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了解时间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我们知道,有关时间管理的研究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时间管理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代,包括,
第一代时间管理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即备忘录型的时间管理。它的优点是,重要的事情在变化时应变力很强,顺应事实;没有压力,或者压力比较小。其缺点是,没有严整的组织架构,比较随意,所以往往会漏掉一些事情,忽略整体性的组织规划。备忘录型的管理便于追踪那些待办事项。
第二代理论强调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性。这种时间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追踪约会及应该做的事情;通过制定的目标和规划完成的事情达成率比较高。缺点是,容易产生凡事都要安排的习惯,找不到思考的空间。
第三代理论强调优先顺序的观念(ABC分类时间管理法),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再逐日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优点是,重视目标、价值,注重优先,强调效率,为人们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做出重要的贡献。缺点是,过分强调效率,把时间绷得很紧,常常产生反效果,使人失去增进感情、满足个人需要及享受意外之喜的机会。许多人因此放弃这种过于死板拘束的时间管理法,回到前两代的做法,以维护生活的品质。它主要是一种危机管理,维持不了持久的“效能”。
第四代罗盘理论。罗盘理论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强调目标高于手段,效果高于效率。这种时间管理法超越了传统上追求更快、更好、更有效率的观念,它不是换一个时钟,而是提供一个罗盘,强调方向对是最重要的。怎么走,不是求快,而是向未来的目标接近。
通过对以上时间管理理论的简单梳理,我们会发现,无论哪一代的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即充分回应时间的四个特性,并且对我们在具体的时间阶段处理各种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实践指导价值。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着眼点和最终的目的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