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音乐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哈尔滨城市基督教[77]仪式音乐[78]研究

一 哈尔滨城市基督教历史概述

外国传教士来到东北三省传授基督教是在鸦片战争期间,他们在“传教条款”的保护下,纷纷来到中国。当时“来华的外国传教会多达130多个,从国籍上说主要分属于英、美、法、德、加拿大等国,从教派来说则主要分属于圣公宗、浸礼宗、公理宗、信义宗、长老宗、监理宗内地会”[79]等。

相对沿海省份来讲,基督教传入东北三省是比较晚的,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在1865年。伦敦传道会派遣至中国传教的英国威尔士人崔兰轩(R.J.Thomas)登上了拟航朝鲜的美国商船“谢尔曼将军号”,1866年8月底“谢尔曼号”驶入大同江,逆流而上,每次船舶靠岸,崔兰轩都向围观的人群发放《圣经》书籍。当时,朝鲜政府实行严厉锁国政策,船入平壤后,崔兰轩被要求从速离开,“谢尔曼号”不从,导致船毁人亡的悲剧。

崔兰轩遇难后,苏格兰圣书会的代理人威廉姆森(Alexander Williamson)于1867年来我国东北部作了一次旅行考察,打听崔兰轩的下落,同时散发中文《圣经》和其他传道用书,最远到达中朝边境的高丽门。美国政府两次派遣舰船赴朝鲜调查真相,第一次是1867年1月的“瓦诸塞号”,该船抵达东湾口。随船赴朝充当翻译的是驻烟台传教的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郭显德(Hunter Corbett)。同年5月美国远东海军司令官罗望又令“谢南多号”开赴朝鲜,驻山东莱州的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Matteer)随船前往。狄考文一边寻访崔兰轩的下落,一边传播基督教教义。同年,英长老会传教士宾为霖(W.C.Burns)到奉天(今辽宁)牛庄传教,数月后即去世。[80]

以上是我们所掌握的基督教在东三省传道的最早记录,虽然崔兰轩、威廉姆森、郭显德、狄考文、宾为霖五位传教士在东北传教的时间都不长,也未能建立教会。但也许正是由于他们的出现才有了基督教在东北发展的第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长老会时期。

(一)长老会时期(1873—1910年)

“1873—1881年间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苏格兰传教士约翰(John Ross)旅行考察中国东北部地区,并展开传教活动。将其在山东的传教工作由烟台迁至东北,以辽东牛庄为定居地,将活动延伸至朝鲜半岛。1893年(丹)路德会传教士柏卫(C.Bolwing)来东北,1895年该会外得劳(P.C,W.Waidtlow)继至。牛庄爱长老会(1869)、奉天苏长老会(1875)、辽阳苏长老会(1882)、锦州爱长老会(1885)、宽城子(今长春)爱长老会(1886)为东北三省中最早的传教士驻地。1910年之前,东北三省共有总堂25所。爱长老会9所,苏长老会7所。丹路德会8所,英圣经会1所。”[81]这个时期的东北三省基督教主要以长老会教会为主,故此我们将其划分为长老会时期。

(二)宗派时期(1911—1950年)

“自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前后德国路得会和丹麦信义会传入黑龙江以后,英国长老会独踞黑龙江的历史结束了,开始进入了西方各国在黑龙江建宗立派的传教阶段”,故此称之为宗派时期。

英、丹、德、美、挪、俄、日、加、澳以及中国的共计十几个宗派近千名教牧人员在黑龙江传教布道。在此期间,哈尔滨市经济文化生活日渐繁荣,哈尔滨市基督教界,特别是以哈尔滨信义会为首的爱国基督徒,不甘于受外国差会摆布,发起了教会自立运动。他们积极组织各种团体,出版刊物,邀请外地自立运动领袖人物来哈尔滨作讲演,向广大基督徒进行爱国宣传,并积极捐资修建教堂,拒绝差会资助,贯彻自养精神。

1927年7月3日,哈尔滨西门脸中华基督教会改组成立,后又组织了哈尔滨市中华基督教会协会。在它们的组织影响下,监理会、浸信会及许多地方教会先后自立。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黑龙江省基督信徒人数已达2万人,占当时人口的4‰,大小教堂200余所。绝对数字及总人口比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最高峰。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占黑龙江,对基督教人员特别是英、美等西方国籍教士严加限制,很多人被迫离开黑龙江,基督教事业发展受挫。据1937年统计,教牧及信徒人数下降到14557人,占当时人口总数的2‰,教堂135座,教牧人员349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地教牧人员纷纷返回教堂,但由于时局动荡,很多教堂被征用或被迫关闭。教牧人员多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大中城市。[82]

(三)三自爱国教会时期(1951年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规定有关“宗教信仰自由”的条款。第二年以吴耀宗为首的中国基督教爱国人士发起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黑龙江地区广大爱国基督徒积极响应。1951年哈尔滨市成立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筹委会,哈尔滨基督教会实现了联合礼拜。全省其他市县各教会也很快得到统一。过去宗派林立的黑龙江基督教界,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呈现了团结统一的局面。到1965年黑龙江省共有基督徒7451人,占当时人口总数的0.37‰。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基督教受到批判,基督教职人员均遭到批斗,有的人甚至被非法关押,蒙受冤屈,很多家属也受到株连影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拨乱反正的决议,基督教教职人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得到纠正。1981年黑龙江基督教第三次全省会议在哈尔滨召开,选举产生第三届黑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黑龙江省基督教协会,从此黑龙江各项宗教活动逐步恢复正常。1980年政府将礼拜堂归还给教会。同年12月25日圣诞节,南岗礼拜堂第一个正式恢复聚会敬拜活动,当时有神职人员及200多名信徒聚集在南岗礼拜堂参加圣诞节聚会。到1985年,黑龙江省共有基督徒39471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84‰,绝对数额已超过历史最高时期。

从南岗礼拜堂恢复敬拜活动开始直到1990年,先后又有道外、道里、平房、动力、呼兰、阿城、顾乡等7个礼拜堂陆续开始敬拜活动,共有信徒近万人。1980—1990年献堂有8个,1991—1995年献堂有16个,1996—2000年献堂有25个,2001—2006年献堂有30个。[83]

通过上述历史材料,我们发觉其中隐藏着一个重要信息,即哈尔滨城市的基督教血统。

对于哈尔滨城市历史的研究,主流的观点认为哈尔滨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发展起来的一座城市。而中东铁路的修建是在1898年,基督教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873年开始的。也就是说,哈尔滨这座城市是在基督教的文化土壤中建设起来的,并且一直与基督教文化携手同行至今。基督宗教文化在哈尔滨并不属于外来文化,而是这座城市的基础文化。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基督教在哈尔滨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哈尔滨城市基督教现状

目前哈尔滨城市的八个区共有礼拜堂79个,以下为各区主要教堂的情况(相关内容来自基督教内部材料《金灯台》):

1.哈利路亚礼拜堂

“哈利路亚”一词意为赞美上帝。教堂坐落于香坊区的百年老街——油坊街和升永街的交汇处,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20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同时容纳3000多人。正堂分为上、下两层,地下室的多功能厅也可供信徒听道使用,散会以后这里还举行初信栽培班和要道学习班,地下室还有多间教室供主日学、绘画班、提琴班、电子琴班、舞蹈班、赞美队、服侍组使用。教堂前是2000多平方米的开放式广场,后面有一座两层小楼供唱诗班及后勤人员、哈利路亚诗班、和散那诗班、婚礼诗班、美工组、荣归班使用。教堂建筑整体左右两侧有尖塔高耸入云,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线条简洁明朗,浅棕黄色墙体,彩色玻璃窗,使整座建筑显得更加气势恢弘。

哈利路亚教堂

哈利路亚教堂不仅是东三省最大、全国第三的基督教活动场所,还是哈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及新人们举行婚礼的圣地,同时也是哈尔滨基督教两会的所在地。

2.南岗基督教礼拜堂

南岗基督教堂位于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省级重点保护建筑,是原德国侨民的路德会教堂,由德国人阿斯多尼亚·里多瓦于1914年倡议修建,德国路德会牧师贾乐天主持开堂。教堂占地面积2360平方米,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该教堂1967年被迫关闭,1980年归还教会并进行修复,同年12月25日对外开放,恢复聚会。复堂后由省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委孙耀宗牧师主持圣工。从1989年开始,杨松山牧师、陈德信牧师相继任本堂主任牧师。1997年由李美兰牧师主持圣工。

3.以马内利礼拜堂

哈尔滨基督教以马内利礼拜堂是以朝鲜族信徒为主体的教堂。其信徒于1986年开始在南岗礼拜堂用朝鲜语礼拜。2005年,在市两会和全市朝鲜族信徒的共同努力下,购买了道外区宏伟路171号楼舍,命名为以马内利礼拜堂。

以马内利教堂

该堂由李美兰、李红日、刘香兰、张金珠牧师及9位同工一同服侍,信徒达3000多人。2006年为满足当地汉族信徒聚会的需要,以马内利礼拜堂为汉族信徒敞开,设有汉族聚会专场。以马内利堂有唱诗班、荣归班、服侍组、书刊组、女传道会、男传道会、赞美队、初信栽培班、主日学、中等部、高等部、大学部、青年团契、敬老团契、医疗团契等。下辖10个片。除了正常讲道外,还编辑了李美兰牧师的《讲道集》、《复兴的国度》、《渴慕圣灵》、《有智慧的人》及《深泉》月刊等内部资料,以满足广大信众的需要。

4.伯特利教堂

伯特利教堂

伯特利教堂由道里区新阳路礼拜堂发展而来。新阳路礼拜堂原为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教堂,建于1920年。为哥特式砖木结构,1998年落实给市基督教两会做道里区礼拜堂。先后由杨松山、李志华、吕德志等担任主任牧师。由于该堂年久失修,2004年经市政府协调,将朝鲜民族文化宫置换给哈尔滨市基督教两会使用,即现在的伯特利礼拜堂。伯特利礼拜堂正面运用管风琴造型与客西马尼园祷告为装饰,风格独特,寓意深刻。该堂占地2700平方米,共三层,同时可容纳3000人聚会。教堂现有中、青年诗班,青年团契,西罗亚(视障人)团契、荣归班、服侍组、乐队等团契,目前由吕德志牧师、孙玉凤牧师、鞠强杰长老及同工29人共同服侍,信徒近万人,辖区内有新阳路、顾乡、薛家、建国、新农、榆树、太平镇礼拜堂,聚会点共37个。

5.道外礼拜堂

哈尔滨市基督教道外礼拜堂位于道外区北十六道街14号,两层式楼房的木质结构,使用面积606.66平方米,传统的哥特式建筑。该礼拜堂于1936年由美国浸信会兰马丁牧师出资建造,并由蔡约翰牧师负责教堂管理工作。1940年兰马丁牧师回国后,蔡约翰和唐淑范教师负责教会差传、管理工作。当时信徒约有200余人。1950年后由李志华教师在道外教会传道。

道外基督教礼拜堂于1987年重新复堂,目前主要担负着道外、松北两个区及呼兰、阿城部分地区的教会管理工作,附属教堂已发展为16个。

6.香坊礼拜堂

哈尔滨市香坊礼拜堂于1992年开始聚会,由李大为牧师负责。1997年市两会派乔喜玲牧师负责香坊礼拜堂。2004年乔喜玲牧师荣退,由吕德志牧师代管。2007年市两会派王瑞光牧师担任香坊礼拜堂主任牧师。10多年来,香坊礼拜堂已下辖城高子、绢纺、向阳、东长林、靠河5处礼拜堂,有4位同工,牧养2800多名信徒。

7.动力礼拜堂

动力礼拜堂

哈尔滨市动力礼拜堂始于1990年,当时租用动力黎明乡东山居民平房建立教会,负责人为于岭梅同工。1991年动力教会又在黎明乡新建一处400平方米的礼拜堂,聚会人数达2000多人。为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事业,动力教堂于1999年成立颐养园老年公寓。教会下辖黎明乡团结村、义发源、东方红、平安村等礼拜堂,牧养信徒3000多人。

8.平房礼拜堂

哈尔滨市平房礼拜堂位于平房区平新镇三家子村,毗邻美丽的平房公园。1997年为适应平房区教会工作的需要,平房区易地新建了一座欧式礼拜堂,并于1997年12月5日举行献堂感恩礼拜。该教堂庭院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使用面积1610.5平方米。现由主任牧师孙艳红及7位同工共同服侍,信徒5000多人。

9.呼兰礼拜堂

呼兰教堂建于光绪28年(1902)。本部奉天省大西关英国苏格兰长老会基督教奉天大会,派出英国牧师毕德志来护栏传道并建立教会。1981年,县政府返还原基督教房产13间,面积390平方米,在韩立光带领下恢复宗教活动。

10.阿城礼拜堂

阿城区教会于1892年由英国苏格兰长老会但劳理牧师创建,1899年租借民房做礼拜,1908年将租下的院子全部买下,修建礼拜堂。兴建牧师传道宿舍、学校、青年会等楼舍,医院及其他房间30余间。1930年阿城县基督教会联合会成立,辖双城、宾县、蜚克图九个教会。1983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在阿城南市场附近拨给教会四间民房做礼拜,1991年教会购买一栋二层楼,经过改建、扩建,于1993年12月5日落成使用。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6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多人聚会。1991年8月8日,成立了阿城基督教协会,由李景新长老负责。1996年由张宝库长老负责。

(五)哈尔滨城市基督教礼拜堂管理体系

哈尔滨城市基督教的建设管理由哈尔滨城市基督教两会主管,哈利路亚教堂是市两会的所在地。教堂的兴建打破了原来的区域观念,由全市各个教堂和信徒共同努力建设完成。基于以上原因,哈利路亚教堂也成为哈尔滨基督教的宗教中心。其下设八个中心堂:南岗教堂、伯特利教堂、道外教堂、香坊教堂、动力教堂、平房教堂、呼兰教堂、阿城教堂。每个教堂在所在区域担任该地区的教堂建设管理工作,根据该地区信徒的需要,兴建教堂、分派牧师管理。每个分堂又下设许多片,即小的聚会点,形成网状布局。因此,哈尔滨的基督徒想参加聚会是非常便利的,社区附近就有聚会点,所在区至少有一座教堂。

基督教礼拜堂管理体系

除此之外,哈尔滨基督教还拥有一所圣经学校、一所为哈尔滨教会输送人才的培训机构。学校分为圣经班、圣乐班、以法大(聋哑人)班、朝鲜族班等。目前已有五届神学生毕业,共计410人,向哈尔滨市各个基督教教会输送了新鲜血液和后备力量。

二 哈尔滨城市基督教仪式音乐考察

在哈尔滨城市基督教仪式活动中,音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下将分别以哈尔滨基督教礼拜仪式与圣餐、节日活动两大部分进行论述。

(一)礼拜仪式与圣餐

1.礼拜仪式

哈尔滨城市基督教的礼拜仪式是以长老会礼拜仪式为基础,我们认为这与哈尔滨的教会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长老会是最早来东北三省传教的,它的影响力从哈尔滨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中可见一斑。长老会的礼拜仪式特点是:“比较注重群体性的回应,以证道为中心,贴近生活,注重宣道。”[84]

(1)礼拜仪式中音乐的运用

会前带诗:由负责赞美的神职人员或非神职人员带领会众赞美。周日礼拜带诗时间为半小时,歌曲由带诗的部门提前选取排练,没有范围的限定,所有基督教歌曲都可用。下面这首赞美诗是很多教堂带诗时经常演唱的,我们在调研期间经常听到,很具有代表性。

赞美诗《常常喜乐》

会前带诗的目的是使信徒通过唱诗赞美,抛开一周以来的忧愁、重担和种种思虑,进入神的同在中,预备心灵,准备礼拜。唱这首歌的时候常常配上律动,台上台下手舞足蹈的赞美神,气氛欢乐而祥和,这首歌的歌词正是对这个情景的真实写照。旋律方面,全曲共36小节,1—18小节为A段,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致,第二拍有规律的停顿制造了跳跃的音乐感觉。18—36为B段,同样是节奏一致的两乐句,第二拍有规律的停顿继承了A段跳跃的音乐感觉,25、33两小节连续的三连音给人一种深信不疑的感觉,相信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有主耶稣的陪伴,他永不会离开信徒。

宣召:通常是哈巴谷书2章20节,由牧师来宣读:“惟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表明神在呼召礼拜者,礼拜者要等候神的话,预备心灵接受主的道。

圣诗班唱诗:当证道人员宣召时,全体诗班就已站立整齐,牧师话音一落,诗班的歌声随即响起。

赞美诗《主我敬拜你》

《主我敬拜你》这首歌的歌词短小精悍,短短四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神的威严和信徒敞开心灵俯伏在神的宝座前的情景,用歌声表明人对神呼召的回应。

全体赞美:会众起立,由证道的神职人员宣布唱《新编赞美诗》中的某一首。《新编赞美诗》在哈尔滨基督教礼拜仪式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的歌曲被大量使用。

我国三自教会在确立以前,基督教各个宗派之间相对独立,所使用的赞美诗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首赞美诗,各地方翻译的版本也不同。三自教会出现以后,成立了圣诗小组,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教会流传较广的赞美诗,编排出版了适用于全国各类教会的《新编赞美诗》。此书共收录赞美诗400首,时间跨度很大,既有教会早期的《复活良辰歌》,也有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创作的《坚固保障歌》,还有我国古赞美诗《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从地域上讲,既有西方教会的经典赞美诗作品,也有来自日本、印度等东方国家的赞美诗。可以说这本赞美诗是中国基督教赞美诗沉淀下来的精品。

交托祷告:在哈利路亚教堂牧师祷告时由小提琴和钢琴伴奏。

《全然向你》这首歌旋律平稳,除了高潮部分有一些跳跃外,多是级进或三度小跳。特别在信众情告的时候放上此段音乐作为伴奏,在缓缓流动的音乐中达到特殊的效果

背诵使徒信经:这是信徒在神面前承认信仰。

启应经文:一般在《圣经》中的“诗篇”里选择。

诗班献诗:这个环节的献诗目的是将所唱歌曲献给神。

读经:一般读证道时要讲解的经文。

证道:由神职人员讲解分享经文。

感恩的祷告:感谢上帝对整场聚会的帮助。

诗班献诗:再一次用歌声赞美神。

会众唱诗:全体会众起立,唱另外一首《新编赞美诗》中的歌曲。

赞美诗《全然向你》

主祷文:主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

祝福:只有牧师及与牧师同级别的神职人员有权利给会众祝福,如果是其他神职人员,这个环节省略。

阿门颂:会众与诗班齐唱“阿门颂”后整场敬拜结束。阿门颂分为二叠、四叠和十二叠。在哈尔滨教会二叠和四叠较为常见。

从总体来讲,礼拜仪式音乐主要有单声部和四声部两种。单声部音乐包括会前带诗和两次会众唱诗,四声部音乐包括诗班的三次唱诗和最后的阿门颂。伴奏乐器也有两种,第一种是电声乐队,包括鼓、吉他、贝司、电子琴等,用于会前带诗的伴奏。第二种是钢琴,用于诗班唱诗阿门颂和会众唱诗的伴奏。(2)礼拜仪式音乐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在礼拜仪式中,每一次音乐的运用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从这些功能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基督教音乐的神学特征:基督教认为音乐从上帝而来,音乐创作能力是上帝给信徒的恩赐,是被上帝的灵感动而创作出来的。因此当信徒用心赞美上帝的时候,赞美的诗歌就带着从上帝而来的能力。《圣经》撒母耳记上第十六章记载,耶和华的灵离开扫罗,有恶魔从耶和华那里来扰乱他,扫罗的臣仆对他说,现在有恶魔从神那里来扰乱你,我们的主可以吩咐面前的臣仆,找一个善于弹琴的来,等神那里来的恶魔临到你身上的时候,使他用手弹琴,你就好了。扫罗对臣仆说,你们可以为我找一个善于弹琴的,带到我这里来。其中有一个少年人说,我曾见伯利恒人耶西的一个儿子善于弹琴,是大而勇敢的战士,说话合宜,容貌俊美,耶和华也与他同在。于是扫罗差遣使者去见耶西,说,请你打发你放羊的儿子大卫到我这里来,耶西就把几个饼和一皮袋酒,并一只山羊羔,都驮在驴上,交给他儿子大卫,送于扫罗。大卫到了扫罗那里,就侍立在扫罗面前。扫罗甚喜爱他,他就作了扫罗拿兵器的人。从神那里来的恶魔临到扫罗身上的时候,大卫就拿琴,用手而弹,扫罗便舒畅爽快,恶魔离了他。

这是关于音乐可以驱散恶魔的最早记载,其中有一句话至关重要:耶和华也与他同在。通过这句话可以证明,弹琴驱赶恶魔并非大卫的功劳,也不是音乐的功能,而是神(上帝)自己,是神(上帝)的灵通过大卫和他的音乐赶走恶魔。大卫和他的音乐是承载神(上帝)能力的载体,或者说大卫用音乐作为载体从神(上帝)那里支取能力驱赶恶魔。

因此,基督教在任何活动中都要赞美,借着赞美得到神的保守与看顾,使魔鬼远离信徒,用赞美抵挡魔鬼的攻击。因此,基督教的礼拜仪式是从会前带诗开始的。通过赞美将信徒心灵的眼睛引到神那里,得到神的帮助与安慰。

(3)礼拜仪式音乐功能的独立性

礼拜仪式虽然是在教堂举行,但其音乐功能却不局限于教堂。礼拜仪式音乐的功能与礼拜仪式并非不可分割,音乐的能力不依附于礼拜仪式。换句话说,音乐的功能不是只在特定的礼拜仪式中才能实现,信徒可以直接通过赞美与上帝建立联系,实现音乐功能。

(4)哈尔滨礼拜仪式在音乐运用方面的特色

哈尔滨基督教会的礼拜程序虽是以长老会的日常礼拜仪式程序为主,但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近两年来一些教堂在证道完毕以后,加入欢迎新信徒环节,欢迎第一次来本教堂的新人,并为他们唱欢迎歌。聚会结束以后有些教堂还会唱诗欢送会众离开。在以马内利教会的中场聚会中,主祷文也是以唱的形式来完成的。在长老会的十六项礼拜仪式程序中,有七项跟音乐有关,如果再加上欢迎新信徒等环节,共有十一项礼拜程序跟音乐有关。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5)礼拜仪式的重要性

礼拜也叫主日[85]崇拜[86],目的是通过牧师及神职人员对《圣经》[87]经文的讲解,使信徒灵命得到喂养。[88]《圣经》是“神的话,是基督教信仰及生活的权威”(引自串珠注释版圣经),在基督教中的地位是神圣的,“礼拜是来听神的话,与神亲近,也是对神的一种敬拜,通过听道才能知道在生活中应该如何行事为人,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听道笔记)。因此,礼拜仪式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基石,也是哈尔滨基督教宗教仪式的基础。圣餐、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活动都是在礼拜仪式的基础上展开的。

2.圣餐

圣餐又被称为爱宴,每年定期举行。在哈尔滨每三个月举行一次圣餐,一年共四次。但每个教堂圣餐的具体时间是不同的。

(1)圣餐礼的由来

《圣经·约翰福音》26章26—28节记载:“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擎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

(2)圣餐礼的目的和意义

9月6日南岗礼拜堂举行圣餐,宋兰牧师在圣餐前的讲道中对上面的经文作了解释:“吃主肉、喝主血的人就与主联合了,主在我们里面,我们也在主里面了,圣餐是为软弱的人设立的,吃了圣餐就使软弱的变为刚强。”圣餐是一种象征,象征信徒与主的联合,成为一体。增强信徒的信心,也是再一次纪念主耶稣为信徒舍命流血。

(3)圣餐礼的仪式过程

圣餐礼之前会有以圣餐为中心的赞美敬拜和证道。证道结束以后,由神职人员带领会众作认罪的祷告。接下来牧师到圣餐桌前将饼拿起说:“当夜,主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掰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会众齐声回答:“阿门。”然后由许多身穿白色圣服的神职人员将装满小圆饼的托盘一一送到信徒手中,并说:“这是主耶稣的身体为你舍的。”信徒要以双手接过象征救主耶稣身体的圆饼。并回答说:“阿门。”在送饼期间,诗班一直唱诗。还没有领到饼的信徒低头闭目祷告认罪。信徒全部领到饼后,牧师会带领信徒祷告,之后同领圣餐(将饼吃下)。随后牧师将杯举起说:“饭后,主耶稣照样举起杯来说,这是我的血为你们流的。”会众回答:“阿门。”接下来由神职人员将装着葡萄酒的小杯分发到每一个人手中,这时诗班的歌声再次响起,直到所有人都领到杯,最后牧师带领信徒祷告,并一起领受主的宝血。

最后一项,由神职人员带领信徒作感恩的祷告,之后诗班开始唱诗、全体祷告,聚会结束。

在圣餐仪式中,前半部分的仪式过程与日常礼拜仪式大致相同,只是主题不同。日常礼拜仪式中的证道主题,是牧师通过祷告从神那里得到相关启示后而定的。后半部分,领圣餐的全部过程都有音乐衬托。

(4)圣餐仪式的音乐特点

上面这首歌几乎是圣餐仪式必唱的歌曲,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非常适合圣餐仪式。

这首歌没有高亢的旋律、明快的节奏,大量使用三连音,使音乐变得饱满而扣人心弦。饱含深情的音乐把圣徒带入缅怀主耶稣为我们舍命流血的情境当中。

《展开清晨的翅膀》

举行圣餐仪式的目的是纪念耶稣为了赦免人的罪而舍命流血,歌词紧扣这一中心思想,诉说着神的慈爱和对神的感恩。歌词的内容即是信徒想要向神表达的情感,这时候的音乐已然变成了祷告。

祷告被认为是向神说话、与神交流。这种交流并不仅限语言上的,也可以用心灵、用赞美来祷告,“赞美是有音乐的祷告”。在唱诗班的歌声中,信徒也借着赞美向上帝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神交流。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圣餐仪式中的音乐有两个作用:一是烘托气氛,二是有音乐的祷告。

(二)哈尔滨城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音乐民族志考察与研究

在这个章节里我们选取了王岗礼拜堂、南岗教堂、英文团契三个不同类别的节日音乐崇拜。

南岗教堂是哈尔滨最早恢复聚会的礼拜堂,也是南岗区的中心堂,代表了哈尔滨各区中心礼拜堂的节日礼拜情况。王岗礼拜堂坐落在王岗镇,是南岗堂的附属堂,是附属礼拜堂的代表。英文团契是教堂里的最小敬拜组织,它的节日崇拜也有着自身的特点。三个不同类别的节日音乐崇拜在教堂设施、人员数量及音乐的使用等方面都有着显著差别。

1.哈尔滨城市的圣诞节考察

在12月25日这一天,人类为庆祝救主耶稣基督为人类而降生所举行的庆祝活动即为圣诞节。这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哈尔滨的圣诞节并不仅仅是12月25日一天,而是一个节期。仅以2009年的圣诞节为例,这样的圣诞节期从12月16日就已经开始,即王岗教堂与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的联谊活动。

(1)教歌:《有一件礼物》、《奇异恩典》、《在主爱中》、《认识你真好》、《普世欢腾》(教歌的作用相当于日常礼拜的会前带诗,由于面对的会众是学生,因此将带诗的形式改为教歌)

(2)天使报佳音:由王岗教堂主日学的孩子们演出,孩子们装扮成小天使,向大家宣告救主耶稣基督降生的好消息

(3)侍会:主持人上台,带领大家读经、祷告、宣告信仰,这些程序统称为侍会

(4)献诗:《有一件礼物》、《普世欢腾》

(5)证道:内容为《四个属灵原则》,它是由国际学园传道会编制的、全球使用率最高的传道材料

(6)祝福:由刘晓路牧师为大家举手祝福

音乐崇拜

(1)开场舞:《哈利路,主我神作王了》

(2)歌曲:《我很快乐》

(3)散文诗朗诵:《还乡》

(4)见证:《当灾难来临》(讲述一位弟兄在法国戴高乐机场转机时,机场坍塌,神保弟兄的平安)

(5)爵士舞:《我要歌唱》

(6)歌曲:《如果我变成回忆》

(7)表演唱:《I WIll FOLLOW HIM》

(8)圣剧:《爱》

(9)圣诞树讲解:主持人以问答的形式与学生互动,传播信仰的真理

(10)圣诞老人:由南岗青年团契同工扮演的圣诞老人出场,向会众撒糖祝福

2.哈尔滨城市复活节的考察

复活节实际上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纪念耶稣为了人类的罪孽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另一方面庆祝耶稣第三天复活。因此每年4月份的复活节,是一个泪水与欢笑并存的节日。

按照犹太人的历法,复活节大约在4月上旬。从耶稣进圣城开始,直到受难时间刚好为一个星期,因此这个星期被称为受难周,以纪念主耶稣基督为人类赎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其间教堂都有讲道安排。最后举行复活节礼拜仪式,庆祝主耶稣复活。

以南岗教堂复活节为例:

2009年南岗礼拜堂复活节节日崇拜

2009年4月12日(周日)中午12点,在南岗礼拜堂举行复活节节日崇拜。仪式内容如下:

12:00 主持人上台,祷告、后读《圣经·马太福音》28章、《马可福音》16章、《路迦福音》24章、《约翰福音》20章。

12:30 读经结束,开始会前赞美。带诗人员请弟兄姊妹低头默祷,之后开始唱诗:

①《新编赞美诗》110首《复活喜讯歌》

②《新编赞美诗》108首《主复活》

③《新编赞美诗》307首《欢乐颂扬》

④《新编赞美诗》27首《天父世界歌》

⑤《新编赞美诗》39首《拥戴歌》

⑥《新编赞美诗》106首《基督复生》

⑦《新编赞美诗》107首《大启乐园》

⑧《新编赞美诗》110首《复活喜讯》

⑨《新编赞美诗》304首《生命路上》

13:00 唱诗结束,由邵珊教师[89]证道,题目是《主复活》。

证道结束以后进入复活节音乐崇拜程序,由教堂诗班、各个团契以及各片弟兄姊妹表演敬拜的节目。

复活节是为纪念救主耶稣基督为世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与复活升天,所以,所有敬拜节目都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

3.哈尔滨城市的感恩节考察

感恩节也叫秋收感恩节,根据中国秋收的时间算,一般在10月中旬举行。中心主题是感谢上帝赐予人类的一切!秋收感恩节的田野考察,我们选取了南岗教堂英文团契。南岗教堂英文团契是哈尔滨市教会唯一的一个英文团契,由外籍人士、大学生、英语爱好者组成,聚会人数多达一两百人,团契内部设有赞美组、服侍组、祷告组等。它是哈市众多团契中聚会人数较多、内部建设较为完善的一个团契,既有一般团契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

以南岗教堂英文团契的秋收感恩节为例:

2009年10月18日下午1:30分开始

(1)祷告:侍会人员带领大家祷告

(2)会前赞美:Draw me close to you

Here I am to worship

这一生最美的祝福(中英文)

Enough

(3)公祷告

(4)证道——外国同工

(5)音乐崇拜第一部分:大合唱——全体同工

(6)音乐崇拜第二部分:朗诵诗篇150篇

Thank you Lord——Pius and Blessing

器乐演奏:Amazing Grace(Piano)——Collean

你是为爱而生(Violin and Guitar)

感恩见证:感恩诗朗诵

见证

神在生命中带领的见证

(7)音乐崇拜第三部分:

赞美:Lord I lift your name on hight

Come now is the time to worship

Jesus name above all names

Jesus loves me——ABC班献唱

Hallelujah——ABC班献唱

爱喜乐生命

爱我愿意

圣剧:《治好十个大麻风病人》

歌曲《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在场的不同国籍的会众分别用自己本国的语言演唱,有汉语、英语、韩语、尼日利亚语、菲律宾语)

(8)结束语:主持人总结赞美会并邀请牧师祝福

(三)哈尔滨城市基督教节日中音乐的运用

1.音乐选取的主题性和目的性

基督教每一个节日都围绕着节日主题展开。例如复活节,从会前带诗开始,所演唱的《复活喜讯歌》、《主复活》等赞美诗以及音乐崇拜等都需要紧扣相关主题。

如圣诞节,既保持它的传统又让学生体会正统的圣诞节文化。当圣诞老人出场时,大家演唱经典的圣诞歌曲《普世欢腾》、天使报佳音,还有圣诞树寓意的讲解等。另外增加音乐崇拜的互动性,如散文诗朗诵《还乡》、歌曲《I will follow you》等。

2.节目类型的多样性、灵活性

在节日里,音乐崇拜的形式很多,中心堂的节目主要是合唱、舞蹈、圣剧、歌伴舞等类型,而团契节目的组织安排则会尽量考虑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因此,除了唱歌跳舞还会有游戏类节目。

3.节日音乐崇拜的神学意义

《圣经》中多处记载神喜悦信徒赞美他,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诗篇150篇:“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在神的圣所赞美他,在他显能力的苍穹赞美他。要因他大能的作为赞美他,按着他极美的大德赞美他。要用角声赞美他,鼓瑟、弹琴赞美他;击鼓、跳舞赞美他,用丝弦的乐器和箫的声音赞美他;用大响的钹赞美他,用高声的钹赞美他。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赞美的能力是上帝赐给人类的;赞美行为来自上帝的内在启示。

三 有关基督教仪式音乐的思考

(一)基督教的音乐价值观

“基督教音乐又称为教会音乐或圣乐,音乐原无圣俗之分,但按其用途、使用者、使用场合和使用目的而定,按照圣经原则,凡归给耶和华神的都是圣洁的。因此,一首歌颂神,教导神话语或见证神恩典的诗歌,由一位诚心赞美神,敬拜神的基督徒唱出,便可称之为圣乐”(摘自基督教内部材料《崇拜学》)。根据基督教教义对教会音乐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基督教对一度创作的要求仅限于歌词和写作目的,只要是献给神的,并且在歌词内容方面是歌颂神的和教导神的话语的,或见证神救恩的就是圣乐,而对音乐的外在形式没有任何的规定和限制。

基督徒在进行一度创作时应持有怎样的音乐价值观呢?

一是朗朗上口,好学好唱。一首好的赞美诗,旋律一定要朗朗上口、简单易学。赞美不是表演,不是炫耀歌唱或展示演奏技巧,赞美队的职责是带领会众唱诗,在选歌的时候更应该考虑会众的音乐能力,越容易被会众接受越好。这样的音乐价值观源于马丁·路德的“万人为祭司”的宗教主张,唱诗赞美不再是唱诗班少数人的专利。

我们统计了在哈尔滨各教会经常演唱的基督教歌曲共496首,其中C大调83首、D大调83首、E大调23首、F大调104首、G大调84首、A大调28首、降B大调27首、降A大调21首、降E大调39首、降D大调3首、e小调1首。其中C大调、D大调、F大调、G大调四个常用调式占71%。

音高方面,最高音在小字二组do以下的共220首,占总数的44%。最高音达到小字二组re的共有195首,占总数的39%。最高音达到小字二组的mi的共有73首,占总数的15%。最高音在小字二组mi以上的共8首,仅占总数的2%。由此可见,基督教歌曲对音域的要求是很低的,是否受过声乐方面的训练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演唱。

节奏方面,大多数为4/4拍,在496首中占88%,还有少量的3/4拍、3/8拍、6/8拍、2/2拍等,都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节奏型,大多数人都能够参与进来,口唱心和地赞美主。

二是唱诗是向上帝献祭。基督徒唱诗赞美上帝不是娱乐活动,是在向上帝献祭。献祭是件神圣的事,不可以轻慢。虽然基督徒歌唱或演奏水平不同,但只要是诚心赞美、敬拜上帝,所献的祭便会蒙上帝之神的悦纳。虽然基督教音乐的外在形式与世俗音乐没有显著区别,但其音乐价值观却与世俗音乐迥然不同。正如马丁·路德所说:“音乐是神赐给人最美的礼物,使人远离忧愁的重担,又可排除恶念的迷惑,音乐占的地位与神最接近,即使我对音乐懂得不多,也不愿意和世俗的财宝交换,音乐是我奋斗与苦难的盾牌、喜乐时的良朋益友、失望与孤独时的安慰和避难所。”[90]

(二)对基督教仪式的宏观审视

在上文中我们从微观的角度、以个案的形式叙述了哈尔滨基督教的仪式以及仪式中音乐的使用。下面我们将以宏观的视角,将基督教仪式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运用“灵魂—体—组织”的理论架构解释基督教仪式形成的内在模式。[91]

基督教整本圣经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救赎”,是上帝对人类的救赎。由于亚当、夏娃这一人类的始祖犯罪得罪了上帝,从他们而出的后裔也因为遗传了人类的原罪而成为罪人。于是上帝之神向人类展开了救赎计划,上帝之神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作为赎罪祭被钉上十字架,宣告了神救赎计划的成功,从此人类再一次与神和好,神赐下圣灵给相信他的人——基督徒。于是基督徒的灵魂因此具有两种属性,既受圣灵的支配又受原有罪性的支配,但上帝之神赐给人选择的权利,如果人选择顺从圣灵,那么在圣灵的帮助下,通过敬拜仪式活动,基督徒可以逐渐改掉原有的罪人罪性,使其灵命不断成长,并重新回到神起初创造人类时圣洁的样子。如相反,则走向死亡。

我们认为以上论述是基督教最核心的问题,阐明了神、人之间的关系,即所谓灵魂—体—仪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面用两个图示说明。

首先,我们用图示阐明教堂内所有仪式之间的关系。

教堂仪式关系图

通过上图,基督教为什么会有这些仪式,以及为什么要举行这些仪式的问题就非常清晰明朗了。下面用图对灵魂—体—仪式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圣灵图示一

灵魂—体—仪式三者之间的顺序不一定是正序,有时也可以是倒序,如下图:

圣灵图示二

(三)以宏观的视角看基督教赞美音乐的特点

基督教是一个歌唱和赞美的宗教。赞美对信徒的灵命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赞美可以从神那里支取能力、赞美是有音乐的祷告、赞美还是信徒灵命成熟的体现,一个灵命成熟的基督徒一定是一个从内心深处向神发出音乐赞美的人。无论是处在逆境或是顺境当中,一个灵命成熟的基督徒都会赞美神。赞美神,是因为认识到了神的伟大,而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好处,所以赞美与对神的认识是分不开的,信徒的属灵生命越成熟,赞美的声音就越嘹亮。

(四)基督教文化的动力性思考

两年多的考察,不仅使我们从宏观上看到哈尔滨城市基督教的传入历史,看到哈尔滨城市基督教的基本发展脉络,而且也使我们感受到哈尔滨城市基督教的长老会对于哈尔滨城市基督教会的仪式程序化特别是基督教仪式中音乐的重要作用。该研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音乐来源于上帝之神。正是因为上帝之神在寻找人,寻找神自己所愿意拣选的人,并将神自己的灵的内涵赐给他所拣选的人,然后人的灵魂内涵发生相应的改变,于是引发人的体的诸多表现和变化,音乐舞蹈就此生成。赞美是上帝之神教会给人的本领或本能,因为人只有同上帝之神进行连接,才能够表现出巨大的能力和力量。

基督教的魅力就是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爱是胸怀坦荡,爱人不可虚假,爱是荣神益人,爱是爱人如己,爱是永不止息”,这是《新编赞美诗》中的一首赞美诗的歌词,概括了爱的定义。耶稣对门徒的一切要求,都可以归纳成为一个字,那就是爱。爱生成了一切,音乐的生成源自于上帝的爱。


[1] 基督宗教在此概指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在本书的研究中,基本以这三大宗教音乐为主要分析依据)。

[2] 2010年年初,哈尔滨市政府的某官员在网上(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42eba30100mibe.html)看到一个教科文组织名下的“城市创意联盟”,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成立于2004年10月,致力于发挥全球创意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促进世界各城市之间在创意产业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知识共享和建立创意产品国际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目前分为设计、文学、音乐、民间艺术、电影、媒体艺术、烹饪美食等七个主题。经批准加入该网络的城市被称为“创意城市”,已有德国柏林、英国爱丁堡、法国里昂、美国圣达菲、日本名古屋、日本神户和中国深圳等25个城市加入了该网络。在这个板块里提到,“创意之都”、“音乐之都”等概念,之后市政府的一些官员们商议,能否也像上海申办“创意之都”、成都申请“美食之都”一样,直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哈尔滨为“音乐之都”,于是申报工作就这样展开了。

[3] 国际手风琴网站中详细介绍了哈尔滨作为音乐之城的百年历史。

[4] 联合国的官员们在评审之前来到哈尔滨进行考察,市政府官员给他们展示了哈尔滨的特色音乐、多样化的建筑风格、20世纪百年外国侨民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历史照片、宗教信仰、欧洲音乐的风格特色以及丰富的生活画面。而带有十足西方特色的中央大街街景以及街头各样音乐,更使他们赞叹不已。

[5] 西湖、张继焦:《都市人类学研究在国外》,《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6] Nettl,Bruno,Eight Urban Musicl CulturesTradition and Change,University of Illionis Press,1978,pp.3-13.(注:此处参考了汤亚汀的相关翻译。)

[7] Slobin,Mark,“Micromusics of the West:A Comparative Approach”,Ethnomusicology36(1),1992,pp.1-89.(注:此处参考了汤亚汀的相关翻译。)

[8] 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总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0—50页。

[9] 李治亭、田禾、王昇:《关东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71页。

[10] 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总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78页。

[11] 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总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8页。

[12] 范震威:《松花江传》,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7页。

[13] 李德滨、石方:《黑龙江移民概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0页。

[14] 李德滨、石方:《黑龙江移民概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152页。

[15]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爱泼斯坦回忆录 见证中国》,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16] 纪凤辉:《话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33页。

[17] 百度网站:http://news.QQ.com 2009-1-9,09:14,大众网。

[18] 曾一智:《城与人——哈尔滨故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6页。

[19] 参考哈尔滨市宗教局材料。

[20] 东北二人转的起源,民间有不同传说。大多数专家承认,迄今最早的二人转记载,可以追溯到清代康熙、雍正年间,而它的发祥地就在辽宁省黑山县。[转引自(道外区志)]

[21] 皮影戏,也称灯影戏、影子等,是由演员操纵影人并凭借灯光将影人映在影帘上、配有唱腔音乐和道白的“傀儡戏”。

[22]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是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

[23] 单鼓,是满族萨满所用依姆钦的另一种类型。单鼓属握执型的单面鼓,单鼓这种满族的说唱形式和汉族的跳神等在哈尔滨基本是以个体化形式散播在民间,其中专业性、职业性的艺人已经基本消失。

[24] 包括西方古典音乐、西方现代派音乐、西方宗教音乐等。

[25] 达斡尔族城市人口是农村牧区居民迁移至城市而形成的人口群体。他们由农村牧区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城市,并城市化。他们既与农村牧区的达斡尔族及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同时又已经具备了城市的生活、文化风貌。达斡尔族城市人口比较乡村人口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城市达斡尔族人口平均文化程度较高。第二,城市达斡尔族人口的职业分布多样化。第三,城市达斡尔族人口有一部分属于散杂居人口。第四,城市达斡尔族人口没有形成较为集中的聚落。第五,城市达斡尔族人口为城市增添了文化多样性(城市里建立的达斡尔族学会、联谊会在组织开展达斡尔族文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欢会上演唱达斡尔族歌曲、跳达斡尔族舞蹈,年轻人给长者请安拜年。哈尔滨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联谊会从1980年以来每年举办敖包会,在敖包会上举行具有民族特色的曲棍球、摔跤、拉棍和民族歌舞活动。

[26] 《圣经》解释。

[27] 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徐波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9—50页。

[28] 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徐波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9—50页。

[29] 白献竟、高晶编:《永恒的伊甸园》,海潮出版社2006年版,第216页。

[30] 白献竟、高晶编:《永恒的伊甸园》,海潮出版社2006年版,第217页。

[31] 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1—82页。

[32] 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1—82页。

[33] “耶和华的灵离开扫罗,——扫罗对臣仆说,你们可以为我找一个善于弹琴的——于是扫罗差遣使者去见耶西,说,请你打发你放羊的儿子大卫到我这里来,大卫到了扫罗那里——从神那里来的恶魔临到扫罗身上的时候,大卫就拿琴用手而弹,扫罗便舒畅爽快,恶魔离了他。”

[34] “七个祭司要拿七个羊角走在约柜前,到第七日,你们要绕城七次,祭司也要吹角。他们吹的角声拖长,你们听见角声,众百姓要大声呼喊,城墙就必塌陷。”

[35] 汤亚汀:《希伯来音乐礼仪向一神教的进化》,载《音乐人类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339页。

[36] 此部分内容系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题研究课堂上的讨论话题。

[37] [美]耶胡迪·梅纽因、柯蒂斯·戴维斯:《人类的音乐》(The Music of Man),冷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页。

[38] [美]耶胡迪·梅纽因、柯蒂斯·戴维斯:《人类的音乐》(The Music of Man),冷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4—65页。

[39] [英]安德鲁·威尔逊—迪克森:《基督教音乐之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40] 汤亚汀:《希伯来音乐礼仪向一神教的进化》,载《音乐人类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349页。

[41] 杨周怀:《基督教音乐》,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24页。

[42] 罗马使用的主要是拜占庭音乐、西部的意大利使用安布罗斯平咏调、法国使用本地音乐高炉平咏、西班牙使用摩沙拉比平咏调等。

[43] 杨周怀:《基督教音乐》,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44] 欧洲古典音乐大师们,几乎没有人不以弥撒的形式来创作,如贝多芬的《D大调庄严弥撒》、巴赫的《B小调弥撒》等。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等都写过许多弥撒。

[45] 杨周怀:《基督教音乐》,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24页。

[46] 以“国中之国”为其音乐发展的中心,并形成逐渐向周边区域辐射的态势。

[47] 如自治、自养和自传原则的确立;外国传教士离开哈尔滨时的自然迭交;中外各自为政,走自己的路线等。

[48] 石方、刘爽、高凌:《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9页。

[49] 2010年7月24日刘学清讲座内容。

[50] 2010年4月21日采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犹太文化研究专家李述笑研究员所得。

[51] 曲伟、考夫曼:《哈尔滨犹太人故乡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0页。

[52] 叶松荣:《西方音乐史研究的“中国视野”可行性探讨》,《音乐研究》2010年第5期。

[53] 石方、刘爽、高凌:《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54] 石方、刘爽、高凌:《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8页。

[55] 石方、刘爽、高凌:《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8、28页。

[56] 刘欣欣、刘学清:《哈尔滨西洋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57] 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与教会合办的哈尔滨音乐训练班;哈埠其他音乐学校;俄侨私立音乐教育。

[58] 尼娜·季米诺芙娜·涅德兹韦斯卡娅1922年5月4日生于哈市,在道里区陀思妥耶夫斯基中学上学时选学的是戏剧和芭蕾这两门课,中铁文工团、解放军“总政”文工团、哈尔滨“鲁艺”文工团、秋林文工团中的芭科训练都是由她负责的。

[59] 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载《闻一多全集》第1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60] [英]安德鲁·威尔逊·迪克森:《基督教音乐之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243页。

[61] Alexander,Bobby,C.,“Ritual and Current Studies of Ritual:Overview”,In Stephen D.Glazier(ed.),Anthropology of ReligionHandbook,Westport,CT:Greenwood Press,p.139.

[62] 犹太教发源于东方,在圣灵的指引和带领下,保罗传福音的路线由亚洲转向欧洲,由东方世界走向西方世界。

[63] [美]菲利普·伯尔曼:《以色列的德国犹太人和室内乐:西方音乐史中的民族音乐学意义》,刘志红译,载斯蒂芬·布鲁姆、菲利普·伯尔曼、丹尼尔·纽曼《民族音乐学与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

[64] 格列高利圣咏将不同地区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各不相同的拉丁语仪式(莫扎勒布仪式、高卢仪式、安布罗斯仪式、凯尔特仪式)逐渐被纳入罗马仪式中。亨德尔的音乐就是集德、意、英甚至法国音乐之大成的极品。巴赫的音乐构架好像是由宇宙的原始力量支配的——巴赫代表了西方音乐努力追求达一千年的那个理想,他创作了将艺术与科学珠联璧合的音乐,因而感动了人们的心——如同星座的运动那样具有宇宙性、真理性和必然性。

[65] [美]耶胡迪·梅纽因、柯蒂斯·戴维斯著,冷杉译:《人类的音乐》(The Music of Man),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6页。

[66] “两区”分别为松北区以哈尔滨大剧院、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美术馆为核心的哈尔滨文化中心建设项目,以及群力新区以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音乐广场、音乐名人雕塑园为核心的建设项目。

[67] [美]安东尼·奥罗姆、陈向明:《城市的世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68] 对于沙俄殖民者以铁路为媒体在哈尔滨的种种恶行,无论予以怎样道义谴责都不过分。

[69] 石方、刘爽、高凌:《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87页。

[70] 石方、刘爽、高凌:《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03页。

[71] [美]耶胡迪·梅纽因、柯蒂斯·戴维斯著,冷杉译:《人类的音乐》(The Music of Man),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0页。

[72] [美]耶胡迪·梅纽因、柯蒂斯·戴维斯著,冷杉译:《人类的音乐》(The Music of Man),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8页。

[73] 齐宏伟:《欧美文学与基督教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74] 见关杰《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教育30年回眸》,《艺术研究》2009年第3期,第77页。

[75] 如著名作曲家汪立三的作品“他山集”(20世纪80年代初,汪立三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期间创作的作品)被人称作第四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巴赫的48首钢琴大小调;第二个里程碑是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现代意识的复调;第三个里程碑是兴德米特的德国十二音体系;第四个里程碑就是汪立三的“他山集”,一个五声调式集锦:降A徵、升F商、A羽、G角、F宫。(2011年5月8日在哈师大举行的汪立三钢琴作品研讨会上孙德伦的发言)

[76] 伯戈因·迪勒:“找到力量”,载[瑞士]阿斯特里德·费兹捷勒编著《艺术箴言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77] 基督教有广义与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基督教泛指信奉耶稣为救主的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马丁·路德改革后的基督新教。但现今一般所说的基督教指的是基督新教,也就是狭义的基督教。本书所说的基督教就是指狭义的基督教——马丁·路德改革后的基督新教。

[78] 亚历山大(Bobby Alexander)给仪式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就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方面来说,仪式是按计划进行的或即兴创作的一种表演,通过这种表演形成了一种转换,即将日常生活转变到另一种关联中。本书所涉及的所有基督教活动,无论是在教堂举行的各种活动,还是信徒个人的赞美行为都属于仪式研究的范围。因此,本书研究的是在哈尔滨地区内,马丁·路德改革后的基督新教教堂里举行的各种仪式,以及信徒个人或者集体灵修时的仪式音乐。

[79] 卓新平:《基督宗教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65—380页。

[80] 卓新平:《基督宗教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65—380页。

[81] 该资料由哈尔滨市南岗教堂任聪教师提供。

[82] 该资料由哈尔滨市南岗教堂任聪教师提供。

[83] 该资料由哈尔滨市南岗教堂任聪教师提供。

[84] 参考基督教内部材料《崇拜学》第四章。

[85] 主日:主即救主耶稣基督,主日简单说来就是耶稣基督的日子。

[86] 崇拜:崇拜是用诸般的礼仪来敬拜神,以恩典的契约(耶稣的死,代替我们的罪,我们才有资格来到圣洁的神面前)为基础,以敬拜神为中心,通过礼拜使神人相遇。

[87] 《圣经》:“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3:16)。在希腊原文“神所默示的”是“神所吹气的”,所以就信徒而言,《圣经》不只是白纸黑字,《圣经》乃是活的,因《圣经》有神所吹的气。(摘自《查经资料大全》)

[88] 喂养:基督教认为信徒灵命是有大小之分的,刚信主的人被称为灵里的婴孩。通过学习神的话使灵命得到成长。因此,神职人员讲解《圣经》给信徒听就被称之为“喂养”。

[89] 教师:神职人员职称的一种,教师更进一步就是牧师。

[90] 转载于《圣乐事工》神学资料。

[91] 该研究理论架构是关杰教授在其仪式音乐研究中首次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