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制度文化(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研究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知识发展史上,任何学科都有着自己的知识谱系。所谓知识谱系,就是一个学科中知识发展和变化的系统,表现了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知识谱系是一个历史谱系,显示了知识的诞生、成长、发展、进步、转换、革命。要把握一个学科的整体发展脉络,就需要了解它的知识谱系。

一个学科的知识谱系至少包括两个要素。首先,知识谱系必须表现学科发展的主题,即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的集合,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学科,必然有其自身的特征,亦即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比如,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资源稀缺社会中的商品生产、分配和消费问题,其主要理论发展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内容产生的。再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行为,尤其是社会秩序、正义、稳定、发展和变革等重大问题,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也是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的。其次,知识谱系必须表现学科的发展宏线,即以重大理论为里程碑的理论发展轨迹。任何知识谱系都有着连理贯通的思想和理论发展宏线。把握了这一宏线,就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学科的知识谱系,就可以便利知识的系统积累,推动知识的有意义创新。在学科的知识谱系之中,必有一些知识结晶,构成谱系的支柱,亦即发展宏线上的里程碑。它们是原创性的学理思想,既能够启迪常规性的科学研究,又能够激发革命性的学理挑战。正是这些知识结晶的不断出现和相互竞争形成了学理思想的发展,编织了知识发展的宏线。比如孔德的实证主义理论、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和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等就是西方古典社会学中里程碑式的理论。

知识谱系的传承与发展依赖于生产知识和推动知识发展的知识力。这种知识力来自竞争和借鉴,突出表现是新兴理论对原理论的突破性发展。根据库恩的科学哲学理论,一种源头性创新理论的产生往往会确立一种新的范式,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和牛顿的运动定律。这是知识的生产。新的范式确立之后,会出现大量常规科学研究,即对新的理论范式的证实与证伪性验证。这些研究本身并不会产生新的科学体系,但却起到了知识延续的作用。在这种延续过程中,人们会发现与主导理论相悖的现象,于是便会提出新的理论。新的理论逐渐发展为比较完整的新范式,并与旧的理论范式展开竞争,竞争形成知识力,竞争促成了旧范式的衰落和新范式的兴盛,推动知识的再生产。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从某种意义上讲,波普尔的证伪理论也是将竞争和批判作为知识力的基本来源。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竞争的关键是新的理论对原有理论的关键性突破,亦即提出原有关键概念和命题不成立的合理论断。竞争的确是知识谱系发展宏线的重要动力,同时借鉴与融合也是知识力的重要来源。孔德曾经说过:“科学和艺术领域的一切成就,无论是同一时代的,还是代代相传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一代人的发现为另一代人的发现准备好了条件。”转引自侯钧生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拉卡托斯对知识发展的基本认识是新的理论是包容旧的理论的知识体系,是具有超于内容的理论。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45页。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谱系中推动理论发展的另一种动力是理论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所以,理论之间的竞争可以推动知识的再生产,理论之间的借鉴与融合也可以成就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在许多情况下,竞争与借鉴是共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