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天生国际化企业的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
4.1 研究背景
有关企业国际化进程的研究一直是国际营销领域的前沿课题(胡左浩,2002;吴晓云,袁磊,2003;许晖,2003; Sharma and Blomstermo,2003)。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的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阶段式国际化模式(stage model)(Johanson and Vahlne,1977)。阶段国际化模式认为企业国际化过程是分步骤地进行市场拓张,企业出口往往先选择一个心理距离较近的市场,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积累的国际经验增多和对国外市场知识的增加,然后再逐渐向心理距离较远的市场发展。其后,阶段国际化模式得到理论上和实证上的广泛支持(Johanson and Vahlne,199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成立刚刚几年之内就积极利用各种资源迅速开拓海外市场以获得竞争优势,这些中小企业一开始就把全球市场当作难得的市场机会,它们不愿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市场空间狭窄的国内市场,而是在成立之初就瞄准国际市场主动采取措施,实现海外市场销售占其全部销售收入相当大的比重,它们的出口前准备活动时间相当短,国际化过程根本不遵循阶段国际化模式,而是以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新型国际化模式出现。学术界把这类企业称为“天生国际化企业”(born-globals),把这类企业的国际化模式称为天生国际化模式(Knight and Cavusgil,1996)。这种现象首先在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出现,现在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出现,并开始被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章通过回顾国际学术界近10年来关于天生国际化企业现象的研究,试图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这种称为“天生国际化企业”的新型企业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国际化道路,它们与采用阶段国际化模式的传统国际化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有什么不同?二是什么因素影响和驱动着这些中小企业走上这样的一种新型的国际化道路?循着这种思路,本章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与总结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关键特征及其与传统阶段国际化企业的根本区别,探讨天生国际化企业的驱动力和形成机理,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