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来的培训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教育、继续教育与培训

教育、培训是从提供者的角度来说的。学习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的。教育又衍生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名词,学习又衍生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等名词。教育、学习和培训各是什么关系?培训又和训练、教练、演练是什么关系?不厘清这些基本概念,卖培训的不知如何卖,买培训的不知如何买,管培训的也不知如何管。

一、教育

在教育学中,关于“教育”的定义有多种,一般来说,人们主要是从两个角度给“教育”下定义,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将“教育”定义区分为以下三个不同层次:①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②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③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朗特里(D.Rowntree)把“教育”定义为“成功地学习(一般地说借助于教学,但并非一定如此)知识、技能与正确的态度的过程。这里所学的应是值得学习者为之花费精力与时间,学习方式则一般应使学习者通过所学的知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学习时自己从未考虑过的境遇和问题中去。”

《教育学基础》一书通过对教育概念的深入分析,尝试着给出了中国师范版的“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这个定义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没有明确目的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作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这两个过程是互为前提、密不可分的。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也就是说,与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和养育不同,教育要与一组特殊的条件相联系,如明确的目标、精心选择的课程、有专门知识的老师、良好的校园环境等。

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二、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的日益广泛,社会经济生活中科技知识含量大幅度增加,工作岗位上对工作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传统的学校教育阶段难以满足知识扩展和技能提升的需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作为一种颇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从西方到东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它逐渐被不同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普遍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把它作为教育领域活动的指导原则。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所主任戴夫(R.H.Dave)将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20个方面:

1.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是以“生活”“终身”和“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这些术语的含义和对它们的解释决定了终身教育的范围和含义。

2.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便告终止,它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3.终身教育不限于成人教育,它包括并统一所有阶段的教育,而且全面地看待教育。

4.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5.家庭在终身教育的初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学习贯穿一个人的一生。

6.当地社会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从儿童与它接触时开始的。

7.中小学、大学和训练中心之类的教育机构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不过是终身教育机构的一种。它们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也不再能够脱离其他社会教育机构而存在。

8.终身教育从纵的方面寻求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9.终身教育从横的方面寻求教育的统合。

10.终身教育与拔尖主义的教育相反,具有普遍性,它主张教育的民主化。

11.终身教育的特征是,在学习的内容、手段、技术和时间方面,既有机动性,又有多样性。

12.终身教育是对教育进行生动有力的探讨,它促使人们能够适应新的开发,自行变更学习内容和学习技术。

13.终身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14.终身教育有两个领域,即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这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15.通过终身教育来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技能和革新技能。

16.终身教育实行补正的技能,克服现行教育的缺点。

17.终身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质量。

18.实施终身教育有三个主要的前提条件:提供适当机会、增进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19.终身教育是把所有的教育组织化的原理。

20.在付诸实施方面,终身教育提供一切教育的全部的体系。

其中,第5条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环境。在孩子0~18岁的生命历程中,家长应该根据孩子每个阶段心理和生理特点,学习不同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孩子需要家长和学校、社会共同培养。但是在中国并没有针对父母和祖父母的“家长学校”,做父母容易,当合格的家长难。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在未来十年将“制定有关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但是关于家庭教育,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相应的立法出台。

其中,第6条关于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社会教育具体化,可以理解为社区教育,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实现社区教育立法。社区教育的师资资源及其认证、社区教育活动经费来源、社区图书馆空间保障和经费来源都没有法律保障。正面知识、正向能量、正方人物缺乏与百姓沟通交流的渠道,频次也远远不够。对于民众建立正确信仰、恢复道德水准、建立和谐社会实为不利。

结合在中国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继续接受教育的阶段,一直延续到丧失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为止。

由此看来,除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所提供的在职培训之外,政府以及民间团体还应建立起社区培训网络、培训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通信交流工具,建立起学习兴趣群。社区中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可以志愿充当培训师和学习辅导师的角色。

继续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类。学历教育包括在职工程硕士、在职博士、在职MBA或EMBA。在职学历教育的优点是能够满足学员学历进一步提升的要求。缺点是学习的内容缺乏与岗位工作实践的结合和针对性,由于工学矛盾,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教育效果也难以和正规学历教育一样具有严格的要求和质量水平。

继续教育的非学历教育形式有多种,以自学为主的符合“教育”含义的看书、上网和看录像我们不在这里讨论,从内容和培训形式上看,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讲座,英文为Speech或Lecture

一般形式为聘请资深专家,面向全体学员,就某一主题展开讲解,以信息单向传递为主,时间较短,半天居多,一天也有。优点是信息量大,信息权威度高;缺点是专家讲座内容对学员的针对性较差,缺乏互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充分的调动,效果参差不齐。一般适合讲座的内容有:时事政治、国际形势、新颁布并即将实施的法律法规、行业最新科技进展等。

(2)课程班,英文为Education Course

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学员,以系统掌握某一门知识为主的课程讲授。学习内容设计类似于大学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门课程安排60~80学时,一般每个月一期(1~2天),安排在周末。学员人数可多可少,学员利用工作之余来参加,两次上课中间穿插作业、论文和实践总结环节。优点是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一门知识体系,由于没有学历教育中应试的压力,学员完全是结合个人的工作岗位需求自愿参加的,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与具有同类岗位和兴趣的学员结交朋友、交流经验,也能得到除上课之外的更多收获。缺点是学习周期较长,容易受工作中紧急事务的影响而耽误上课,此外,学习期间工作岗位的变化和异地调动也会造成学习的中断。

适合课程班的项目有:面向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和初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学基础”,面向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面向教育培训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与培训管理学基础”,面向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面向党政工团管理人员的“心理学基础”和“企业文化”,面向企业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项目管理”,面向企业资本运作管理人员的“资本运作管理实务”,以全面提升人文素质为目的、面向各个层次人员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以及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的理工类深造课程等。

(3)培训,英文为Training,即现代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强调学员的积极思考和充分参与,强调学员的亲身体验以及与培训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基本上学员是主角,培训师是配角,培训师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法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起到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的作用。为了互动交流的充分性,一般要求培训班人数在40人以内。这种模式对学员的要求较高,如果是管理培训,要求学员具备3年以上的管理实践经验并具备一定的管理职级;如果是技术培训,要求学员必须具备5年以上的专业技术实践经验。对培训师和培训组织策划者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很多。

实际上,在本书后面的文章中,您会读到,Training在国外更多地被Learning所替代。因为英文Training更多的有训练的含义,训练更为适合的内容是一些技能,如操作技能、沟通技能、演讲技能等。中文翻译成“培训”而不是“训练”,已经增加了“培养”的含义在里面,将其丰富了很多。对于融合了科学和艺术特征在内的“管理”,仅仅被Training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Learning、Coaching、Experiencing、Simulating、Summarizing等。所以,培训已经从训练发展到教练,再发展到演练,参与性、互动性、主动性、体验性逐步加强,效果愈来愈好,当然,对培训师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三、培训与培训学

综上所述,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政府机构和企业培养人才、解决技能提升和管理改进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无论是企业各级领导还是培训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性质和目的。而要想明确确定培训的目的,首先要了解培训的功能。

就培训的性质而言,由于它是一个人在完成了基本的学习阶段之后进行的继续教育,因此它是一种由培训发起者、组织者、培训师、培训学员、培训内容与形式、培训服务等产业链要素组成的一种经济活动。培训发起者提出目的和目标、培训组织者调研需求,策划培训项目、整合师资、课程和空间资源,培训师研发课程、培训服务者提供培训组织服务和后续评估反馈服务,每个环节都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增值服务,需要经验的积累,费时费力花人工,因此是要收费的,费用由学员个人或学员所在的企业或组织负担。

培训从组织形式上分类,可分为面向社会分散招生,面向行业内分散招生,企业内统一招生(即通常所说的企业内训)。

培训从培训内容和时间上分类,有纯体验活动的,如两三天的户外拓展训练;有为期一周的体验式培训加上一两个专题的室内课程;还有长达1个月至3个月的多个主题的培训,中间穿插户外拓展、企业参观考察、主题研讨、经验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有长达半年或一年的、以某一门或几门课程为主线贯穿全程的培训。

从培训学员的职级构成上分类,有新员工培训、基层员工培训、班组长培训、专责主管培训、中层干部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不同层级的培训内容、时间长短和培训周期各有不同。如在南方电网公司,管理人员按岗位层级被分为A、B、C三级进行培训。

从培训学员的专业或职能上划分,有以通用管理基础为主题的培训,有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培训,有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题的培训,有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培训,有以市场营销为主题的培训,有以规划和基建管理为主题的培训,有以财务和审计为主题的培训,有以税务筹划为主题的培训,有以党建、团委工作或工会工作为主题的培训,有以企业战略管理和业务战略制定为主题的培训,有以企业流程管理和改进为主题的培训,有以企业信息化管理为主题的培训,有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主题的培训,等等。

正像培训的概念是源自教育一样,培训学也是以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随着培训产业的成熟和发展,逐渐清晰和完善。在对培训成功实践调查研究、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研究清楚培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层分类、立法、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策划方法、培训实施方法、课程开发方法、授课技巧、后期服务方法、评价反馈方法,研究清楚培训与教育、继续教育的关系、学校提供的培训与企业提供的培训的关系、技能培训与管理培训的共性与特性、信息技术在培训领域的应用等课题,就构成了培训学的基本雏形。

四、清华厚德特色培训模式

清华厚德是国内最早引入发达国家先进的体验式教育培训理念和实践的专业培训机构,是国内第一家将体验式培训与室内培训有机结合的专业培训机构。在长期对先进的教育学、培训学理论的学习、探索和实践中,清华厚德总结提升了国内现有的培训理念,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培训模式,总结提炼出了包括培训功能、培训目的、培训制度、培训师与学员、培训课程开发、体验式培训、课堂教学方法论、培训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技术研究等多个专题,构建了“培训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培训的指导思想提升到“以客户/学员为中心,以应用为背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高度。通过将培训延伸为“培训咨询教练辅导一体化”,切实提升组织绩效,将培训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而形成推动社会进步、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同时,在长期的实践中,清华厚德总结出了针对企业培训的“清华厚德业务指南十二条”,并将其建构成“房式”结构模型,形成其特色培训模式,建立了培训品牌。

清华厚德业务指南十二条内容为:

1.致力于推广“VISA培训理念”,通过培训促使学员开阔视野(vision)、补充信息、更新知识(information & knowledge)、提升技能(skill)、转变心态和促使行动(attitude & action)。

2.致力于实现“FAST服务价值”,帮助企业发现并聚焦问题(find &focus)、分析问题(analyze)、诊断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solution)、以团队协作(teamwork)方式实施解决方案从而创造价值。

3.致力于建设“领导即教练”的学习型组织,将培训和咨询项目与业务工作融为一体,让企业员工在实践中成长进步。

4.倡导“以应用为背景”的服务模式,培训和咨询业务以聚焦、分析并解决问题为导向,目的明确、目标清晰、追求组织绩效提升效果。

5.倡导“建构主义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使得学员通过“最邻近发展区”得到共同提高。

6.倡导“体验式培训”方法,根据成人特点,将互动、参与和实践引入培训课堂,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7.倡导“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标准,从需求分析、方案策划、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应急处理全过程提高培训与咨询项目的质量和价值。

8.以树立“企业战略风向标”为己任,通过我们的服务,使企业新的发展战略得以快速、有效地贯彻和执行。

9.以建设“文化变革先锋队”为己任,通过我们的服务,使学员成为推动企业变革和文化变革的先锋队。

10.以创建“知识管理制高点”为己任,通过我们的服务,使企业智力资本得到有效的管理、运作与扩张。

11.以培育“接班人队伍孵化器”为己任,通过我们的服务,使培训班成为企业后备干部的“黄埔军校”。

12.以引导“职业生涯规划”为己任,通过我们的服务,使学员在提升自我的同时,掌握自己职场发展的指南针。

清华厚德企业培训“房式”结构模型:

清华厚德企业培训“房式”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