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政策热点面对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创新型国家:占有多席

10年前的2006年1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他指出:“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他阐述了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就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创新型国家建设。2014年6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为此,要着力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建成更加完备的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我国在2006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如何推动创新型国家加快发展?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来看,一共是10个大的方面、32个具体方面和143条具体办法。

第一,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对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支持政策。

第二,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高等学校科研体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研发和服务网络;改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后备力量;实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强化奖励的荣誉性和对人的激励;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健全院士遴选、管理和退出机制。

第三,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强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第四,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壮大创业投资规模,加大对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促进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加速发展;拓宽技术创新间接融资渠道,完善多元化融资体系。

第五,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治理机制。完善政府统筹协调和决策咨询机制,提高科技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推进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再造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建立符合科研规律、高效规范的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基础制度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完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政绩考核机制,强化创新驱动导向;有序开放国家科技计划,提高我国科技的全球影响力;实行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聚集全球创新人才;鼓励企业建立国际化创新网络,提升企业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优化境外创新投资管理制度,鼓励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第六,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业、激励创新;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营造激励创新的市场环境;改进市场准入与监管,完善放活市场、拉动创新的产业技术政策;推动有利于创新的要素价格改革,形成创新倒逼机制;培育创新文化,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第七,推动区域创新改革。打造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

只要把这些举措落实到位,创新型国家建设一定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除了落实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各项举措外,还应当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完善好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使科研人员一方面遵纪守法使用科研经费,另一方面还要简化手续。2015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赵永新的“别把科学家逼成会计”的记者手记,其中讲到:“科研骨干每年光在经费预算和财务报销上花的时间,就多达两三个月。如果加上填写项目年度进展、工作年度考核等,所花的时间就更多了。”很多科学家一半精力用于经费如何合规使用,浪费了不少时间。

第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人才,大力培养造就具有世界科研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型人才不足是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中国现在没有强大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造人才的方式办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培养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中国才有希望;要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

第三,要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人技术革新的经验,在新时期发扬光大。1951年,青岛国棉六厂工人郝建秀创造了“郝建秀细纱工作法”,她的经验在全国得到全面推广后,每年可为国家多生产4.4万件棉纱,相当于供400万人一年用布的棉纱。倪志福1953年分配到北京永定机械厂当钳工,经过刻苦钻研,同年创造了“倪志福钻头”,为此,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金质奖章和证书。包起帆原来是上海港的一名普通工人,20世纪80年代,他结合港口生产实际,开展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的研发,创造性地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被誉为“抓斗大王”。工人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力,应当研究和建立更多的使工人进行技术创造和技术发明的工作平台和科研平台,为工人开放更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平台。

第四,用中国项目带动人才,也就是设立一些带动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项目,把世界上一些顶尖人才吸引到项目上来。具体就是:设立一些涉及自然界最基础性的科研项目吸引各国积极参加,甚至是自己拿钱、拿资金、拿人才参加。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这一项目寻找的上帝粒子具有重要价值,这一项目参与的国家很多,而且都是自筹资金参加;设立一些涉及人类发展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如美国在搞的人类基因项目。中国应当在诸如治疗艾滋病和癌症等方面设立一些高水平的项目,广泛吸引世界各国人才参与研究,共享成果;应当由科技部出面组织一次征集影响人类未来发展重大项目的活动,筛选出一批有价值、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列为中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