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传十五讲(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八卦的卦位

八卦和时间、空间结合,就产生了八卦卦位。

《说卦传》说: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这是说上帝出生万物在震,生长整齐在巽,纷相显见在离,致力用事在坤,成熟欣悦在兑,交战在乾,劳倦在坎,前功已成,后功复萌则在艮。“万物出乎震”,因为震卦是象征东方。“齐乎巽”,因为巽卦是象征东南方;所谓“齐”,是说万物的生长状态整齐一致。离卦是光明的象征,万物都旺盛而竞相显现,这是代表南方的卦;圣人坐北朝南而听政于天下,面向光明而治理事务,是吸取了离卦的象征。坤卦,是地的象征,万物都致力养育于大地,所以说“致役乎坤”。兑卦,象征正秋时节,万物成熟欣悦于此时,所以说“说言乎兑”。交战在乾,因为乾是象征西北的卦,说明阴阳在此季节相互搏斗。坎卦,是水的象征,是代表北方的卦,又是代表劳倦的卦,万物劳倦必当归藏休息,所以说“劳于坎”。艮是象征东北的卦,万物在此终结更在此发始,所以说“成言乎艮”。

这一段话将八卦与八方、八季相配,赋予八卦以空间方位和时间序列的意义,提出一种八卦方位说。古代历法,大致而言,一年共三百六十日。用八除之,得四十五日。此将一年分为八个季节。每个卦配一个季节,占四十五日。这样,震为正春四十五日之季节,此季节万物出生;又与八方相配,震为东方。巽为春末夏初四十五日之季节,此季节万物生长整齐;又与八方相配,巽为东南方。离为正夏四十五日之季节,此季节万物生长旺盛;又与八方相配,离为南方。坤为夏末秋初四十五日之季节,此季节万物继续努力成长;又与八方相配,坤为西南方。兑为正秋四十五日之季节,此季节万物成熟;又与八方相配,兑为西方。乾为秋末冬初四十五日之季节,此季节阴气与阳气相互搏斗;又与八方相配,乾为西北方。坎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节,此季节万物闭藏;又与八方相配,坎为北方。艮为冬末四十五日之季节,此季节万物前功已成,后功复萌;又与八方相配,兑为东北方。这样,八卦和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方相配,又和春、夏、秋、冬等八季相配,统一了空间和时间,成了万物生成的模式。这种理论,以图来表示,就是:

这种卦位说,对后来的易学家影响极大。京房(前77—前37)的八卦卦气说、邵雍的后天八卦图,都是据此而立说的。但是它产生的时代,却是有争议的。

邵雍认为这是“明文王八卦”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后天象数第五》,第343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3年。,“此卦位乃文王所定”朱熹引,见廖名春点校本《周易本义》,第199页。。其理由朱熹当时就以为很有一些讲不清楚朱熹:“此章所推卦位之说,多未详者。”见廖名春点校本《周易本义》,第199页。。而干宝朱彝尊:《经义考》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罗泌罗泌:《路史》卷三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别史类。以为是“《连山》之易”。康有为(1858—1927)则以为“盖宣帝时说《易》者附之入经”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卷二《史记经说足证伪经考》。。然而,《周易》坤卦卦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安贞吉”却与它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笔者曾经分析过,“先迷”者,“东北丧朋”也;“后得主”者,“西南得朋”也。它们都是“君子有攸往”的具体展开。这一卦辞是建立在《说卦传》上述八卦卦位说的基础上的,离开了《说卦传》“帝出乎震”段记载的八卦与八方、四季相配的理论,《坤》卦卦辞将难以理解。因此,可以说《周易》卦爻辞在制作时,曾经采纳了这一八卦卦气说。廖名春:《〈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 《周易研究》1999年第1期。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也值得注意。坤在申位,当秋,秋有霜,所以坤卦爻辞一开头就说“履霜”。阳盛于离而阴盛于坎,“坚冰至”显然指坎当冬。也可视为这一八卦卦气说的反映。说“帝出乎震”的八卦卦气说产生得如此之早,可能令人难以置信。但周人以稼穑出名,节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八卦卦气说较之其他易说更为流行,更为早熟,完全有可能。

《说卦传》又有“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说,邵雍以为“明伏羲八卦也”,“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邵雍:《皇极经世书》,第320、323页。,以乾居南方,坤居北方,离居东方,坎居西方,震为东北,兑为东南,巽为西南,艮为西北。画成图,就是朱熹:《周易本义》,廖名春点校本,第13页。

依朱熹的解释,此图从震到乾是阳气上升的过程,震为一阳生,离、兑为二阳生,至乾为三阳生。这就是所谓“自震至乾为顺”。由巽到坤是阴气上升的过程,巽为一阴生,坎、艮为二阴生,至坤为三阴生。这就是所谓“自巽至坤为逆”同上。。离为日,起于东方;坎为月,生于西方。天地运行,日月出没,形成春夏秋冬,昼夜交替。认为这一卦位早于上述“帝出乎震”的卦位,是为伏羲所画,因而有“先天卦位”之称。

《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是不是表示方位和节气,历来就有争议。朱熹等人固然崇信,而黄宗羲(1610—1695)、毛奇龄(1623—1716)、胡渭(1633—1714)等却批评颇多。如胡渭《易图明辨》就说:“此章与八方之位无涉。‘天地定位’言乾坤自为匹也,‘山泽通气’言艮兑自为匹也,‘雷风相薄’言震巽自为匹也,‘水火不相射’言坎离自为匹也。”胡渭:《易图明辨》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易类。当代学界主流,多认可胡说。

但《说卦传》这段话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传《衷》篇中作“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榑”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 《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一册,第31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补记:“山泽通气”四字原残,据复旦大学刘钊教授面告,此四字的残片陈剑教授已找出。,学者们据此以为《说卦传》这四句的原文应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水火相射,雷风相薄”。如画成卦位图,就是:

同墓出土的帛书《易经》卦序与今本《周易》很不相同。学者们发现其上卦排列的次序是乾、艮、坎、震、坤、兑、离、巽,而下卦排列的次序是乾、坤、艮、兑、坎、离、震、巽。李学勤先生指出,上图暗含了帛书《易经》卦序结构的秘密:从乾往右单数至巽,就是帛书《易经》上卦排列之序;而从乾往右以对数,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就是帛书《易经》下卦排列之序。李学勤:《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卦序卦位》, 《中国哲学》第14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年。这就是说,将“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水火相射,雷风相薄”理解成上述卦位图就可以解释帛书《易经》的卦画结构。因此,可以说是对帛书《易经》卦序结构规律的总结。由此看来,邵雍的卦位说也有一定道理,只不过不能称为“伏羲卦位”或“先天卦位”,而是改编《周易》的结果。

从上面所列举的两种卦位图式可知,在《周易》产生之前和产生之后,八卦作为一种自洽的意义系统,其宇宙模式始终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