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课程和学程的改造还不免是形式上的,因为大学工作最基本的是在学习过程。教师和学生日常任务是在使学生能发展他的知识。以往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把知识的传递看成了商品的授受。好像教师有一套知识要塞进学生的脑袋。教师的责任是在一定期间把定量知识输送给学生,学生的责任是在接受输送来的东西。经过了一定时期考核一下学生究竟接受了多少,不够的重来,足够的及格升级,这叫考试。在这种观念和制度下产生了机械性的学习态度。
解放之后,学生学习态度已有很深刻的改变,同时也发生了许多偏向。学生已觉悟,到大学里来并不是应付考试,混资格,而是要向人民负责,实事求是的学到些做事的本领,将来好为人民服务。偏向是在急躁,每念一本书,每听一堂课都得时时想到怎样付诸实用,而忽略了实用是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还要做许多准备工作。造房子要打基础。打基础和造房子的关系固然在打基础的时候就须弄明白,但是不能因为看不见房子而没有耐心打基础。急不及待,反而会欲速不达。许多大学里要求取消必修课程的趋向多少是在这种偏向上发生的。
学生对于过去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否定是容易的,而且也很容易把一切责任归咎于教师个人。但是一门课程的改造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之发生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当前的情况里这个距离也特别明显。学生急躁地要得到能满意的课程,教师却一时拿不出来,在群众的要求之下不免心虚了。教师在学习中原是应当处在领导地位,他有责任积极推动学生的学习,但是确有许多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威望,以致无法经常上课,只能放任学生去自由讨论,美其名叫“集体学习”,实质上是自流,结果冻结了学习,这对于大学的改造是极有害的。
课程需要改造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促进这项改造工作。性质不同的课程改造的过程又不能相同。各课程改造的经验怎样能交换和沟通?教学双方怎样能协力合作?这些都是学习方法上的重要问题。
在学生方面,很多课程中已在进行集体互助的方法,以往学生学习是个别负责的,但是现在观念已经改了过来,认为这是应当大家互助的事。人数较多的班子,分成小组,学习上有问题,共同互助解答。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互助方法却还没有显著的发展。传统的隔膜还没有打破,又加上了思想上和感情上的距离。这是提高学习方法上的障碍。换一句话说,师生新关系还待创造和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