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乡土建筑的主要类型
古镇中各式各样的乡土建筑是鉴赏古镇不可或缺的风景,古镇的面貌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古老的建筑所决定的。通常,乡土建筑包括传统的民居、祠堂、寺庙、戏台、牌坊、桥、塔等,在不同的地区,受到不同的文化影响,还包括一些独具特色的建筑,如鼓楼、风雨桥等。
芋头古寨 吊脚楼
民居
湖南多山,因此吊脚楼以其可以灵活的适应地形变化的优势成为湖南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住宅,也最为多见。
浦市镇江东寺 大雄宝殿
寺庙
由于湖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因此其境内的寺庙呈现多元化,寺内供奉的不仅有汉族信仰的佛、神仙,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信奉的神灵。
芋头古寨 鼓楼
鼓楼
鼓楼是侗族的特色建筑,为杉木结构的塔形建筑物,底为四方形,上面为多角形,楼层均为单数。楼心宽阔平整,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塘,四周围有木栏。楼内不分层,一通到顶,高处悬一大鼓,供召集众人时使用。鼓楼是侗家房族的标志,一般一个村寨有多少个房族就有多少座鼓楼,它是全族议事、集会、娱乐、休息的场所。
凤凰朝阳宫 戏台
戏台
演戏或用于典礼仪式,常设于繁华地段。戏台建筑一般独立高耸而玲珑,一面或三面开敞,屋角大多向四面挑起,有飞扬般轻盈之感。大多雕梁画栋,显得颇为华丽而热闹。
芙蓉镇 贞节牌坊
牌坊
也称牌楼。在古村镇,牌坊一般多被安放在村口前面,或村镇中央,常常用于旌表和纪念某人或某事。牌坊同时也可以是标志性建筑,或仅仅用来当做大门、装饰。用于造牌坊的材料在民间通常为石料或木料,其规模和大小都是以牌坊的间数、柱数和屋顶楼数的多少为标志。
荆坪村 潘氏祠堂
祠堂
按照《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祀祖宗,平民只能在家中祭祖。直到明代,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造祭祖的家庙。家庙即祠堂,其首要功能当然是祭祀祖先,以达到敬宗收族的目的。在乡村,祠堂一般同时也是私塾学堂、家族聚集议事、进行娱乐庆典的地方。到清代,民间祠堂开始大量出现,几乎村村设祠堂,有的村甚至有家祠、宗祠、神祠等几个不同的祠堂。
皇都侗族文化村 普修桥
风雨桥
风雨桥又名回龙桥、花桥,也是侗族的特色建筑,目的是遮风避雨,方便路人休息与观景。在建筑形式上,风雨桥将亭、廊和桥结合在一起;在材料选择上,除了石砌桥墩以外,都是用杉或其他木材作材料,桥面的楼、廊、柱、枋,都不用钉铆衔接。
黔城 赤峰塔
塔
塔本是佛教专门的建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融入并被改造、派生出各式各样的木塔、砖塔和石塔等,乡土建筑中塔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作用与价值大大地被延伸了,有不少单纯的风景塔、风水塔与名人纪念塔,这些塔往往成为一个村镇的重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