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合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王勃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十四岁中举。曾在沛王李贤处任侍读,后因事被逐,游历于巴蜀之地。咸亨三年(672)任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触犯刑律,从轻发落被革职。其父受牵连被黜。王勃去交趾探父,因渡海溺水受惊而死。

王勃的诗多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风格清新。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况属高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

滞:滞留。

万里:形容归程之长。

况属:何况是。

属:恰逢,正当。

高风:山中吹来的风,指秋风。

简析

这是首思家旅愁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描秋景抒悲情,酝酿出浑壮悲凉的气氛,将自己的离情别绪赋予飘飞的黄叶。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直抒胸臆,因见长江都能逶迤东去,触动自己有家不能归滞留异乡的悲思。古人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者众多,但王勃此句的艺术张力比肩者寥寥。因为他不仅借长江抒情,还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长江,将长江人格化,使悲情入悲景,惆怅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地引导读者的情绪趋同。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后两句单纯写景,秋风萧瑟、黄叶飘零将秋的凄冷表现得淋漓尽致。此二句虽无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诗人浓厚的感情还是可以渗透出来的。特别是最后飘飞的黄叶,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含蓄说愁的说法类似,将风吹叶落之景写得如此悲愁,无疑是诗人将旅思乡情的注入,从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造成的。

结合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的写作背景来看,这层离愁就更多了一丝政治上怀才不遇的自嘲与悲凉了,是思乡而愁还是思官而愁,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是愁上加愁吧。

背景

这首诗是王勃旅蜀后期的作品。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是很复杂的,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名家点评

〔清〕黄叔灿:上二句悲路远,下二句伤时晚,分两层写,更觉萦纡,黯然魂断。(《唐诗笺注》)

〔清〕宋宗元:末二句,邈然。(《网师园唐诗笺》)

〔清〕宋顾乐:寄兴高远,情景俱足。(《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城阙辅三秦,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少府:唐人对县尉的尊称。杜少府,名不详。

之任:赴任。

蜀川:泛指蜀地。

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辅:护卫。

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此处泛指四川。

比:并肩站着。

无为:无需,不必。

简析

这首诗是赠友人的送别诗名作,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其开阔的胸襟千古留名。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对仗工整地点明了古诗的背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由实转虚,有一个感情的跌宕过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达到感情抒发的高潮,空间的远离分不开知己的心,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了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全诗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主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点出“送”的主题,不要在这分别的路口,像小儿女一样哭哭啼啼啊!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感情经历了千回百转。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温和高远,内容另辟蹊径。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名家点评

〔明〕顾璘:读《送卢主簿》并《白下驿》及此诗,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批点唐音》)

〔明〕郭濬:苍然率然,多少感慨,说无为愁,我始欲愁。(《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明〕胡应麟:唐初五言律诗唯王勃“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终篇不着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诗薮·内编·近体·五律》)

〔明〕陆时雍:此是高调,读之不觉其高,以气厚故。(《唐诗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