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平安中期的武士
平安中期,即10—11世纪,既是以土地为中心的经济斗争和以权力为中心的政治斗争白热化的时代,也是武士迅速崛起的时代。与平安初期的武士相比,10世纪武士身上的最大特征主要包括四点:一是以战争为职业,已经发展成为战争专业户;二是武士团由以庄官为首领、以庄园为单位的庄官级武士团,发展成为以地方豪族为首领、超越庄园范围的豪族级武士团,武士团的武力日益受到官方的重视;三是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扩大,武士开始向政治领域伸展势力,越来越多地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和国家平定地方叛乱的军事力量;四是武士团首领大多拥有地方政府的行政或军事官衔,或为地方各国的国司,或为镇守府将军,他们中的佼佼者甚至与中央权贵相勾结。
在豪族级武士团中,最典型和最强大的都出自关东,如关东的 “坂东八平氏”和 “武藏七党”,河内的 “多田源满仲”在其子赖信一代也开始向关东发展,并在赖义和义家时代,成为关东和全国首屈一指的武士团。因此,日本学者笔下的豪族级武士团主要叙述的就是关东武士团。
(一)豪族级武士团
进入10世纪以后,日本社会的矛盾益发朝着白热化方向发展。经济上,庄园与公领各占半壁江山,庄园主与国衙官吏势均力敌,尽管庄园主拥有武力,国衙官吏拥有权力,但是双方谁也不可能轻易吃掉对方,从而使围绕庄园土地所有权的矛盾更加深刻、更加尖锐;政治上,天皇大权旁落,藤原氏独揽朝政,排斥异己,中央权门贵族之间、中央权门贵族与皇室之间,围绕着争夺国家权力的斗争也越来越尖锐、激烈,各种强有力的社会势力越来越多地以武士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于是,面对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全面武力化的新形势,武士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开始走上以武为业的道路,成为世袭的战争专业户。
武士经过前一阶段200年左右优胜劣汰的争战后,几个早期的小武士团——庄官级武士团又以实力强大的地方豪族为中心,形成较大的武士团——豪族级武士团,小武士团的首领成为强大主君的 “从者”。“关东八平氏的千叶氏、上总氏、三浦氏、中村氏、秩父氏、大庭氏、梶原氏、长尾氏诸氏,下野押领使藤原秀乡流的大友氏、小山氏等,都是支配数郡到一国的武士团,应该称之为豪族级武士团。”[11]豪族级武士团下辖若干个庄官级武士团,豪族级武士——豪族级武士团首领统率庄官级武士——庄官级武士团首领,庄官级武士统率名主田堵级武士。各庄官级武士团相互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基本上不发生横向联系。豪族级武士团主要存在于10世纪和11世纪,以地方豪族为首领,其规模已突破庄园的范围,发展为地区性的武士团。以 “坂东八平氏”为代表的豪族级武士大多出身显赫,有的来自中央贵族,有的来自皇族,其先辈作为国司到地方赴任,任满后留在当地,逐渐土著化,并通过与当地豪族联姻扩张其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由于他们拥有贵族的权威、国家政治机构的权力和雄厚的财力,因而发展势头迅猛。其子孙以后照样进入国衙官厅,并发展为豪族级武士,支配当地弱小的在地领主阶层。通过充当朝廷的检非违使、追捕使和押领使等,先是为自己培养起 “武”的力量,继之又组织起自己的武士团。
豪族级武士团已开始割据称雄。例如,10世纪的关东除平氏外,分别被前常陆大掾源护、常陆的藤原玄明、武藏足立郡司武藏武之、下野押领使藤原秀乡等豪族割据。关东大大小小的各类豪族,又按照自己的利益关系团结起来,集结在强有力的人物之下,从而产生了以平将门、藤原秀乡为代表的大豪族。豪族级武士团的武力日益受到中央朝廷的重视,其军事活动已突破经济领域的局限,在作为中央权门贵族政治斗争工具的同时,逐渐向政治领域伸展势力,成功地在数郡乃至一国确立起自己新的权力,又通过充当地方和中央政府维持社会治安的武装力量,介入国家政治生活。
豪族级武士团的成员,按地位高低分为上级家臣和下级家臣,一般而言,武士团首领的得力助手和庄官级武士团首领为上级家臣,一般武士为下级家臣。按照家臣与首领的关系亲疏,又分为三类。第一类称为亲藩,即武士团首领的同族,构成武士团的核心。第二类称为谱代,即累代武士,从祖上以来一直追随该武士团的首领,深得首领信任和器重,是武士团的骨干力量。第三类称为外样,主要是指新近臣属的武士,他们在武士团中地位较低,要想得到首领的进一步信任和重用还须通过战火的考验,以证明其对首领的忠诚和自身的战斗能力。
最引人注目和发展最快的豪族级武士团主要有两个:一是平氏武士团;二是源氏武士团。平氏和源氏作为两个皇族出身的武士大家族,在武士的历史上乃至日本的历史上都占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平氏率先在12世纪中叶建立起半公家半武家的 “平氏政权”,平氏一族的北条氏在源赖朝之后把持镰仓幕府的实权达100多年。源氏后裔源赖朝缔造镰仓幕府,源氏一族的足利尊氏建立室町幕府,江户幕府的将军德川氏也自称出自源氏。
(二)平氏武士团与 “将门”、“忠常”之乱
最早在关东建立武士团的并非平氏,不过,平氏却是最先在关东形成拥有强大实力的豪族级武士团。“延喜以后至承平、天庆之乱的东国,势力最盛的是平氏。因为高望王是上总介的关系,以上总、下总为根根地,并扩展到邻国常陆。其子国香、良持、良兼、良正、良文,都是蓄有众多郎等的有名豪族。”[12]10世纪初的 “将门之乱”表明,平氏不仅在关东称王称霸,而且已经积蓄起对抗朝廷的实力。
平氏是桓武天皇的曾孙高望王的后裔。889年,高望王接受平姓 (桓武平氏),降入臣籍,充任上总 (今千叶县)介,下放到镇护虾夷人的前沿阵地——关东,任期满后不回京都,而是定居关东,扩大势力,奠定起平氏的基础。高望王的 “子孙在关东扩展势力,成为各地的开发领主,形成武士团。出自高望王血脉的千叶氏、上总氏、三浦氏、中村氏、秩父氏、大庭氏、梶原氏、长尾氏的八氏,称为 ‘坂东八平氏’”[13]。而且,坂东八平氏又进一步繁衍,衍生出许多分流。例如,秩父氏有葛西、小山田、畠山、河越、丰岛,中村氏有土肥、土屋、二宫。平氏后裔不仅在平安后期和镰仓时代活跃于武家社会的历史舞台上,而且战国时代的战国大名中也不乏平氏传人,如后北条氏的北条早云等。
高望王人丁兴旺,八个儿子也非等闲之辈,多人出任地方军政要职。长子国香、三子良将和四子良孙任镇守府将军,同时,国香任常陆大掾、二子良兼任下总介、四子良孙和七子良持任上总介、八子良茂任常陆少掾。高望王之子利用皇族的权威、国司的权力和雄厚的财力,在关东的上总、下总、常陆各国蓄养武士,扩张势力。孙辈也不甘示弱,良茂之子良正任下野介、良将之子将文任相模守、良兼之子公雅任武藏守、国香之子贞盛、繁盛任陆奥守,他们以此为基础,蓄积武力,将平氏武力扩展到关东的下野、相模、武藏和陆奥等地。10世纪初,平氏已成长为关东第一大豪族级武士团。
10世纪和11世纪,平氏一族中的平将门和平忠常相继制造了震动朝野的地方叛乱,即武士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平将门之乱”和 “平忠常之乱”。
平将门 (?—940年)是高望王的第三子良将之子,住在常陆、下总地方,坂本太郎的 《日本史概说》一书称其为 “弓箭不离身、以战斗为职业的武士”。将门在下总国建有两处军事据点:一处在下总国丰田庄,一处在下总国猿岛郡的石井乡,前者为将门的常驻之地,后者作为其出巡休憩、往来人马的住所和储藏兵器的仓库、堡垒。将门自己的武装力量主要是在关东荒野上训练出来的陆军,人数约1000人左右,称为 “驱使”(可能是亲兵)、“从类”;此外,将门还能动员、指挥其他地方豪族大约8000人的兵力,称为 “伴类”(相当于同盟军),大部分是临时征集而来的参战者。
“平将门之乱”始于平氏一门的私斗。931年,将门与伯父良兼 (亦是其岳父)开战,935年,将门又与常陆大掾源护及其伯父国香交战,并斩杀源护之子和伯父国香,继而又与国香之子贞盛开战。937年,将门再度与其伯父良兼交战,并占领良兼的领地,不久又将势力扩展到常陆国。938年,乘武藏国地方豪族内讧之机,将势力推进到武藏国、相模国等地。939年 (阴)11月21日,平将门纠集上万名关东武士,袭击关东国府,夺取象征国司公权力的国印和仓库钥匙。12月19日,自立为 “新皇”,任命文武百官和关东八国国司,宣布关东八国独立。“开 (天)辟(地)以来,本朝之间,叛逆之甚,未有此比。”[14]940年2月,朝廷的征讨军到达关东时,关东武士平贞盛 (与将门有杀父之仇)和藤原秀乡的联军已经打败平将门。
平将门在东部反叛朝廷之际,伊豫国掾 (地方国司中的三等官)藤原纯友 (?—941年)率领千余艘船只在西部发动叛乱,袭击淡路、赞岐两国国府,最后侵入九州太宰府,夺走历年积存的财物后纵火烧毁。941年,被源经基等率领的朝廷追讨军平息。
武士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将门、纯友之乱”,开辟了武士从地方走向中央的道路,“从功臣中产生出中央军事贵族 (都之武者),奠定了贞盛流平氏、秀乡流藤原氏、经基流源氏发展的基础”[15]。武士成为纷争的解决者。 “将门之乱后,军事贵族在国家认定的立场上,创造出‘兵之家’、‘武者之家’,充当京都和地方争执 (诉讼)、纷争解决者的角色 (=武力请负人),让他们解决纷争、平定动乱。”[16]随着国家军事力量的虚弱化,武士乘机占领国家军队让出的军事空间,在武力解决纷争、平定动乱的战争中发展壮大。
“平将门之乱”后不到百年,下总权介平忠常 (967—1031年)发动了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叛乱,史称 “平忠常之乱”。平忠常是高望王之子平良文的孙辈,继承父祖的遗产,并且曾任武藏国押领使、上总介、下总权介等职。他以上总国为根据地,成长为关东东部赫赫有名的武士之雄,在上总、下总之间为所欲为。1028年6月,起兵攻打安房国,杀安房国守藤原惟忠,占领安房国,公开叛乱。1028年8月,朝廷追讨军开始与平忠常交战。平忠常与朝廷追讨军转战两年,屡次打败平直方(平贞盛之子)率领的朝廷追讨军。“平忠常前后历时三年,在房总地方(上总、下总、安房三国)确立起新的权力,依靠武力成功地排除了国家权力。”[17]1030年,朝廷改派清和一族的源赖信 (968—1048年)为追讨使,平忠常之乱才被平息。
“平忠常之乱”创造了清河源氏显示武威和入主关东的机会,源赖信凭借平定 “平忠常之乱”的武功,奠定起源氏成为关东军事霸主的基础,源氏武士团进入划时代的发展时期,取代平氏成为第一大武士团。关东武士的发展史,从平氏时代转入源氏时代。
(三)源氏武士团与奥羽俘囚的战争
清河源氏也是出自天皇的后裔,源氏始祖经基是清河天皇第六皇子贞纯亲王的长子,961年被赐姓源氏,是为清河源氏之始。“‘平将门之乱’时,经基任武藏介,因惧怕将门的武力逃回京都,密告武藏权守兴世王和将门谋反,由于密告将门叛乱之功,升至从五位下。时人认为 ‘介经基兵道未练’,嘲笑他卑怯。”[18]不久,经基又被任命为追捕南海凶贼的副使,参加平定藤原纯友之乱。
源氏武士团的发展,一是投靠中央权门贵族藤原氏,在经基之子满仲时代确立起与摄关家的牢固关系,充当藤原氏的带刀侍卫,借机发展源氏势力;二是为朝廷镇压地方叛乱,凭借战场上的军功和武威,使源氏武力在 “平忠常之乱”后,像滚雪球似的从畿内到关东,再到东国,不断膨胀,成为日本第一大武家。
经基的三个儿子满仲 (913—997年)、满政、满季作为武人仕奉朝廷,极具政治手腕。特别是 “满仲运用政治手腕建立起与藤原氏中心势力的关系,凌驾于秀乡、贞盛的子孙之上,奠定起后来清和源氏兴盛的基础。满仲之子赖光、赖亲和赖信通过追随兼家、道长一门谋求源氏的发展”。 “源氏武力本来劣于平氏和藤原氏,但满仲以来反而明显超过他们。”[19]满仲投靠独揽朝政的藤原氏,实现源氏军事力量与藤原氏政治权力的结合。在藤原氏策划的 “安和之变”和花山天皇逊位、一条天皇即位等排斥异己、铲除政敌的政治事件中,满仲以武力支持藤原氏,为巩固摄关政治立下了汗马功劳。藤原氏则让源氏成为 “京侍”,使源氏施展武力师出有名,在合法的外衣下扩张武力。满仲历任常陆介、武藏守、摄津守、越前守、伊势守、陆奥守和镇守府将军,任摄津守期间,以其住地多田为根据地,蓄养私兵,世称多田满仲。“满仲在多田的府邸,有四、五百名武士日夜警卫。”“满仲出行时,有亲信郎等50余人跟随。在满仲的郎党中,包含畿内近国成长起来的小武士团首长。”[20]可见,源氏在满仲时期已形成豪族级武士团。
满仲的长子赖光继承 “摄津源氏”,次子赖亲成为 “大和源氏”之祖,三子赖信创 “河内源氏”。兄弟三人凭借其父奠定的基础,继续追随权倾天下的摄政藤原兼家、藤原道长,出任诸国的遥任国司,蓄积财力。其后裔也兴旺发达,特别是赖信之子赖义 (998—1075年)一脉。长子义家 (1039—1106年)的后人不仅有开创了武家政治的源赖朝,并繁衍出武家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足利氏、新田氏,足利氏、新田氏之后又有室町时代赫赫有名的山名氏和细川氏、畠山氏,以及斯波氏、今川氏、一色氏等。二子义纲、三子义光因分别在贺茂神社和新罗明神社元服,故称为“贺茂二郎”、“新罗三郎”。 “新罗三郎”的后人也繁衍出佐竹氏、武田氏、小笠原氏,被誉为 “甲斐之虎”的战国大名武田信玄便是出自武田氏 (即甲斐源氏)。
源氏的发迹虽然是依靠效忠藤原氏,但源氏发展为武家栋梁 (栋梁,即首领、魁首之意),却是依靠武力在战场上一刀一剑拼杀出来的。1028年,平忠常叛乱。1030年9月,朝廷改派新任甲斐守源赖信为追讨使,赖信、赖义父子率军5000人迅速平定了叛乱。于是,“历来崇尚武勇的东国人仰慕赖信武名赫赫的威风,纷纷与之结成主从之义。赖义成为相模守赴东国以后,坂东弓马之士大半成为其门客。源氏的东国经营由此开始,结果是前九年和后三年两役后,源氏势力达到极盛”[21]。因平乱有功,赖信官升至四位,任美浓太守;赖义任陆奥太守、镇守府将军。
除平定 “平忠常之乱”的战功外,赖信之子赖义与平直方之女的婚姻,对源氏武士团的发展、对源氏在关东创建军事基地也具有重要意义。
《陆奥话记》说赖义 “性沉稳,多武略,是最好的将帅之器”。“在讨伐关东奸雄平忠常时,赖义随父出征,勇决群雄,才气盖世,关东武者多乐为其从者。”[22]于是,平直方视之为替自己挽回名誉的理想人选,以之为婿。对此,日本学者评论说:“直方看到了在坂东大振武威使平忠常降服的赖信之嫡子赖义的武的资质,让赖义娶自己的女儿。”并且 “将镰仓府邸让给赖义,包括将直方血统的权威及其直方在相模国内的从者让给赖义”。“构筑起赖义与直方之女生的义家作为 ‘武士长者’的一个条件。”“因此,在武士的历史上,这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婚姻。”[23]赖义与直方之女的婚姻,“使义家在血统上成为新兴源氏和传统的贞盛流平氏嫡流的结晶,成为 ‘武士的长者’”。 “义家继承了父亲方面东国最强大的军事实力,母亲方面坂东传统的军事地位。”“义家集源平两门精华的英才教育,骁勇绝伦、骑射如神。”[24]而且,直方让给赖义的镰仓馆,并非仅仅只是几幢居所。“直方将自己的馆让给源家,其实不只是限于馆。这个时代的所谓 ‘馆’,系指一定的地域,包括周边的农田山林和耕作者农民,还包括从河流湖沼到港湾。直方的镰仓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东国的霸权象征。”[25]赖义与直方之女的婚姻,一方面构筑起义家作为 “武士之长者”——氏之长者或职能集团长者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在关东确立起源氏的霸主地位。
在武家社会,武门栋梁的首要条件是弓马骑射之艺超群。赖义和义家既会用兵,又善带兵。11世纪后半期的两次叛乱,为他们展露武威、扩张武力提供了机会。“平忠常之乱”后不久,东北地方又相继发生持续时间更长、战争规模更大的安倍、清源两氏的叛乱—— “前九年之役”(1051—1062年,实际上为12年)、“后三年之役”(1085—1087年)。11世纪中叶,陆奥地区的豪族安倍氏叛乱。“安倍氏领有陆奥六郡,祖上安倍忠赖就是东夷的酋长,大振威风,村落皆服,横行六郡、劫掠人民,子孙尤甚。不纳贡武,不服徭役,世代骄奢,谁也奈何不得。”[26]1051年,朝廷任命赖义为陆奥太守进行镇抚。赖义及其子义家、义纲率领东国武士苦战12年,终于在1062年平定安倍氏之乱 (史称 “前九年之役”)。1063年,义家因 “前九年之役”的战功被任命为出羽守。
义家生于战乱,长于战乱。自幼接受战争教育,七岁在京都的石清水八幡宫元服,称八幡太郎。1051年,13岁开始随父出征,参加平定安倍氏的 “前九年之役”。在赖义率领的官军陷入危机,苦战之际,“将军的长子义家骁勇绝伦,骑射如神”[27]。1075年赖义去世,义家成为源氏栋梁,侍奉朝廷。
1083年,义家任陆奥守、镇守府将军之际,出羽豪族、俘囚之长清源氏一族内讧;1085年,内讧引发奥羽大乱—— “后三年之役”。东国的陆奥、出羽两国是盛产名马、铁、海豹皮、鹫羽等武士之必需品的宝库,富有战略眼光的义家早就想将其收入囊中。因此,即使朝廷不发 “追讨官符”、不给恩赏,义家也毅然率领关东武士乘机介入。“与前九年之役一样,后三年之役也再次面临天寒、缺粮,伤亡惨重。义家在军中来回慰问一个个受冻士兵。朝廷不承认后三年之役,不予恩赏。于是,义家不惜将自己的私产拿出来赏赐给将士。对此,东国武士非常感激,益发尊敬和忠诚于义家,奠定起源氏和东国武士之间的坚实基础,从义家至源赖朝4代依靠东国兵士,终于开创镰仓幕府。”[28]
“前九年之役”和 “后三年之役” (参见 “前九年之役”和 “后三年之役”合战绘卷),是赖义、义家父子率领关东武士,与日本最擅长弓马骑射的陆奥、出羽俘囚集团的战争,对源氏和源氏武士团的发展意义深远。“在这两役中,将士生死与共、同受饥寒,主从关系益发经受锻炼,益发培植起主将思郎等之情、郎等对主将的忠诚。前九年之战中,赖义在军中慰问受伤者,战士为感激将军誓死战斗。后三年之战中,义家或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冻伤的士兵,或烧假舍暖和士兵冻伤的手。于是,将士益发奋勇战斗,郎从对主将的忠义更为强烈。”[29]“培育起源氏与东国武士之间强固的主从关系。” “赖义、义家二代经过奥羽战乱,提高了源氏武威,确立起源氏作为武家栋梁的地位,并且使源氏武士团的组织更加巩固。”[30]正是由于赖义、义家父子在这两大战役中与坂东武士结成牢固的主从关系,源氏武士团在义家时代进入鼎盛时期。而且,在12世纪后半期的“平治之乱”和 “源平大战”中,追随源义朝和源赖朝的首先都是关东武士。
义家之后,源氏的发展陷于停滞状态。屡屡受挫的平氏却因投靠上皇,频频施展武功,越战越强,迅速在中央恢复了势力,12世纪中叶,取代源氏武士团成为天下第一大武士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