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风起云涌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万千。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其气候也是变化莫测,跌宕奇诡。
珠峰东绒布冰川自动气象观测站(2005)
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特点。
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地区,因为其脆弱而敏感的环境,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生态环境格局与过程变化以及地气系统水分和能量循环的理想场所。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气象工作者们展开了珠峰地区的研究,其中包括1966年、1968年、1975年和2005年的4次珠峰地区科学考察试验以及相关的气象、水文观测研究。2005年以后,基于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站的观测数据,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2010年10月,西藏气象局在海拔5170米的珠峰大本营和海拔4300米左右的中科院观象台旁边,新增了两个自动气象站。在海拔5040米的绒布寺自动气象站和定日气象站,增加了1层20米观测塔和全套辐射观测仪器。
2014年6月,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工作人员,经过4天的连续工作,在海拔5830米的东绒布冰川消融区,架设了自动气象观测系统(AWS)。该系统包括两层的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和气压,一套四分量辐射,10厘米、20厘米和40厘米的土壤温湿探头。
珠峰北坡地区,已设有定日和聂拉木两个常规气象站、中国科学院珠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绒布寺自动气象观测站及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的东绒布自动气象观测站。这意味着,珠峰北坡在海拔4276米、5190米和5830米的高度地带,均有气象观测,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不同海拔梯度观测段面。
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珠穆朗玛峰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在-34℃~ -20℃之间,极端最高气温在19℃~30℃,年平均气温在-0.3℃~5℃,夏季平均最高气温8℃~15℃,具有寒温带的气候特征。
珠峰地区气候复杂多变,一年四季,翻云覆雨。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气候差异很大,南坡降水丰沛,具有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北坡降水少,呈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征。
珠穆朗玛峰气候具有明显季风特征。每年3月初~5月末,珠峰地区为风季过渡到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10月末是雨季过渡至风季的秋季,这两段时间海拔8000多米高处的风速较小,少有雨雪,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
珠峰地区范围较大,因所处地域不同,受复杂地形影响严重,设置在该地区不同气象站点的温度、降水、蒸发、气压等气象条件,差异非常大。
珠峰正在变暖。有资料显示,珠峰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冰川地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最近几十年来,气温以0.23℃/年的速率上升,冬季较夏季更为剧烈。20世纪70~90年代气温呈加速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从0.42℃/年增加到0.88℃/年。21世纪前10年基本与20世纪90年代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