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比翼齐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一提法的形成是3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的结果。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应先从农村开始进行改革,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十分重视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在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式的讲话中,他提出要正确处理好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也不例外。处理好一、二、三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二、三产业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形成‘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的机制。”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如何形成这样一个新型城乡关系?
2015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专门强调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问题,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第一,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规划体制,构建适应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编制体系,用带有更强约束力的规划来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管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探索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机制,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的水平逐渐向城市看齐。
第三,推进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主要是两大机制、四个制度和一个标准,即完善县域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规范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城乡区域标准水平统一衔接可持续。
第四,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的全覆盖。
第五,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第六,消除城乡信息差别,使城乡居民共同享有信息化发展的成果。正如习近平2015年12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所讲:中国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预计到2020年,中国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用上互联网。为了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描绘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宽带网络发展的目标,指出:到2020年,我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国民充分享受宽带带来的经济增长、服务便利和发展机遇。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8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可达1吉比特每秒(Gbps)。宽带应用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较为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