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9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提供信息服务

党的十四大之后,我们党确定了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确定了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这些大政方针都已经确定的时候,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研究我们的新闻工作,确实是一个十分好的时机。在市场经济下的新闻工作怎么运作,怎么管理,我们的经验是不足的。几百年间全世界大批新闻工作者创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应该学习继承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应当借鉴发达国家适合社会化生产的管理经验。这在新闻领域也同样适用。我们应该花一点力气,认认真真做一点研究,把成果集中起来,为改进我们的新闻工作所用。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事业有很大发展,现在不光受众多了,而且受众对他们需要的新闻信息开始有选择的余地。

这几年,新闻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各新闻单位都努力面向读者,面向实际,寻找自己的特色,越来越生动了。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谈到一句:“各地报纸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句话,对我们报纸评价是不低的。十四大之后,中国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向小康过渡,新闻工作的任务也应该和全国人民一样,就是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指导整个工作,在一切工作里深入贯彻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要帮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新闻工作的任务和整个民族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开的。我们研究新闻工作、研究新闻理论都离不开这一条。

今天中国社会对新闻具体提出的最迫切的要求,就是满足社会所需要的信息。信息两个字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邓小平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开放就连信息都没有。可见信息重要。在现代社会里,没有信息要想前进得快,是做不到的。现代新闻事业的产生根本的原因就是社会需要信息。不是新闻“进入”第三产业,是它一生下来就是第三产业。如果新闻媒体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要,其他的作用都谈不上。

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究竟需要提供哪些信息?恐怕至少需要这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市场的态势。简单地讲就是行情。包括本地市场、全国市场、全世界市场的态势,都是群众所需要了解的东西。这里讲的市场态势,不只是小麦是什么价或者其他商品什么价,而是包括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情况。比如今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国老百姓相当关心,因为我们的出口总值已经占国民生产总值20%左右,即1/5的经济和国际市场挂在一起。我们出口量最大的是美国,所以老百姓自然就关心那个地方的政局。前两年,我们说省报登的国际新闻太少,作用不大,那时省报的总编辑还没感觉这个需要。现在就不一样了,许多省报加强了国际报道,因为读者要看这方面的内容。为什么?因为中国的经济和国际经济挂钩密切了。现在企业里做形势报告,不能光讲一般的政治形势。职工需要知道工厂的产品能不能进入国际市场,今天怎么进去的,明天还能不能进去。工厂、农村类似的问题多得很。粮食不好卖的问题,农民嫌粮食收购价太低的问题就需要同国际市场进行比较。前几年,大家觉得种水果比种粮食合算,有的地方大力发展苹果。到今年有些地方苹果1元钱1公斤都卖不掉,为什么?因为品种不行。这样的市场态势是不可以预见的吗?恐怕不是。所以,市场的态势不仅仅是企业家需要的,而且也是工人需要的,市民需要的,农民需要的。

第二是市场的规则。市场是有规则地运行的,愈是现代的市场,它的运行规则愈严格。知道这些规则,在市场上就自由,不知道,赚钱的机会就错过去了,或者自以为能赚钱,结果却赔得一塌糊涂。一些有关国际贸易的知识,从前报纸介绍没人看,因为做外贸生意是外贸部门专门的事情。今年到10月份为止,进出口贸易额已经到了1500多亿美元,大约合900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现在是和大家都有关系的事情。有关系不等于大家都了解。必要的市场规则要不断地提供给大家。

第三是市场经济知识、怎样经营运作,如股份制、债券等。

同时,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一件事。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完整的,当前新闻界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市场经济方面是对的,但这不是新闻的全部,我们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否则也要脱离群众。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四个方面做努力,这就是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环境。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旋律。中国是一个大国,没有爱国主义精神,不能把中国人心凝聚在一起,现代化也是搞不成的。

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中有一段台词,“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我们搞市场经济可不能把中国人变成这个样子。这段话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注解中引用过。明明是人自己制造了货币这个工具,货币却可以主宰人,这是人的悲剧。但是人还是应该有能力认识问题的,我们要帮助人们摆脱拜金主义,又要帮助人们利用好货币这个工具。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大众文化要给予更多的重视。流行歌曲、迪斯科、卡拉OK、武侠小说、言情戏之类通俗文化,这些东西往往不被人看得起,却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伴生的社会现象。对这种广大群众需要的文化现象,我们只能采取重视、支持、引导的态度。这两年我们开始重视这件事情,搞了中华大家唱卡拉OK曲库,最近又搞了中华舞曲系列。新闻界给予了大力支持。但还可以拓展思路,看看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如传统节日,我个人认为把传统节日淡化了是不合算的。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总有个道理。人在生活中需要有高潮,因此就需要过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立夏、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祭祀,等等,都有一整套风俗、习惯、行为、饮食、故事、传说、神话、戏剧、诗歌,内容很丰富,从某种意义上讲,过节也是弘扬爱国主义。可以说,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新闻界是大有可为的。

希望新闻界注意多考察一点海外新闻界的情况,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是不是越办越多?扩版后涨不涨价?世界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允许搞有偿新闻。新闻如果收了老板的钱,哪怕是加上最小的字也要注明是广告。否则报纸就没有威信了,读者不愿看;发行就下去了,广告也不来了,报纸也活不下去了。

国外报纸还有一个特点是进入家,报纸大多数是个人订的。我们的报纸要进入家,起码要做两项准备。一个是报纸的内容,要适合家读者的需要,再一个是日报要在6点半钟以前送到家。一般的人7点离家去上班,在这之前看不到日报,下班就该看晚报了。如果做不到这条,报纸要进入家很困难。

在市场竞争中,各新闻单位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虽然要学习人家的长处,但恐怕不是把别人的优点集中到自己这儿来。把日报办成晚报,把晚报办成日报,把报纸办成杂志,把杂志办成报纸,恐怕不是办法。党报要研究发挥共产党办的报纸的特有优势。我们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分析事物,更有预见地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权威地回答群众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政策法规法律制定的过程介绍给公众。我们可以运用自己较完备的资料信息库,对新近发生的许多事情提供背景资料介绍,并经常向公众提供各种资料信息。我们还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从实际生活的需要当中,引出能够推进我们的事业、推进人民的利益的价值观念。党报还要特别宣传党的作用,组织人民向群众不满意的现象做斗争。

现在是我们国家的极好时期,也是新闻工作能为国家做出极大贡献的极好时期。我们新闻界首先要把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富强放在第一位,要为老百姓的生活富裕多打主意。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办得受人民欢迎。

《新闻出版报》,1993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