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两大事项——住房和养老
(一)家庭经济生活的四大开销
在个人家庭长期的运行中,除日常生活开销外,一般都要面对结婚成家、子女抚养教育、购建住宅和养老保障四大开销,或可称为家庭“三座大山”或“四座大山”。日常生活支出是经常而又普遍发生,可以同各期赚取收入较好配比,妥善安排。四大项支出则是涉及金额多,受益期限长,对家计生活的影响大,不仅要考虑款项的分摊与使用,而且要筹划资金的来源及与各大类支出间的关系,使得家庭拥有的有限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效用提升。
(1)孩子抚养、受教育用费,孩子结婚成家时父母补贴用费,这项支出经常需要数十万元之多。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的徐安琪研究员2003年撰写的调研报告,认为我国的城市父母将一个孩子从零岁开始培养,到16周岁成为劳动力,自己就业赚取收入为止,按照当年的物价与生活水平,需要的费用是46万元,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如欲以高质量标准送其读最好的学校,直到大学、研究生毕业乃至出国留学等,这一数额还需要再翻上一倍,计百万元。子女受教育用费,需要父母在子女年龄尚幼时即预为筹措。这一调查数据是2003年资料,时过境迁已逾10余年,今日的花费如何,没有相关数据,但在46万元的基础上翻倍应是正常。
目前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抚养子女负担不算很重,如按正常状况一个家庭两个孩子算,这个数额还应当再做翻倍考虑。
(2)购房资金的筹措、贷款购房及房贷本息的偿还,是家庭生活的大项目。按今日之房价每平方米5000元,通常一套住房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计,已需要80万元人民币,再加修缮装潢、置备必要的家具用具、家用电器而言,总数高达百万元。经济发达的沿海大城市,每平方米住宅的售价通常会达到两三万元之多,总花费就还需要再翻一两番。购房用费是家庭的重大开支,有人说人们活了一辈子,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最终成果就是忙活了一套房子,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但也说明住宅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
(3)退休后养老金的筹措。养老从60岁开始,到预期寿命78岁计,预计存活年数尚有18年之多,考虑退休后每年需要开销生活费、医药保健费以3万元计,共为54万元,夫妻2人则为108万元。正常生活费似乎有2.5万元即可,但要维持一种体面尊严、健康长寿老人的活法,保障晚年生活的安康幸福,尤其考虑到老人的医药健康开支,很可能就是个“无底洞”,故以年3万元计。为此需要在工作期间向国家或保险公司固定缴纳一笔相当数额的保险费,以应付退休后的生活补贴。
(4)个人工作期间的生活费用(青少年期的生活费归由父母花销,这里只考虑个人工作期间的生活费开销)。从22岁大学毕业就业,到60岁退休,可正常工作期间为38年,每年生活费、继续受教育用费及其他杂项用费以3万元计,计114万元,夫妻双方就是228万元。
以上四大项高达500余万元的用费,需要在有限的工作期间全部得到,并将其在整个一生有效运筹、合理配置,以夫妻各工作40年计,每年需要收入13万元,每人年均收入为6.5万元。这一收入和生活费标准在今天属于中等水平,通常适合于白领阶层,大多数人员还达不到这一标准。随着时间推移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增长,这个收入和生活费标准又不算过高。
再如,如今的“一孩化”,只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多孩化的一种矫枉过正,实属不得已之举。按每个家庭正常生育两个孩子计算,才能完成人类世代更替和延续的要求。如此上述费用还需要再加上数十万元。若再考虑这是夫妻两人共同取得工资收入,一般而言,妻子在生育子女、相夫教子、做家务等必修课目上承担责任较大,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心血较多,而其收入限于学历、担负社会工作及贡献的差异,又要低于男性。假如,妻子的工作时间以丈夫的3/4计,总收入以丈夫的一半计算,应是符合实际的。就此而言,在一个四口之家的日常生活、接受教育、养老、住房的全部用费500余万元中,丈夫应收入大半约300余万元,年收入应达到八九万元。
个人家庭面对如此长期的理财生活,除考虑终生收入总额以保障终生消费目标的要求外,还必须完善生命周期每一阶段的资金筹措与配置,将其运作地尽量完美,既满足各生命周期阶段对资金调度的需要,不致出现资金短缺或闲置事项,又能打好时间差,借助于储蓄存款、信用贷款、养老保险等现代化理财手段,借助于家庭内部的夫妻扶养、子女抚养、老人赡养、兄弟姐妹相互扶助等特有手段,更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同时还要考虑长达数十年期间,利率、物价上涨及生活用费标准升高等种种因素。
结婚、子女抚养教育及晚年养老属于纯消费支出,支出金额大小会直接影响家庭过去和未来的各项支出配置,住宅则还可以作为一种投资品看待。就此而言,住房方面多多花费是必要的,现在花出将来又可以收回,其他方面则需要做点精打细算。
(二)购房与养老
应当说明,在以上四项支出中,第一项养育子女的生活费开销,正处于自己的工作期间,第四项工作期间的正常生活费支出,因系数十年工作期每日都要发生,稳定而持久,两项用费从当期收入中直接扣减即可,不必另外筹措资金,在此不多做考虑。而购房和养老,则是个人家庭生活中长期安排的两项基本开支,两笔资金应如何使用配置,就是一个现实问题。一般而言,购房支出及房间装修、陈设的数十万元花费,需要通过长期的资金积累与存款贷款、还贷付息等精心调度安排;晚年退休后的养老用费则要靠工作之年预为筹措,用缴纳养老保障金、养老储蓄或商业养老寿险等金融手段来解决问题。
人们在工作期间,既要考虑攒钱买房,又要顾虑晚年的养老问题而储备养老金,如仅仅按照一般标准和规格而言,买房需要数十万元乃至数百万元开销,养老同样需要数十万元乃至数百万元花费,人们在中年期的生活负担就表现得很是沉重。但若将住房和养老两大事项结合一起统筹打算,使得同一套住房,既能在平日发挥居住生活场所的功能,又能将其视为一种养老保障,在晚年养老生活期间派上大用场。这样做的结果是,中年期的生活负担大为减轻,老年期的养老问题也能借此得到有效保障。这一设想能否成为现实呢?应当是完全可以的。原因如下。
(1)每个人都有对养老和住房的迫切而又基本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并不总是同时存在。人们从结婚成家时代就需要住房,到退休时才需要养老金。
(2)住房是一笔巨大的不动产,且价值处于持续增值中,购买住房不只是正常居住消费,更是一笔重大的投资和储蓄,通过住房价值的提前变现盘活这笔不动产的价值,将其转化为养老资源。
(3)住房购买后,可以完好无损地居住数十年之久,人们到中青年期购买的房屋,到自己身故后仍然会具有一定的价值,将这笔价值提前“挖出来”用于养老,有着很强的客观性。
(4)养老和住房有着众多的关联性,养老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构建也应该具有一定关联性,两者同属社会保障范畴,国家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确保“老有所养”和“居者有其屋”,社会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是国家为满足居民住房和养老需求的强制性积累,将二者有效整合,就可以此为抓手探求解决养老问题的好方法。
人们在购买住房后,一般会长期居住于此,甚至终老于此,通常不大会频繁买卖住宅并四处搬迁。按照通常做法,自己身故后还要将该住房作为遗产向子女传承下去,以尽到做父母的责任。购买住宅往往要花费毕生的积蓄,直到年老退休时才将贷款全部还清,一套已居住多年的住宅,很可能就是他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如能充分利用房屋的价值,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将能大幅提升老年人生活的质量。
以房养老模式的出现并非神话,这一模式的运行,将使人们手中拥有的最大一笔财富——住房,从一种超长期耐用消费品,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一种具有可流动性的一般性资产,来满足个人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资源配置的差异化需要。
(三)房屋与养老通过金融机制的链接
房屋与养老两大事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又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住房是一种蕴含有较大价值可据以养老的载体,养老保障则是借助于住房价值变换终极要达到的目的,以房养老则以金融保险为中介,将两者牢牢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住房蕴含的价值得以释放,形成一种稳定可靠并延续至终生的现金流入,以很好地补充养老金的不足,发挥好强化养老保障的功用。这一“连接”还表现地非常成功,马上会生发出不少有价值的内涵而等待大家做认真发掘。
图3-1为以房养老模式。
图3-1 以房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