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政策不能缺、感情不可少,政策与感情的叠加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并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政策是分不开的。但是,也是这一时期,以公权力为背景的特殊利益集团被同时孕育并成长起来了,并且成为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事关民生问题的政策出台与政策执行的重大障碍。
对此,一方面,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削弱与化解特殊利益集团维系自身权益的能量,并通过严肃政治纪律与司法权威,对以这样那样的所谓理由对贯彻中央精神不力的各种行为坚决实行制裁与打击。另一方面,要重视在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培育和加深感情的工作。感情不能代替政策,但是,有无感情大不一样。感情对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具有重要制约或促进作用。口口声声说着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能不能真正解决好权为谁所用、利为谁所谋的问题?在当今统筹发展的新阶段能不能做到换位思考,破解为民服务的难题?有无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与感情深厚程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这里还需指出,当代西方各国的政治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已经不像早期资产阶级统治者那样使用扬“官”贬“民”的赤裸裸词句,而是将技术理性主义的方式运用于政治体制。他们比较注重“民意测试”和“民情调查”,以这种测试和调查的结果作为政党斗争的武器,或者作为调节和修正政府管理工作的技术参数,从而掩盖资产阶级国家权力的阶级性质。中国宪法规定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性质,突出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如果国家的各层级管理者与人民群众在感情上逐渐疏远(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虽然也重视民意,但只能逐渐陷入技术理性主义的泥坑,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也就呜呼哀哉了。
老一辈革命家在血与火的锤炼中结下的与人民群众的那种深厚的鱼水感情,在现在和未来的一代代年轻党员干部身上,已经难以再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有效培育一代代年轻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一个既十分现实又极其重要的课题。在笔者看来,一是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加强尊重与热爱普通工人农民的行为引导和思想教育,要在个人档案中类似设立诚信记录一样设立爱人民爱群众的爱心记录;二是要加大大学生毕业后到直接接触人民群众的基层地区和单位去工作的力度,并在干部选拔的考察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并淘汰带着形式主义和镀金思想去接触人民群众的大学生;三是组织部门和纪律检查部门要对每一位党员干部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的专项档案,要记录领导干部通过科学决策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情况,要记录领导干部善于民生思维和使用民生语言的能力与表现,要记录领导干部在对待权与利的问题上是否知足与谦让的情况,要记录领导干部有否以自己的工资收入为群众解决困难的实事,要记录领导干部放弃自己既得利益的“牺牲精神”和“牺牲行为”;还要记录领导干部在上述这些方面有否弄虚作假的情况等等。这些具体的长期积累的记录,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领导干部贯彻群众观点、做好群众工作的真实思想与行为,检验出他的群众观点的世界观属性,而不被他的假象所迷惑。总之,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员干部群众观点的教育培养要与相关的制度建设相结合,才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