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存在的理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我们来自非洲还是亚洲?

四海之内皆兄弟。原因在于,向远古追溯,所有人都有共同的祖先。而且,人们相信,今天无论是黑人、黄种人,还是白人和杂色人,都是走出非洲后的产物,在走出非洲之前都拥有共同的基因。

人是从猿演变而来的,这当然是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的观念。人类演化又分为几个阶段。

在6500万年前的古新世时期,灵长类开始出现。灵长类又经过几千万年的演化,分化为猿与猴。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变迁,东非的古猿从树上下到地上,适应了新的环境,在500万年前后演化成能人(能直立行走,能使用和制造工具),再演变到直立人、早期智人等阶段,大约10万年前进化成晚期智人,现在地球上生活的人类属于晚期智人,或称为解剖学上的现代人。

所以,人类进化的路线图大约是:灵长类→猿与猴→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或现代人。从这种进化的路线来看,今天的所有人都有共同的祖先——东非的古猿。但是,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人类起源是多中心的,因此才有今天的各色人等。而且,即使是走出非洲也有不同的版本,这就引起了基因学与考古学的对决。

现在至少有两个“走出非洲”的概念。一是早期人类的起源,另一是现代人的起源。早期人类起源是从古猿到人科成员的演化。生活在几百万年前的地猿和南方古猿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人科成员。南方古猿是由多个物种组成的一个家系。只有南方古猿非洲种一支发展成能人,然后才进化成直立人。大约200万年前直立人走出非洲,扩散到亚洲和欧洲。所以,世界上不同人种的祖先都可追溯到非洲的南方古猿。

现代人即晚期智人的起源也存在“走出非洲”的假说,即各大洲的人种源于共同的早期智人祖先,在非洲从直立人进化到早期智人后,再分布到世界各大洲并取代了当地的古人类。卡恩和威尔逊认为,现代人源于20万年前非洲的一位女性“夏娃”。因为每个人的线粒体基因中都存在这位夏娃的遗迹,所以我们的祖先又称为“线粒体夏娃”。

人类线粒体DNA(mtDNA)是存在于细胞核外的环状双链DNA分子,有16569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的序列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通过对线粒体DNA的序列分析可以检测出这些差异,从而帮助进行亲缘鉴定和个体识别,主要是鉴定来自于同一母系的人群。目前普遍认为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母系直系亲属间线粒体DNA序列完全一致,而通过线粒体的追溯,也可以找到人类共同的祖母,即“线粒体夏娃”。

后来,中国复旦大学的金力教授提出,在中国56个民族采集的近10000名男性样本Y染色体上,几乎都有一个突变位点M168G,这个突变位点大约在7.9万年前产生于非洲,是一部分非洲人特有的遗传标记。因此金力得出结论:人类起源于非洲。

无论是线粒体夏娃还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来源于非洲,依赖的都是基因的证据。于是也有人否认现代人源自非洲的假说,提出人类进化是多地区分别同时进化的。1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院士与国外一些古人类学家提出,现代人起源于世界的四个主要地区。200万年前人类祖先(直立人)从非洲向不同地区迁徙,到达欧洲、亚洲、大洋洲后,在每个地方都按连续进化方式演化,产生现代人,因此现代人起源于四个地区。

他们认为,夏娃说或走出非洲说的根据是人类DNA(基因),但不同研究者对基因位点的取样是不一致的,所得结果也会迥然不同。而且DNA研究是间接的,化石和考古的证据才是直接的。DNA研究仅仅是基于现代人DNA突变数量的分析,而没有充分考虑演化过程中由于种群的灭绝等导致的基因突变和丢失,而且不同地区传代的速率和基因的交流对突变的积累有很大影响。所以,要把基因研究的结果与考古的化石发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证明人类的进化轨迹,包括中国人的起源。

不过,明确对人类来自非洲提出挑战的是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克里斯多夫·比尔德(C.Beard,1962—)等人。他们认为,2005年在缅甸中部出土的有着3800万年历史的颚骨和牙齿组织具有灵长类的典型特征。这种被称为甘利亚(Ganlea)的化石,属于一个已经灭绝的亚洲类人灵长类族群。这个证据与1994年在中国发现的生活在4000万~4500万年前曙猿足骨化石证明,人类起源于亚洲。

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的类人猿化石露西距今不过约320万年,亚洲发现的化石比露西要久远得多。但是,美国斯托尼布鲁克大学教授约翰·弗利格尔(J.Fleagle,1948—)认为,即便如此,缅甸发现的化石还是无法说明类人猿究竟起源于亚洲还是非洲,甚至无法确定甘利亚到底是类人猿还是胡猴的祖先。

不过,2004年发现的小矮人化石为找到我们所有人的身世又提供了新线索。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与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人员在印尼挖掘到一具史前小矮人化石,似乎是人类历史上从未被发现的一个新人种。她是我们的祖先之一吗?

这是一位小矮人,是在印尼弗洛勒斯岛上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身高仅0.91米。这名女性死时至少已有20岁,头颅只有柚子大小,容积约380立方厘米,只及现代人1350毫升的1/4,因此又称她为“小矮人”,编号LB1,并将这个新人种命名为“弗洛勒斯人”。

在这个弗洛勒斯人化石的旁边还发现了工具和动物的骸骨,部分动物骸骨被烧成炭,说明是被弗洛勒斯人烹食。其他化石证明,弗洛勒斯人懂得制造石器、生火和集体猎食。与此同时,也发现了6个类似的古人的遗骨,这6具骸骨的碎片可追溯到12000年前至95000年前。从这些情况推断,弗洛勒斯人80万年前定居于此。由于孤岛资源和食物缺乏,加上动物难以到别的地方觅食,因此动物难以生长到体型较大,而体型瘦小的动物生存就有优势,因为它们所需食物不变。于是居于孤岛的弗洛勒斯人就倾向进化成矮小人,所以这是一个以前从未发现过的小型古人种。

有人说,弗洛勒斯人应当属于人类进化史上的直立人。因为,一般而言,直立人都较矮小,只有今天现代人体重的一半,多在30千克上下,弗洛勒斯人就是如此。另外,印尼寓言中小矮人“依波高高”也说明这种小矮人是一种可能存在的人种。“依波高高”意为“饥不择食的祖母”,村民称他们居于弗洛勒斯岛,矮小、长发、长臂,懂简单言语和爬树。这可能是因为岛上食物有限,在与智人争夺资源的过程中,弗洛勒斯人处于下风,最终在大约1.2万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后灭绝。

弗洛勒斯人生活在大约1.8万年前,而现代人的祖先——智人——估计是在5.5万到3.5万年前迁徙到弗洛勒斯岛。智人自16万年前开始就完全将其他直立人(包括弗洛勒斯人)挤出了历史舞台,独占了地球。但弗洛勒斯人的出现说明智人和弗洛勒斯人(直立人)曾经在弗洛勒斯岛上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由此可以推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除了智人,其他一些人种也曾存活到近代。1929年在中国发现的“北京人”也属于直立人,而在“北京人”发现之前,比较确切的直立人化石只有爪哇猿人。但是,“北京人”生活在约47万年前,弗洛勒斯人生活在1.8万年前,并与智人曾共同生活过,说明直立人存在于地球上的时间跨度非常之大。

小矮人的发现说明,非洲可能并非是人类唯一起源地。因为,人类进化的模式是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各大陆人种之间既存在基因交流,又拥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如果基因交流太强,那么就没有现在黄种人、白种人的差异。但如果只有连续进化,没有大地区间的基因交流,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又将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所以,正是两者恰到好处的综合,才促成了当今世界不同人种并存的格局。

也许,现代人是在亚、非、欧、大洋洲等各个地区都以连续进化的方式演化而产生的。换句话说现代人是由200万年前的非洲直立人散布到世界各地而进化成的,而不是20万年前唯一由非洲早期智人进化为现代人。当然,即使如此,从本质意义上来讲,我们所有人都起源于非洲,只是时间不同而已。不过,到底是200万年前的直立人走出非洲到各地进化为现代人呢,还是20万年前在非洲由直立人进化为早期智人后,再由早期智人走出非洲,成为现代人的唯一来源?这需要时间和更多的研究来解答。

此外,弗洛勒斯人身材矮小再一次验证了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他们的身材矮小可能是对孤岛环境的一种适应。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在基因孤立或生存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会在进化中通过缩小身材来维持物种的延续,而且脑容量的大小并不影响一个人种的进化。

尽管基因,人类学、考古学、遗传学等等还很难解释我们来自何方,但如果有一天多种发现互为印证,就有可能知道我们来自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