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和泰学术评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青年时期

1894年,钢和泰18岁,获得了“成人证书”(testimonium maturitatis,即certificate of maturity),进入多尔帕特帝国大学(Dorpat Imperial University),正式成为比较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并非像钱文忠(1997)所说的那样,在那里读“人文科学研究生”。这是多尔帕特的省立大学。在这里,他首先攻读神学,但后来在其老师们的影响下,兴趣转向东方哲学,尤其是梵文的学习。《字林西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1937):“北平语文学家的陨落——中国一位伟大的朋友钢和泰男爵”(DEATH OF PEIPING PHILOLOGIST——Baron von Staël-Holstein a Great Friend of China),1937年3月21日(星期天)出版。

转眼到了1896年,钢和泰20岁,从多尔帕特到德国柏林大学,师从韦伯和葛尔德纳学习多种东方语言,但主要是学习梵文和波斯祆教古经,即“阿维斯”(Avesta),时间长达七个学期。名师出高徒,这话一点不假,就是在这里,钢和泰在韦伯和葛尔德纳等名师的严格训练下,接受当时可谓最好的教育,为他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知道他接受了什么层次的教育,我们不妨先看看他的老师们都是怎样的学问大家:

韦伯,全名奥尔布里希特·F.韦伯(Albrecht F.Weber,1825—1901),著名印度学者和佛教专家。要知道韦伯的分量,我们只需看他培养了什么样的学生就足够了。韦伯一生,培养了大量著名学者,克恩(Johan Hendrik Casper Kern, 1833—1917)就是其中之一。克恩,荷兰的印度学者、佛教学者,生于爪哇,曾于柏林大学从韦伯学习梵语。1865年,任荷兰莱顿(Leiden)大学教授。克恩不仅精通梵文、巴利文,对于马来-玻里尼西亚语之比较研究及古代爪哇语的研究,也有丰硕成果。此外,亦致力于佛学研究。他曾将《莎昆妲萝》(Sakuntalâ又译《沙恭达罗》,系印度古代作家迦梨陀娑的诗剧,印度古典梵文文学的瑰宝,享有世界声誉。“沙恭达罗”在梵语中是孔雀女的意思,剧本主要写国王豆扇陀和沙恭达罗恋爱和婚姻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同时作品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生活情况。《沙恭达罗》取材于史籍《摩诃婆罗多》和《莲花往世书》(如同《金瓶梅》取材于《水浒》),现在流传下来的有50多个不同的本子。译成荷兰语,尔后又主持《印度研究》杂志工作。1881—1883年出版《印度佛教史》(Geschiedenis van het Buddhisme in Indië)。1891年,校订出版梵文《本生鬘》(Jâtakamâlâ《本生鬘》(Jâtakamâlâ),又译《菩萨本生鬘论》。作者不详,或谓圣勇(梵:Arya-sura)所作。系集录35种本生故事并解释其法义之梵文佛典。汉文有北宋绍德、慧询之合译本,译名《菩萨本生鬘论》,共16卷,内容与梵本颇有出入,收于大正藏第3册。另有藏译本,亦署名圣勇(vPhags-pa dpav-bo)造。该书以文学手法表现,其中散文与韵文相间,不论修辞或文法技巧,造诣极高。该书有法称所撰之疏,收于西藏藏经本生部。1891年H.Kern刊梵文《本生鬘》,收于哈佛大学东洋丛书(Harvard Oriental Series, vol.1)。1895年史拜雅(J.S.Speyer)刊出英译本,收录于佛教圣典集(Sacred Books of the Buddhists, vol.1)。另有日译本收于日本《国译一切经》第17册。由义净之传记得知,书中故事自古风行于南海诸国。现今印度阿旃多(梵:Ajanta)之壁画及爪哇婆罗浮屠(Borobudur)之浮雕中,均有此类本生故事之图像。参见星云、慈怡(1989)页1954中、5214上。原典,1896年,以英文出版《印度佛教手册》(Manual of Indian Buddhism);并与日本学者南条文雄南条文雄(Nanjo Bunyu,1849—1927),日本佛教净土真宗大谷派佛教学者。原为真宗僧侣溪英顺之子。幼名恪丸。23岁时为越前僧侣南条真兴养子,改姓南条。曾就学于高仓学寮,研习英语和汉学。精通汉语、善汉诗。1876—1898年,大谷派本愿寺派送他去英国留学,从牛津大学马克斯·缪勒(Max Müler,1834—1898)学梵语经典。主要著述有《英译大明三藏圣教目录》(通称《南条目录》),与马克斯·缪勒合作英译梵语《大无量寿经》、《金刚般若经》、《阿弥陀经》等。还有《英译十二种纲要》、梵汉对照《新译法华经》、《佛说无量寿经梵文和译》、《佛说阿弥陀经梵文和译》、《矾果诗草》、《怀旧录》,与凯伦合作校订《梵语法华经》等。共同校订出版《妙法莲华经》之梵文原典,其后又出版英译本。其所有论文均收入《论文汇编》(Verspreide Geschriften, 17卷,1913—1936)。克恩对于佛教的看法,颇多非常古怪之论。在其所撰《印度佛教史》书中,他以为佛陀是太阳神,十二因缘即一年的十二月,六师外道是环绕太阳的行星。由于佛陀在“中夏”初转法轮,因此“中道”乃成为说法的主题云云。当然,后来的钢和泰,也是韦伯的得意门生之一。这无须赘言。

葛尔德纳,又译葛德纳,全名卡尔·弗里德里奇·葛尔德纳(Karl Friedrich Geldner,1852—1929),德国印度学学者,为德国研究吠陀与印欧语言学之权威,马堡(Marburg)大学教授,致力于吠陀文献学古波斯祆教圣典阿维斯塔(Avesta)Avesta,波斯的古经,火祆教的圣典。祆教,又称火祆教、拜火教(Zoroastrianism)。波斯人琐罗亚斯特所创立,崇拜火,南北朝时传入中国。今印度、伊朗还有信徒。之研究。对于梨俱吠陀中之宗教抒情诗具有独特之见解和评价,其后成立图宾根学派,并成为该派领袖,颇受学术界重视。其主要著作有三卷本Avesta:die heiligen Bücher der Parsen(1885—1895)和两卷本的Der Rigveda in Auswahl(1909)等。

当时的柏林大学可谓世界顶尖大学之一,这里人才荟萃,名师辈出。钢和泰就是在这样的学术殿堂里接受上述顶级大师的指导和训练,这些无疑为他后来的学术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钢和泰进入柏林大学的第二年(1897),作为家族唯一的成年男性后人,21岁的钢和泰正式继承家族领地及世系爵位。从此,钢和泰男爵就是他最正式的称呼了。

一晃又过了三年。三年之后的1900年对于钢和泰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一年,24岁的钢和泰进入位于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西北30英里的哈勒-威登伯格大学(University of Halle-Wittenberg),发表博士论文《<羯磨灯>第二分研究》(Der Karmapradīpa, II.Prapāthaka, Inaugural Dissertation.Friedrichs-Universität Halle-Wittenberg.65pp., Halle,1900)即钢和泰(1900)。,获得了哲学博士学衔。论文主要是注释《羯磨灯》第二分并附德语译文,指导教师是匹斯切尔(Pischel)教授,后者后来成为柏林大学的重量级梵文教授。《羯磨灯》第一分是哈勒-威登伯格大学的著名梵文与佛教学者施拉德(F.Schrader)教授于1889年校释出版的。从论文选题的高度可见,钢和泰在学术道路上,从一开始就与世界学术大师们比肩而行。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钢和泰获取博士学位的大学不是有些文章所说的哈勒大学(University of Halle)钱文忠(1997)。,而是哈勒-威登伯格大学。这是两所不同的学校。

此外,为了间接了解钢和泰的博士学位的分量,我们还得介绍一下他的博士论文导师匹斯切尔教授。

匹斯切尔,全名理查德·匹斯切尔(Richard Pischel,1849—1908),系德国著名巴利文专家、佛学家,1900年于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出版其名著《巴利语语法》(Grammatik der Prakrit Sprachen,1900)。此书1965年有Subhadra Jhā的英译本问世,英译本第二次修订本1981年于印度德里(A Grammar of the Prākrit Languages, Delhi, India Motilal Banarsidass)出版。匹斯切尔的《巴利语语法》这是西方学术界巴利语研究方面的奠基之作,其学术影响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