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证分析法
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方法,显然从现象观察法中产生出来,或者说,使用现象观察法后必然会出现的具体方法。
实证分析法,在西方经济学中是普遍应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这个方法的意义,已经大到作为一种经济学的名称使用,叫实证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实证经济学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并且决定着整个西方经济学的所谓以往成就、现今影响和未来发展。
实证,简单说就是实例证明。但怎样才是实例证明,讨论起来很不简单。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实证主义者,经验主义者,逻辑实证主义者,逻辑经验主义者,现象主义者,物理主义者等各色主义者,都对实证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一般说来,西方理论家们在经济学研究中,有通常秉持的观点和通常使用的方法。通常的观点有:存在着一个客观的世界,科学的研究结论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客观关系;经验是科学的基础,研究应当从经验入手,从认识经验中寻找答案,将知识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等等。通常的方法是:为进行理论研究提出假设,搜集历史档案资料,进行实地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得客观实际的资料;然后,运用统计和定量分析手段,进行精细化和准确化的研究,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得到研究结论,要求研究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于是成为经济理论;最后,到实践中验证提出的理论假设,以证实一个经济理论。从以上的观点和方法内容看,关键的要点是:在研究方法中,要立假设,研究对象只是人与物及物与物的关系,依据是现象性经验,分析的是数据,结论是要得到隐藏在现象和数据中的规律,理论的成立要通过实例现象的验证。前面,对假设和观察问题已作过专评,下面,我们对其他要点进行评论。
关于研究方法的对象。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对象,上面已述,只是人与物及物与物两种关系。太多的研究者们,并未注意到仅只两种关系,根本不够。人与人的关系没了,这如何行。有人会说,人与人的利益欲望关系,欲望支配下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竞争关系,不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不是。在西方经济学中,这是人与人之间生理意义上的自然关系,实际是行为关系,不是经济内容上的经济关系!这种自然生理意义上的行为关系,在野生动物世界一样存在。每个人的欲望是单向的,只为自己,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行动,这就是西方理论中个人欲望的本来意义。因此,西方经济学中没有社会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只有外部关系。这种外部关系,正需要经济理论来揭示其背后存在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与人人有关的经济内容。西方经济学并没有做过这项研究工作,他们将人作为自然人对待,决定他们无法展开研究,因为不知道如何下手。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接触到过这问题,但没有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展开研究,这事讨论起来很复杂,故而暂时只提一下。总之,在西方经济学中,没有关于人与人之间内在的社会经济关系内容,这与他们的理论指导思想吻合。因此在人的身上,就没有建立什么实在的经济理论,经济理论也就只能在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的外部关系中展开。缺失了人与人之间的内在经济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就纯粹只有人的物欲外在表现,物的物质外在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自然是物质的外在关系表现。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本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三大关系。这三大关系只有外在关系,那么,实证法研究所构建出来的任何理论,必然会出现的问题,是没有根基。对此中的诸多内容,另做研究。这里只是指出一点,在经济学中缺失了人与人的经济关系,人与物和物与物的关系也就缺失了只有人类社会才有的经济内容,所谓实证经济学的实证,也就不是在真正的经济内容上做实证。
关于理论依据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依据,通常是观察现象得到的个别现象,统计中得到的数据,将个别现象和数据前后比较对照中总结出的经验。对这经验,他们说是规律。那些现象,是人和物借助物品、货币和价格表现出来的现象;那些数据,是物品、货币和价格的数据;那些被认为是规律的经验,是在一定条件下、或者说假设条件下经分析得到的物品、货币和价格的数据结果和数据关系。从观察中见到的物品、货币和价格活动现象,从统计中得到的物品、货币和价格数据,不去追究人的观察目的和统计目的,仅从现象和数据本身而言,自然是客观规律作用后的结果。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不是现象和数据自己能说明,仍然是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因为,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在连续变化中,时过而境迁,原先的条件几乎不能再现,所谓得到的规律,其实不是规律,仍然是一种经验,不过是供参考的经验。参考性的经验可以试用,试用中没有客观规律可循。凭试用性经验行事,目前还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有一个过程,甚至是很长的过程。在没有真正认识客观规律之前,社会经济活动不可能停止,人们可以跟着感觉中的试用性经验走,没有经验也会跟着现实感觉走。我们不说经验性的理论没有用,但是,它不具备科学性,说好点是科学性很差,这点必须得承认。因此,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依据,既不能给所谓的实证经济学用作理论基础,也不能给尔后的实证提供支持。
关于理论的成立要通过证实。证实的根本条件,是在同一条件下得到证实。实行这个条件,本身就需要一个条件:事物的运动具有可逆性。可现在的事物,不是这种事物,是另一种连续性变化事物,不可能出现同一种条件。提出在同一条件下的证实条件,是实证法与其对经济运动现象观感是不可逆的自相矛盾。可是,这个条件又绝对不能撤去,否则,西方经济学家们不能用实证法研究,就无事可做。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说,用实证法构建出来的经济理论,原则上不可证实。关于这种理论上的自相矛盾,关于实证理论实际是无法实证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们其实都知道,有的不说,有的则说出来了。说的是,用实证法研究出来的经济理论,实证性很差。运用实证法写出来的经济理论著作,不知有多少,事后有多少被证实的结论,应当是个不能提也不能答的问题。
有人一定会说,西方经济学的许多实证理论,在指导社会的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活动中,很有用,很实用。对此需要说明三点。第一点,所有那些有用的理论,都是那种试用性经验性质的理论。第二点,所有那些有用的理论,都是有用于实践一段时间,并且有用的同时还制造经济灾难。有用的原因是什么,灾难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西方经济学中几乎没有理论解释,要有解释只是用现象解释现象。不知现象的背后有什么,他们不可能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解释。第三点,很重要。西方社会的所有经济现象,引发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西方国家政府施行的体制因素。经济体制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的经济运行特点。另一个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因素。经济规律决定了一个经济体在既定条件下的运行状况。在经济体制中施行的经济政策,是有效还是无效,出好结果还是坏结果,都是经济规律的作用结果。经济规律、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联合作用,就是西方社会经济活动呈现的实际现象。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而言,存在这样的情形:理论本身在逻辑上实证不了也不能成立,但是,研究者抓到的一种经济现象所形成的一种理论,通过经济政策贯彻后,恰巧能使一个经济规律在一个条件限制内发挥好的作用,于是这种理论就神了。这种情形,不能说明实证理论被证实,只能说是歪打正着。当失去条件限制,这种理论就没了神气。这正说明,理论没有被证实过,违反客观事物客观逻辑的理论,永远不可能被证实。
综上所述,实证法,在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中,不是一个科学的方法。那么,由实证法所构建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