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建构论与实在论
在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境遇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建构论与实在论的争辩,而社会学对于现代性与全球化的思考,均能提供较为宽阔的视野。对传统和现代的两分以及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之间所进行的类型学的对比,具有强大的影响,成为现代性思想建构的组成部分,包括对全球化的思考,已经充当了社会科学领域内很多学科诸如民俗学、人类学等的基本理论框架。建构论认为科学并不独立于其研究的对象,而是建构了其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了很多不同的形式,如科学是自我指示的,现实是由科学认知体系建构的等。实在论则强调现实的外在性和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存在的客观性,也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如实证主义、自然法则和批判实在论等。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科学形成了建构论和实在论的对峙,实在论注重对结构的强调,建构论则强调文化和意识形态。在这种争论中,哈贝马斯(J.Habermas)和阿佩尔(K.O.Apel)努力在“重构社会科学”。在《交往行为理论》中,哈贝马斯勾画了一种关于现代性的理论,并没有排除社会认知的可能性。随着对现代性的反思,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走向了“不确定性”。因此,对端午节的研究也试图站在一种调和建构论与实在论的立场上来看待端午节及其学术研究以及它在现代民族国家中的改造与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对于端午“本义”的探索属于实在论,而对于端午被如何表述的追索,则属于建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