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登河北城楼作1

井邑傅岩上2,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3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4


1 河北:县名,唐属于陕州,天宝元年(742)改名平陆,治所在今山西平陆。

2 傅岩:山岩名,地势险峻,一称傅险,传说商代贤臣傅说未仕前在此版筑。《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版筑,即筑土墙。用两板相夹,填泥其中,以杵捣实成墙。

3 极浦:远处的水滨。

4 广川:广阔的河流,这里指黄河。


此诗画意极强,美感十足,充分表现出诗人高超的绘画天才。其构图错落有致,章法虚实相生,用色冷暖相谐,洵可当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矣。

题目用登楼规定了观景的视点,取得了总览全局的视角。一二句既是交代,更是设景,总写登楼后所见之河北形势,将稀稀落落分布在傅岩之上的住户,以及大大小小的亭驿,置于若隐若现的云雾迷蒙之中,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如梦如幻的迷离感。这种背景以云雾虚幻的作法,易于形成虚实相生的效应,也平添了几分朦胧美感,是很典型的中国文人画的技法与特征。

中间四句,采用中国绘画的全知视角,平面构图,却是纵深层次:高城、落日,极浦、苍山,岸火、孤舟,渔家、夕鸟,均为常见物象。然而,经过诗人的巧妙组合,而极富变化,形成了意余于象的美学意蕴。

颔联构图,舒展恬静:高耸的城楼与西下的落日相望,遥远的水面上斜映着苍山的倒影。城池高筑,乃向上的态势;夕照下落,乃回归的动感。二者形成对比,画面形成了充分的张力。极浦则轻漾生姿,原本就是十分妩媚之态;苍山倒映水中,更觉肃穆沧桑之感。山水和谐相映,同时又在质的劲与柔中形成对比,给画面增添另一层意蕴。此二句的构图,远近高下,错落之势鲜明,画感参差而饱满。

颈联构图,温馨悠闲:岸边的渔火,温馨地闪烁;暮色中的归鸟,轻快地盘旋。宿舟取其静态,夕鸟取其动势,动静相谐,以动显静。虽然“孤舟”在画面上添上了点寂寥落寞味,而“岸火”却给画面抹上了一层暖色,并与“渔家”和“夕鸟”相关联,表现出一种回家的感觉,漾起了一种特别的亲切与温情感,生成了诗人所特别需要表现的一种安闲宁静而逍遥的舒适感,使诗歌具有丰厚的意味。

中间四句写景,前后互不重复,又互为关照。颔联是远景、大景与虚景,形成了广远的画面纵深,成为颈联中渔家活动的背景;而颈联则是近景、小景与实景,成为远阔背景下活动的内容。前面两句,从大处着笔,显示出高远苍茫之感;后面两句,则以细节来点缀,突出广阔背景衬托下的人的活动,意味深长。这种画面,即是诗人的心灵原野;而画面的丰富的层次感,也对应了诗人心理层面上的多层意蕴。

此诗写于诗人被贬而赴济州的途中。被贬的处境,使其心态发生了向往闲适而淡泊功名的变化。诗人一味写景色的静谧与环境的闲适,其描绘中蕴含着一种自由轻松的情感,也传递给读者一种逍遥安闲宁静的感受。自王粲的《登楼赋》一出,后来的登临之作,多写不遇之境况,多出惆怅之情语。玩此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的收尾,其中也隐含有这样的意思。字面上似乎比较旷达,甚至乐观,而我们还是透过其淡泊的表层,读出了一些怅惘。诗人“心与广川闲”,其实,只是一种羡慕之情也。

通读全诗,正因为“我”之境已去除了一切来自世俗浮华的遮蔽,所以它朗然澄澈如天地之鉴,一切万物可以在此光明晶洁的虚空中自由往来,万物得以历历朗现,它们变幻不定但又生生不息。王维正是通过这种洞见物之性、物之境的审美体验,从而体悟内心澄明敞亮、无挂无牵、无缚无累的自我之境。这种体悟,赋予其诗寂寥通透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