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学常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为什么要学习音韵学

从前研究音韵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读懂古书,即“通经”,所以音韵学只是属于所谓“小学”古代所谓“小学”本有好几个意思,从汉代以后一般就是指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内容包括文字学(研究字形)、训诂学(研究字义)和音韵学(研究字音)三个部门。的一个部门。今天我们学习音韵学,除了能够帮助我们欣赏古代的韵文、接受文化遗产之外,还有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为了建立汉语的历史,寻找汉语语音的内部发展规律,从而指导当前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以及方言调查的工作。

我们知道,要了解某种语言的现状,只有从它的历史上去进行研究才能更清楚,更深入。音韵学是汉语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要想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就必须学习音韵学。因为音韵学能够告诉我们:现代汉语语音的各种现象是怎样从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发展来的。比方“吸汲泣,接节洁,贴铁帖,割阁葛”等字,现代各方言区的人(特别是江浙、福建、广东一带)读起来同普通话的读音是很不一样的。这样就给各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时候带来许多困难。当然我们可以从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找出一些对应规律,但是有时候仅从方言和普通话的比较中,也很难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不得不一个一个地死记。如果我们能从发展上看问题,了解到这些字的读音是怎样由古代发展到现代的,知道了它们的演变规律,那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又比方“资雌思”和“之蚩诗”两类字,在普通话里读音完全不同,可是在许多方言里读音却完全一样(如广州、厦门、上海、武汉、成都)。这些方言区的人要系统地掌握普通话里这两类字的读音,也只有了解它们的历史来源,才是最可靠的办法。

汉语规范化的工作也是一样,许多问题不从历史上找根据,很难得到满意的解决。首先一个问题,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呢?如果我们只是说北京语音系统比较简单,容易学习,说这种话的人又多,人们是不能同意的。但我们要是能够从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上找到依据,说明北京语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参看第六章“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来源”。。普通话本身读音的规范也需要从历史上找根据,才能定出一个规范标准。比方,“疾病”的“疾”字,目前有阴平和阳平两种读音(jī、jí),“比较”的“较”,也有去声和上声两读(jiào、jiǎo);又如“波浪”的“波”可以读bo,也可以读po,等等。到底哪一种读音是合乎规范的呢?我们不能凭主观和个人的习惯来取舍,因为你说这种读音是对的,他说那种读音是正确的,谁也不能说服谁。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语音发展的规律,指出“疾”字应读阳平,“较”字应读去声,“波”字应读bo,那就比较令人信服,容易解决问题。

汉语方言的分歧复杂也是由于历史发展的结果。方言和普通话因为同出于一个历史来源,所以彼此间有一定的对应规律,所谓“一致中有差异,差异中有一致”。但是我们要调查某种方言只停留在描写的研究上是不能深入的,而且会碰到许多问题没法子加以解释。比方一个“文”字,为什么北京念wen,上海念ven,广州念men,而厦门话又读ben呢?这种不同的演变规律只有从音韵学上去进行研究,才能够得到彻底的了解。所以调查方言的时候,必须用古音系统同方言的语音系统进行比较研究。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方言调查字表》(科学出版社,1955年初版)之所以要采取一套古音系统也就是这个缘故。当然,方言的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反过来对于音韵学的研究也是能起很大的作用的。

此外,研究古典文学的,研究古代史、哲学史的,也有必要懂一些音韵学的知识。这对于他们的研究工作是有帮助的。比方研究诗词曲的,如果不懂音韵学,就很难具体领会它们的音乐性和语言美;字义的考证也少不了音韵的知识。至于音韵学和文学、历史学的密切关系,这里不详细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