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军事理论的巨擘
——19世纪初叶普鲁士军队参谋长克劳塞维茨
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军事家,他的名著《战争论》的问世和广为流传,使他的名字闪烁着跨时代的光芒。单就军事生涯来看,尽管他12岁投身行伍,38岁晋升少将,也曾官至军参谋长,然而,他既没有指挥过大的战役,也没有赢得过任何关键性的胜利,可谓平淡无奇。他的成名缘于他对战争现象的独特认识与体验,缘于他对战争性质的深刻揭示与阐述。他总结了自己毕生经历,研究了众多战争和战役的过程与历史,从战史中的那些具体而又普遍的东西中,揭示出战争的规律和准则,成为第一个理解了战争作为政治工具这一性质的人。
少小从戎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年6月1日出生在布尔格城一个生活贫寒的家庭里,父亲是普鲁士王室的收税官。由于家境贫寒,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童年生活。
他的祖先出自萨克森一个神甫家庭。他的祖父曾在哈雷当过神学教授,去世很早。年轻的寡妇便改嫁普鲁士少校冯·洪特。这样,祖母与前夫所生的儿子,即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父亲使用起了贵族称号,进入了军界。因在战斗中受伤致残,官至少尉便离队,在马格德堡附近的小城布尔格当了一名待遇菲薄的收税官。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就在那座小城出生长大,并在那里进私立学校学习。他只受过简单的初级教育,认得几个拉丁文单词。他的父亲除了培养他具有真诚、谦逊和责任感等品德外,很难让他受到充分教育。由于他父亲的年俸难以养活一个有六个孩子的大家庭,所以这个家庭里四个男孩子中的三个从小就被送到军队,只有长子能够按照母亲的愿望,进大学研究神学。在兄弟四个中最小的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不满12岁就被父亲带到波茨坦,送进费迪南德亲王团当士官生,当时,他的哥哥威廉已经在团里当少尉了。
12岁的克劳塞维茨整天与成年军人们一起摸爬滚打在血与火的战场。1793年,年幼而瘦弱的克劳塞维茨在美因茨城郊第一次体验了战争生活,并在战斗中被晋升为见习军官,穿上了同其他军官一样的制服。首次参战的规模虽不算大,但法国人的胜利和普鲁士军队失败的情景,却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同时激励了他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伟大的人物总与伟大的时代相联系。克劳塞维茨的前期军事生涯,正是“战神”拿破仑几乎踏平整个欧洲的年月。他以犀利的军事眼光,目睹了这位军事巨人的兴衰。从1793年至1795年的几年间,克劳塞维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几十次战斗,领略了当时战争的各种现象。进攻和防御、胜利和失利的实践和体验,使他认清了老式横队战术的落后性,炮兵的巨大威力,积极防御的坚强有力以及军队的武德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等等,从而为这位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大师的成长垫铺了肥壤沃土。
幸遇恩师
自1795年普鲁士与法国媾和以后,克劳塞维茨和他所在的军队度过了十多年的和平生活。这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阅读了大量的战史和最新出版的军事著作。他广博的学识和锐敏的思维,开始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1801年,团指挥官荐送克劳塞维茨到柏林军官学校深造,使这位21岁的青年军人来到了知识的海洋中。他比周围的任何人都善于利用时间,不仅潜心钻研军事理论,而且孜孜不倦地钻研数学、逻辑学、地理和历史等。在军校,克劳塞维茨有幸结识了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普鲁士军队的改革派核心人物、该校校长沙恩霍斯特。
沙恩霍斯特注意到这个无人向他推荐的奋勉的青年军官,并且很快就发现他具有非凡的天资。沙恩霍斯特有一次邀请克劳塞维茨去谈话,在谈话中,年轻人向长者坦率承认了自己的不足,长者则给自己的学生以鼓励,指明应走的道路。这次谈话使两人从此成了忘年交。对克劳塞维茨来说,这次会晤对他以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推动作用。
为了使自己的思想影响不仅仅局限在青年军官中,沙恩霍斯特建立了“军事协会”。克劳塞维茨是这个协会的积极参加者。从这时起,沙恩霍斯特对克劳塞维茨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克劳塞维茨后来的许多军事理论著作都吸收了这位恩师的思想。克劳塞维茨一生都十分感激这位父亲般的师长与朋友,把他称之为“我精神上的父亲”。沙恩霍斯特则把这个小青年当作知音和得意弟子。尽管两人的地位和年龄相差悬殊,他们之间的友谊却与日俱增,这友谊之果不仅仅有利于他们两个人,而且应该说后来得益的是整个民族。在沙恩霍斯特的帮助、提携和影响下,克劳塞维茨很快成长为最优秀的普鲁士军官之一。
投身改革
1803年,克劳塞维茨从军官学校毕业后,经沙恩霍斯特举荐,担任了普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不久,他又得到了国王弗里德里·威廉三世的赏识。这样,克劳塞维茨便跻身与自己门第相距甚远的宫廷社会。他是一位颇为能干的副官,既充当亲王的总管,又是随从官,处处表现得彬彬有礼,才智出众,办事干练,深得上下人心。同时,他在这新的环境中,继续从事军事科学研究,并进一步丰富了其他方面的知识,尤其改善了文学方面的修养。
1806年10月,普法战争爆发了。战争以法国人的凯旋,普鲁士人的失败而结束。克劳塞维茨与他的亲王一起参加了这场战争,双双做了拿破仑的俘虏。1807年元月,他随亲王被解送到法国。在法国,克劳塞维茨一边同他的亲王过着高贵的战俘生活,一边饱餐了巴黎的文化艺术,并研究了拿破仑的用兵方略。10个月后,两国交换战俘,他们重新回到普鲁士。从1807年11月至1808年3月,克劳塞维茨根据自己的这段实践和所见所闻,写了一份长达14页的备忘录《关于普鲁士未来反法战争行动》,对以后的战争作了新的探索和预测。
1807年9月《提尔西特条约》签署后,普鲁士沦为法国的附庸国。为了摆脱这种被奴役受欺凌的地位,为尔后复国准备条件,克劳塞维茨积极向沙恩霍斯特建议,并通过军事改革委员会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
1810年8月29日,克劳塞维茨晋升少校,担任了柏林军官学校的战略学和战术学教官,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这样,他又有机会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作理论上的概括。当他秋季休假结束,于10月15日开始讲课时,他准备的讲稿已有200多页。在授课中,他就如何选择合适的山岳丛林地区、组织民众武装、开展游击战争、采取诱敌深入的方法对付法军的进攻、争取防御作战的胜利等问题发表了个人看法。
锻炼成长
在拿破仑威震整个欧洲的时候,普鲁士一些富有爱国热情的将军如沙恩霍斯特、格乃泽瑙等反对屈服于拿破仑。克劳塞维茨受他们的委托,于1812年2月起草了一份日耳曼民族解放纲领,提出了联合俄国反对法国侵略者的人民战争思想。
1812年3月31日,克劳塞维茨告别自己的妻子与亲友,踏上了去俄国的旅途,到俄军去供职。俄国人根据格乃泽瑙的推荐,把这位才华横溢的少校晋升为中校,并给予优厚的薪俸。
是年年中,拿破仑摆出向俄国大举进攻的架势。按最高估计,当时俄军有18万人,而法军至少有36万人。如何战胜强敌,沙皇大本营展开了一场讨论。克劳塞维茨来到俄国时就在俄皇亚历山大的顾问普富厄尔中将身边工作。他不同意普富厄尔关于在离国境线不远的德里萨构筑营垒,阻挡法军进攻的主张,认为在德里萨设垒是不明智的,因为该城位于俄国两条主要公路之间,极易遭到敌军的迂回包围。他同意利文中将关于将敌人放进来,待其疲惫后再与之决战的主张,认为面对这样的强敌,唯一的办法就是向本国腹地退却。
同年6月22日,拿破仑向俄国宣战。这是一场决定欧洲两个大国生死存亡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进攻和防御这两种主要作战形式,作为敌对双方重要的对抗手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克劳塞维茨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从哲学高度揭示了进攻和防御的实质内容及其相互间的辩证关系。诱敌深入战略和民众战争是俄皇亚历山大对付拿破仑的两个法宝,对赢得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克劳塞维茨更是认清了这两种有效手段在抵御外侮中的巨大力量。
战争期间,克劳塞维茨在骑兵军供职,参加过奥斯特罗夫诺、斯摩棱斯克和博罗季诺等会战,从10月起在维特根施泰因军团司令部工作。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经历和观察了这场战争。拿破仑的进攻与溃败,俄国人的退守与追击,使他搜集到若干不寻常的战争实例。1813年,战场移到了德意志的土地上,克劳塞维茨任俄普联合军团的参谋长,参加了莱比锡大会战。1814年4月,他回到普鲁士,成为普鲁士军队的一名上校。
1815年3月,被囚禁的拿破仑秘密逃离厄尔巴岛,在巴黎复辟了。欧洲各国再次组织起反法同盟。此时,克劳塞维茨被任命为第三军参谋长,参加了对拿破仑的最后的战争。1818年他38岁时被晋升为少将,并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
1818年以后,克劳塞维茨夫妇在柏林度过了12年相对稳定的、半隐居式的生活,把主要精力用于撰写他们的代表作《战争论》。这对恩爱夫妇,一个奋力著书,一个充当秘书。但不幸的是,长期的戎马生活以及繁重的脑力劳动,过早地损害了克劳塞维茨的健康。1830年春,克劳塞维茨奉调炮兵工作时,《战争论》尚未修订完毕。他将3000多页手稿分别包封起来,准备以后修改,但一直没得到机会。1831年11月16日,他任驻波兰边境普军参谋长不久,即因病去世。他没有能够最后写完《战争论》,这部理论巨著以及其他战史著作的整理、出版工作,均由他的妻子玛丽·冯·布吕尔代为完成。
不朽之作
《战争论》是使克劳塞维茨获得世界声誉的一部军事著作。他在1827年写的一篇题为《说明》的文章中说:“尽管这部著作没有完成,我仍然相信,一个没有偏见、渴望真理和追求信念的读者,在读前六篇时也不会看不见那些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对战争的热心研究所获得的果实,而且也许还会在书中发现一些可能在战争理论中引起一场革命的主要思想。”克劳塞维茨的预言成为现实。尽管他的著作并未完成,但正由于它包含着一些在战争理论中引起革命的思想,因而受到各国军事界的重视,被译成多种文字,发行于全球,被推崇为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被公认为军人的必读之书。
《战争论》全书分三卷、八篇,即:《论战争的性质》、《论战争理论》、《战略概论》、《战斗》、《军队》、《防御》、《进攻》(草稿)、《战斗计划》(草稿),共124章。书的最后附有作者在1810年至1812年为普鲁士王太子讲授军事课的材料和《关于军队的有机区分》、《战术或战斗学讲授计划和提纲》两篇文章。
克劳塞维茨在书中对战争与政治、人与物、战争目的与手段、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进攻与防御等关系所作的辩证探讨中,能提出不少精辟的见解,是与他掌握了一套正确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他把辩证法广泛地运用于对战争现象的研究,用于揭示战争的发展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战争在矛盾中运动和发展的基本思想,贯穿在他的全部研究工作之中。克劳塞维茨正是运用这种有效的辩证研究方法,科学地说明了许多复杂的军事现象,从而大大推动了19世纪军事学术思想的发展。这是他一生对军事科学作出的最大贡献。
总之,由于克劳塞维茨具有丰富的战争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战史材料,在研究军事著作的同时,还研究过大量的哲学、历史和文学著作,力图用辩证的方法探索战争理论,因而能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和一系列作战原则。他的许多见解,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步倾向和革新精神。《战争论》不失为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也是世界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