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连接一切:场景思维+场景构建+场景营销+案例实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主要类型:场景思维有哪些

场景思维不同于传统的媒介思维,跟传统营销有很多的思路差别。我们先想一想传统营销大家是怎么去分工的?就是它一定会有一个长远的或者说是一个周期性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里面包含了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市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产品。这样的服务和产品通过什么样的打法,可以进入到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当整个市场节奏定了以后,便可快速地扩大这个市场,然后应用相应的手段提升它的效率。

在过去,整个市场营销领域的思路是媒体思路。例如,我一年有1000万元的营销预算,可能会按照媒体的分类去把营销预算进行分类和分工,如投App广告或者投电视广告,以及投这个渠道的这个店铺装修和运营,或者投新媒体等,按照这些去划分以后,每一个渠道它都有自己的运营效率的极限。

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媒体讲融合,核心来自我们先要沟通的对象并不是媒体,而是媒体对面的人,人是核心。如果我们用人的效率去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为什么独立的媒体效率它有极限,因为效率的本身它能够覆盖用户的这个面,它是片面的,不够全面。例如,我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看电视,它就是片面的,在这个半个小时里面我们有沟通的极限。如果把这半个小时做延伸,我不看电视了,而是在刷微博或聊微信,那么微博和微信就会在另外一个片面时间段里存在极限。

但是,人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会发现如果用场景的思维去思考人和企业,或者是人和商品,以及和产品服务之间的沟通时,可以以人为中心调动的载体非常的多。如场景思维,我们有一个物理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它本来就赋予了这个人一定的沟通职能。如我看电影,我在家里,我在办公室里,不同的场景它本来就有相应的沟通职能。

同时,我们有很多智能手机的发展带来很多的伴随性动作。例如,当我开会无聊的时候,我会打开朋友圈稍微刷一下;当我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打车或自己开车的时候,我会使用导航帮我指路;然后当我去找餐馆吃饭的时候,我会使用大众点评来进行搜索;吃完饭了,我还会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完成结账。人在这样的一个载体之下,他在频繁地调用各种各样复杂的媒体,而这种复杂的媒体调用,我们没有办法分时段单一去处理。如餐饮的广告,点餐的牌子,支付的落地页,这个过程当中它们和人的交流,没有办法单一去处理。但是,当我们用场景的方式去思考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以人的沟通为目的,去调动这些资源的时候,我们能够形成更高效的组合。这种组合是以一类用户的沟通为目的地,可以把这个组合效率最大化。

所以,因为媒介的组合,或者说在这个场景当中调用很多手段的组合,可以去除单一媒体组合当中效率运营的瓶颈。所以说,其中有一个亮点就是组合,场景连接一切,它连接的是什么?就是人和我们目标之间需要沟通的一个载体。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不是媒介思维,而是和人产生的沟通概率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我们在单一的场景里面,就会形成多个这种沟通渠道的组合,这个组合就是效率的一种提升。同时,当我们再以这个人7×24小时更多的行为轨迹作分析的时候,我们又会形成多个场景的组合,这种场景的组合又会调用更频繁的不同类型的媒介,它又会进一步地提升我们的运营效率。所以这种媒介营销会不断地基于场景思维,不断地突破它的运营极限。

因此,我们需要打破媒介思维,当用场景连接一切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以人的沟通效率的提升来思考问题的,来形成媒介组合的。那么,具体来说,场景思维有哪些特征和类型,包括产品思维、入口思维、流量思维、链接思维、跨界思维、分享思维、共享思维及社群思维等,只有熟练运用和组合这些思维方式,才能将场景营销的效率和效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2.2.1 产品思维:产品就是场景的解决方案

产品就是最好的场景,产品经理可以通过场景来重新定义产品,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产品的核心功能,然后根据这些功能不断去重构出新的场景,通过产品的功能与连接,为用户带来新的场景体验。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已经不仅仅考虑产品的质量、价格,更将购买产品时商家提供的服务作为重要的参照标准。而场景作为服务的一部分,其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产品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取决于它为消费者提供的场景。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为生鲜产品的保鲜构建场景时,如果只是简单地用一些文字进行介绍,受众对生鲜的保鲜也就仅仅停留在这些文字上。单纯的文字通常是比较容易被人忘记的。而且单凭文字,也很难展现出生鲜的保鲜程度。

但是,有一个电视广告就做得很好,该广告中,消费者购买的是一条鱼,当其拿到快递时,打开一看,这条鱼还是活蹦乱跳的。虽然这个广告看上去有一些夸张,但是,受众却会觉得保鲜工作确实做得不错,自然也就更愿意在这个平台上购买生鲜产品。

消费者在决定要不要买一件产品时,通常会考虑这件产品对自己来说是不是有价值。而很多时候,产品的价值又是通过产品提供的场景来呈现的。所以,我们在做场景创新时,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便是赋予产品新价值。

例如,同样是共享单车,如果仅仅是为用户提供一种便利的使用场景,可能部分消费者不会买账。因为当距离较远时骑自行车是比较累的。但是,当通过场景将骑自行车赋予锻炼、节能减排等新价值时,大部分消费者会觉得骑自行车比开私家车、搭公交车要更好一些。

案例三:智慧魔镜的功能延伸打造新场景体验

浴室里的镜子对于人们来说,就是生活中用于梳妆打扮的一个产品而已。而黑松智慧魔镜利用场景思维来改造产品,突破了传统镜子的使用场景,不用时它就是一面普通的镜子,而被唤醒时,它就会变身为一个智能交互场景,为用户提供生活服务、信息娱乐、智能控制和健康管理等功能,成为家庭生活的小助手,如图2-5所示。

图2-5 黑松智慧魔镜

黑松智慧魔镜这个产品将单一的镜子使用场景进行延伸和扩展,其不同的功能属性又可以构成不同的新场景,连接不同的用户需求,如用户可以通过智慧魔镜来控制浴室的灯光、淋浴的温度和流量、毛巾的除湿和消毒、清除空气的异味及提供健身方案等,通过场景思维为产品定义了新的价值创造和红利。

2.2.2 入口思维:新场景正在成为重要入口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特点,让场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可持续的,以及稳定的核心入口,对互联网时代的流量逻辑形成了颠覆性的革命。

随着场景思维在商业营销中被不断运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场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情景,它还可以起到暗示潜在消费者消费的作用,甚至直接作为一种消费入口呈现。而且很多时候在我们看来非常平常的一些场景,也可能会变成消费入口。例如,当我们看到微信好友在朋友圈晒照片,而照片中的美食看起来就很好吃似的,或者朋友穿的衣服看起来也很不错,如图2-6所示。

图2-6 朋友圈好友动态

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会询问好友是在哪里吃东西、衣服是在哪里买的。并去对应店铺查看,甚至是购物。而这样一来,一个晒朋友圈的场景就变成了一个引导其他人消费的入口。

对此,我们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情景,作为构建场景的素材,并在场景中适时给出一个进入消费场景的入口。这样既会让目标消费者觉得很真实,也不会让营销变得过于生硬。同时,在社交媒体、大数据、LBS及移动支付等十分普及的当下,场景入口的逻辑正在逐渐形成,我们需要善于洞察新场景来研发产品,引导用户自发传播产品和分享场景,通过新品类不断抢占新场景入口。

2.2.3 流量思维:跟上流行,才能抓住流量

PC时代奉行的是“流量为王”,而场景时代的主要特征是“流行即流量”,通过场景来让产品或品牌变成流行,从而增强它们对用户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形成口口相传的流行氛围,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让浏览变成购买。

借用场景的流量思维来打造流行产品,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

1.亚文化创新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了“人”的价值,并且形成了亚文化人群,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与观念,具有颠覆精神。如微信的出现,孕妇妈妈的空闲时间赚零花钱的想法催生了微商产业。通常情况下,大品牌、大企业在主流人群、主流文化中很有竞争优势,如果我们不像田忌赛马一样地避开它们,另辟蹊径,是很难四两拨千斤的。

本来,亚文化知识一种小众流行,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中,它被放大了,而且可以快速地被大量“粉丝”搜索到,因此亚文化很有可能变成主流场景。

2.品牌IP化

如今,在数字化的引领下,一切产业都出现了娱乐化的趋势,几乎所有的行业和品牌都要运用爆款IP思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苹果、小米都是通过单品思维来形成强势的品牌力。

在品牌IP化的同时,IP也将品牌化,形成超级个体品牌,此时,一个产品、一个店铺或者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流行品牌,并且拥有众多的品牌拥护者。

3.流量口碑化

社交媒体的分享功能让流行变得更容易,很多爆款产品都是通过人们口口相传得以流行的,如糗事百科、加多宝、天天P图及“奔跑吧”等。

在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沟通时间内,因为场景是有固定时间的,你很难评判你刷一次朋友圈到底停了多长时间,但是我一定能够判定你在这个场景里面停留了多长时间,如电影院一定有一个半小时,写字楼每天8个小时。

我们讲营销关注的是什么?有两个关键词需要记住,那就是“认同”和“偏好”。因为我认同你,所以经常关注你,因为我更偏好你,所以我愿意对你进行更深度的了解,于是我形成了你的品牌深度体验。例如,我试穿了你的鞋,或者说我从别人的嘴里面打听你的消息,它就是一个深度的体验。

一旦形成了体验,我就可以形成决策,我要不要跟你产生商业上的交流?一旦形成了决策,我有可能上淘宝,有可能去你的店铺,有可能去应用商店搜索你的App,然后我会形成消费,如果消费体验不错,还会形成口碑。过去这些事都是在不同的渠道完成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它们之间关联是什么样子。但是从认识品牌到最终形成口碑,通过场景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沟通链。一旦这个沟通链打通了,就会有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一个完整的场景沟通周期中,一个陌生的品牌和一个陌生的项目,是可以有非常完整的沟通时间和人形成交流的。从陌生一直到形成消费者口碑,可以在这个场景里面形成非常精细的运作和评估,判断转化率的运营效果,我们就会知道用户流失在哪里,转化的概率在哪里。

在场景时代,营销推广已经不单是产品力的问题,而是要将产品功能转化为用户场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从而引发用户自主分享和传播,为产品带来流量。

案例四:网红赵大喜塑造流行,引爆场景流量

网红店主赵大喜在大学时便开始了网店生涯,开了一家名为“大喜自制”的店铺,而且每天都在微博上与用户互动,如图2-7所示。她会选择一些比较受欢迎的款式打板投产后放入店铺上卖,通过社交内容来塑造流行趋势。

图2-7 赵大喜的微博

大学毕业后,赵大喜就已经拥有了一个100多个人的服装工厂,主要为店铺生产一些核心款式的服装。虽然赵大喜的“粉丝”数量并不算多,但她的“粉丝”黏性却很高,能够有效带动店铺销量。她们善于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宣传自己,实现口碑传播,并擅长创作互联网内容来吸引“粉丝”。她们是一批新型的互联网创业者,改变了很多传统行业的生态链。网红模式将“粉丝”归纳为一个特定的亚文化垂直圈子,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营销。通过对网红店主进行个性化的宣传与包装,同时能为“粉丝”带来优质的内容,继而实现变现。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我们需要利用微博、微信及知乎等社交媒体,在其中找到合适的场景,塑造流行、引爆流量,运用流量思维将大部分消费者培养成忠实用户,运用场景思维将流量转化成购买力。

2.2.4 链接思维:不断变化的场景连接方式

场景具有链接思维,不管是线上场景还是线下场景,加入链接后可以让场景充满变化、更加立体,同时还能够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例如,阿里通过链接人和商品形成了电商场景,腾讯通过链接人和人形成了社交场景,百度通过链接人和信息形成了搜索场景。

我们之所以要进行场景营销,就是希望可以通过场景的构建,引导用户进行消费。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只有能够满足某一需求的产品才是值得购买的。所以,在做场景时,正确的思维应该是在场景中融入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用户与场景之间产生链接,如图2-8所示。

图2-8 链接思维的主要方法

大部分的企业都不是一夜之间诞生的,它有过去的积淀,所以在场景的运营思维里面,过去的品牌积淀在场景当中肯定能带来的价值。例如,我们在一个场景里面放了两辆车,一个是奔驰,另一个是北汽。通过场景中的人和这两辆汽车形成的交互,我们可以非常准确地判断,这两个品牌在过去的用户影响力当中,谁的好感度会更高,或者说谁跟用户之间形成了更好的链接与交流。这就是过去的品牌链接能力在场景当中得到的验证。

同时,我们在一次场景当中形成的从品牌认知到口碑的消费转化,在下一个场景当中还会延伸。例如,我在电影院里面认知到了奔驰汽车的某个新车型,体验到了更多的产品卖点,我回家以后会告诉我的家人,我再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我会跟同事讨论,而这个过程是以人的链接为中心展开的。

因为通过场景思维的重构,我们能够比较深刻地了解过去更擅长的那些垂直媒体的一些行为,如何在场景里面形成更有效的组合链接,在场景思维下可以管理不同的媒介带来的效率,可以在场景下进行有机组合。同时,多个场景的组合,有可能是多个媒介的重构,到最后一定还会落到媒介的形态上面。

这就是媒介跟场景之间的关系,效果和品牌之间的关系,人和商品之间的关系。而链接思维,则帮助场景增强了这一层关系,通过新场景的重构更有效地连接用户,从而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

案例五:Line Friends打造场景与产品的链接

例如,Line虽然是一个较晚起步的社交应用,但由Line经营的实体店Line Friends却火爆了很多人的微博和朋友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一代“网红”,如图2-9所示。

图2-9 Line Friends的场景设计与人们拍照发朋友圈链接在一起

首先,Line Friends通过“呆萌”的卡通形象来包装场景,形成的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了那些喜欢逛街拍照的用户进店消费。同时,Line Friends链接了多个场景,如逛街吃饭、买漫画周边、拍照、和朋友聚会、玩桌游,甚至相亲等,这种场景链接思维带来了极强的乘法效应。

▶专家提醒

在日益重视购物体验的当下,与其说用户买的是产品,不如说买的是一种购物前的感受。如果在购物之前,用户感觉某个商品很具有吸引力,那么,即便他对于该产品没有迫切的需要,可能也会忍不住要掏腰包。而要让某个商品对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让产品与用户构建情感链接。例如,当企业在零食上加入“儿时记忆”等标签时,许多消费者在看到之后,可能会想从情感上找到包含美好记忆的味道。这样一来,消费者自然会更愿意去购买这样的产品。

2.2.5 跨界思维:各场景的沟通带来新价值

一个场景多个角度,跨界可以使场景得到更多新用户,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让跨界变得更加简单。因此,我们在做场景营销时不需要单打独斗,而是可以选择一种双赢的思维:跨界合作,强强联手,打开新场景。

场景跨界思维是指通过与不同行业之间的品牌进行场景合作,让那些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在同一个场景中相互渗透与融合,从而给场景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进行跨界融合是场景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方面,跨界融合可以将其他领域的属性为我所用,让产品增值。另一方面,当企业跨界融合与其他企业合作时,还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摩拜单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摩拜单车”之所以可以成为用户最多的小程序,除了其提供的便利服务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它与微信合作,在微信小程序中占据了有利位置。借助小程序,“摩拜单车”不仅可以让用户更方便、更快捷地使用共享单车,还能得到来自微信小程序官方的大力推荐。所以,它在微信小程序中发展快速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火锅店也可以是美甲店,啤酒可以和炸鸡一起卖,汽车也是小型会议厅,手机也是相机,等等,跨界可以打破行业发展的壁垒,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上建立出更加精准的营销场景,获得消费者的深度认同。

案例六:一加与COSTA跨界实现“好摄成双”

一加5手机为了宣传其“双摄”亮点,与COSTA咖啡跨界合作,推出了“好摄成双”活动,在COSTA咖啡店中推出“一加双摄杯”,如图2-10所示。

图2-10 基于一加5的双摄像头灵感打造的“一加双摄杯”

在一加5手机的双摄像头原理上,通过对COSTA饮品的场景进行重新设计,打造出匠心独具的双拼杯造型,在杯中可以加入两种不同口味的咖啡,为用户带来不同的咖啡场景体验。同时,在品味咖啡之余,用户还可以通过H5场景来参加跨界营销活动,获得由商家提供的小礼品,收获双倍的幸福感。

手机与咖啡的场景跨界,确实比较少见,一加手机原来都是将“不将就”作为自己的品牌初衷,对于产品的品质非常注重,这一点与COSTA高度契合,从而促成了双方的跨界合作。当然,跨界并不仅限于产品与产品之间,品牌与品牌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更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最大化地整合资源,在场景中形成优势互补,提升场景营销的整体影响力,取得1+1>2的效果。

2.2.6 分享思维:在故事和情怀中展现品牌

因为场景里面有人的存在,有行动的存在,那么就很容易产生分享行为,分享渠道阅读,获得的流量也就越多。因此,我们可以在场景中融入故事和情怀,重构品牌推广或者用户获取品牌信息的渠道,让人们乐于分享,让品牌有所收获。

分享思维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人们发现有用有价值的内容或信息后,他们就会在自己的社交圈中分享这些信息,让更多人知道,收获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场景的分享思维下,人变成了传播渠道,那些基于人格背书的分享更加真实靠谱,同时可以加强人们社交圈的信任度。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打造有价值的信息是重点,也是促使人们分享的动机,分享思维的主要方法如图2-11所示。

图2-11 分享思维的主要方法

案例七:支付宝赏金红包的分享

2017年12月,支付宝推出了“天天领红包”“惊喜红包”等活动,如图2-12所示。同一个用户每天都有一次领取红包的机会,可以通过“吱口令”、二维码、活动海报、短信及网址链接等渠道来获取和分享。

图2-12 支付宝赏金红包活动

同时,用户还可以将该红包以上述渠道分享给其他人,只要其他用户通过你分享的渠道领取该红包,并且在实体店用红包消费支付后,用户即可获得一笔数额随机的赏金,最高为99元。

在这种现金红包的激励下,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分享热潮,很多人通过在各种社交媒体及线下场景中,分享、转发和粘贴二维码等渠道来赚得赏金。

支付宝赏金红包正是利用“分享即获取”的场景思维,用户分享越多,收获就越多。同时,支付宝通过“赏金价值+分享思维”不断扩展线下支付场景,培养用户的消费和移动支付习惯。

2.2.7 共享思维:共享经济下的“创业思维”

随着场景技术影响到场景里的每个对象,包括人与人、产品与产品、人与产品等,他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得到更深层次的改变,由此产生了“共享经济”,每个人都可以公平、有偿的共享一切社会资源,并且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经济红利。

在了解共享思维的概念前,我们先看一个场景:我以前都是每天自己开车上下班,经朋友介绍,知道了一个顺风车的App,可以将我车上多余的座位承租出去,每天可以赚回一些油钱,而且一起拼车的人上下班的路线都是一样的,住的也比较近,久而久之大家就都成了朋友。

这便是共享思维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提炼出4个关键点,如图2-13所示。

图2-13 共享思维的关键

场景营销中的共享思维主要是指大家共同拥有而不占有,我们可以将自己多余的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来共享给其他人,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并在这些特定的场景下获得收益。

如早期的滴滴、快滴打车,到如今的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洗衣机及共享厕纸等,这些都是共享思维带来的新场景。在共享思维下,我们还可以想象更多的场景出来,如共享车位、共享美食、共享办公室及共享教育等。

案例八:共享充电宝,多场景随借随还

共享充电宝是运用共享思维细分出来的新场景,借取流程非常简单,包括扫码、注册、付款及借出共4个步骤,用户可以根据手机中的GPS定位来寻找归还点,就近归还,如图2-14所示。

图2-14 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包括桌面式和机柜室两种主要类型:

(1)桌面式:比较适合餐厅、KTV、酒店、酒吧、会所、咖啡馆及足浴等场景,通常采用扫码付款,如1元/小时,如图2-15所示。

图2-15 扫码付款充电

(2)机柜室:比较适合商场、超市、医院、高铁站、机场、学校、地铁站、公交站、便利店及旅游景点等场景,收费主要采用支付押金和按时计费等模式。

共享充电宝是一个重度高频应用场景,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人群需求,多场景随用随取,方便快捷。同时,共享充电宝还自带广告位,线上、线下流量互通,铺设场景可控,广告价值巨大。

2.2.8 社群思维:清晰定位场景的特定用户

用社群思维去定义场景用户,经营社群去挖掘基于核心产品的延伸需求,这区别于工业时代的“产品为王”理念:定义产品→寻找消费者→经营用户。

从社群的定义上看,它可以是实际的地理区域或是在某区域内发生的社会关系,或指存在于较抽象的、思想上的关系,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有相互关系的人际网络。社群思维就是基于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通过某种载体聚集人气,如微信群、微博或者社区等,通过产品或服务满足群体需求,从而产生的商业形态。

社群思维是一种极为火爆的场景用户运营方法,它是由小米、罗辑思维等带起来的一种新型营销思路,它的核心就是将场景中的产品与产品、用户与用户,以及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一种“朋友”的情感,不是为了广告而去打广告,而是为了交朋友而去建立感情。

在场景思维下,产品在进行用户定位时,更多的是对不同细分场景的聚焦,很多用户会因为相同的爱好或者购买了同样的产品而聚焦在一起,这就是形成了场景社群。反过头来分析,也就是说社群思维可以清晰地对场景中的特定用户进行定位,并且对这些用户和社群进行更好的运营,形成一种良性的场景生态循环。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场景技术的崛起,社群思维在未来必然是各大企业的营销趋势。就拿罗辑思维来说,它起初以说书的形式,聚集一批爱学习、爱知识的“粉丝”,随着“粉丝”的增多,慢慢成为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包括微信公众订阅号、知识类脱口秀视频、会员体系、百度贴吧及微信群等具体互动形式,来服务于有“爱智求真”强烈需求的群体。罗辑思维通过庞大的“粉丝”群体,不管是卖会员或卖书籍,还是卖月饼或卖柳桃,都玩得不亦乐乎。

在同一个场景中,基于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和价值观的用户很容易组成社群,发生群蜂效应。社群思维的载体多种多样,可以使论坛、微博或QQ群,也可以是线下的社区,可以是PC端,也可是移动端。总之,只要能将人群聚集在一起的载体,皆可运行社群思维。

社群思维下的场景打造方式,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新和品牌传播的环节,使得人们跨越厂商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产者”。尤其在80后和90后的年轻消费群体中,他们更加希望自己的想法、创意参与到企业的产品研发和设计环节中,希望产品能够体现出自己的需求和个性。只要企业能在某些场景中,满足“消费者转为生产者”的这一“大转变”,就能获得一批质量高的“粉丝”、社群成员、忠实消费者及自主宣传者。

▶专家提醒

对于社群来说,“粉丝”是一种情感纽带的维系,“粉丝”的消费行为也是基于对品牌的感情基础,最为典型的就是“果粉”,他们只要一等到苹果出新产品,几乎都出现了疯抢的状态,甚至在售卖点外扎住,只为抢到自己喜欢的品牌产品,这就是“粉丝”效应,然而社群是基于“粉丝”才能运营起来的。

案例九:构图君深化“构图”社群

“手机摄影构图大全”公众号创始人构图君是一位构图分享者,为大家原创了300余篇构图文章,提炼了400余种构图技法,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深度最细,通过摄影构图这个细分场景来打造社群,聚集爱好手机摄影的用户,如图2-16所示。

图2-16 “手机摄影构图大全”公众号

为了让大家省心省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系统学习构图,构图君不仅每天在公众号上面分享文字,而且还从各个角度,为大家策划编写了多本摄影图书,如《手机摄影大咖炼成术》《手机旅行摄影》《手机摄影:不修片你也敢晒朋友圈》等,解决不同场景下社群用户的摄影难点和痛点。

另外,对于没有时间看书的用户,构图君还通过手机微课直播来传递摄影知识,筛选干货,分享精华内容,以及和“粉丝”进行交流沟通,如图2-17所示。不管是朋友圈还是微课,构图君都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图2-17 构图君的微课直播

社群思维的模式是“内容传播+用户运营+商业场景”,而“贴着标签的人”是社群思维的基础。所谓“贴着标签的人”是指,忠实“粉丝”、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一群人。在构图君的社群中,内容传播就是图片、文章及直播等摄影知识的传递,用户运营就是公众号、微信群及朋友圈等媒介的引流,而商业场景则是图书、电子书及直播等变现渠道。

当社群思维与场景相融时,已经没有了“广告”的存在,而是让社群成员直接觉得产品的存在,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需求,社群里推送的消息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便利生活的需要。所以,在社群思维+场景的融合下,一定是精选的产品、有创意的产品、能触发消费者情感的产品,为解决以后场景需求而生,触发社群成员的情感,回归到商业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