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古典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在对理想主义的批判之中发展起来的。纵观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三个重要理论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卡尔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础,摩根索建构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沃尔兹完善了现实主义的科学体系,因此,卡尔、摩根索和沃尔兹的理论论述也就成为现实主义的发展脉络的思想主线。冷战后,现实主义继续发展,但至今仍然没有出现能够与卡尔、摩根索和沃尔兹并驾齐驱的理论家。
1.卡尔与政治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
卡尔奠定了国际关系学现实主义理论的基础。一战之后,世界最为关注的事情是如何消除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人类灾难。主要的解决思路集中反映在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之中。概括起来,就是强调普世道德原则,重视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舆论的作用,主张自由贸易、民主体制和民族自决。典型的表现形式和实际产物是国际联盟。当时,以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和英国的塞西尔爵士等一批自由主义人士认为,古典均势理论和秘密外交等欧洲大国惯用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原因。世界需要的是一种新的秩序,即以在普遍道德指导之下、在国际法管理之下的新型国家关系代替权力政治,以主张公平正义的世界舆论代替寻求自我利益的秘密外交。国际联盟的构思和实践把19世纪自由理性主义的原则应用于20世纪,希望以此将世界改变成为和平的乐土。理想主义坚信,国际联盟及其集体安全的原则会成为使世界免于战争的根本保证。
针对这些理想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卡尔明确指出,从一战到二战之间的20年时间,实际上是危机四伏的20年。危机四伏,不仅仅是因为德国等国家对《凡尔赛和约》等国际安排的不满,而且也因为一战之后的理想主义思潮和活动掩盖了国际关系的实质,将“应然”误认为“实然”,将理想中的世界当作现实的世界。理想主义的根本就是忘记了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作用。卡尔在其代表作《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一书第二版的序言中写道:“《二十年危机》旨在反击1919-1939年英语国家国际政治思想中明显且危险的错误,即,几乎完全无视权力因素。无论在学界还是民间,几乎所有的思想中都存在这种错误。”他将这种错误称为乌托邦主义,也就是不顾国际政治现实的不切实际的政治理想主义。
卡尔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乌托邦主义进行了批判。首先,他认为,在一种近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很难界定普世的道德,国家只能在道德与权力之间寻求平衡;也很难依赖国际舆论,因为没有统一一致的国际舆论,而只有国家舆论。其次,权力仍然是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国家权力的基础,国际组织只能是软弱无力。“在某种意义上,政治总是权力政治。”卡尔明确界定了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支配舆论的力量这三种权力形式,并认为三种形式相辅相成。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年的理想主义盛行时期,将权力视为政治的实质,是卡尔批判乌托邦主义最有力的武器。第三,国际利益和谐是虚幻而不是事实。国家之间利益冲突是现实存在。利益冲突不是国家之间相互不理解、相互不沟通造成的,而是国际政治的实质所在。卡尔批判了利益和谐论这一乌托邦主义的基石:“利益冲突是实实在在的、无法避免的现实。如果掩盖这种现实,就会歪曲问题的真实性质。”
道德的虚幻、权力的重要以及国家间利益的根本冲突,这三个基本命题形成了卡尔国际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也奠定了国际关系学现实主义理论的基础。正是出于批判理想主义的需要,卡尔把国际关系学界的思想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一类是现实主义,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国际关系的理论大辩论,即卡尔现实主义挑战威尔逊理想主义的论战。这种分类本身就是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进而,他通过对理想主义的批判,勾勒出现实主义的主要思想,这自然为现实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也标志着现实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主要学派的兴起。
2.摩根索与现实主义理论大厦的建立
如果说卡尔奠定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基础,那么,建立现实主义理论思想大厦的学者是汉斯·摩根索。在卡尔的《二十年危机》中,现实主义的思想在批判乌托邦主义的过程中显现出来,但这些思想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处理和理论上的升华。由于卡尔做过外交官和记者的背景,他的理论思想往往是在实践性思考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他重视的是切合实际的观点和认识,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和理论体系。摩根索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所以,他希望做到的是创立国际政治的科学,揭示国际政治的客观现实。所以,在他的笔下,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才能够得到重视并开始得以确立。
摩根索的代表作是《国家间政治》,其中提出的现实主义六原则形成了现实主义思想大厦的基本构架。这六条原则是:(1)政治受到客观法则的支配,客观法则根植于人性;(2)以权力定义利益;(3)以权力定义的利益是普遍适用的客观原则;(4)普世道德不能用来指导国家行为;(5)国家道德不等同于普世道德;(6)政治现实主义是独立的理论学派。对于这六条原则,摩根索做了详细的阐述。总结起来,可以看到一个三环相扣的理论体系。首先是人性观。人性利己,人性追逐权力和利益最大化,这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一切行为基于人性,人又生性追逐权力和利益,这是不可更改的基本社会事实,因此也是社会中的基本法则。这种近于人性恶的观点成为贯穿所有现实主义的悲观意识的根源。其次是利益观。国家利益是以权力定义的。摩根索将人性追逐权力的法则应用于国家之间的斗争,而斗争的核心是国家的自我利益。国家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考虑,国家之间必然存在利益冲突,利益冲突只能以权力较量的方式加以解决。所以,争夺权力的斗争成为不可更改的国际关系的基本事实。利益以权力定义之后,权力就不仅是国家政策的手段,而且也成为国家行为的目的。第三是道德观。争取国家的利益就是国家的道德,普世道德虽然存在,但不能适用于国家。抽象的、绝对的道德观念在国际关系中是没有意义的,国家利益就是国家道德的标尺。因此,国家决策者不能以所谓的普世道德指导自己的行为。
人性观、利益观和道德观是摩根索现实主义理论的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贯穿这三个环节的是他的核心概念:权力。摩根索将国家的所有行为动机归结为一点:获得、维持和增加权力。正因为如此,现实主义的思想大厦的框架显现出来:以权力政治为核心、以人性观、利益观和道德观为支柱、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以国家之间的竞争为基本互动方式。这是一幅比较完整的现实主义图景。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摩根索并没有否认道德,更是强调了外交对于国家之间权力竞争博弈与国际和平的重大作用。不过,人们现在更多地讨论的是他以权力政治为核心的现实主义体系。至摩根索,古典现实主义达到了高峰,卡尔发起的第一次国际关系学论战已经基本决出胜负,现实主义在理论和政策界都占据了上风,并在国际关系学界占据主导地位达30年之久,至今影响仍在。
3.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科学化
摩根索指出,国际政治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这个领域有着它的客观规律,政治现实主义反映了这些客观规律。正因为如此,从摩根索开始,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科学的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法则”、“规律”、“客观”等被摩根索使用过的术语似乎给摩根索现实主义染上了浓重的科学色彩。毫无疑问,摩根索在推动国际政治学向着独立学科发展方面确实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在建立科学体系方面更多的是无意识的,是表面上的现象。正如摩根索的学生肯尼思·汤普森对老师的评价那样,摩根索的理论是“国际关系的哲学”。实际上,在摩根索的第一部著作《科学人与权力政治》就对“坚信科学的力量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特别是一切政治问题”的观点提出了尖锐的质疑。所以,摩根索的最大贡献是确立的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大厦,真正使现实主义理论科学化的学者是肯尼思·沃尔兹。
沃尔兹继承了从卡尔到摩根索的权力政治学说,其理论的核心仍然是权力。但是,沃尔兹对摩根索的古典现实主义进行了重大的修改。第一,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人性为第一推动的观点被删除。摩根索虽然认为人性是客观存在,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实际上,人性是无法测量、无法证否的东西,因此是先验的判定。性恶、性善和无性都是无法证明和无法证否的。所以,如果以人性作为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则从根本上使国际关系学失去了科学性。因此,沃尔兹将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设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无政府性才是国际关系的客观存在,才是社会事实。国际和国内两种不同政治环境的根本分水岭就是无政府性。第二,无政府条件下的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考虑。以无政府状态为基本标志的国际体系是自助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国家的目的不是无限制地获得、维持和增加权力,而是力图保证自我生存。沃尔兹对国际体系无政府性的定义相似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也就是“每个人反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所以,任何一个成员的根本忧患都是自我生存忧患。正因为如此,沃尔兹理论又被称为“防御性现实主义”。第三,军事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第一要素。国家的权力是国家生存的手段,不是国家政策的目的,国家获取权力是为了国家的生存。在无政府条件下,外交手段虽然有用,但只有军事实力才是保证国家生存的最重要权力因素,说到底,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要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关系中的事件只有通过军事实力才能决出结果。无政府体系中和平解决冲突的局限性过大,国际性制度和法律都无法最终解决问题。
沃尔兹修正摩根索的几个重要的非客观、非物质性命题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国际关系领域高度科学化的理论。它做出了三个假定:(1)国际体系是以无政府性为基本性质的体系;(2)国家是这一体系中的基本行为单位;(3)对体系的稳定和体系单位行为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体系结构。用最简单的陈述表示,就是“结构选择”。沃尔兹将结构定义为“国家之间实力的分配”,主要是大国之间实力的分布,这是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中最核心的自变量,而国家行为则被设定为国际政治理论中最核心的因变量:国际体系结构决定国家的国际行为。这是一个高度简约的命题,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证伪的命题,所以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正因为如此,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诸多理论之中科学化程度最高、也是最为简约的理论。沃尔兹理论被称为新现实主义,其“新”主要在于它的科学化程度。它以理性主义为宏观理论假定,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层次,以体系结构为主要自变量,以国家行为为主要因变量,以国际体系无政府性为基本体系条件,构建了一个现实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虽然新现实主义不仅包含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也包括了其他一些理论,比如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新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就是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所以,新现实主义被约定俗成地视为结构现实主义的同义词。沃尔兹理论问世之后,激起了国际关系学界的一场辩论,影响了一大批国际关系研究学者,也受到自由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学派的质疑。在新现实主义框架之中,出现了以国际体系结构为基本自变量的研究成果和中型理论,比如奥根斯基的权力过渡理论和吉尔平的霸权稳定理论。即便是基欧汉的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后来温特的结构建构主义也都受到沃尔兹体系结构思维、理性主义分析和科学主义方法的重要影响。所以,沃尔兹不仅完善了现实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且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