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特征
(一)思维障碍
对病理性思维一般从五方面进行考察:① 思维内容,看它是否与客观现实相一致;② 思维体验,指思维在出现、停止、消失时的体验;③ 反思,指病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④ 思维进程,指思维进行的快慢,观念的丰富;⑤ 思维形式,指思维内在的逻辑结构连贯的完整性(许又新,1998)。对于精神分裂症来说,常见的思维障碍主要表现在思维形式、思维内容和思维体验上。
1.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formal thought disorder)又称言语紊乱(disorganized speech),是指患者思维与语言的组织出现了问题,以至于使人难以理解。由于思维形式障碍很难客观地测量,在DSM-Ⅳ中用可以观察测量的言语紊乱来描述它。思维形式障碍的表现形式很多,较常见的有思维散漫(思维出轨)、思维破裂、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等。
(1)思维散漫。指联想范围过于松散,缺乏固定的指向,思维内容虽有些关联,但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显得整篇谈话结构不紧密,内容很散漫。
(2)思维破裂。指联想破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联系,其每句话的语法结构虽然正确,意义也可以理解,但整段谈话中句与句之间无任何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集,缺乏中心思想。例如:问病人:“你叫什么名字?”病人回答说:“今天天气很好,新闻说拉登被抓了,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早上吃的油条太老了……”
(3)语词新作。指患者将同源的现象,近似的词汇归集一起,对其中的一些词赋予新的含义。如将“日”和“夕”字罗列在一起,形成“”是指一昼夜。
(4)象征性思维。指病人把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和物品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把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例如,一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穿着红毛衣,不肯换衣服。睡眠时拆除暖气片的木架,抱着暖气片睡。病人的解释是:红色代表共产党,暖气片是工人阶级,拆掉木架是知识分子不应该摆架子,抱着暖气片睡是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应该团结起来。
(5)言语贫乏。语量显著减少,当言语内容贫乏时,即使说话很流利,但所表达要领的数量本质上明显减少(沈渔邨,2001)。
思维形式障碍曾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Bleuler就认为思维联想松弛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其他一切症状都是继发的。Meehl认为这是一种认知迁移(cognitive slippage)(Alloy, et al,1996)。
思维形式障碍在其他精神障碍(如躁狂症和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身上也能观察到。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障碍特点是交替性(cross)(许又新,1998),也就是说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健康与异常的思维特性是并存的。
2.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为妄想(delusion)。一般而言,似乎很难给妄想一个十分贴切的定义。许多研究者一致认为,妄想有三个缺一不可的特征(许又新,1998):妄想是一种坚信,它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可以说是不可动摇和不可纠正的;妄想是自我卷入的;妄想是个人独特的。
临床上常见的妄想有:
(1)被害妄想。病人觉得周围发生的事不仅与他有关,而且矛头是指向他的,认为别人在侮辱、贬低、伤害甚至毁灭他。在环境中无害的事件可被感觉为威胁和跟踪迫害的迹象。例如,某患者认为家人在自己饭菜里下了无色无味的毒,要害死自己。
(2)牵连观念,又称为关系妄想。指病人认为在他周围出现和经历的事情都是为了他的缘故,不断地思考这对他将意味着什么。病人把周围与他无关的事情都当成是与他有关的。
(3)嫉妒妄想。指患者毫无任何依据地认为自己的配偶不忠。
(4)影响妄想。指患者认为自己的精神活动受外力干扰、控制、支配、操纵,或认为外力作用于自己的身体,产生种种不舒服的感觉。例如,有患者感到拉登运用高科技的电脑来控制自己的思维,自己的一举一动包括在想什么,他都能知道。
(5)非血统妄想。指患者无故认为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
妄想可以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两类。原发性妄想是在精神状况相对正常的情况下突然产生的,而且很快就产生妄想性确信。继发性妄想则是在已有的精神障碍的背景上发展起来的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至少有3/4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有妄想的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的国际试点研究(IPSS)中有97%的病人缺乏自知力(Girolawo & Warner,1997),即病人完全不认为自己的思维、感知、行为等有任何异常,哪怕是在他们面对确切无疑的证据表明他们的妄想多么荒谬时,也不会放弃,并且拒绝治疗。M.Rokeach曾做过这样的一个研究,他把三个声称自己是耶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安排住在同一个病房,在两年中这三个病人一直生活在一起。两年后对他们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他们对事实上的矛盾都视而不见,也没有任何争论,仍还都认为自己是耶稣(Al-loy, et al,1996)。所以我们常说,妄想是不可能被说服的,能被说服的就不是妄想。
对于妄想,医生最大的困惑在于有时妄想和现实的想法并不是那么容易区分, Kraft和Babigian曾报道了这样一个病例,一个妇女来到医院称她的双臂都有针在里面。体检没有发现体表有针刺的迹象,但经询问知道,她曾有9年里先后八次的精神病院住院史,每次住院都是由于在幻听支配下自伤自残,并且她还有7年的酗酒史,这一切都支持说明这是妄想。但令人惊奇的是,在此后的X线检查中,医生发现的确有针在她的双臂中——她在某次自残中刺进的。在这次自残后的三次住院中都没有被发现,可能她的关于双臂针刺的主诉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妄想(Alloy, et al,1996)。因此在对病人的思维内容进行判断时,必须经过详细的病史和精神检查。
并不是只有精神分裂症患者才会有妄想,器质性精神障碍和情感性障碍的患者也可以有妄想,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内容更为荒谬。
3.思维体验障碍
思维体验障碍主要为异己体验,主要包括:
(1)思维被插入感(thought insertion)。认为自己大脑中某些想法不属于自己,是被别人放入的。
(2)思维扩大或被广播(thought withdrawal)。感到自己的思维即使不讲出来别人也能够知道,并且被广播出来,似乎人人都知道。
(3)妄想知觉(delusional perception)。在知觉的同时突然产生妄想。知觉本身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知觉的同时出现妄想反应,其内容与情绪背景密切联系。如某病人看报后认为别人已经知道他在看什么内容,在想些什么了,而不看报即无此事,因此病人生气而不看报(陈弘道,1984)。
专栏4-2
妄想的分类
许又新(1998)将妄想按其内容的不同分为六类:
(1)被害妄想(包括影响妄想、被害妄想等);
(2)夸大妄想(包括血统妄想、发明妄想等);
(3)抑郁性妄想(包括自罪妄想、疑病妄想、虚无妄想、贫穷妄想等);
(4)与性爱相联系的妄想(包括妒忌妄想、钟情妄想等);
(5)变形妄想;
(6)其他:如非血统妄想、附体妄想等。
(4)思维云集(pressure of thought)。思潮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思想、情感、内心冲动和决定,都被体验为“我自己的”,是我的意志所发动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极度困乏或快要入睡时,心中的表象和观念出现和更换,可伴有不随意的体验。此时,健康人可以做到听其自然,不加以抵抗和干预,精神是放松的。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异己体验包含不随意体验,但不仅仅是一种不随意体验,病人体验到有某种无形的力量在发动或中止自己的思考,却不是出于自己的意志。病人把自己的意志异化了,自己的意志被体验为完全与意志无关,是意志以外的某种无形的力量在发动和终止那些异己体验。异己体验具有不可理解性,这提示我们应将其考虑为是某种生物学疾病过程的产物。
(二)知觉障碍
最具戏剧性的知觉障碍是幻觉(hallucination),在患者周围的环境中并无任何刺激,但患者却能产生感觉。幻觉包括有听幻觉、视幻觉、嗅幻觉、前庭性幻觉、内脏性幻觉、味幻觉、性幻觉和触幻觉等,在IPSS(精神分裂症的国际试点研究)的研究中有74%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幻觉。
听幻觉是最常见的幻觉。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70%有听幻觉(Cleghorn et al, 1992)。幻觉同样也可以出现在其他精神障碍(如脑器质性疾病、意识障碍、各种情绪状态)中,并且,用药物(如可卡因)也可以诱导出幻觉。
听幻觉主要有以下几类:
(1)评论性幻听。听到别人在议论自己,议论的内容以负性的批评、讽刺、责骂、诬陷常见。
(2)命令性幻听。听到有声音命令自己去做某事,如打人、拒绝进食、自伤或自杀。
(3)争论性幻听。听幻觉的内容与患者本人无关,患者听到的是另外两个人的争论,有时舌战的内容可以以患者为中心,其中一人揭露患者的错误,另一人为这位患者辩护,但均以“他”来称呼患者。
(4)思维鸣响。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内出现与思维活动一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陈弘道,1984;沈渔邨,2001)。
幻觉是突然产生的,有的患者称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脑中,有的患者搞不清它是否是真实的或是想象的,更多的患者坚信这是真实的。
(三)情感平淡
情感平淡(flat affect)和言语贫乏一样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的阴性症状,指病人缺乏活动的兴趣和能量,在讨论感人的事件时缺乏情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工作、学习能力严重受损,往往整天坐着什么事都不干。
情感平淡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虽然并不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他们的智力是良好的)但却缺乏与人交流的动机,当他人试图与之交流时会有一种特殊的受挫感,因此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是难于接触的。事实上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如果坚持与之接触,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其冷漠的外表后依然存在着活力,甚至具有敏感的情绪活动(但他的表达是受阻的)。按照心理动力学的观点,精神分裂症病人将自己过分敏感的特性隐藏在淡漠的面具之后,是为了避免情感负担过重,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面。
有研究证明,精神分裂症病人虽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确不明显,但他们的内在感情同正常人却没有差别。Kring和Neale在1996年的一项研究中,让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人一起观看一些电影片段,同时记录下他们的面部表情。在每个电影片段后,他们都被要求报告这段影片引起自己怎样的情感,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的面部表情的确要比正常人少得多,但他们报告的情感的数量和正常人一样多(Davison &Neale,1998)。
(四)紧张症
紧张症(satatonic syndrome)包括运动、姿势和行为等症状,其共同特征是其自身的不自主性,如木僵、自动症、作态等。它是本能内驱力和运动技能方面出现的障碍(Tŏlle,1997)。
(1)木僵状态(stupor state)。指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明显减少或抑制,常常会保持同一种姿势,如空气枕头。
(2)违拗症(negativism)。指患者对所有外来吩咐或要求的一种不自主的拒抗,并非有意的不合作。
(3)紧张性自动症。患者的某种运动、动作都不是按照自己本人的意志,而是根据某种外界的作用或影响表现为行动的。如感到本人是在某种外界的指令下做出闭眼、伸舌、举手动作和说话,完全丧失了自我控制能力。
(4)作态与特殊姿态。病人做出一些幼稚而又愚蠢的姿态、表情、步态和动作,这些表现并不离奇。病人是在故意的装相动作。
(5)刻板症。即病人无意识地、重复地、刻板地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这些动作不具任何目的性,也无现实意义。如有节奏地将头转向一方等。
(6)多动或兴奋。病人突然出现运动性兴奋,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调刻板。如突然起床砸物、伤人,无目的的在室内徘徊,不停地原地踏步等(陈弘道,1984;沈渔邨,2001)。
紧张症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常伴有各种躯体异常表现,如肢端冰凉、低血压等。需要指出的是木僵的病人虽然几乎不能活动,也不能讲话,但他们的意识是清晰的,感觉甚至很敏锐。病人可以非常敏感地察觉周围所发生的事件,但自己却无法投入其中,并且这些病人大多还有其他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如妄想、听幻觉),所以他们是非常痛苦的。
根据心理动力学的观点,紧张症症状是“自我”受到了最严重的精神威胁、又无力防御时所作出的表现。刻板动作是为了证实自己仍有一定的行为能力。用头撞墙也可以是精神分裂症病人体会疼痛,证实自己仍然活着的一种行为表现(Tŏlle,1997)。
(五)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insight)也称为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沈渔邨,2001)。
精神病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自知力的完整程度及其变化是精神病病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