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丛考(增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鲒埼亭集》谢三宾考

卷一 谢三宾略传及异称

《左传》文公十四年传:“齐公子元不顺懿公之为政也,终不曰公,曰夫己氏。”恶其人不欲显其称,故隐之为夫己氏也。尝读《鲒埼亭集》,夫己氏之名屡见。夫己氏者何人,十之九皆指谢三宾,固晚明史上一重要人物也。因其人徘徊明清之间,故明清史皆无传,又因诸家记载多隐其名,或异其称,故三宾之名反不著。兹特钩稽其事迹著于篇,以为读《鲒埼亭集》及研究晚明史者之一助焉。

(一)谢三宾略传

乾隆《鄞县志》十六:“谢三宾,天启五年进士。知嘉定县,为均田以均役,浚吴淞江,西南乡民田皆受其利,擢陕西道御史。崇祯五年,李九成等围莱州,三宾疏言:‘成事在人,了此不过数月。’即敕巡按监军。至昌邑,请斩逃帅王洪、刘国柱,诏逮治之。兵部尚书熊明遇坐主抚误国罢去,三宾复抗疏请绝口勿言抚事。未几,莱州围解。明年,登州平,叙功进太仆少卿,丁忧归。晚年与钱肃乐等为难,为乡评所薄”云。

此传据《明史·朱大典》、《唐时升》传及旧志而成,前半述三宾治迹,不失为佳传;末言与钱肃乐等为难,语亦隐微,方志体固如此也。陈铭海《句余土音补注》六引此传,以《鄞志》为《明史》,殊误。

《续甬上耆旧诗》八十录谢三宾诗九十四首,传云:“谢阁学三宾,字象三,号塞翁。以进士知嘉定县,入为御史,巡按山东,晋太仆寺少卿,家居。乙酉夏,江东加户部侍郎,晋礼部尚书,不数月,以东阁大学士参机务。丙戌,随阮大铖迎王师,又二十余年而死。予初援竹垞黜园海之例,拟不录其诗,既而思之,使后世见《一笑堂集》者,即其娓娓故国故君之感,又托之磥砢大节之高隐学以为之序,倘不知其人,断不敢以为蒲寿宬一辈人也,故仍存之,以为听言观行之证”云。

此谢山正面议论,其注意在降清一节,故与阮园海并称。高隐学名宇泰,即作《雪交亭正气录》者。《一笑堂》三宾诗集名,刻于康熙丁巳,今不易得。夫降清者多矣,谢山何独责三宾,知三宾非寻常降人而已。谢山以为不著其实,恐后世见疑,然三宾诗所以流传于后世者,正赖谢山为之选录,此非谢山所及料也。

(二)谢山对谢三宾之异称

谢山文涉及谢三宾者称谓不一,不加考核,未敢断为一人,先列一表,以见大概:

一、谢三宾 《鲒埼亭集外编》

九  《前侍郎李公研斋行状》

二九 《题视师纪略》

三十 《钱忠介公崇祀录跋》

           《再读陆太仆年谱》

   《续甬上诗》

十一 《王评事家勤传》

二、谢氏 《鲒埼亭集外编》

十  《华氏忠烈合状》

    《王评事状》

二五 《春酒堂文集序》

三一 《题万民部履安续骚堂集后》

   《鲒埼亭诗集》

一  《鸥波道人汉书叹》

   《续甬上诗》

十一 《董推官德钦传》

三、谢太仆 《鲒埼亭集外编》

二七 《跋杨诚斋易传》

四、故太仆 《鲒埼亭集》

七  《钱忠介公神道第二碑铭》

八  《明兵科给事中董公神道表》

   《鲒埼亭集外编》

六  《宗征君墓幢铭》

十二 《七贤传》

   《续甬上诗》

十  《钱忠介公肃乐传》

十一 《华检讨夏传》

   《董给事志宁传》

   《屠驾部献宸传》

五五 《宗征君谊传》

五、谢阁学 《续甬上诗》

八十 本传

《句余土音》下

《张仆詈降诗》

六、降臣  《鲒埼亭集》

八  《明建宁兵备道佥事鄞倪公坟版文》

   《明故张侍御哀辞》

二七 《庄太常传》

           《毛户部传》

七、降绅  《续甬上诗》

十二 《冯侍郎京第传》

四一 《高斗权吊谢云龙诗跋语》

   《句余土音》下

   《稚绅行》

八、降人  《鲒埼亭集外编》

六  《明故大理评事林先生阡表》

九、降臣夫己氏 《鲒埼亭集》

十四  《李驾部墓志铭》

二二  《钱芍庭诔》

            《续甬上诗》

八  《庄太常元辰传》

二二 《万户部泰传》

四二 《高武部宇泰传》

五三 《东洲遗老李邺嗣传》

五六 《大晓山人董剑锷传》

十、降绅夫己氏 《鲒埼亭集》

三十 《访寒厓草堂记》

        《续甬上诗》

十四 《李仪部传》

十一、夫己氏 《鲒埼亭集外编》

五  《故仪部韦庵李公阡表》

六  《明故按察副使监军赣庵陆公墓碑铭》

   《明施公子墓碣铭》

十  《华氏忠烈合状》

   《杨氏四忠双烈合状》

   《屠董二君子合状》

   《王评事状》

   《续甬上诗》

九  《高都御史斗枢传》

十一 《杨推官文瓒传》

   《张侍御梦锡传》

   《施公子邦玠传》

二七 《陆先生宇传》

二九 《毛户部聚奎传》

四七 《李驾部文缵传》

四九 《倪评事元楷传》

七七 《万布衣斯选传》

十二、老奸 《续甬上诗》

十七 《贞愍先生李桐传》

   《句余土音》下

   《稚绅行》

十三、谢昌元 《鲒埼亭集外编》

八  《族祖苇翁先生墓志》

十  《华氏忠烈合状》

以上谢山对三宾异称凡十三种,唯《续甬上诗》十一《王家勤传》,但曰三宾而不著姓,今列谢三宾下,不另出。《续甬上诗》八《庄元辰传》“降臣夫己氏”注云,《鲒埼亭集》作谢三宾,此后人所加,非谢山自注也。综观十三异称,或直著其名,或隐约其词,大抵因时代不远,子孙犹存,且文集非史传,故随手应用,初无定例也。

(三)他书对谢三宾之异称

吾尝求谢山以前遗民记载,称三宾者,亦异称繁多,略表于下,以观谢山之去取。

一、鄙夫 《南雷文约》三《钱忠介公传》

二、乡绅 黄宗羲《舟山兴废》

三、乡老 查东山《国语》

四、富绅 高宇泰《雪交亭正气录》三《王之仁传》

五、绅某 《雪交亭正气录》十一《钱肃乐传》

六、东山 华夏《过宜言》一《与林霞举书》

     林时对《留补堂集选》四《书李杲堂文钞后》

七、降人 黄宗羲《海外恸哭记》

八、降臣 翁洲老民《海东逸史》

九、降绅夫己氏 《续甬上诗》二十董守谕《六烈士论》

十、逆绅 《续甬上诗》二四全大程《题高隘夫泗水鼎乐府绝句》:“闻道刲羊祭少师,将军割臂誓天时。尾箕灵爽空千丈,竟不先期殪叛儿。”注:“谓陈、仲二将军祭史少师于屠天生家以乞灵也。叛儿指逆绅谢三宾。”

《续甬上诗》四二高宇泰《哭华吉甫》诗:“欲杀宁防虺,捐心岂顾魑。”注:“谓逆绅。”此逆绅指谢三宾,详本文卷四。

《续甬上诗》六三全吾骐《挽倪仲晦》诗注:“逆绅谢三宾以千金馈王之仁。”

十一、叛儿 见前全大程诗

十二、逆竖 《续甬上诗》二四全大程《哭故督相钱公诗》:“岩关悍师竟心回,同城逆竖亦胆裂。”此逆竖指谢三宾,详本文卷三。

十三、贼臣 《雪交亭正气录》五《戊子纪序》:“贼臣告之,以至于败,殄灭数家,恨也何如。”

《续甬上诗》三十管道复《吊杨氏四节诗》:“可恨老贼臣,首祸落群英。”注:“指谢三宾。”

以上异称十三种,仅就所见者言之,所不见者,度不止此。然遗民之痛贬三宾,已可概见。此十三异称,谢山所采用者,仅降人,降臣,降绅,夫己氏等数种而已。

谢山述明季事,多本梨洲,梨洲首黜三宾者也。《续甬上诗》七七《万斯选传》:“字公择,户部泰第五子也。夫己氏与户部婚,及其晚节披猖,户部恶之,然未能绝也,先生不一过其门。及梨洲作行朝诸录,先生请直书其事,而逆状大著,夫己氏始丧气。予采诗之役,夫己氏有从孙知予之黜其先世也,叹谓予曰:‘梨洲所载吾先人事太过,皆出公择之口。’予曰:‘公择何以如此?’曰:‘亦嫉恶太严耳。’予为之一笑”云。谢山自言如此,则其受梨洲影响可知。然谢山同时有谢三宾从孙,则载笔之难,又可知矣。

上表所列全大程,谢山曾祖也,全吾骐,谢山大父也。尝考谢山家世,桑海之际,大程、吾骐以次,皆周旋海上之事,几豫大祸。及天下大定,全氏之族弃诸生籍者二十四人,家世相传,于谢三宾之为人,宜其深恶痛绝。董秉纯撰《谢山年谱》,谓:“先生年十四,始游庠,谒学宫,至乡贤祠,见谢太仆主,曰:‘此反复卖主之乱贼,奈何污宫墙也。’取捶碎之,投池。”夫以十四岁之诸生,而痛斥谢三宾如此,知其家庭间必有所受者矣。

顾大程、吾骐之斥三宾,曰逆绅,曰逆竖,曰叛儿,谢山并未沿用,但曰降绅、降臣,此又何故?曰,顺逆之说,全凭主观。三宾之降清,在遗民视之,自以为逆;在清朝视之,未尝不以为顺。谢山生清朝,与其先世之为遗民不同,改逆绅曰降绅,非末减也,从其实也。

(四)谢三宾与谢昌元

谢山所用十三异称中,最可注意者为谢昌元。《鲒埼亭集外编》八《族祖苇翁先生墓志》:“苇翁讳美闲,先宗伯公之孙,二何先生子也。国难后,自以明室世臣,不仕异姓,集亲表巨室子弟为弃社,吾家族祖木千先生暨先曾王父兄弟皆豫焉。谢昌元闻而恶之曰:‘此辈不复求死所耶!’”

谢昌元,宋季人也,其名见《宋史·文天祥传》。天祥被执至燕,王绩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即此谢昌元也。谢山用以代谢三宾,今当先考谢昌元历史。袁桷《清容集》三十三《师友渊源录》:“谢昌元资州人,淳祐甲辰别院第一,守封州,提举广东常平。幼岁见刘文节公光祖,能道蜀士大夫言行,可传录,言蜀中亡事甚惨。侨居于鄞,入朝,为礼部尚书。”

《延祐四明志》五:“谢昌元字叔敬,西蜀资州人。幼岁见刘文节公于简州,应对敏解,为题扇赠之,且勉以学,见魏文靖公了翁,复奇之。类试四川第一,调绍庆府教授,守施州,筑城以备御。开庆元年,除太学博士,迁太常博士,知封州,新学校。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奏蠲盐银以宽民力,疏入不报,卒捐俸代偿之。为沿海参议官,因家于鄞。德祐元年,以著作郎迁秘书少监。当开庆初,长子大椿挈其家属来东南,舟由鄂渚,世祖皇帝时为大王,驻兵江浒,获其舟以归,问大椿,知为蜀士子,甚爱之,俾给事殿中。十四年,世祖平宋,乃命子召昌元入朝,上深器之,呼为南儒,予议中书省事。时南士为上所推重者曰青阳梦炎,王虎臣,暨昌元,皆为尚书。上既厌代,是后南士郎署官亦不复用矣。为礼部尚书,上书言增军饷,结民心,除旧吏,戢新军,上允其议。又乞行选举,收遗书,择按察官,严赃吏法,置登闻鼓院。至元浑一之际,凡所朝议,昌元诸人,皆得预闻,后以老归,卒葬于鄞。”

谢昌元史无专传,自《延祐四明志》后,明代《四明志》仍之,至康熙间,邑人闻性道修《鄞县志》,始削去昌元传。观《延祐志》所载,昌元除以降臣力为新朝谋治外,似无大过可议,谢山乃以名三宾,此必有故事存焉。

《鲒埼亭集外编》六《陆宇墓碑铭》:“夫己氏贻书定海镇将,有请杀六狂生以靖乱之语,当时六狂生皆窭儒,独先生以贵公子毁家输饷,夫己氏尤欲杀之,不料其计之不行也。先生贻之书曰:‘昔德祐之季,谢昌元赞赵孟传诱杀袁进士以卖国,执事之家风也。今幸总戎不为孟传,遂使执事不得收昌元效顺之功,以是知卖国之智,亦不能保其万全也。’夫己氏得书,咋舌而已。”

袁进士者袁镛也,乾隆《鄞县志》十三、《宋史翼》三十二均有传。万斯同《宋季忠义录》八云:“袁镛字天与,鄞人。有大志,邃于《春秋》。登咸淳进士第,以父忧未即仕。见国事日蹙,窃叹曰:‘生则宋臣,死则宋鬼。顾无寸兵尺地,不能捍御以固社稷,得仗义执言,从常山睢阳于地下,不失为宋臣足矣。’适元将遣游骑十八骑驻西山之资教寺,镛悲愤激烈,约沿海制置使兼知庆元府赵孟传,将作少监谢昌元共出御敌。二人曰:‘尔第先往,我二人当以兵继。’镛遂奋然独往,厉声言曰:‘汝主无故谋起干戈,残我土宇,使我人民宛转锋刃之下,天地鬼神所不容。四方忠义之士,日夜愤惋,勤王之师四至,吾恐汝北归无日也。’言未竟就执,而二人已密往车厩献版图迎降矣。元将奇镛才,胁令降曰:‘从则富贵,不从则烧戮汝。’镛骂曰:‘我为宋臣,死则死耳,终不从汝也。’元将怒,纵火燎之,须发殆尽,词气愈厉,至死不稍变。其日家人惊悼赴水而死者,十有七人。”

季野此传,颇称简要,然谓镛言未竟就执,似有脱文。《宋史翼》据蒋景高撰传,言:“北兵闻之,疑信犹未决,明日元兵四集,孟传、昌元惧,乃以兵献于慈溪之车厩。镛失援被困,因挺身与接战,自辰至酉,力不支,为所擒。”差得其实耳。

谢昌元与赵孟传卖友求荣,《延祐四明志》何以不书,则地方志本以扬善为主;且袁桷父洪,亦在赵孟传幕中,与昌元善,同降元,故桷不特深为隐饰,且为作佳传。赵孟传宗室与懽子,《延祐四明志》五附《与懽传》,《四部丛刊》本《清容集》三十三《先大夫行述》作孟傅,字之误也。

《鲒埼亭集》二十三《宋忠臣袁公祠堂碑》云:“呜呼,袁公之死,盖见卖于赵孟传、谢昌元,而清容作志,不立公传,初意以为《五代史》阙韩通之例,出于嫌讳,欧公且然,又何怪乎清容。既而见其为赵谢二降臣有佳传,乃知其党于降元之徒也。盖清容之父处州亦降元,故清容之纪先友也,凡降元者多称之,而且作《幽兰操》以吊崖山降将吴浚,可谓失其本心也已。夫抗元者不立传,或有可原,降元者反传之,岂非党哉!吾读清容之文,未尝不爱其才,而心窃薄之”云。

谢山此文,词义严正,清容有知,亦当俯首。《鄞县志》于卷末述旧志源流,力为清容解释,然谢昌元之恶,殊不止此。蒋学镛《鄞志稿》五《袁士元传》:“士元一名宁老,宋忠臣镛之孙,父泽民。镛既死国,家人咸赴水死,仆沈兰出泽民水中,藏之古冢,兵退乃还。其后赵孟传、谢昌元耻己之卖友也,复多方谋所以灭孤者,而竟得全。”蒋氏此文,注云兼采家传,则昌元之行径,诚三宾之流亚,无怪陆宇以昌元责三宾,谢山以昌元代三宾。此四明本乡典故,亦吾文不可不先解释者也。

昔欧阳公作《五代史》,多贬而少褒,其贬冯道也,不过传首一论耳,而冯道遂成无耻之人。《鲒埼亭集》、《续甬上诗》多褒而少贬,其所贬者,亦仅一谢三宾耳,而三宾之恶迹,遂永垂于简册。嗣后徐鼒作《小腆纪传》乃得一一采以入史。然则为百小人之所宗,而为一君子之所弃,欲求恕于天下后世,抑亦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