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中的度母明妃天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三身法

三身法,即法身、报身、应身,是大乘和密乘的核心教法,但是在小乘佛法中却没有类似论述。这一重要教法所探讨的是个人在获得证悟后的命脉,同时也是密乘和大乘文学、艺术、画像中无数佛陀和菩萨题材的灵感来源。

在这里,法身指的是真身,报身指的是受用身,应身指的是化身。这三身有时又被合并为两身,其中后两种合称为有形的“色身”,第一种法身则被称为无形的“胜义身”。有时又可以称为四身,因为法身又可被分为“明光”和“空相”。

在获得证悟之前,心与身是相互分离但彼此合作的两个实体。而一旦获得证悟,它们就合而为一。这时,人的生命之流就化为法身,也就是进入空性之境,和所有获得证悟的人一起,成为“一抹不可分辨的味道”。

甘丹寺中的佛塔。

这就好比一滴水汇入了大海,个人的生命也如同水珠一样,汇入法身的海洋。正如我们无法从整个大海的水中辨别出一滴水的味道一样,个人也汇入佛的海洋,不可辨识。基督教徒可能会把这种泛宇宙的意识称为神性。

然而,休憩在法身中的生命只能为其他获得圆满证果的人所感知。即便是第十界的圣者也无法直接接近法身,遑论普通众生。

因此,当法身最终回忆起很久以前曾经发下的为度众生愿成佛的誓愿,建立在广大的爱与慈悲基础上的菩提愿就会发生作用。

众生被分为两界,已经获得解脱的圣者和没有获得解脱的凡人,这两者的认知能力有着巨大的差别,于是佛便派出了两种幻化身,也就是报身和应身。报身显现于圣者面前,激励他们继续精进,获得圆满证果;应身显现于凡人面前,给他们提供激励与引导。

这两种幻化身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转世”。尽管有的时候,他们也会经过孕胎及分娩等过程,但是,推动这一切的并不是业力及烦恼障,而是他们的广大慈悲。

佛的法身可以同时向这两界散发出无数个化身。但是,只有那些经过法训的人才可能有缘得见。4世纪的印度无著大师曾经在他的弥勒造颂《现观庄严论》中这样写道:

 

佛雨普降于众生,

唯有根之籽破芽。

 

也就是说,每一个地方都有无数的证悟化身盘旋空中,等待我们根器成熟,方能接受他们的激励和指引。他们没有迟疑、偏见或任何隐秘的动机,然而,只有在我们的心性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时,他们才会来到我们身边,就好像催发嫩芽的喜雨。对我们来说,挑战就在于是否能够感知到他们的存在。

十三世达赖喇嘛(1875年—1933年)在给弟子的偈语中这样说道:

 

我佛慈悲,普照有情众生,

心缘成熟,方可收获利益。

佛无偏持,高下尽在修为,

圆熟心境,早获证悟根器。

 

他还在一首祷文中这样写道:

 

敬礼我佛谨祈告:

早证圆满四佛身,

报得宏愿利众生。

 

法身无形,因此也没有性别。法身是一种无性别或超性别的生命状态。但是,报身和应身却有性别之分。

法身空相,因此也无法诉诸笔墨,只能通过象征符号予以暗示。在佛教艺术作品中,最常用的法身象征是佛塔。印度曾经造过八座类似的佛塔,用来供奉释迦牟尼佛祖火葬后的遗体。这些佛塔通常用砖土造成,大约2到3层。

不过,在过去10世纪—12世纪,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青铜或黄金来制造佛塔,体积仅巴掌大,可以供奉于家中佛堂,作为法身的象征。

由于法身无形,所以佛陀或获得证悟的菩萨造像通常都取材于他们的报身或应身。有时也有例外,譬如大日如来双身相,则是利用了一种抽象符号表现法身。正如上面所说,显乘和密乘的艺术作品中经常会使用佛塔来代表法身。密乘坛城绘画中央的圆圈也有同样的涵义。

拉萨女法师,背上绣着“”字及日月标志。

报身通常有32种主要的和80种次要的优美完好外相,譬如亚洲艺术作品中常见的阔眼、长耳等特征。此外,在西藏艺术作品中,报身造像通常会头戴五顶冠,象征五种智慧。

应身有三种主要化身,不过在西藏艺术作品中,通常只能看见其中两种。第一种被称为“胜应身”,有112个完美的外相标记,通常都与报身有一定的联系。根据佛经,只有在累世集聚了巨大福德的人才拥有足够纯洁的双眼,感知到真正的胜应身。当胜应身显现在眼前时,福缘浅的人就只能看见乞丐、疯汉、流浪狗或其他类似的东西,而完全无法感受化身的荣光。因此,普通人所能感知的就只有最低级别的化身。这一化身的形相完全取决于修持者的因缘素质。

三身教法自公元3世纪开始盛行于印度。藏族人吸纳了这一传统,并将其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简单地说就是,他们将这一法义与中阴道无上瑜伽密续联系在了一起,并发展出了有关意识重生的艺术和科学理论,并最终形成了他们的图库(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活佛)传统。这一传统大约出现于12世纪,并由此滥觞。

西藏最著名的女活佛是多杰帕嫫。在西藏的3000名活佛中,她位列第四,在官方聚会上,她的法座通常都高于其余2995名图库。她的寺院位于羊卓雍措后面。

事实上,图库一词本身就是梵语“应身”一词的直译。据说,高僧坐化时会使用瑜伽密法,拨开死亡的迷雾,认清中阴之道,并最终找到重生之路,同时还会将这三个步骤与三身分别联系在一起。因此,活佛的转世就是应身的化身。

有趣的是,西藏地区还发展出了与“转世”(图库)相对应的“化身”(图巴)。由于法身可以散发出无数报身和应身,因此,很多高阶喇嘛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又常常被看作是某一个佛或菩萨的化身。譬如,7世纪中期嫁给藏王松赞干布并鼓励他信奉佛教的尼泊尔公主和文成公主就通常被看作是圣救度母的化身。正是在她们的鼓励下,松赞干布在整个藏族地区修筑了108座大佛寺和静修所,并建立了一个政府资助项目,支持藏族人前往印度,学习并移译伟大的佛教经典。事实上,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西藏文化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松赞干布在这两位佛母化身指导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

基于同样的理论,萨迦天钦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夏玛活佛被视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西藏还有几十名转世活佛也都通过这种方式与各种佛与菩萨建立起了联系。

藏王松赞干布与尼泊尔公主及文成公主雕塑,拉萨铁山禅修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