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学刊(第1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器”的失传与“道”的变质

“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一个习惯性说法。实际上,以道器并重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并没有源远流长,而是发生了失传与变质。中华文化有清源浊流之变,没有这个认识,无法解释中华民族前后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早期的文明先进,后期的落后挨打。清源浊流之变,体现在“器”的失传与“道”的变质。

1.“器”的失传。一个“器”字,遭到了道家的反对与否定。

在理论上否定器,始于道家创始人老子。《道德经·第57章》:“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老子将利器视为不祥之物,将利器视为动乱的根源。

老子的最高理想是建立起相安无事、老死不相往来的寡民小国。实现这一理想的第一步,就是抛弃所有的器,有船也不要乘,有车也不要坐,把兵器锁进仓库里;实现这一理想的第二步,就是不要再发明创造任何新的器;最终,还回到结绳记事那样的时代。

老子的情怀,是圣人的情怀。问题是:人间天下并非全部是圣人。圣人之外还有小人,小人之外还有强盗,强盗之外还有外敌。“你不往并不等于他不来!”老子的家乡在楚,楚被秦所灭。这证明,老子的理想在当时就行不通。蒙古大军、满族大军逐鹿中原,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日本鬼子南京大屠杀,这证明,老子的理想在之后同样也行不通。没有器根本就没有安全太平可言,当时证明了这一点,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现实同样可以证明这一点。

从实际中否定器,始于道家继承人庄子。《庄子·天地》篇记载了“浇菜老人反对使用杠杆”的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向一位正在浇菜的老人介绍了省力而高效的杠杆。用杠杆提水浇菜,节省力气且事半功倍。浇菜的老人听后,不但没有感谢,反而把子贡狠狠批评了一顿:“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这是浇菜老人的态度,实际上是庄子的态度。人类历史最早的杠杆,就这样遭到了道家的否定。

一个“器”字,遭道家否定后基本失传。

2.“道”的变质。道的本义,《周易·系辞上》界定为“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讲究的是阴阳合和。描述阴阳合和,《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之论,《周易·系辞下》中有“阴阳合德”之论,《道德经》中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论,《国语·郑语》中的“和实生物”之论;这几个论断告诉后人,一阴一阳之间的关系是合和关系。

阴阳合和,被西汉董仲舒偏偏变质为阳为阴纲。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基义》中以“阳为阴纲”立论,论出了“王道之三纲”。请看原文: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妇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君为阳,臣为阴,由此演化出了君为臣纲;父为阳,子为阴,由此演化出了父为子纲;夫为阳,妇为阴,由此演化出了夫为妻纲。阳为阴纲,是“王道之三纲”的立论基础。阳为阴纲,在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里根本找不到任何支持的依据。“一阴一阳之谓道”被董仲舒变质为“阳为阴纲之谓道”。道,被董仲舒所变质——大道变质为伪道。

一个“道”,变质在西汉。

西汉以后,道器并重的文化变质为伪道无器的文化。西汉以后的文化,不再重视发明创造。西汉以后的文化,敬重的不再是善于发明创造的能者贤者,而是逐鹿中原的胜利者。道器并重的文化,孕育出了令世界心悦诚服的中华文明;伪道无器的文化,最终孕育出了落后与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