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欲望是成功的动力之源或者也会导致犯罪
【原文】
西奥菲拉斯图斯在他比较各种恶的行为时像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那样说(这种比较就像一个人根据人类的共同概念所做的比较):因为欲望而引起的犯罪比那些因愤怒而引起的犯罪更应该受谴责。因为,因愤怒而犯罪的人看来是因某种痛苦和不自觉的患病而失去了理智,但因欲望而犯罪的人却是被快乐所压倒,他的犯罪看来是更放纵和更懦弱。紧接着,他又以一种配得上哲学的方式说:因快乐而犯的罪比因痛苦而犯的罪更应该受谴责;总之,后者较像一个人首先被人错待,由于痛苦而陷入愤怒;而前者则是被他自己的冲动驱使做出恶事,是受欲望的牵导。
【点石成金】
欲望是填不满的陷阱
人之所以不幸福,不是在于拥有的太少,而是在于想得到的太多。一位做了十几年心理顾问的医生说,在他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病例中,最为严重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就是人们一生总是不断地追求更多的东西。他们并不在乎自己已经拥有了什么,他们只是想得到更多。有这种心理症状的人常说:“如果我的愿望得到满足,我就会变得快乐。”而当这些愿望真的实现时,他又感到无聊,又滋生了更大更新的欲望。欲望像雪球般越滚越大,以至于我们的心灵永远处于饥荒的状态。对地位的贪求,对利益的渴望,对享乐的欲求,使很多人成为这个时代的“饥民”。
唐代柳宗元写过一则寓言故事,名字叫《传》。故事里说,有一种小虫子很喜欢捡东西,它在爬行时,不管碰到什么东西,都会捡起来,放在背上。慢慢地,它背的东西越来越多,走起来也越来越困难。尽管这样,它仍然不停地背东西。有人见了,可怜它,帮它把背上的东西拿下来。当它刚刚能够行走时,又会像以前那样背着重物向前爬。到最后,小虫子的身上背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它终于被自己身上的重物压死了。
按理说,人的智慧比小虫子应当高明得多。但我们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到底和这种小虫子有多大的区别呢?想想看,自己是不是习惯于像这种小虫子一样,喜欢把名声、利益、权势背在身上,把昨天的悲伤、错误、挫折也背在身上,是不是总不肯放弃烦恼,总想得到更多呢?
经常修剪欲望
修剪灌木前,我们每次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不可能完全把它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
【金玉良言】
禁欲是极端,纵欲也是极端。剪去狂躁,才能冷静处事;剪去虚浮,才能脚踏实地;剪去过多的贪欲,才能保持清醒;剪去猥琐,才能不令人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