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通过PMP(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4 项目控制

控制是指项目经理确定项目进展情况满足计划要求的程度,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的过程。形象地讲,控制就是把项目实际执行情况和项目基准计划做一个减法,以确定与原计划的偏差大小,如果偏差太大,就要采取纠偏措施。简言之,控制包括两件事:一是评价项目进展;二是适时采取措施。

控制的重点是进度、预算、资源分配。

有关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将在实战篇第10章进行叙述。

5.4.1 项目控制流程

项目控制流程如图5-39所示,形成项目基准计划后即开始执行项目,按照规定的控制周期监控执行。在报告期,由项目一线人员收集项目执行数据,把这些数据输入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就会形成更新的项目计划,将此更新计划中的参数与基准计划做减法,即形成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提交给项目经理决策。项目经理通过绩效评价报告决策是否采取纠正措施,更新计划,还是直接进入下一个报告期。

图5-39 变更控制流程图

一般导致项目失控的主要原因有:

■ 没有认真编制项目计划,没有认真按计划去考核项目执行情况。

■ 项目发生偏差时,没有验证所采用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就付诸实施。

利用变更控制流程图,可以定期将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致“酿成大祸,无法收拾”。所以必须严格遵循图5-39所示的成熟流程。

5.4.2 项目报表及计划更新

编制项目报表及计划更新是项目管理的常识,但构建项目实际操作的监控信息体系和平台绝非易事,其功能一般包括:

■ 收集数据;

■ 编制报告;

■ 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制定应对方案;

■ 更新计划。

1.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最重要的是要拿到真实的数据,得到真实数据的办法就是来自具体任务负责人的反馈。项目中出现假数据、虚报的情况,往往是因为采集的数据不是来自于任务的直接负责人,而是由任务负责人的上级来汇报,这是“虚夸风”的根源。在国外的项目管理中,一直强调由任务直接负责人填报数据。如何报,怎么报,报什么内容都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遵循下面的方法:

■ 制定规范的程序,定期获得有关任务进展情况的反馈数据;

■ 数据反馈的形式可以是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或二者兼用;

■ 建立一个能激励项目成员做出真实、及时与准确报告的报告系统。

2.检查偏差

检查偏差就是做数据分析、做减法,变化=基准计划-实际数据。项目中不可能不发生变化,所以不要问在这个月中我们有变化发生吗,这样的问题等同于废话。而应该问:这个月所发生的变化是否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如果有不可接受的变化就要处理。

3.例外管理

管理者着重管理那些变化超出可接受范围的事项或活动,即所谓例外管理,管理例外的事件。如果偏差在计划允许范围内就不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直接进入下一个报告期。例外管理的原理如图5-40所示,例外管理中首先要检查范围变更,然后核对进度、费用、质量等方面的变更。

图5-40 例外管理流程

5.4.3 压缩工期

计划一般由双向流程形成,即先自上而下的粗目标分解下达,然后再自下而上地细承诺汇总。自上而下,是上级对项目的要求,构成粗略的计划。项目经理根据上级的粗略计划把项目分解后,可以要求负责具体任务的团队成员制定详细的计划,然后将各活动的详细计划汇总,形成项目总计划。如果仍有差距,则需采取技术措施或与上下级协商,达到共同承诺的项目基准计划。

所以经常会遇到压缩工期以满足项目要求的总目标。压缩工期的技术方法有两种:快速跟进法和时间-成本平衡法。一般在下述两种情况下需要采取缩短工期的方法:一是在形成基准计划前,消除上下级对计划的要求差距;二是在计划执行中,实际执行延期了,无法满足原定进度计划,要缩短工期来满足进度计划。

1.快速跟进法

快速跟进法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活动搭接(平行)进行,来压缩项目总工期的方法。具体就是在上一个活动没有结束前,就开始下一个活动,改变活动间的“顺序”逻辑,并行地开展活动。其关键在于改变的是活动间的时序关系,而非压缩活动本身的历时。优点是不增加项目成本,不足是增加了项目风险和管理难度,可能会造成项目返工,所以在采取这种方法时一定要考虑组织的管理能力及资源投放情况。

2.时间-成本平衡法

时间-成本平衡法是在最小相关成本增加的条件下,压缩关键活动历时的方法。其优点是不增加项目风险和管理难度,不足是会因加班工资和效率降低而增加成本。

此方法的基本假定如下:

■ 活动历时最多可从正常历时缩减到压缩历时;

■ 压缩历时与成本增加呈线性关系;

■ 有足够资源保证。

如果活动没有可压缩的可能性,项目进度肯定是不可能压缩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即使排出压缩工期进度,没有资源执行,也是不可能实施的。所以只有满足上面的假定才可以使用时间-成本平衡法来进行工期压缩。

这里用例题来说明时间-成本平衡法的计算方法。

例5-5 项目进度安排如图5-41所示,目前工期为18周,问将工期逐步压缩到17、16、15周时应压缩的任务及压缩后的成本为多少?

图5-41 时间-成本平衡法例图

解:(1)求出各任务的压缩历时单位成本

使用压缩历时单位成本公式可计算得到:

任务A:压缩历时单位成本=(6.2-5)/(7-5)=0.6(万元/周)

任务B:压缩历时单位成本=(11-8)/(9-6)=1.0(万元/周)

任务C:压缩历时单位成本=(4.5-4)/(10-9)=0.5(万元/周)

任务D:压缩历时单位成本=(4.2-3)/(8-6)=0.6(万元/周)

(2)求工期压缩到17、16、15周时应压缩的任务及相应成本

① 工期压缩到17周。项目工期为18周的关键路径是C→D,从18周压缩到17周,压缩工期为1周。当前任务C和任务D都有压缩空间,从第一步求得任务的压缩历时单位成本,可以得到任务C的压缩成本是0.5万元,任务D的压缩成本是0.6万元,任务C的压缩成本低,所以选择任务C压缩,压缩后如图5-42所示。

图5-42 从18周压缩到17周后的时间-成本平衡法例图

② 工期压缩到16周。项目工期为17周的关键路径是C→D,从17周压缩到16周,压缩工期为1周。由于任务C当前正常历时和压缩历时已经相等,已经不可能进行压缩。而任务D的压缩空间还有2周,只能选择任务D压缩,压缩后如图5-43所示。

图5-43 从17周压缩到16周后的时间-成本平衡法例图

③ 工期压缩到15周。项目工期为16周的关键路径为2条:A→B和C→D,两条关键路径都要进行压缩,从16周压缩到15周,压缩工期为1周。

压缩关键路径A→B。当前任务A和任务B都有压缩空间,从第一步求得任务的压缩历时单位成本,可以得到任务A的压缩成本是0.6万元,任务B的压缩成本是1万元,任务A的压缩成本低,所以在关键路径A→B上,选择任务A压缩。

压缩关键路径C→D,前面分析得出任务C已无压缩空间,任务D当前还有1周压缩空间,所以在关键路径C→D上,选择任务D压缩。

综合上面分析可以得到,工期压缩到15周时,选择任务A和任务D压缩,压缩后如图5-44所示。

图5-44 从16周压缩到15周后的时间-成本平衡法例图

(3)汇总工期压缩到17、16、15周后的项目成本

① 工期为18周时,项目成本为20万元。

② 工期压缩到17周时,项目成本=20+0.5=20.5(万元)。

③ 工期压缩到16周时,项目成本=20.5+0.6=21.1(万元)。

(4)工期压缩到15周时,项目成本=21.1+0.6+0.6=22.3(万元)。

最后用表格的形式,列出题目的全部答案及结果,如表5-7所示。

表5-7 工期压缩过程及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