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中重新认识欧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反危机措施与经济初步复苏

为应对金融危机,欧盟、欧央行及各成员国政府密切协同,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救市行动。从最初直接向金融机构注资到综合采取财政和货币政策,救市规模逐步扩大,干预程度由浅到深,政策手段日趋有力,直接推动了2009年下半年经济复苏。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危机救助过程中,欧盟发挥了组织协同作用,力促政策协调统一,维护统一大市场的自由和开放。

一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

在金融危机发生不久,欧盟、欧央行及各成员国就不惜下“猛药”,采取了多项应对政策和措施,其目的就是要打破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的恶性循环,增强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缓解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反复强调的,需要“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政策”。[8]

1.欧盟委员会的“超国家”政策协调

作为欧盟“政府”和一体化的重要机构——欧盟委员会,在危机应对中也发挥了独特作用。欧委会采取了一些“超国家”的协调措施,将欧盟各成员国“拧成一股绳”,避免了分散作战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一是协调各成员国的财政政策。财政刺激政策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扩大本国内需的同时,会对他国产生正的溢出效应,扩大他国对本国出口。在拥有统一大市场的欧盟,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更为明显,一些成员国也因此不愿出台财政刺激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体化的重要机构,欧委会为了防止出现“救助套利”现象,加强财政政策协调,使各成员国都有所行动,使各国财政刺激计划的效应最大化。与此同时,欧盟的协调作用还表现在对财政政策的监督上,即根据各成员国的实际情况,监控其财政刺激政策是否突破《稳定与增长公约》限制,是否会引发经常账户出现严重的失衡问题等。

二是审批各国金融救助计划。为了防止内部金融市场碎片化,以及出于对受益人和非受益人共同担保责任等考虑,欧委会通过制定国家救助规则(指导条例)来审批各国金融救助计划。这是因为,从技术上来看,欧洲一些大型银行集团因跨国经营,难以被一国政府救助。这些大型银行通常在欧洲各国设有一家独立法人的子银行,有独立的资产负债表,而集团又对各个子银行业务和资金有着高度统一的管理。一旦银行被相关国家分割接管,业务将无法继续开展,各国只能暂时接管后再进行出售。而一旦银行倒闭后,不同国家间如何分担损失问题也将变得十分敏感,难以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在这种环境下,需要欧委会发挥“裁判员”的作用,制定一套指导条例,按此规则来审批各国金融救助计划。

三是维护欧盟的团结和统一。欧委会与欧洲投资银行一起,从预算中拿出300亿欧元用于欧洲经济复兴计划,以实际行动来维护欧盟的统一。欧盟还就危机应对提出了各种指导性意见。正如巴罗佐主席所说的,欧盟委员会的计划旨在为协调各成员国的行动提供统一框架和一套“工具箱”,成员国可根据自身情况从中选取适当的举措。[9]此外,欧委会从维护欧洲统一大市场出发,坚决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做斗争,坚决抵制成员国“以邻为壑”的危机应对政策。

2.欧央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政策措施

欧央行在危机中履行中央银行职责,通过多种政策措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这些措施主要有:

一是连续大幅下调政策性利率。随着经济金融形势显著恶化和通胀压力持续缓解,[10]欧央行在短期内多次下调政策性利率,并将其下调至历史最低水平。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欧央行共7次降息,将政策性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从4.25%降至1.00%。欧央行短时间内密集、大幅度降息,这在欧元区历史上既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11]

二是向金融部门提供流动性。欧央行通过直接向商业银行注资、为其担保,以及向其提供贷款等方式,以空前的方式向金融部门提供流动性,应对信贷紧缩。2008年9月22日,欧央行宣布向货币市场注资276亿欧元,拉开了欧盟机构救市的序幕。除降息外,欧央行还通过多种途径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其一是联合其他欧洲国家央行,根据与美联储达成的货币互惠协议,向隔夜市场注入短期美元贷款;[12]其二是进一步放宽商业银行抵押贷款范围,以便为向其贷款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其三是以优惠利率向市场无限量地注入流动性,最先开始以为期一周至6个月不等的短期信贷为主,从2009年6月23日起将期限延长至一年,遂转变为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s)。欧央行通过实施历史上最低水平的政策性利率,以及大规模地注入流动性等政策措施,促进了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大幅回落。欧元区银行间市场3个月拆借利率(Euribor)从2008年10月5.11%这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点,回落至2010年4月0.64%这一1994年以来的最低点。[13]

3.成员国层面的政策措施

在欧委会和欧央行的统一协调下,各成员国层面也开展了积极的自救和互救。其主要政策措施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实施大规模金融救助行动。为了最大限度地遏制危机对金融体系的急剧冲击,增强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恢复金融市场正常功能和稳定市场信心,10月7日,欧盟27国财长会议决定,在至少一年时间内,将欧盟各国最低储蓄担保额度提高到5万欧元,以稳定存款人信心。10月 14—30日,欧委会陆续批准了英国、丹麦、爱尔兰、德国、瑞典、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等国的金融救市方案,使成员国得以具体落实和深化救市措施。在此后的一个月内,欧盟十几个成员国陆续推出了史无前例的金融救市方案,总规模高达3.5万亿欧元。这其中,2700亿欧元用于向金融机构注资,3.2万亿欧元用于为金融机构融资提供担保。英国力度最大,规模为6250亿英镑。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分别为5000亿欧元、3600亿欧元、2000亿欧元、300亿欧元。随着救市措施逐步实施,欧洲金融市场的紧张局势有所缓解,市场信心明显稳定,有力地减缓了经济垂直下行的势头,扼制了欧洲银行业恶化的趋势。

二是联合推出欧洲经济复苏计划(EERPs)。2008年12月,根据欧委会的建议,欧盟各国政府实施了欧洲经济复苏计划(EERPs)。[14]该计划旨在缓解金融动荡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通过充分挖掘欧盟内部潜力来创造需求,重振市场信心。EERPs由两个主要支柱构成,财政刺激政策和结构改革政策。从2008年11月26日起,欧盟及其成员国陆续推出两轮总额约4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占欧盟GDP的3%。第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为2000亿欧元,其中欧盟层面筹措300亿欧元,成员国筹集1700亿欧元。2009年1月20日,英国、法国、德国等先后公布总规模约2000亿欧元的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欧委会也做出50多项应对危机的决定,批准成员国25项旨在稳定企业和实体经济的救援计划。据欧盟估算,若将两轮经济复苏计划动用的资金额,加上自动稳定器的作用(2%左右),其效力相当于欧盟GDP的5%。[15]然而,也应看到,EERPs突破了《稳定与增长公约》对财政赤字率的约束,为债务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三是出台多项产业扶持政策。为扶持在危机中受到冲击的产业,促进增长和就业,欧盟一些成员国出台了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即以旧车换新车政策。汽车产业是欧盟的重要产业,对其扶持有助于稳定就业。同时,汽车消费约占欧元区私人消费的5%左右,对其扶持也有助于稳定欧元区私人消费。2009年年初,法国政府宣布向陷入困境的雷诺公司和标致雪铁龙集团提供总计65亿欧元的5年期低息贷款,利率为6%(正常利率为10%—12%)。作为交换条件,这两家公司允诺在贷款到期前不关闭法国国内的任何工厂,同时承诺不裁员。2009年至2010年,受旧车提前报废购新车补贴政策刺激,欧盟和欧元区新车登记数量出现了较快增长(参见图2-1)。[16]除汽车产业外,欧盟与成员国政府还对具有技术和产品创新优势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对陷入困境的企业进行专项救助。

img

资料来源:European Economic Forecast—Autumn 2011,European Economy,6,2011(provisional version),p.36.

图2-1 欧盟汽车扶持政策出台前后汽车登记数量的变化

四是注重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受高税收、高福利政策的影响,欧盟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据估算,在经济出现按欧盟定义的严重衰退的经济周期内,欧盟成员国的自动稳定器波动范围占GDP的±2%以内,也就是说,如果某一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2%,那么,在随后出现严重经济衰退的周期内,其财政赤字将在0%—4%的范围内波动。因此,从理论上讲,欧盟财政政策的大框架,可以使成员国在很大程度上利用自动稳定器调控经济。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欧盟注重利用这一特征的优势,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17]使经济在衰退时趋向于稳定。

二 反危机政策促进欧洲经济初步复苏

从2008年10月开始,经过综合救助,至2009年下半年,金融市场紧张局势有明显的改善,实体经济也出现了止跌回稳的迹象。主要表现在:

1.主要大银行盈利状况好于预期。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和欧央行极低的短期再融资利率,以及2009年春季以来全球市场形势改善,欧洲银行业得以不断提高清偿率,修复资产负债表和降低杠杆率。这不仅稳定了金融头寸,而且部分成功地恢复了内部收益。2009年上半年,包括渣打银行、巴克莱银行、巴黎国民银行、汇丰银行等欧洲主要银行的税前利润均高于市场预期。

2.信贷紧缩状况有所缓解。欧央行调查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企业贷款继续紧缩的银行数量净占比仅为8%,该数据比第一季度的43%和第二季度的21%大幅下降。这表明银行信贷紧缩周期接近结束。

3.欧洲经济缓慢走出衰退。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各方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欧洲经济实现了小幅增长。这其中,先后两轮EERPs拉动2009/2010年欧盟经济增长1.75%。[18]对于德国来说,汽车以旧换新举措和补贴企业维持就业成为德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9年第二季度,德国GDP环比增长0.3%,经济明显反弹。同样,购买新车补贴措施也使法国和意大利2009年8月工业产出环比分别增长1.8%和7%,为20年来最高月度增幅。2009年第三季度,欧盟和欧元区经济环比分别增长0.4%和0.5%,终止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表明欧洲经济开始企稳向好,欧盟自救措施与全球联动救市已初见成效。

尽管如此,欧洲金融和经济形势出现的上述积极变化是不稳固的,仍有其脆弱性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机构仍是市场上最脆弱的环节,金融市场并未从根本上稳定下来,市场信心依然脆弱;二是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活动严重影响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运行,信贷紧缩尚未有效缓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深度侵蚀导致巨额金融救市资金的效果受到抑制;三是本轮经济复苏主要以政策刺激为主,自主复苏动力不足;四是大规模救助行动突破了《稳定与增长公约》对财政赤字率等的限制,埋下了财政和债务危机的种子(相关内容将在第三章详述)。

专栏2-1 G20峰会机制及其在维护世界经济稳定中的作用

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在全球扩散,凸显了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性,G20峰会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G20集团的GDP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3。G20集团成立的宗旨是为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G20集团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的形式运行,不设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该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为了确保20国集团与布雷顿森林机构的紧密联系,IMF总裁和世界银行行长等作为特邀代表也参与该论坛的活动。

G20集团成立后,真正发挥作用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从2008年起,G20领导人召开峰会以商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2009年,G20领导人宣布该组织已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是促进国家间政策协调的更好机制。截至2011年年底,G20已经在华盛顿、伦敦、匹兹堡、多伦多、首尔和戛纳举办了6次首脑峰会,形成了一系列政府间的政策协调机制,包括金融市场改革、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是IMF)治理改革等。

从以往峰会目标的落实情况看,各国对宏观政策协调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目标的执行较好,但对金融监管目标的执行不尽如人意。总体而言,发达国家的目标实现程度高于发展中国家。第一次峰会(华盛顿)后,目标实现程度开始下降,在伦敦和匹兹堡峰会期间保持较低水平,但在首尔峰会时开始回升。这也表明,首尔峰会之后,G20的政策制定开始逐渐趋于现实。

未来G20机制也面临一些争议和挑战:在议题建设方面,现在是由每年的轮值主席国设置峰会的议题,保持议题的开放和灵活,时刻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讨论影响“当下”国际环境的热点问题。存有争议的是G20要不要缩小议题范围,集中讨论几个核心问题,如金融、贸易等。在运行机制方面,目前G20已经形成了“峰会—协调人会议—部长级会议—工作组会议”的机制架构,但过于集中在“峰会层面”,其他层次的会议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合法性方面,一些国家质疑G20的代表性问题,这对G20机制的合法性至关重要,但参与集体行动的数量与效率本身存在悖论,数量越多,效率越低。今后,随着G20参与全球事务的增多,其决议的合法性就越容易受到质疑。在有效性方面,历届峰会结果让人对G20是否能够继续有效地发挥作用产生怀疑。G20应该明确自己在全球治理机构中的作用,特别是作为全球议题的设定人和各国政策协调中间人的作用,改革运作机制,以提高其工作效率。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G20峰会”,http://baike.baidu.com/view/2317519.htm。

2.Ignazio Angeloni,Jean Pisani-Ferry,The G20: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n author,13thMarch 2012,http://www.bruegel.org/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