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换一种视角看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学研究,尤其是徽商研究,成为海内外的热门学问之一。徽商经营行业的探讨,一时也成为研究热点,盐业、木材业、造纸业、典当业、印刷出版业等主要经营行业,吸引了众多历史研究者的眼光。与此同时,美术史学者也注意到徽商对于艺术品的持续兴趣与实际赞助行为,但在讨论这类现象时,更多的人还是将其归结为徽商的“附庸风雅”。历史学者王振忠首先意识到,徽商收藏艺术品未必如“附庸风雅”那么简单,背后可能含有商业目的。本书在此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明清史资料,将徽商的艺术赞助行为定性为徽商所开拓的经营行业之一。从书中的论证看,这一结论是可以成立的,尽管也会有一些争议,但我相信,本书作为对以往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在一段时期内,将会成为美术史学者和徽学研究者们都无法忽略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历史是复杂的,尤其是身处重本抑末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商人与文化艺术的关系,由于观念、习俗、话语权等等因素的制约,所留存的信息,不仅散乱芜杂,缺乏系统性,而且往往与其本来面貌发生诸多变异,必须通过发掘、梳理、归纳、提炼乃至转化的艰辛过程,才有可能获得揭示史实或接近史实的使用价值。本书的特色之一,是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作者对明清徽学史料广收博取,除基本的资料集外,明清人诗文集、书画著录著作、文人笔记、地方志等均能合理采择,灵活运用,对于书画题跋和题记,更是信手拈来,触处成春。在写作《明末清初江南艺术市场与艺术交易人》一章时,他还根据吴其贞《书画记》、汪珂玉《珊瑚网》、李日华《味水轩日记》等书所提供的线索,制作了《吴其贞鉴藏大事记》、《汪珂玉一门鉴藏大事记》的附表,并考证出吴其贞的生年与汪珂玉的家世。这些钩沉辑佚、剔垢磨光的资料爬梳过程,以及通过这些过程进一步整合并寻绎史实真相的努力,使许多尘封日久的历史现象得以呈现,使长期以来被习惯认识所误会的历史图景及其多面性和复杂性,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还原。这项需要勇气、耐力和慧眼的艰巨工作,在本书中是体现得比较充分的。
当然,如果缺乏有效的视角,即使史料发掘得再多,仍然难以起到呈现和还原的作用。突破美术史研究中的历史决定论逻辑和宏大叙事模式,通过跨学科的努力,改换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和处理相关材料,并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探寻形形色色的历史上下文及其具体关系,乃本书的另一特色。正是这一视角,凸现了徽商在明清商业史上为人忽略的一些面相,同时也使徽商与艺术赞助的关系及其对艺术发展的影响有了深一层的揭示。它的意义,不仅是吸收西方艺术赞助研究成果,或者引入图像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原理处理史料之类的方法论更新所能概括的。
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本书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受资料限制,作者虽然花了大力气补充、修改,但第四章和第八章似仍明显弱于他章。加上许多机构所藏的徽州文书无缘见到,有些可能是很好的研究资料没法得到利用,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本书的拓展深度。这是非常遗憾的事,但同时也为作者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留下了余地。让我们以此期待他的下一部新著早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