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与乡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如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解决“乡愁”问题

我们发现,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物欲的过度膨胀、扩张,导致了古朴的乡村及其文化遭到破坏,民德归厚不复存在,民风浇薄,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也随之而破坏,引发起人们浓浓的乡愁。因此,乡愁的产生,实出于人们的反思,即现实的存在与心中的价值理想存在差距,此“差距感”进一步带来“失落感”,由失落而有惆怅,从而诞生了乡愁。

当代人们在都巿的逼仄之下,急躁盲从,惶惶不安,对于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乃至于对自己的人生走向,无所适从,肆恣颠倒,虚无邪恶,适足以颠覆其生命的真实,而不能追求真正的生命存在及其意义。如何解决此问题?我们认为,在城巿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要有意识地加进人文的关怀,使人们的“乡愁”得到疏导。

“乡愁”问题的讨论,重在点醒人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呼唤人们的心灵真实,也即“初心”;立此初心,则生活有本有源,在此基础上,引导人们面向未来,追求自己的文化与生活理想。虽然社会生活变化无常,但是,于其中是否有不变之本?纯净的心灵、人的本真之性能否成为其根本,中国文化倾向于对之进行肯定。人如何不至于陷溺于物欲和身体的躯壳限制之中而能得到解放,这似乎与科学的目标不同,而当归入心灵的解放;这种解放要通过洞察心灵之本真、得其所归宿;再于其内向外展开,得人们日常生活之信念。所以,“乡愁”问题的讨论,是对时下一般只关注于物质层面追求的社会风气的一种反省!人们若只是关注物质的层面,服从于社会巿场的法则,则对于人的心灵和精神生命,可能会造成一种戕害!乡愁的提出,就是要让每个人觉醒其真实的生命自我,不至于在物欲中丧失其本初;当其向外展开时,则追求其价值理想的实现,当其向内反观时,则要挺立起良知的真实价值本源,如此,则能内外一体,使生命的真实得以在现实中呈现。故通过乡愁问题的讨论,恰是要端正其初心,奠定其人生追求的理想之基本方向。

如果说“乡愁”的情绪,引燃了人们内心对美好存在的一种追求,那么,接下来,这种追求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我们认为,中国哲学有助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乡愁问题。中国的哲学要追求真实的人生,与真实的人生相对应者,便是非真实的人生;于是,便有是与非、善与恶的分辨,如此,则中国哲学必蕴有“价值”的判断,因而也成其为价值哲学。所谓价值哲学,非谓只是提供一套价值理论的体系,或者更明确地说,提供一套是非善恶的知识体系;价值哲学更重要的界定,在于其本身即是价值追求的实践、即是功夫,于实践中呈现出人之主体、人之真实存在,要在人这个层面,展示其生命的真实、生命的本质。中国哲学中的心性之学、仁义之教的特点在于其不仅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因此,同样是对形上之道的探求,若是从概念、逻辑方面入手,通过逻辑圆满的诉求,亦可以建立起最后真实本体的可能。如为了说明宇宙和谐、运动、发展的第一因,可以确立起主宰一切的“上帝”概念。然这种确立只是理论的设定,非带有实践性的实现。若只是就此理论而言,则此理论虽然可以圆满,但此圆满只是就其理论与概念逻辑发展之圆满,并不意味着现实和生活实践的圆满。

与此不同,中国哲学则强调于人生实践中确立起价值形上之本。如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9]“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0]中国哲学这种对仁爱之本的追求,犹如求仁得仁,是高度自由的;它不受外在物质条件、环境之制约,是一种仁心、仁意的实现;在实现的过程中,人的心灵便得到了安顿,回到了熟悉的家园。如此,则能解乡愁之苦。

城市化侧重的是物质,乡愁的产生是要于此高度物质化的过程中启发人的精神自觉,自觉人之所以为人者。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感受到的不安、痛苦、恐惧,皆可能与乡愁相联系。乡愁之愁得越多,则人们返观内在心灵之解脱就可能越多。关心生命的成长,关心人心的安顿,是当代学人的重要担当和责任。乡愁的提出,正表明我们所谓的学问不能仅仅是一种思想与理智的游戏,它应当关注生命,不让人的生命颠倒错乱,不让人的生命在物欲中迷失。纯粹关于物的追求并不代表生命真正的旨趣,因为这会让人沦于与动物相同等的地位。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皆需要有适当的价值引领,要有人为它确立发展方向和维度,否则其便会陷于盲动中、横冲直撞。

由明德之本心发而在外,必然要求有人文世界的建构,于其中当然也包括城市化。因此,若城市化能由人的良知本心而发,则自有其合理性;城市化若能与人的生命呈现、成长相关联,则它就能与人的生命本真相贯通。因为主体生命的成长、德性的涵养是离不开家国、社会和世界的,不存在孤零零的个体之德性。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11],有“敬以直内”,必发而有“义以方外”[12];仁德之良知本体,一定会向外感通,一定会客观化为现实,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13],由己及人,由人及物,“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14];城市化若能与此相结合,则得其所而能解“乡愁”之结。

(作者简介:章伟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 本文为2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2015MZDB011。

[2] 林海音:《城南旧事》,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封面页。

[3] 孟子:《孟子·离娄下》。

[4] 孟子:《孟子·告子上》。

[5] 孟子:《孟子·告子上》。

[6] 《周易·系辞传》。

[7]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9页。

[8] (清)李光地:《御纂周易折中》;郑万耕主编:《易学精华》(下),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第1917页。

[9] 孔子:《论语·述而》。

[10] 孔子:《论语·颜渊》。

[11] 孔子:《论语·里仁》。

[12] 《周易·坤文言》谓:“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详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1页。

[13] 孟子:《孟子·尽心上》。

[14] 朱熹、吕祖谦:《朱子近思录》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