、收购国外企业合作生产通过购买国外优质资产、先进技术等优势资源,如双龙、罗孚。通过资本的力量,从“为我所用”转为“为我所有”,从“受制于人”到“自我掌控”,掌握企业自主发展的主动权。、深化战略合作合资生产、合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和“不完全依赖外方、不排斥外方参与、不违反知识产权、充分利用世界资源”的“三不一用”发展原则,集成世界资源,“世界为我所用”通过收购国外成熟汽车企业或控制利用相关企业的技术资料及研发团队,整合知识资源,直接取得完整的先进技术,有效解决了技术来源问题。因为现在的“世界是平的”,全球化经济带来的竞争是在一个平台上。全球化的最大好处在于资源的共享。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不需要什么都自己做,但是要有一定的掌控能力,要有一定的资源手段,不然你这个产品出来谁相信你的质量能够保证?(胡茂元详解上汽整体战略.搜狐汽车,2006-10-14.),打造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的发展机会在于整个国内汽车市场还在快速发展和扩大,而且,现在的市场个性化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同时,更多的市场竞争可以把企业内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更为重要的是,自主品牌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载体。合资外方不可能希望合资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以打乱其整体的全球布局。

上汽自主品牌理念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然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创新、再走向国际市场。其自主化道路的特点是:第一,起点比较高,和国内的自主品牌有一定的差别,避开国内在低价位搞自主开发的同质化竞争;第二,技术要新,不是照搬照抄;第三,管理精,做到性价比好,因为有20年多年的大众汽车公司的合资经验,又有10多年的通用汽车公司的合资经验;第四,利用世界人才资源,不仅在国内建立工程研究院,而且还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上海技术中心承担自主品牌产品全过程的研发工作,是上汽集团产品研发的主体;南京技术中心配合进行 MG现有产品和浦口基地工程的支持;英国技术中心承担了产品前期和概念设计阶段的开发工作;作为补充,上海新能源研发基地(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开发。同时,自主品牌的持续发展需要整个体系的保障。

上汽集团基于可以自主发展的产品平台,抽调旗下合资企业所培养的大量研发人才,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设计。而且,与通常从低端进入市场的方式相反,上汽集团从中高端入手,整合各方面世界最先进的配置与要求,这就迫使从更高层次进行研发。事实上,经过近2年时间研发出来的中高级“荣威”轿车在推出市场后取得了比较好的市场绩效,这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上汽集团的自主研发能力。

上汽集团的自主创新分为三个层面:二次创新、集成创新和新技术创新。“二次创新”指在收购现有的“罗孚”和“双龙”的平台上,开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首先在2007年推出的“荣威750”是二次创新的集中体现;“集成创新”是指集成世界领先技术成果,这方面的成果是“荣威550”;最终建立自主品牌优势的将是新技术创新,这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荣威”是其最主要的平台。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发展模式,可概括为“一二三”体系:“一”指的是“一个目标”,即“创新打造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中国汽车强势自主品牌”;二是“两个能力”,即“青出于蓝的学习能力和胜于蓝的创新能力”;三是“三个优势”,即“在研发、制造、服务三大领域确立三大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上汽打响自主保卫战——陈志鑫详解上汽自主路线图.中国汽车报,2011-08-29.从目前来看,上汽集团主要从两个方向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罗孚”/“名爵”和新能源汽车。

“十二五”期间,上汽集团规划建设中央研究院,集中资源,专注于技术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央研究院是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研发中心,同时为整车和零部件提供技术支持,并进行前沿技术的研究。上海汽车技术中心不是独立的主体,相当于乘用车公司的产品工程部。这一地位使得技术中心被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这导致了它更注重产品上的投入,对技术本身的投入很少。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新产品开发的模式,基本都是通过英国研究开发中心开发,这就很像合资公司母公司开发好雏形到中国来进行本土化改进一样,使得它陷入了与合资企业模式雷同的境地。上海汽车技术中心为了盈利的需要,只能选择最直接、最低成本和快速获得技术的途径去获取技术。这种做法能填补技术的空白,但是无法创造核心技术优势。

“十二五”期间,上汽集团将投入超过200亿元发展自主品牌,加上之前已经投入的230亿元,到2015年在自主品牌的全部投入要达到450亿元。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2015年实现年产销70万辆目标,全面覆盖主流市场的细分领域,成为强势品牌,力争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汽车企业。

(一)轿车:罗孚和名爵

在轿车领域,上汽集团通过重组 MG罗孚集团,利用其既有市场美誉度并进行“中国化”,整合与装备各项最为先进的技术与零部件,切入自主中高级轿车市场的市场空档,并已经初步获得市场认可。在营销体系方面,上汽集团借鉴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营销理念,并征调它的营销团队成员,建立独具特色的营销体系,建立和推广品牌形象。

上汽集团打造自主品牌,不仅只是推出几款新产品,而是要全面建设一个完整的有竞争力的整车业务体系,包括后续产品的研发,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进一步集成国内外技术资源,通过持续提升体系竞争力来不断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整车企业最为重要的是车身开发能力、动力总成(发动机和变速器)技术及整车集成能力。自主品牌,不只是一个名称,更重要的是支撑这个品牌的整体业务价值链,这是作为国际性公司的必要条件。

对于后起国家的汽车企业来说,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规模提升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第二阶段是技术提升阶段,如果老是走低端路线,这个品牌是没有溢价能力的,企业也是不可持续的;第三阶段是全球化竞争阶段,汽车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向全球化扩张,从而导致全球化的竞争。通常来说,这三个阶段是分时间的。但是对于目前的上汽集团来说,则同时遇上这三个阶段。而且,同时面临“上面”合资企业中高端轿车的扩张压力、“下方”国内多个同行以低端出发,并快速进入中端市场领域的压力。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正处于汽车普及期,市场竞争的格局还未稳定。快速崛起的私人消费、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为自主品牌发展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和新生的细分用户群体。这为本土品牌的建设开出了一个宝贵的机会“窗口”。但是这个“窗口”期并不会很长,所以本土企业只有紧抓机会,才有可能由此崛起并发展壮大。

上汽集团希望通过收购MG罗孚走一条捷径,因为“罗孚”品牌在欧洲和美洲有较大的市场,这有利于新产品立足于中高档产品市场,从而直接进行海外市场的开发。“罗孚”品牌,尽管在世界汽车市场不是一个最好的品牌,但是有一定的市场基础。2006年9月福特汽车公司行使对“罗孚”品牌的优先收购权当时,“罗孚”品牌在宝马汽车公司手中。但是福特汽车公司拥有90天优先购买“罗孚”品牌的权利。上汽集团曾与福特汽车公司洽谈,确保福特汽车公司的 Land Rover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宝马汽车公司也表示愿意,并与上汽集团签订意向协议。但是在80天后,福特汽车公司还是行使了品牌优先购买权。,这使得上汽集团能够用“MG罗孚”知识产权制造汽车后却没有品牌通向国际,于是它只能真的进行自主开发。由此对于上汽集团的自主发展来说,反而可以打破原来“罗孚”的束缚。尽管初期的困难会大一些,但是从长远来看,这逼着它下定决心,集中精力做自己的品牌。

上汽集团利用“罗孚”技术发展自主品牌,“高起点、差异化”发展上汽集团领导层敢于将“荣威”品牌定位始于高端的底气来自: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分别组建了两家合资汽车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惯常通过营销制胜,而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则是一家以技术为先导的企业。很显然,上汽集团高层对来自这两家企业的人才所组建的荣威团队充满信心。,树立高端形象,定位于性能卓越、贵气优雅的中高档“自主的国际品牌”。中国市场上有德系车、美系车、日系车,但英系车市场相对空白。虽然市场相对空白,但是由于有“劳斯莱斯”等代表车型,它给中国人的感觉还是比较尊贵。将自己的产品打造成中国中高档轿车市场“第四极”英系车的思路,这是一种差异化却又合适的选择。它从高端入市,再往下延伸,最终全面覆盖,有别于国内其他从低端再向上走的自主品牌。从低端向上走,其实也是非常困难,像吉利汽车公司和奇瑞汽车公司现在都遇到了这个问题。2006年10月12日,发布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荣威”。“荣威”品牌的商标图案为盾形徽标,以红、黑、金三个主要色调构成,这是中国最经典、最具内涵的三个色系。红色代表传统的热烈与喜庆,金色代表富贵,黑色象征威仪和庄重。图案由两只站立的东方雄狮构成,图案的中间是双狮护卫着的华表。图案下方用现代手法绘成的符号是字母“RW”的融合,是品牌名称的缩写,同时“RW”在古埃及语中亦代表狮子。此外,图案的底部为对称分割的四个红黑色块,暗含着阴阳变化的玄机,代表了求新求变、不断创新与超越的企业意志。

2004年12月,上汽集团专门成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自主品牌业务的运营主体。2005年7月,上海汽车公司与其母公司上汽集团股份公司合资成立上汽陆威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陆威”)。上海汽车公司以现金和仪征分公司的土地使用权、厂房及设备等出资5.12亿元,持股40%。

2006年2月24日,上汽集团高层召开“全面创新誓师大会”。同日,正式成立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上汽汽车”)2006年2月,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项目正式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由于“上汽陆威”的名称已经被注册掉,上汽集团随后将“上汽陆威”更名为“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全面负责自主品牌乘用车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开发一款高起点、国际化的中高端自主品牌车型,并形成国际竞争力(品牌溢价能力)。在生产规划方面,充分发挥存量资产作用,利用上海汽车仪征分公司的整车生产基地,同时在上海宝山2006年4月,位于上海宝山区的原上海幸福摩托车总厂更名为“上汽汽车发动机厂”。上海幸福摩托车总厂是中国最早批量生产两轮摩托车的基地,成立于1964年,是上汽集团下属全资摩托车制造企业。随着“荣威750”和“荣威550”产量的增长,原来的宝山发动机厂产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原宝山发动机厂在2008年迁建临港基地。和临港上汽集团临港基地的前身是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临港工厂项目,当时计划扩大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临港工厂项目2004年开始建设,由于销量迅速下滑和产能严重过剩,2005年处于困境之中的公司放弃了临港基地的建设,而选择将国产“斯柯达”的生产线放在改造后的安亭工厂内。2006年4月,上汽集团接手该基地,并将其改造为30万辆自主品牌整车及动力总成项目。建立动力总成和整车生产基地。

2007年1月5日,上海汽车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吸收合并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议案”。上汽汽车公司注销法人登记后,变更注册为非法人分支机构。分公司暂定名为“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简称“上汽乘用车”),分公司营业场所与经营范围保持与公司相同。同时,上海汽车公司仪征分公司也被吸收合并,名称相应变更为“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仪征)分公司”。当年1月26日,上汽乘用车公司正式成立,并成为上汽集团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基地。

通过2007年年底的上南合作,将同出自 MG罗孚集团的南京名爵收归名下。对于“名爵”和“荣威”品牌,上汽集团在进行有效差异化的基础上,实施“同技术平台、同生产平台”的平台战略,发挥规模效应,大幅降低产品研发、采购和制造费用。2009年2月,上汽荣威和MG名爵销售公司正式合并,名爵销售公司原销售、网络发展、售后和市场四大职能部门全部搬迁至上海的总部,南京仅保留大客户部门和区域销售人员。

2006年10月12日,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荣威”正式发布。在发布会上,时任上汽集团和上海汽车董事长胡茂元表示:“荣威”品牌的诞生标志着上汽集团从以合资为主,进入到合资合作与自主开发并举的新阶段。胡茂元认为,如果不是恪守高起点和国际化的标准,只要恢复20年前的“上海”牌轿车就已经是自主品牌了。(2006年10月:记住荣威这个名字.上海汽车报,2010-02-28.)“荣威”品牌所在的中高级轿车市场是集中考验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并且市场空间最大的领域。上汽集团自主品牌以此为突破口,显示了它着力提高自主经营能力的能力和决心。2007年3月5日,“荣威750”上市。2008年4月20日,全新中级车“全时数字轿车”全时数字轿车,是指数字化汽车时代的汽车所具备的5项数字系统,相比以往的汽载系统将更具智能和技术。D1(RMI),数字多媒体交互系统,这个系统分为:多功能数字影音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USB数据接口;D2(Dual-bus),智能行车管家系统;D3(SYN-Tech),数字个性升级模块;D4(Silverstone),一体化数字仪表;D5(Press-to-go),智能一键启动。——“荣威550”在北京国际汽车展上全球首发。尽管“荣威750”的推出帮助上汽集团建立了自主品牌的高端形象,但是为了进一步建立和稳固这个形象,上汽集团必须很快推出新的产品。“荣威550”的目标用户则更为年轻化。“荣威550”所针对的是 A+级的细分市场,这个细分市场的人群具备其特殊的特性,这部分人群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追求时尚,追逐潮流。“荣威550”的品牌口号定位为“品位自在追求”。“中级轿车荣威550自主开发”项目获得201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该奖设立五年来首次授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轿车。当年9月19日在临港基地下线。2010年3月17日,浦口基地二期工程正式落成,同时 A级车——全时在线3G网络“荣威350”下线。2011年5月9日,旗舰车型——新经典价值轿车“新荣威750”上市。8月8日,“跨领域专业 SUV”——“荣威 W5”上市。10月20日,首款新能源车“荣威750 Hybrid”混合动力轿车上市。2012年4月11日,“荣威”品牌的“第二代产品”的旗舰车型——首席行政座驾“荣威950”上市。“荣威950”是上汽集团依托于全球资源,通过“战略平台、技术共享”方式在 Global E全球领先战略平台上开发。它来自通用汽车公司全球先进的主力平台EpsilonⅡ。它创新集成“TGI智能缸内直喷发动机”、“CONTI GEAR 6速丝柔手自一体变速器”、“四路多频CAN-BUS车身集成总线系统”以及“十位一体旗舰级安全系统”等引领全球汽车核心技术变革趋势的四大全球领先技术。“荣威950”的目标市场是B级车区间以“别克·新君越”、“雅阁”、“天籁”、“帕萨特”为代表的公务和商用车主力市场。

2011年3月26日,MG3上市。2012年3月28日,“跨级英式轿跑”——MG5上市。

“荣威750”拉开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序幕,切入中高端市场,打响产品知名度;“荣威550”赢得广泛市场认同度;“荣威350”是主角,拳头产品,期望以此做大市场,因为“得小车者得天下”。“荣威”品牌的目标为:一是逐渐形成家族脸谱(前脸的可识别性); 中国人一直在强调东方文化,而东方文化很多都和“飞”有关,中国人一直非常向往自由飞翔的感觉。上海汽车公司的设计师在“荣威350”上将“飞”的中国元素强调并加以抽象化,成为“荣威”家族“Flying-V”的设计理念,亦即“荣威”品牌的DNA。(荣威350造型记.汽车商业评论,2010(5).)二是希望市场对“荣威”品牌的认识能够从最初的750向550转移,然后进一步转至350。在纯粹的英伦血统的基础上融合中国元素。“荣威”产品已经开始出口海外市场。2010年9月27日,上汽集团制造的第一批160辆“荣威550”轿车运抵以色列南部港口爱拉特市,这是中国第一次向以色列出口轿车。中国轿车正式进入以色列市场。

上海汽车的产品生产采用平台化战略。上汽集团利用其在上海、南京和英国三地的研发队伍与体系,已经拥有BP平台(“荣威750”、“荣威950”)、IP平台(“荣威550”、MG6)、AP平台(“荣威350”、MG5)、ZP平台(MG3)及 SUV平台(“荣威 W5”)。仪征基地生产“荣威750”;南京基地将成为A级车制造基地;在上南合作初期,“名爵”与“荣威”分别放在南京与临港。但后来考虑这样布局不合理,所以后调整为,将批量大的 A级车放到南京浦口基地,这要的成本优势相对更大。临港基地成为中高级车制造基地。这三大生产基地与上海汽车技术中心安亭基地、南京分院和海外研发中心一起形成上汽集团完整的自主品牌制造与研发体系。

在2010年北京国际汽车展上,上汽集团推出 inkaNet智能行车系统,实现了实时的信息检索、路况导航、信息交流等,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时尚科技和互联的需求。这是国内第一个车载服务厂商的品牌,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开发出了很多的适应性的功能。2012年9月28日,发布全新版的 iVoka“城市攻略”路书,覆盖了北京、上海、厦门、成都、大理等全国94个旅游目的地城市。iVoka用户只需拨打呼叫中心电话,说出具体需求,iVoka驾驶秘书就会把最新、最热、最地道的攻略免费快速地发给用户,iVoka还可以轻松推演出最佳路线。

2009年,上海汽车公司的“荣威”和“名爵”两大品牌销售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5倍,整车制造部分开始盈利。2011年,它们的销量分别为11.3万辆和4.9万辆。其中,“荣威”在短期内已经成为国内中高端轿车的一个重要品牌。2006年上海汽车公司推出自己崭新的服务品牌——“尊荣体验”。它是全球首个于产品上市之前就予以推出的服务品牌,也是国内第一个将销售、售后、金融及二手车等各个方面包含其中的服务品牌。“尊荣体验”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车主最关心的售后服务领域,它是一套完整的服务品牌内容,将涵盖销售、售后、金融及二手车等各个方面。这使上汽集团坚定了“重要的不是规模,而是在价值链的高端上做强”的思路。

2012年1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33批)》公告中出现“上海”牌车型,它与“新荣威”的车型代号完全相同。由于上汽集团其他自主品牌的平台生产的车型都较显运动,只有“荣威”较为“沉稳”的平台适合“上海”牌轿车的回归。这次的“上海”汽车将定位于高端商务车和政务车。

2012年,上汽乘用车公司销量达到200017辆,同比增长23.5%。其中,“荣威”和 MG销售量分别为127527辆和72490辆,同比增长率达11.9%和51%,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从2007年上市到2012年,上汽乘用车在短短的5年半内累计销售70万辆,实现复合增长率59.3%,远高于国内整体乘用车市场21.2%和自主品牌19.1%的增速。乘用车平均单车售价达11.2万元,意味着乘用车跻身合资品牌10万元级以上主流竞争区间。“荣威”/“名爵”双品牌的知名度、品牌溢价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自2013年3月1日起,上汽乘用车公司组织机构调整,成立两个新的部门,分别是荣威和MG的市场品牌运营部。同时,此前八个销售大区缩减为五个大区。调整以后,“荣威”和“MG”两个品牌将由不同团队来运作,目的是拉大两个品牌定位的差异化。不同的市场品牌运营部都设有五个大区,它们各自负责其品牌定位、制定销售策略、管理经销商并促使销售目标的完成。此前“荣威”和“MG”两个子品牌一体化运作,上汽乘用车销售部同时负责两个品牌的销售,市场部同时负责两个品牌的市场推广,全国分成八大区域,每个大区同时负责这个区的“荣威”和“MG”品牌。在展厅的设置上,两个品牌在一二线城市是展厅分开的,在三四线城市则是双品牌合并销售。与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和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多品牌独立运作的模式相比,“荣威”和“MG”只是在销售和营销职能上进行了整合,其他包括规划、采购、生产、研发等,两个品牌仍然是一体化运作。(上汽荣威/MG品牌市场运营分家,销售大区缩减.21世纪经济报道,2013-02-20.)随着市场品牌运营部的成立,市场和销售结合得可以更加紧密,使市场活动渗透到销售之中,加快对终端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以便精准营销。

(二)新能源汽车

随着传统石油能源的消耗,汽车所依赖的汽柴油资源将面临严重威胁,所以,各国都在从节能和新能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应对挑战。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提前达到下一阶段目标值标准的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本规划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于2012年4月18日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似乎更加重视。从目前补贴的额度可以明显看出政府的态度是积极鼓励新能源汽车,而对节能型汽车虽然也有支持,但是补贴的力度小得可怜。对于节能型汽车3000元的补贴根本无法与电动车数万元的补贴相提并论。《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财建〔2009〕213号)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财建〔2010〕219号)的通知,中央财政将对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直接兑付给消费者。2010年5月3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财建〔2010〕230号)。在上海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北京为新增试点城市,业界称之为“5+1”方案)。补贴标准为:1.6L以下、排放达国Ⅳ、满足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的乘用车和非插入式混合动力车补贴3000元;插入式(Plug-in)混合动力车补贴4000~50000元;电动车补贴60000元。实际上,实施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六个试点城市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北京和上海一直没有打开局面,长春的情况也不乐观,合肥和深圳及杭州在当地汽车企业的配合之下,推广之路较为顺利。至2012年4月,上海的私人购买纯电动车只有40辆,在上海电动汽车示范区内建成93个充电桩,这与当初设定的“销售近千辆,建成700个充电桩”的目标相距甚远。(新能源车私人消费仍没能上路.中国汽车报,2012-06-11.)新能源汽车是世界各国汽车企业所共同瞄准的目标,而且基本上都还处于起步期,这被称为“世界同一起跑线”项目。这个同一起跑线更多的是指新能源汽车的单项技术,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是整个汽车工业的能力基础及其集成。各国政府都在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关键零部件方面新能源关键零部件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电机管控、电驱动等技术。,中国还存在着明显的技术障碍。2010年3月的T10峰会企业(销售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国内汽车企业)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包括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长期不足,高端技术尚有一定差距;产品缺乏充分试验验证与改进,在高端技术和产业化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大部分关键原材料、零部件及制造装备依赖进口,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投入尚不明确;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产业化能力亟待提高;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的传统汽车技术,如整车电子控制、轻量化、电空调、电制动、电转向、机电耦合传动系统,也存在很大差距。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至2011年,中国的“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共有75家企业的361个车型,共1.2万辆新能源汽车参与示范),初步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但与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尚未完全掌握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燃料经济性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偏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汽车技术基础薄弱,各种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基础性、前沿性的投入不够,政策法规不完善等。实际上,现在中国汽车企业热衷于纯电动汽车的开发与生产,是想绕开传统汽车关键技术、管理和品牌方面的问题。但是目前能形成商业化运作的混合动力汽车依然没有脱离传统汽车,因此,中国在传统汽车关键部件技术上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寿命等综合性能。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弯道超车”并不现实。当前新能源汽车,特别是乘用车,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新能源汽车要能走向大规模的产业化,关键问题在于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成本的大规模下降。

为了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及其产业化,上汽集团与跨国公司、政府部门、学术界和相关技术的先进企业开展合作,寻求相关的技术解决途径。2001年,泛亚技术中心以“别克GL8”为原型,采用通用汽车公司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推出了名为“凤凰”的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车的主要优点有:一是低排放无污染。氢燃料电池应用的原理就是将氢和氧化合,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产生水,由于燃料电池没有普通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因此它是一种清洁、可靠的能源。二是电池燃料多样化。燃料电池需要的氧广泛地存在于空气之中,而氢——作为世界上存量最丰富的物质,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从石油、生物物质和天然气中获取。三是高性能。由于燃料电池没有活塞或涡轮等机械部件及中间环节,其效率大为提高,约为内燃机的2~3倍。燃料电池汽车在成本和整体性能上(特别是行程和补充燃料时间上)也明显优于其他电池的电动汽车。商业化的主要困难是:价格过高,氢气提取与储存是技术难点,性能不成熟,氢供应体系的复杂性。通用汽车公司于1964年进行第一个燃料电池实验,于1968年生产出第一辆可使用的燃料电池车。2000年,公司研发的“氢动1号”是世界上第一台氢动力燃料电池车。2004年8月,美国本田汽车公司的燃料电池车“FCX”获美国环境保护厅和加利福尼亚大气资源局的认证,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商品化生产的燃料电池车。,这是中国第一辆使用氢气和电力作为能源的可驾驶混合动力概念车。2001年年底,与同济大学合作共同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的“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开始开发清洁能源汽车,并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成立了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2006年3月,集团成立新能源汽车的前瞻性研究机构——燃料电池汽车事业部,从总体上把握上汽新能源的发展方向,支持上海市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的“百、千、万”计划。根据上海市制定的“百、千、万”计划,在2007年年底,上海将完成新一代燃料电池轿车开发和商业化示范运行所必需的认证试验;2008年开始,小批量生产100辆燃料电池轿车,并形成示范车队;2009年,将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轿车,投入出租车和公交车使用,为世博会大量用车做好准备;到2011—2012年左右,将形成1万辆燃料电池车的生产目标,并通过相关鼓励政策,让燃料电池车真正进入商业化渠道,鼓励普通市民购买。(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启动,2009年出门坐新能源车.解放日报,2006-06-05.)以氢能为主要动力,实现“零污染”的燃料电池车,同时启动“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项目。2008年起,上汽集团的新能源发展路线,从燃料电池技术转向以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领域。由于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其实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明确的说法,所以只能在实践中选择多种途径或方案多元化,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但是,从上汽集团对于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的发展力度来看,更偏向于混合动力。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侧重点从原来的燃料电池转到电动汽车。但是,燃料电池汽车仍然是企业认同的最终解决方案,消耗氢气,排出水,是真正的绿色汽车。目前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最重要受制于两个方面:氢燃料的来源和燃料电池堆成本昂贵。一辆车60%~70%的成本都来自电池堆。这是由于目前从全世界的技术水平看,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商业化的难度很大,相反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产业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上汽集团决定转身。事实上,在2003年前后,在新能源汽车的路径选择上,日系轿车倡导的是混合动力路线,而欧美系追求的是燃料电池技术。但是燃料电池虽好,离量产阶段还很远,日系车在混合动力上全面开花,明显比以大众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德系车的绿色动力总成技术和美系车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的的绿色动力更实用。(轻欧美重日本,上汽新能源技术路线拐弯.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2-04.)2008年,燃料电池汽车事业部更名为“新能源汽车事业部”。

在电动车领域,上汽集团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果有“春晖一号”(4轮驱动乘用车)2002年,上海工业博览会上首次亮相。、“春晖三号”(蓄电池+小功率燃料电池)2004年,上海工业博览会上首次亮相。、“上海”牌纯电动轿车2009年,上海国际汽车展上首次亮相。、“荣威 E50”纯电动轿定位为“都市精品纯电小车”的“荣威E50”在2012年北京车展上首次亮相。2012年11月5日,上市销售。它是中国首款在全新平台架构上打造的纯电动汽车。《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5月31日)规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助。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为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为6万元/辆。上海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补助3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补助4万元/辆。还可以免费获取上海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额度。(上海市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实施暂行办法,2012-12-25.)以“荣威E50”为例,其动力电池容量为18千瓦时,售价23.49万元。首先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每千瓦时补贴3000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5.4万元;加上上海财政补贴4万元,消费者购买E50实际只需要支付14.09万元,且不用支付牌照费。、“叶子”概念车“叶子”概念车以电能为主要动力来源,运用自然能源转换技术,包括光电转换、风电转换、二氧化碳吸附和转换。车顶那一片巨型叶子,就是一部高效的光电转换器,可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并以可视化的“叶脉”方式显示能源的流动,其中的阳光追踪系统有着生物化特性,叶片上的太阳能晶体片可随阳光而转动,提高太阳能收集效率。它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首次亮相。;在混合动力领域的主要成果有“登峰1号”(F: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R:蓄电池+电机)2004年,上海工业博览会上亮相。、“登程1号”基于“登峰1号”开发,它在2005年上海工业博览会上首次亮相。、“荣威750”中度混合动力车2009年,上海国际汽车展上首次亮相。、“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2012年,北京国际汽车展上首次亮相。它是国内首辆采用大容量的动力蓄电池和小型加压燃料电池系统并具备插电式技术的燃料电池轿车。

“十一五”期间,新能源汽车项目被全面纳入上汽集团股份公司的自主品牌开发计划。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目标”:2006—2007年,成功实现动力平台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样机研制,并开始示范运行样车;2008年小批量生产新能源车;2010年,年产5万辆新能源车;2008—2010年,加快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和应用,争取2010年实现千辆生产能力,并在出租车和客车领域内进行商业化示范运行;将于2011年推出自主品牌“荣威”中混混合动力轿车,2012年推出插电式强混轿车和“上海”牌纯电动轿车。(吉北产信: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分析.新浪汽车,2009-07-14.)公司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来源于三个领域:一是合资公司,合资公司都将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期未来能推出有足够市场竞争力的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二是英国的研发中心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三是通过自主研发推出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按照上汽集团的“十二五”规划,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0%,在业界保持领先地位。通过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带动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和产业化。

2004年10月30日,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公司签订清洁能源汽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中外汽车企业首次在推进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商业化领域联袂实施的系统化、全方位、框架性合作战略。2005年10月,上汽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新能源汽车发展产学研共同体。另外,还与大众汽车公司签署联合开发混合动力轿车协议2006年9月8日,上汽集团股份公司与大众汽车公司共同签署联合声明,双方将在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途安”基础上,联合开发一款混合动力轿车,并计划于2008年6月小批量投产。,与通用汽车公司就清洁能源汽车合作项目签署协议2006年11月28日,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共同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汽车全球合作伙伴协议》,它们正式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共同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清洁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混合动力客车车队。

2009年1月9日,上海汽车公司与上汽集团共同成立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捷能”),总投资达20亿元,专注于开发可以替代传统内燃机技术的油电混合和纯电动技术。将主要针对混合动力、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对电驱变速器、新能源动力系统等关键系统)进行研发,有效降低整车产品油耗和排放。此外,上汽集团还将在相应的整车与关键零部件上各投入20亿元,总额约60亿元。

2009年5月5日,上汽集团召开“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建设誓师大会”。提出掌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抢占下一轮汽车发展的制高点,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目标。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目标为:2010年,上海汽车的“荣威750”中混混合动力轿车将投放市场,实现综合节油率20%左右;同时要确保世博会新能源汽车任务顺利完成,向上海世界博览会的运营提供跨越四大系统(纯电动、超级电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的近千辆新能源车;2012年,节油50%以上的“荣威550”插电式强混轿车将上市;同年,上海汽车的自主品牌纯电动轿车也要推向市场,真正实现零排放。至2012年,上汽将向市场投放2万辆新能源汽车。2009年5月,召开技术创新大会,进一步提出新能源汽车建设要加快形成三大核心能力,即整车控制和集成能力、动力系统开发能力、关键零部件自主/合作开发与应用能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体优势,加快产业化步伐,建立起国内的领导地位。

上汽集团与相关的先进技术企业合作,提升新能源汽车开发能力。2007年4月18日,上汽集团签署入股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源动力”)新源动力公司(前身为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6月,变更为现名)成立于2001年4月,现在已发展成为中国燃料电池领域规模最大,集科研开发、工程转化、产品生产、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专业化燃料电池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及新源动力是国内车用燃料电池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推进的重要单元,并承建了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战略合作协议。2009年7月,参与组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联盟”(“T10电动汽车领导小组”)2009年7月11日,销售额排名居前十位(上汽、一汽、东风、广汽、北汽、长安、重汽、华晨、奇瑞、江淮)的国内汽车企业集团领导悉数参会的“黄山峰会”制定出针对十家企业的《电动汽车发展共同行动纲要》:既要重视传统能源汽车,又要重视新能源汽车。同时,成立了“T10电动汽车领导小组”、“电动汽车标准项目工作组”。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T10明确了渐进路线,即必须由混合动力过渡到纯电动。(TOP10商定新能源汽车渐进路线,混合动力是近期重点.南方日报, 2010-05-14.),意在联合研发电动车,并共同制定针对电动车整车和零部件的标准,突破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

2012年6月7日,上汽集团参加科技部批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6大整车企业,一批零部件企业及高等院校等组成的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家整车企业包括一汽集团、长安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集团、江淮汽车,主要负责整车开发。确定参与项目研究的高等院校为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零部件企业尚未确定,需要进一步通过评估挑选。

2009年4月,上海汽车公司与德尔福公司达成协议,德尔福公司将为上海汽车公司开发的中度混合动力电动车提供混合动力技术。2009年12月17日,上海汽车集团与广顺电器有限公司、燃料电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签约,合作开发氢燃料电池新能源项目。上汽集团选择广顺电器公司,意在突破电动车蓄电池核心部件无油空气压缩机的产业化难题。在行业内,广顺的无油压缩机市场占有率位列国内第一,在国内微型氧气气体分离市场压缩机的占有率更是高达98%。2010年4月29日,上海汽车公司和A123系统香港有限公司(简称“A123香港”)A123香港公司是 A123系统公司(A123 Systems Inc.)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全资子公司。A123系统公司于200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是一家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领域领先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Nasdaq:AONE)。它已经与包括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美国 Navistar Modec和 Fisker,挪威 Think Global等在内的世界多家著名新能源汽车企业及汽车企业以外的其他下游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由于 Fisker未能为其轿车成功打开市场,作为供应商的 A123系统公司受到拖累。2012年3月,公司发生一起较大规模的缺陷电池召回事件(付出6680万美元),这使公司陷入困境。2012年8月上旬,债务压力日渐增长的 A123系统公司收到纳斯达克的摘牌警告,随即宣布与万向集团达成协议,后者将向前者注资大约4.5亿美元。12月8日,万向集团以2.566亿美元赢得 A123系统公司除政府合同之外的所有资产(以绕开国家安全等问题,公司把涉及美国军方和政府部门业务,以225万美元单独出售给美国 Navitas公司)。这主要是由于参与竞标的其他企业对A123系统公司的兴趣都只在其中的一块业务,唯有万向集团自始至终承诺整体收购,而且会维持其2400名员工的工作。万向集团为使该交易顺利完成,制定了一项新的方案,它组建了一个新的独立信托机构来收购 A123系统公司的民用业务,然后再从该信托手中收购 A123。其目的是在不招惹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情况下,让 A123系统公司的债权人得到付款。12月11日,特拉华州破产法院宣布,批准万向集团收购 A123系统公司资产。2013年1月28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IFUS)宣布,同意万向集团收购 A123系统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总投资约为2000万美元,其中上海汽车公司持股51%。合资公司将主攻电池系统集成技术,此举将有助于公司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战略,并在电池系统这一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发展上形成突破。2012年3月2日,双方再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在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电池电芯业务方面的合作。

2010年11月3日,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研发和新一代车型开发等核心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并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2011年9月19日,在前述的合作备忘基础上,双方签署电动车联合研发新一代电动车平台协议,对其中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落实。未来,双方将基于联合开发的新一代电动汽车平台,推出各自的新型电动汽车。

上汽集团与国内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合作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或建立生产基地。2009年7月18日,上汽集团与嘉定区签署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协议,在嘉定区建立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2010年1月,上海嘉定汽车产业园被列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6月2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上海市嘉定区政府、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筹办的上海汽车产业基金宣布筹建启动,募集总额为300亿元。这是国内首个汽车产业基金,也是第一个采取联合化管理的产业基金。按计划,初期阶段的主要投资方向包括汽车服务业、汽车产业聚集区、汽车金融业、汽车物流业以及汽车会展业。,今后3年内产业基地(嘉定)项目一期投资将达30亿元。2009年11月25日,上海汽车公司与唐山市政府唐山市已经有一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包括电动汽车研发中心、锂源电动汽车项目、唐海县临港产业园区(海天)电动汽车项目、海天电动汽车充电站示范项目等。当时唐山市提出要建设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城。按照规划,到2015年,把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为以整车为龙头、具有一流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的高端产业,年产整车达到30万~50万辆。2010年,唐山市被批准为国家第二批“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2012年作为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工作的最后一年,从完成率来看,唐山倒数第二,保有量仅为17辆,完成率不到2%。(唐山电动汽车发展以整车为龙头,2015年超30万辆.河北日报,2010-06-09;2012年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收官调查.汽车观察,2012(7).)签署《曹妃甸绿色能源汽车项目合作框架协议》。2011年1月12日,上海汽车公司董事决议:与唐山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海兴(唐海)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出资8670万元,占总股比51%,主要生产新能源(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客车。

上汽集团认为,发展新能源车主要是看重未来汽车技术变化的趋势,而传统车更要做2010年6月,上海汽车公司的增发融资的资金投向中有一项内容是传统节能汽车项目:双离合变速器。此次融资的投向其实表明了公司的一种态度倾向,利用新技术,扩大现实的市场份额。,并不把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对立起来,相关技术的转换有一个过程。在传统汽车上,技术优化也可以带来明显效果采用先进柴油机,油耗可以降低20%,相当于混合动力技术的中混。同样,双离合变速器也能达到节油的目的。以汽油车为例,发动机损失、怠速停车、附件损失高达71.6%,传动损失6.7%,制动损失2.3%,真正用于车轮克服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的分别为11.8%和7.6%。对于柴油商用车来说,真正用于车轮克服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的分别为3%和11%。其他的能耗都损失于过程中。(先别换掉你的发动机.汽车观察,2008(7).)轻量化已被证明是汽车“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路线,汽车自重每减少10%,可降低油耗6%~8%,降低 CO2排放13%。新能源汽车因电池负担等新增重量,其对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更为迫切。2010年9月20日,上海汽车公司与宝钢股份公司签署《汽车用钢轻量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双方将共同研发和应用汽车用钢轻量化技术,同时成立“上汽—宝钢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方面的事情都要做好。

二、零部件和服务贸易

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之后所开展的大规模的强有力的零部件国产化运动,为上汽集团造就了涉及范围广、竞争力强的零部件体系。这些因国产化运动而成长起来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大部分都是上汽集团的下属企业。其他一些集团以外的相关配套企业也与它建有良好的配套合作关系。这些零部件的业务范围基本上已经涵盖所有主要的零部件领域。

这些零部件企业大部分为中外合资企业,上汽集团基本上都拥有较强的控制力。这些下属关联企业和合作企业成为集团进行自主开发的重要支持基础,这主要是源于相互的长期信任与支持,这对于自主开发非常重要,因为自主开发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或风险,如果全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就可能付出更大的成本或花费更长的时间。在市场不确定时,产品的开发甚至可以当作一种“政治任务”(行政指令)来执行。也就是说,在产品自主开发的初期阶段,行政管理与市场运作共同确保产品开发的效率和进度,避免因市场化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同步或合作开发与配套的风险。而且,“零部件做强了,然后整车开发才能更快、成本更低”。陈光祖: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比技术更重要.搜狐汽车,2010-02-25.

对于产品开发与生产来说,关联零部件的协作非常重要,相关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如物流和营销及金融等。上汽集团已经建立比较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与服务体系。从全球经验来看,汽车产业链的利润将从制造环节向研发和服务两头延伸。上汽集团的服务贸易约占收入的7%,虽然在国内是第一位的,但离全球平均10%以上的比例看,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所以在“十二五”规划中,服务贸易的收入要翻一番,并且对外的业务占比能达到70%以上。(重组迈出关键一步,上汽整体上市方案获通过.东方早报, 2011-06-01.)就零部件而言,已经涵盖了大部分的汽车零部件系统,主要包括底盘系统、动力传动系统、车身照明系统、电子电气系统、空调系统和铸锻系统等。就汽车服务业而言,主要包括汽车销售服务、物流、物资贸易、资产经营、融资租赁、信息系统、创意产业等,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汽车服务贸易产业链。

上汽集团根据市场化原则选择合适的配套商。集团旗下的零部件和服务业企业也并不只服务于本集团,而是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因为上汽集团一直强调,只有中性化的,经过市场竞争的企业才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在保护的襁褓中只会产生弱者。

三、产品品牌

产品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终体现。对于汽车来说,由于它是一种需要一系列维护的耐用消费品,所以品牌就更为重要,因为它代表着相关性能与服务的承诺。

上汽集团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创建自主品牌:一是控股收购现有品牌,主要是“双龙”和南京“名爵”;二是参股收购现有品牌,包括柳州“五菱”、重庆“红岩”;三是新创品牌,主要是“荣威”和“大通”。它控股收购或参股收购的只对它们拥有资本意义上的控制权,并没有实质管理权。而对于新创的品牌,上汽集团则拥有完全的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