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词典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历史主义

2.4.1 历史主义及其内容

17~18世纪的欧洲,在语言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反历史主义的“语言机械论”。深受康德等哲学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和语言学家洪堡特极力反对这种思潮,他认为“语言的历时只是整个文化史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活动(energeia),而不是一件已经完成的行为(érgon)。”他的功绩在于,促使传统语文学让位给科学的历史语言学。德国著名语言学家J.格林(又译格里姆),在19世纪就有一个著名命题:“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青年语法学派正式提出历史主义,强调语言是随时间变化的现象。辞书的历史主义,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1)收词求全:足本收各个历史阶段的专名之外的全部词语,反映词语的产生、发展、消亡、存活情况。(2)词形尽录无遗:始出形(年代),变体形(不同拼法,年代),通用形。以通用词形统领历史上各种变体词形。(3)讲究词音时序:古读,今读,异读,习惯读法、方音。(4)适当反映构词时序,即词族史:必要时给出某些同干词、派生词。(5)讲究书证时序:一个义项中的书证按早、中、晚(及更细的分期)排列,甚至注明年代。(6)释义历史原则有更丰富的内容:义序——原始义/本义/词源义、先后出现的各个引申义,历史义位及其变体,附属义,修辞义,语用义,语法义,历代的方言义,俗语义,术语义,行话义。

2.4.2 历史主义代表作

历史主义辞书代表作有:《德语大辞典》(格林词典)1838年开编,1854年出一卷,1960年出齐,1965年新版,共33卷,首创历史原则。《牛津英语词典》原来的名称就叫《依照历时原则的新英语词典》,1857年倡议,1884年出第一卷,1928年一版,1933年新版,1972~1986年补遗4卷,1989年出20卷,1.5万页,收词50万条,默雷等主编。《日本国语大辞典》20世纪60年代编,1972~1976出版,20卷,1.5万页,收词50多万条,200多万个例证。《汉语大词典》1975开编,1986~1994出版,13卷,收词37万条。

在历史主义思潮中,也产生了一些历史比较语言学词典。例如奥·贝特林格和鲁·罗特合编的《梵德大词典》(7卷,1853~1875出版,俄罗斯科学院彼得堡出版)。历史主义辞书都是收词在26万以上的足本,具有特别明显的词库性和研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