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乡愁带给我们的哲学思考
邹广文
摘要:乡愁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生成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换的历史语境中,所折射的是“传统”与“现代”的二元文化冲突。乡愁所表达的是现代人对传统的敬畏,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处于社会急剧转型的中国,文化乡愁所传递出的价值在于:要在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自觉认同中守护好文化多样性,要注意反思人类文化实践的目的指向以达于物质与精神的平衡。要通过“乡愁”来反思我们的今天文化社会实践,从而达到真正的文化自觉。
关键词:文化乡愁 现代化 文化多样性
在向现代化高速行进的当代中国,“乡愁”之情愫再一次被唤醒。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生成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换的历史语境中,所折射的是“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冲突。这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等,都无不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说来,则有着特别的意义和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了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或确切地说——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今天,人类生活已然步入现代化时空,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一个人的文化成长,“故乡”与“远方”常常是一生的纠结:脚步一直憧憬着远方,但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却是故乡。因为故乡承载着思念与成长,她是我们前行的理由,是我们奔向远方的原动力。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诗人北岛的著名诗句“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歌所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结束海峡两岸人为隔绝、回到祖国大家庭的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折射了当今时代的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生活,随着一座座城镇的拔地而起,人们纷纷涌入城市,开始新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甚至同住一座楼一个单元中的人,彼此间却互不认识,无法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但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现代生活的脚步越来越快,时光在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的交织中逐渐老去,但乡愁也许是伴随当代中国整个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文化主题。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农业文明的国度说来,对于现代化的感受也许别有一番滋味。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对于“乡愁”的解读过程也是中国人对于“现代化”的独特认同过程。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敬畏,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我们每个人在长大,故乡似乎在变小;但是故乡再小,也是心中的家。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看起来,“乡愁”二字包含了我们太多的文化追问:未来的中国将走向何处?国人所期盼的“中国梦”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进一步说,“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文化冲突如何消弭?中华文化如何在未来世界文明的大潮中凸显出自己的应有价值?等等。
通过“乡愁”来反思我们的今天文化社会实践,从而达到真正的文化自觉,这也许是我们今天关注“乡愁”的最根本原因。这里,笔者集中讨论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