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学用书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生平与著作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卢梭于1712年出生在瑞士日内瓦,父亲是法国移民后裔,是个钟表匠,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非常有才华,能绘画、唱歌,还会弹琴、伴奏,读过很多书,能写诗,卢梭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卢梭出世后几天母亲就去世了,在他五六岁时,父亲就用他母亲留下来的书让他练习阅读,养成了他读书的习惯。卢梭10岁时,由于父亲与人发生纠纷而离家出走,卢梭由他的舅舅监护。12岁时,卢梭开始做学徒工。16岁(1728)时,卢梭开始流浪,此后二十多年间,他当过雕刻工、仆人、店员、书记员、测量员和音乐教师,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巴黎。卢梭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凭借自己的刻苦自学成为一代思想巨匠。他与旅馆女仆结婚,育有五个孩子,但迫于生计,都送到育婴堂收养。

卢梭38岁时(1750),因其应第戎学院的征文《论科学与艺术》获得大奖,开始为世人所知。1753年,他又一次参加第戎学院的年度征文,这次他提交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该书虽然没有获奖,但有着深远的影响,1755年在荷兰出版,受到社会普遍重视,卢梭一举成名。从1756年开始,卢梭隐居六年,潜心著述。1762年,他发表《社会契约论》,获得极大成功。同年,在法国出版教育学著作《爱弥儿》。当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在法国被查禁,高等法院还下达了通缉作者的命令,卢梭被迫流亡瑞士和英国。1764年,他开始撰写自传体作品《忏悔录》。1767年,卢梭返回巴黎,他主编的《音乐词典》在当年出版。1770年,卢梭受到赦免,定居巴黎,过隐居生活,直到1778年去世。法国大革命后,1794年,革命政府迁葬卢梭灵柩于巴黎先贤祠。

卢梭的思想博大精深,但他的政治思想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卢梭丰富多彩的著述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最富争议,也最难识读,当然影响力也较大。《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简称为《论不平等》或第二篇论文。参见〔法〕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页。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泰西新史揽要》中就曾对此作过介绍,当时译名为《百姓分等之原》。参见〔美〕普拉特纳:《卢梭的自然状态》,毛泽文译,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编者说明”第1页。总体来看,卢梭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论不平等》和《社会契约论》这两部著作中。从性质上看,前者是一部阐发卢梭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后者;从思想体系上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绪论,前者所表述的观点,是卢梭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实际上,《论不平等》通过解剖人类历史文明的过程,从经济和政治上挖掘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雄辩地证明了文明社会的贫困、奴役和全部罪恶,都是建立在私有制之上的。可以说,《论不平等》是卢梭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全部世界观的基础。参见李玮:《卢梭》,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页。综观卢梭的政治思想基本内容,就是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不合理性,阐述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发展过程,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专制,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的民主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部著作可以当做姊妹篇。《论不平等》是卢梭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全部世界观的基础,是他的政治哲学的根本原理。他把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归结为私有制,宣扬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可以说,当卢梭同时代的一些哲学家把人类的进步设想为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时,他却已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