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中的度母明妃天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显法

从广义来看,显法指的是记录佛祖所说佛法的经文。正如上一章所说,在佛祖在生期间,这些经文都没有被记录下来,大多数经文都是通过数几百年的心口相传保存下来的。密法同样也是记录佛祖所说佛法的经文,不同的是前者主要是基于佛祖的公开说法,而后者则基于佛祖的秘密及私下说法。《大藏经》(或《甘珠尔》)中一共有600部显法及同样乃至更多的密法,全部由梵文翻译而来。

有的时候,显法经藏又根据基本的修行训练不同而被分为三类,也就是“三藏”:即强调戒律的经藏,毗那耶;强调禅定的律藏,修多罗;强调智慧的论藏,阿毗达摩。这三项法训是获得涅,也就是解脱业障的三大主要方法。

显法又分为小乘和大乘。其中,小乘又被视作大乘的基础。

小乘包含上述三种法训:戒律、禅定和智慧。这三点是小乘显法的核心,一旦在这三个领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修行者就可以进入大乘的修行。

大乘的基础是“菩提心”,指的是“为度众生愿成佛”的广大慈悲之心。拥有菩提心的修行者被称为菩提萨,即“菩萨”。所有菩萨最终都将精进菩提,即身成佛。从证果和成就来看,他们可以被看作是佛,但是仍然保留菩萨的称号,继续显现于世,普度和利益有情众生。大乘佛法中记录了无数的男性菩萨,包括代表大慈悲的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智慧的文殊菩萨智慧;代表大信愿的金刚菩萨,等等。同时也记录了很多女菩萨,度母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

菩萨与西方的大天使有很多相似之处。和大天使一样,他们显现于数十万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之中,既致力于提升人类的整体文明,同时也致力于救助芸芸众生中的每个个体。

大乘佛法还收录了无数除释迦牟尼之外的其他佛陀的教义,并给予了他们与释迦牟尼同等的尊崇。这与小乘佛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赋予了释迦牟尼至高无上的地位,“菩萨”一词也主要只用作称呼前生(也就是获得证悟前的本生)的释迦牟尼。

这两种显法都是建立在佛祖所首创的教法,也就是四圣谛的基础上: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就是有关人生苦乐因缘的绝对真理:苦谛讲的是世间皆苦果;集谛讲的是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灭谛讲的是解脱业缘;道谛讲的是通过修行解脱离苦的途径。

因此,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都是将人的精神状态看作是一条因果之线,苦与乐都有其各自的因由。种恶因得苦果,种善因即可得快乐与解脱。

小乘和大乘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从生活及历史的世俗角度来表现,而后者的表现方式则更为深奥抽象。随意参阅一下两者的经文就可以很清楚地体会到其中的区别。

在艺术方面,小乘艺术作品主要是颂扬释迦牟尼的生平(包括其本生),其弟子的成就和行游经历,以及后世传承大师的功绩。在大乘教法中也有类似的东西,但除此之外,大乘艺术作品还会表现无数其他的大乘佛陀和菩萨的故事。在与大乘佛法有关的艺术作品中,重点在于表现并传达某一个特定的佛或菩萨所象征的精神特质,譬如爱、慈悲、智慧、长寿等等。

这两种佛法都激发艺术家创作出了很多有助于讲法和禅修的工具,譬如后面这幅《六道轮回图》,它绘制的是衔在死主颌下的世间六道。其含意是我们人人都在这六道——地狱道、饿鬼道、牲畜道、人道、阿修罗道、天道——之间轮回转生,直至最后看破生死,获得涅槃或解脱。

拉萨大昭寺的佛像。

六道轮回图:死神阎魔转动生命之轮

布本设色唐卡 19世纪 130厘米×65厘米

这幅六道轮回图,也就是通常所称的《生死之轮图》。这一藏传佛教的经典图式所描绘的,是无明众生的心理状态或生存境界。除了绚丽无比的色彩,对比强烈的对称美学,六道轮回图是启迪修行人的明镜,通常绘制在寺庙入门左首,为僧侣及朝圣者提供审度自身的机会。

第三圈,沿顺时针方向,最左首为畜生界,其次是善妒的阿修罗界。在曼荼罗顶部,是神界有情短暂的天堂。神界之下是人界,在佛家看来,这里汇聚着最多的悲喜,最能够激发修行之念。在每一界都绘着一尊佛,立于云端,象征每一种人生境地(无论其多么恐怖)都能够为我们提供证悟的机会。

六道轮回图被拥抱在阎摩死主长着利爪的羽翼之中。阎摩死主是妄执和死亡之神,头戴五骷髅冠,象征六道众生无-可逃离死主的掌握。浑身包裹着火焰和虎皮,脚上镌刻的经文和前额正中的天眼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并非幻象,而是芸芸众生不可回避的生存现实。

如果我们漠视时间的流逝和禅定修行的挑战,就会像这幅唐卡左下角的骷髅一样,令自身虚掷于营营役役的凡尘游戏中。或是如同图右首所示,不断地陷入与心魔的斗争之中。在曼荼罗下方是端坐于雪狮背上的毗沙门天王(财宝天王)。在生死轮回图中,所有财富最终都会归于虚无-除却能参透本真的智慧。这些无价珠宝都变成了如意宝珠-得菩提者心中的财富。

事实上,大多数佛教艺术作品都起着精神引导的作用,某一特定的佛或菩萨的画像或雕塑常常被看作可以为家庭带来宁静及超脱的氛围,同时也可以作为精神的支柱。也就是,佛像可以提醒人们与证悟传统有关的精神价值和行为,譬如爱、慈悲、耐心、智慧、禅定、非暴力、诚实、信义等等。观看这些佛像可以激发人们从世俗的思想和行为转向更有意义的领域。

佛教徒还相信,宗教艺术作品能够承载和传递灵力。在一件作品完成之后,通常会对其举行开光仪轨,将法力注入画像,就如同将甘露注入净瓶一样。在藏语中,这种画像被称为ten,即“花瓶”的意思,意指它是一个盛满法力的花瓶。

然后,这件作品就可以担负起不平凡的任务,直接与观想它的人对话,发挥医疗庇护等神力。

因此,藏族人将买卖开过光的佛像看作是最重的罪业之一,违背这一训律将导致来生被堕入十八层地狱。佛像一般为委托定造,而不是造好以后,挂在市场上售卖。委造人只有付清资费,将佛像请回家以后,才能举行开光仪式。

如果出于任何原因,需对圣像进行修复,需首先举行免除开光的仪式,将其中的灵力召唤出来,送回它们的天然居所。仪式举行完毕之后,画师或雕塑师才能对作品进行修复。

浑身散发虹光的佛像,拉萨叶莫切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