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海外侨胞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与特点

“一带一路”是近年研究热点。有专家认为,运用华侨华人资源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倡议,要处理好以下六大关系: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当地华商企业的竞合关系;以华侨华人为桥梁纽带与合作投资经营的关系;让华侨华人从项目推进中受益与引导其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关系;依托华侨华人推进“一带一路”项目落地与维护其发展机会的关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与整合侨力资源的关系;华侨华人参与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的关系。这可谓真知灼见。

但是,“一带一路”建设不拘泥于经济领域,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华侨华人都能发挥独特作用,从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角度讲,海外侨胞是融通中外的“天然桥梁和纽带”。华侨华人群体具有联结祖(籍)国与所在国的桥梁和纽带的特殊性,应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中介力量。其特殊性表现在:

1.人数众多、组织健全

官方数据认为,全世界有6000多万华侨华人,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有4000万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大约有3000万人。在日韩的华侨华人规模虽不大,人数不到200万,但是在日华侨华人在日本社会的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组织比较健全,人数众多,层次较高。

2.海外侨胞具有语言优势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媒介,也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工具。海外侨胞有着共同的血脉和亲情,有着共同的语言。如何让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当然是要靠语言。拿中华文化在巴西的传播来说,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巴西的母语为葡萄牙语,英语交流并不十分普遍。中华文化想要走入巴西的主流文化圈,为巴西民众所接受,必须超越华语的圈子,用对方语言葡萄牙语来呈现中华文化的内容,因此,在巴西传播中华文化,必须有一批熟悉中巴双方语言的人才,遗憾的是,中国国内这方面的人才很缺乏,导致目前中国向巴西输出的各种图书、影像等文化作品均以英语、汉英双语为主,无法让中华文化走近巴西民众。相比而言,长期身居巴西、掌握中巴双方语言的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他们利用语言优势,一方面为国内的文化、艺术团体、个人走入巴西、展现中华文化风采充当桥梁和媒介;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华侨华人个人、中巴传媒、中巴教育等途径,在巴西社会传播中华文化。[2]

广大华侨华人除了掌握所在国语言和汉语,还熟悉所在国的语言表达方式。他们的言论相对官方来说,更易被住在国民众所接受。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中,华侨华人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海外华侨华人更加了解住在国的价值观,能起到沟通作用。我们在国内无法很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价值观,无法站在别国的价值观上理解问题。但是,华侨华人更为了解住在国价值观,可以为中国提供更加多元的价值观视角。例如,2008年西藏发生骚乱之后,大批华侨华人利用美国集会的自由环境,通过图片展览、新闻片、传单发送、演讲、唱歌等多种形式抗议达赖访美。[3]所以,海外侨胞对祖籍国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的了解,博采中外文明之长,通晓中外语言文化的独特优势,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桥梁。

3.经济实力雄厚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良性发展,呈现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且不断加强。在东亚地区,正在形成以华人为主体的区域性经济协作圈。华人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使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变化,而且对东南亚尤其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且辐射到北美、南美、欧洲、非洲等地。[4]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为广大海外侨胞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聚居着4000多万华侨华人,集中了一大批华商,全球华商企业资产约4万亿美元。[5]“一带一路”主要覆盖区,亚洲华商经济实力占世界华商经济的2/3以上,世界华商500强中约1/3分布在东盟各国。在东南亚,截至21世纪初,华人上市公司占整个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70%,华人资本占亚洲(除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以外)十个股票市场股票价值总额的66%。[6]

日本帝国银行2010年7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日中国企业有611家,300多位华侨华人活跃在日本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华商有很多优势,可以积极参与丝绸之路建设,在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转型升级,参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动人民币更加广泛使用,深化海洋经济开发与合作,构建区域科技与智力支撑网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7]可以做好“彩虹桥”。

4.华侨华人的“天然”优势

华侨华人了解中国和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状况,懂中国及所在国的语言,了解两国文化环境,是连接中国与所在国的纽带和“天然桥梁”。他们可以提供语言翻译、法律服务,在推动民间交流、化解偏见、增进两国民众间的互信等方面,其作用不可替代。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许多国家支持。如: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老挝、缅甸、东帝汶、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等国,都明确表态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

但是,也有一些国家的舆论表现出误解甚至质疑的态度。有的中亚国家学者指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最终会把中亚国家置于“两难”境地;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有文章说,中国的丝路复兴计划目的在于谋求能源保障;英国《金融时报》刊发专家的文章,说中国“一带一路”旨在链接自己的“新兴市场”,等等。所以,华侨华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天然优势化解偏见、误会乃至抵制敌意的媒体宣传的。

5.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互为依托、相向而行

首先,“一带一路”建设中有一个关键词是“互联互通”,广大华侨华人在人文、体制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与各国理想的沟通“纽带”;其次,“一带一路”建设目标是强化中国与周边及沿线各国的战略互惠关系,这就能为华侨华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华商可借“一带一路”建设之势,参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众多项目运作中,分享经济效益的同时,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实施。[8]

华侨华人这一群体目前呈现以下新特点:

一是新移民和华裔新生代数量增加。改革开放后,出国的华侨华人人数超过1000万,以后再到3000多万、5000多万,到现在的6000万,分布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年龄年轻化,华裔新生代组织、专业协会和青年侨团不断涌现。同时,中国公民探亲、留学、旅游和劳务短期出境人数也不断增加。

二是海外侨胞经济科技实力增强。华侨华人的工作不再主要在传统领域,而是向贸易、工业制造、房地产、金融及高科技产业拓展。海外侨胞智力资源丰富,在欧美发达国家就集聚着数百万专业人才。仅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就有100多位华裔院士,每年约1/4由华侨华人科技人才在硅谷企业工作。有统计认为,全球华商总资产已近4万亿美元。因此,华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支重要力量而不可忽视。

三是海外侨胞政治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华侨华人秉承中华文化中谦和、忍让、勤奋和以家庭为重的美德,得到居住国主流社会的认同和尊重。随着侨胞人数增多、经济科技实力增强以及地位的提升,他们的公民意识、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大大增强。许多华人加入主流政党,参与选举,进入议会和政府。在有些国家,成为部长、州长、市长、大使和各级议员的华人比比皆是。由于华人积极参政,当地政要更加重视发挥华人的作用。

四是海外侨胞对祖(籍)国民族和文化认同增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海外侨胞与祖(籍)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开展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机遇的积极性高涨,推动中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意愿强烈,保持民族和文化特性更加自觉。现在全世界有2万多所华文学校,2万多个华人社团,数百家华文媒体,还有独具特色的唐人街、中国城、中餐馆和中医诊所等,[9]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丰富各国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

东南亚、南亚、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等国的华侨华人能有效增进中国与住在国的“民心相通”。沿线国家的华侨华人在强化民意基础,加强文明交流,奠定和巩固“一带一路”的社会和文化基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带一路”搭建起了欧亚之间的经济文化之桥,华侨华人凭借其独特优势将扮演“桥梁中的桥梁”角色。[10]总之,华侨华人人数众多,且具有语言优势,经济实力雄厚,是连接中国与所在国的天然桥梁和纽带,“一带一路”建设为华侨华人的生存、发展及社会地位的获得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