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理念与模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人人都会老

以房养老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也非我们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推出这种特殊养老模式?诸如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普及面过窄,养老资源匮乏,养老金欠账严重,等等,已为大家密切关注。独生子女政策推行的积极效应固然已很明显,但由此引致的负面影响也日趋显现。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和空巢化诸多问题,在我国正以比国外快得多的速度日益显示。以房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实施,不论是其迫切性还是社会意义,都更甚于各个经济发达国家,对此话题的热切研讨就十分必要也很及时。

既然本书谈到养老,首先需要对我国的老龄化和相关的养老状况有所了解,大致可呈现出以下方面。

(一)目前老龄化状况及发展趋向

按照联合国制订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即宣告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此标准,我国于1999年就已达标,且老龄化速度日渐加快,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所称道的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时至2015年年底,60岁老年人已经达到2.2亿人,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为16%之多。

目前,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据专家考证,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总人口的16.97%。2040—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40%~50%,大幅攀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期”,将于2033年宣告结束。21世纪下半叶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及高龄化程度,都将在高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老年人口总量虽有所下降,但仍将保持在3亿人以上,老龄化程度持续达到31%左右。展望整个21世纪,都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严峻的时期。

根据国家计生委按未来人均预期寿命涨幅不大的较保守的状态预测,2025年,在京老年人口将增至416万人,占据总人口的30%。据浙江省老龄委和人口学的专家预测,浙江老年人口占据全省人口的份额,到2040—2045年将高达41%。据上海社科院专家的细致推算,到2050年时,上海户籍老人将占到全部人口的51%,这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状况尚处于较低水平,已经使大家对养老有了空前的紧迫感,大家都在高喊“狼来了”,养老重负难以承受。可以设想,当社会发展到某一天如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达到4.54亿人,占据我国总人口的38%之多,京沪等大城市老年人几乎占据全部人口的半数。大家走到大街上,举目望去一片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之景象,又将会发出何种感慨呢?

再从微观小家庭来说,目前是几个子女养活一个或两个老年人,大家还都在发愁照管不过来,一旦父母得了大病重病等,更使全家人难以安宁。父母子女之间有关房产、赡养的纠纷、虐待老人等现象也频频出现,还出现了孤寡老人在家中亡故十多天,儿女、邻居都不知情的惨状。到将来盛行的“四二一”式家庭里,一对中年夫妇同时养活四个乃至更多的老年人,还要养育自己的一个到两个孩子,又将会出现何种状况呢?

(二)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我国的老龄化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较,有如下特点。

(1)人均寿命大幅增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医疗水平改善,人均寿命大幅增加。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人均寿命只有50多岁,90年代已达到70岁,目前部分发达省市的人均寿命已接近或超越80岁,处于发达国家的高水平。过去是“人活七十古来稀”,今日是“人活九十不稀奇”。据科学家预测,到2300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将达到创纪录的100岁,大家都是百岁老寿星。

(2)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到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0%。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英国完成老龄化进程大约用了80年,美、法等国实现这一转变分别用了上百年历史。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在短短19年间就完成了从年轻型、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迅速转变。目前,全国人口增长率是年均0.66%,老年人的增长率则是3.26%,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和增速最快的国家。

(3)人口发展的趋势已不是老龄化,而是高龄化。我国目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为13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9.7%,近几年更以年均4.7%的速度增长。未来,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规模将保持在8000万以上,高龄化水平为25%~30%,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将显得愈益突出。

(4)人口过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长期以来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人口总规模仍然高达13.7亿人,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最大规模14.65亿人。人口过多使得独生子女政策难以有效松动,又进一步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养老保障的压力,将随着老龄化危机的加深而不断严重。整个21世纪,两方面压力都将始终交织一起,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5)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发达国家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达到8000~10000美元;我国则是在经济尚未充分发展,居民收入财富尚未大幅提高之时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199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尚不足900美元,目前也才刚刚越出6000美元,可资利用的公共养老资源匮乏,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6)独生子女占多数。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不仅在于人均寿命快速提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还在于出生率加速下降。我国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迄今独生子女数量约以亿计,独生子女家庭已超越家庭半数。预计到2030年,在1980—2000年出生的人口中,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通婚成家的比例将会高达60%~70%之多,使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急剧弱化。

(7)家庭空巢化。国家老龄委曾对全国10个大城市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得知空巢老人的比重已占到老年人总数的56.1%,空巢率最高的沈阳铁西区达到73.1%。这些老人虽然有子女,但子女外出工作、学习或婚后另居等,都不在身边,生活起居无人照料,精神慰藉常感缺乏。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庭生命周期逐步进入老年,空巢家庭比例将会更高。都市社会最易遭受家庭空巢化的挑战,不仅年轻人婚后迫不及待地要求“分灶吃饭”,大多数父母也在做着同样的打算,使得大部分老人处于主动或被迫自己照料自己的境地,需要引起全社会的特别关注。

(三)养老的重任

我国传统的养老形式是养儿防老,但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趋势,使养儿防老的现实性大大减弱。根据我国人口的发展态势,未来我国的养老问题,必须考虑如下状况。

(1)我国长期实行“一孩化”计划生育政策,饱受宠爱被惯养成“小皇帝、小公主”的独生子女,目前已逐步长成,相继步入婚配、承担社会责任的年龄,开始组成新的家庭,导致结果必然是“四二一”家庭大量涌现,并愈益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家庭将面临赡养四位父母乃至更多位父母,再加抚养下一代的严峻局面,加重了他们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稚嫩的肩膀能否担当起养老重任呢?值得怀疑,单单依靠养儿防老不大现实了。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均寿命只有五六十岁,往往是大家刚退休没有过上几年好光景,就已一命呜呼;目前人均寿命大大延长,平平常常就可以活个七八十岁,五六十岁退休到最终寿终正寝,尚有20多年光阴,养老期限延长了若干倍。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男性一般为55~60岁退休,平均余命为19年;女性55岁退休,平均余命为20~25年,男女平均为22年,养老期间愈益延长。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尚且是15个在职人员养活1个退休老人,现在已变成三四个在职人员养活1个退休老人,到不远的未来将会是两个在职人员养活一个退休人员。寿命延长是大好事,但养老负担因此大幅加重。

(3)目前的老年人大多是从过去的苦日子中走出来的,信奉勤俭持家,对晚年生活的期望值较低,有的老人认为人老了没有太多追求,现在与过去相比已是很好,只要不“冻着饿着,凡事凑合着”就行。但目前的中年人走向养老期后,绝对不会这样思考问题,他们要求的是晚年生活的美好享受,是生活的体面与人格的尊严,谈论的是“没有千万元积累无法养老”,对养老质量与标准都会提出高要求,使得未来需要动用的养老资源大幅增加。

(4)过去的家庭大多是经济困难,住房小,条件差,三代同堂,父母与子女一起生活居住。今天大家的生活好了,住房大了,子女结婚后大都同父母分开单独居住。一个家庭分割成两个生活单位,“人多力量大、生活成本节约”的规模效应大大丧失,居住与养老生活费用呈现大幅上升。

(5)长期延续的通货膨胀,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即使每年度通货膨胀率只有3%, 25年物价也足以翻一番。老年人的消费品以食品、日用品、医疗保健和护理服务为主,物价上涨表现得更高一些。经济体制改革的35年来,物价已增长10倍有余,30年后的物价又将维持在什么水平呢?肯定要比目前高多了。

综上所述,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大幅降低,导致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养老期拉长、养老标准与质量提升、空巢家庭增多,物价连年上涨,使得养老成本翻番增长;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减弱,子女养老较大程度上已沦为一句空话。这固然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是一件大好事,但对日益增多的老人和日渐提升的养老标准而言,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