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诗与抒情
所谓诗或是诗人,该如何定义呢。以抒情为主的文学艺术形式——这是我们现代人对诗的定义。但是,这种界定终归不过是现代化的认识。下文试以日本基本词义规范的词典《广辞苑》[1]中对“诗”的解说加以引用论述。
1.汉诗。书经舜典言“诗言志,歌永言”。
2.文学体裁的一种。以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形式表达对风景、世事等一切事物的情感、想象等。以对押韵、韵律、字数等有无要求,分为格律诗和散文诗,另外可以根据内容形式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剧诗等。
第一项将诗解释为“汉诗”,并引用《尚书·舜典》。这说明在很长时期内,在日本“诗”特指“汉诗”,其背后隐含着日本长期以汉学素养为学问前提的事实。(日语的“汉诗”是指仿照中国古典定型诗的形式创作的诗歌。“汉学”是对日本人吸收中国古典基础上产生的学问的总称)。《广辞苑》将现代视角下的“诗”的定义,放在第二项进行解释。此时的“诗”作为翻译词汇,对应poem或者poetry。
接着,《广辞苑》还引用到以下两项内容,对“诗”进行解说。
——诗有别才(《沧浪诗话》)
——祭诗(《唐书贾岛传》)
《沧浪诗话》的引用说明,诗才有着区别于知性或理性的特殊价值;贾岛的典故则说明了中唐以后世人对诗的狂热。无论是《沧浪诗话》还是贾岛的典故,都已经远离了现代人的认识。但对于二者的引用说明《广辞苑》的编者认识到,既然将诗的第一要义定义为汉诗,以上两项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转折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广辞苑》这本划时代的词典成立于明治时期,且编者新村师出上田万年,那么这本词典反映的应该是日本传统,也就是根植于汉学的文化、语言。这本辞典的释义也说明现代化的词汇认识历史尚短。近现代将poem、poetry翻译为“诗”,并定义为以抒情为主的语言艺术形式。但这归根结底不过是现代化的一种认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诗都是完全区别于poem、poetry的一种存在。
在古希腊,将能听到神感召的人称为诗人。吟游诗人则被认为内心居住有神明的灵魂,是将神灵的感召传达给世人的人。而诗被认为是超越人类世界的秩序和价值的特殊语言。
诗之所以为诗,其本质意义恐怕就在于这种超现实性。我们称为诗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或现实的价值,抑或是因为超越而成为反映普遍价值的一种语言艺术;是通过对个别现象的抒情、叙景,或是叙事来反映世界的普遍现象的语言。
但是,中国古典“诗”并非以抒情为中心。而且,闻一多在其《歌与诗》[2]中,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中国古典“诗”与我们所谓的诗是相区别的。闻一多说,古代抒情的是“歌”,而“诗”所表达的内容与“志”同义。并且,所谓“志”的意义本来是“记忆”“记录”,而其内涵为“史”,也就是一种记录的自觉(书写并作以保留)。简单来说,闻一多主张中国古典“诗”,抛开抒情,首先有着一种鲜明的记录自觉性。
诚然,中国古典诗与欧洲、日本的诗并非同类。与其说其以抒情为主,不如说其更注重格律、理念。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中国古典诗都以儒教规范为重。中国古代的“诗人”并非指作诗的人,而是指体现着“诗六义”的《诗经》之诗人:指代那些对现实进行批判或赞美,怀有儒教使命感的诗人。
如此,中国古典诗与poem、poetry,其本质是不同的。对这么不同的古典诗歌里面,却同样探求诗的要素,同样追求抒情性、文学性,就是到现代才开始的学术方法。在古典研究中导入“文学史”,以探求“文学”,这将成为研究中国古典世界的新途径,也将引领我们逐步发现“文学”的本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